
【柳岸】娄烨《春风沉醉的夜晚》(赏析)
娄烨2009年的片子,当时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在国内还处于禁拍期,所以这部由法国和香港两地投资并取景于南京的影片至今未在国内公开上映过,各大流媒体平台当然也不太可能会收录上架。所以可以想像的,这部作品也和他另外好几部作品一样显然只可能存在于一些私人的电脑硬盘里。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这也是一部拍完后就不见了的电影。
影片的片名来源于知名作家郁达夫的小说,同时这部影片中还有不少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了郁达夫的文字。一如娄烨大多数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影像风格同样呈现出一种相当有质地的粗糙。就如他在《苏州河》中借用已故知名演员贾宏声的口所说的“我的摄影机不撒谎”,这部影片的视效看上去就像是手持摄像机自然捕捉到的一些画面。没有明显的布光,也没有明显的布景,演员更是几乎素颜出镜看不出明显化妆的痕迹。那些被收纳进镜头中的城市、街道、建筑等等,无论外景还是内景,一如我们日常之所见闻,看上去真实得不能再真实,所有这一切最终营造出来的效果让人感觉这根本不像是一个虚构出来的电影故事而更像是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的一段真实生活。
影片的故事当然也算不上太复杂,无非就是ABCD三男一女(近两年终于出名的张颂文在这部片子里也有好几场戏,但显然当时的他还算不上是主要演员),A(吴伟饰)是一家小书店的老板,B(秦昊饰)是其隐密的同性恋人,C(陈思诚饰)是A的妻子花钱雇来调查他们的侦探,而D(谭卓饰)则是C的女友。AB间的关系被A的妻子发现,失去理智的女人不但与自己的丈夫大吵,她还跑去B工作的地方一番大闹。B由此主动与A断绝了来往,绝望之下A最终选择了自杀。而与此同时,作为侦探的C在这一路调查跟踪过程中却渐渐对B产生了兴趣,他主动接近B并与之有了暧昧的关系。C的女友D发现两人的这种暧昧关系并且很快意识到自己才是三人当中多余的那个,最终D选择主动放手悄然离开。
显而易见,这部影片的故事涉及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但娄烨显然并不希望我们把关注点聚集于此。王家卫曾就他的《春光乍泄》明确表示说这只是一部爱情电影,完全没必要把它当作一部同性恋影片。娄烨也用同样的话阐述了他的这部电影。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用那种同情、责难或者是猎奇的心态来看待这部影片,影片里存在的那些诸如此类的场景我们就不妨把它们当作一种客观而寻常的展现好了。
就如娄烨所希望的,我们不妨将其作为一部纯粹的爱情电影来看待,只不过在这部影片里爱情因为角色特殊的身份而遭受了更多的磨难。纵观整部影片,真正的主角其实只有B一人。他渴望正常的生活,渴望能正常地去爱一个人而同时又能被对方所爱。他显然无意去伤害谁,更别说是去破坏别人的生活。明显他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有自己坚守的底线。但可惜的是我们的社会还并没有开明到如此程度,所以A的妻子跑来大闹的时候才会一脸鄙夷地说出“你是个男人”这样的话。社会世俗显然还很难容下像B这样的人,所以他令别人受伤害自己也为此受伤害,悲剧的发生自然成了不可避免的事。但这能怪他吗?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宋时歌妓严蕊的那首词显然就是最好的点题,这只不过是一个无辜者在一个充满歧视和偏见的社会中的个人遭遇而已,我想这部影片所意欲表达的应该就是这一点吧。
当然,这部作品并不一定算得上是娄烨目前为止最好的作品(其实我们也完全没必要老是拿同一个导演前后的作品作比较),但这部作品总体上还是相当值得一看的,毕竟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是少有其它作品能如此细致到位地刻画出人与人之间(尤其是这种特殊的群体)的这种关系的。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足之处的话,个人觉得影片中那些酒吧内的场景拍得并不太好,明显过于表面化了,理解上似乎也略显肤浅,而且这些场景说实话看着真挺容易让人产生心理或者生理上的不适。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有一些细节拍得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里把它们一一罗列出来:
1、A死以后,A的妻子有一次一个人面对着空荡荡的房子,昏暗的光线中她的视线从A睡过的房间慢慢移到客厅然后又从客厅移回到房间。这一段让人看着真是无比动容。
2、B被A妻用碎玻璃划破脖子后捂着伤口踉踉跄跄地走在街头,最后像死狗一样蜷成一团倒在地上,在他周围是一些带着惊恐的目光避之不及的行人。影片后面有一个场景是马路上一条被车碾压过的死狗还是死猫,周围那些人同样是带着惊恐的目光避之不及,而唯有B驻足注视了几次。两者前后对照之下,显得相当巧妙。
3、A自杀那一段拍得相当好。他在卫生间把手上的婚戒脱下放到洗手台上,从一旁的剃须刀里拿出刀片,晨光微明之际他独自一人上山在一把长椅上坐下来然后用剃刀片割破手腕。当然这里时间点的安排似乎有点不太合理,按理说一个试图自杀的人不太可能会选择这样一个相对比较容易被人发现的时间,当然这只是一点个人理解,如果我们把这座山看成平常基本上没什么人的荒山的话那这里显然问题不大。
4、BCD三人坐于江边,也就是影片海报中的那个场景。寒风之中本来是C与D相偎在一起而B独自一人与他们隔了点距离坐着。D拉着C把身体向B靠近,显然是试图三人一起抱团取暖。此刻的D对于B的态度不言而喻已是一种真正的接纳,这种细节的阐述真的相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