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青梅时光(小说)
一
洋子放假回来,正赶上家里备料修烤房。大哥在离家一里外的庙堂里开了一所私人学堂,教学之余,种了几亩烤烟。洋子从学校一回家,便给大哥帮上了忙。这天,大哥搭好木梯,洋子就扶着,大哥上去铺天窗上的干草,下来的时候,脚板不长眼睛,踩到了一颗钉尖朝上的铁钉,“扑哧”一声扎进了大哥的脚心。大哥痛得昏了过去,洋子慌乱地拉住铁钉猛一使劲,把铁钉拔了出来。
正是盛夏,太阳像个火球,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室内的温度高达三十六七度,大哥的伤口受不了这么高的气温,中了毒,开始肿痛,最后整条腿肿得像柱子般粗大,大哥不能下地行走了。
“得上医院!这么熬着怎么受得了?”大嫂心疼地说。洋子就跑腿,叫来幺叔、大伯,还有几个堂兄把大哥背上了医院。
第二天早上,洋子拉着那头白色的水牛在野外放,嫂子就叫他回来,吩咐说:“洋子,家头活路紧,今早上你给你大哥送饭去,可要得不?”嫂子就是会说话,明明叫他去,还带着询问商量的口气。
洋子“嗯”了一声,提着饭向医院走去。
这是一家私人医院,医生姓朱,已从医多年,对农村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很有研究,加之临床经验丰富,医学技术在本村是有名望的。邻近的七村八寨有患一般轻微病症的都到这儿救治,乡卫生院给这儿还挂了牌——向阳村卫生室。但医疗设备很差,连一些简单的医疗仪器都没有。病房就设在村委会的一座老式木房里,由于年久失修,木房已经残破不堪。
病房的门虚掩着,洋子推开门径自走了进去。大哥的病床对着门,他把枕头垫得老高,斜躺在床上。接过洋子送来的早饭,大哥又找来一只碗将饭分成了两半,然后对洋子说:“把这碗饭端给对面那位姑娘!”顺着大哥手指的方向,洋子才注意到:在这间病房的另一个角落里,与大哥斜对着的一张床上仰卧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只见姑娘双眼微闭,红润的脸蛋上现出一丝痛苦的表情。由于天气热,身上没盖被子,腹部胀得老高,下身只穿了一条齐膝的短裤,露在外面的两条下肢显得粗壮有力,但肤色细腻。其实洋子一进来,这个姑娘就注意到他了。一个刚满十七岁的中学生,见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很不“雅观”地卧在病床上,洋子的脸顿时红到了脖根。他走到那姑娘面前,不知说什么好。
“谢谢你,我妈马上就要给我送饭来了!”姑娘很大方地说。洋子执意要她吃饭。姑娘很吃力地坐了起来,接过碗,本来就红润的脸显得更加红了。
“这姑娘是我的学生,叫英子!”大哥对洋子说。“这是我弟弟,在中学读书,叫洋子!”大哥又回过头对英子说。这时候,英子的母亲也把早饭送到了病房。
朱医生走了进来,对英子的母亲说:“英子的病是一种奇怪的病症,她身上有一种毒气,使得她肚子胀痛,现在要把这种毒气吸出来。这里设备太差,我们只能用土方法了。你准备两个火砖,将火砖拿到哪家烤烟房的炉灶里烧红,再把烧红的火砖拿到屋里来,让英子的脚靠近火炉,让高温把毒气慢慢吸出来。”洋子觉得稀奇,这样奇怪的病,这么奇怪的疗法,还要拿火砖送来送去,一个年逾六旬的女人能行吗?不行!洋子主动承担了烧砖的任务,他用两段铁丝在烤烟师傅的帮助下,才把两块烧红了的砖送到了病房。待砖块的温度退却后再拿去继续烧,烧红后又拿进病房——洋子跑来跑去,汗水直流,英子呢,又是烫,又是痛,顿时昏了过去。
第二天,洋子又去送饭,在病房外,他悄悄窥视了一下,又看见了英子。看样子,她已经好了很多。
“洋子人真好!昨天亏他来回跑,真感谢他!”洋子听见英子对大哥说。
听见英子背地里夸他,洋子感到脸上火烧火燎的,再不好意思进病房去了。想到自己一只眼睛失明,他害怕英子嫌弃。他害怕进去,却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回去了。
二
烤烟还没有烘烤完,暑假就结束了。洋子又背上那只装有一星期口粮的蛇皮袋返校了。洋子心里明白,等到明年的四五月参加预选后,他就该打道回府了,倒不是成绩很差,从初一到初三他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全班前几名。可自己有一只先天性角膜白斑的眼睛,体检又怎么能够过关呢?体检不过关就意味着不能参加中考。绝望之余洋子只能安慰自己:好男儿志在四方。白天,他沉迷于文学作品中,夜晚晚自习以后,每每一个人躺在床上,常常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的脑海中总是浮现着英子的身影。他把这些讲给同室耍得好的同学听,那个同学说:“洋子,你恋爱了,你已经爱上了英子,倒不知是两情相悦吗还是单相思。嘿嘿!”
一个周末,洋子放学回家,途中要经过一个乡政府的管理区,在那里还有个烤烟收购点。过了收购点,洋子便看见乡亲们背着一包包烤烟到收购点去卖。洋子正低着头走自己的路,猛一抬头却看见了英子,只见她穿着一件水红色的上衣和一条白色的下装,背着一大包烤烟迎面而来。洋子有些慌了,他日思夜想都想见到英子,但此时此刻,他却有些怕了。难道自己真的爱上英子了吗?
英子又何尝不是这样。看到洋子,她不由得脸红了。可在众多乡亲面前,他们却装着彼此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待走远了,却忍不住回过头来看一眼对方。
三
英子的家住在大别山,那里群山环抱,树木葱茏,房前屋后都挤满了松柏及各种灌木。初夏时节,林里的树木抽枝拔芽,加上野花竞相开放,庭院被野花和绿树装点,情趣盎然。当夜幕逐渐隐去,朝霞染亮东边的天空,大地慢慢明晰,林里的鸟儿争相报告新一天的到来,此时,英子就会背上竹篓,钻进树林,拾起一朵一朵鲜嫩的蘑菇,早饭时候,桌子上就又多了一样可口的菜肴。
在清幽的环境中,英子一天天长大。父亲死得早,母亲一个人拉扯她们姊妹四人长大,苦不堪言。大哥大姐相继成家,小哥为了给家里贴补一些家用,读了几年书就到省城打工去了。英子最小,在家里帮助母亲打理农活儿。由于家中经济拮据,英子上了一年的学就辍学了。几年过去,英子已经十五岁了,一米七的个头能随便搬动百多斤的东西。小哥在外挣了钱,看着妹妹没有文化,想到她将来会吃亏,于是就让妹妹到洋子哥哥开办的学校里继续读书,以便多认几个字。就在这时候,一个媒婆上门提亲,母亲便私自把英子许配给了对门张家的小伙子。英子却死活不依,她压根就没看上那个喜欢流鼻涕的张家小伙。
十七岁那年,英子上了五年级,她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了,并暗地里羡慕那些吃了几年初中钵钵饭的中学生。在她眼里,那些中学生就算得上有文化了!自从那天在村卫生院与洋子邂逅以后,她也总觉得洋子很好,除了那只左眼以外,几乎挑不出其他的毛病。更重要的是人家是个中学生,成绩还不错,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四
洋子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见到英子了。学校因补课就连双休日也省去了。总算等到了期中考试,学校也总算放了几天假,洋子邀上好友——班上的“烂点子大王”田奎回家了。
洋子家离大别山大概有五六里路。那天,洋子带着田奎出去玩,其实就是去了大别山。来到离英子家不远的树林里,洋子却突然想:这样去人家里干什么?又不是沾亲带故串亲戚,人家英子的母亲会怎么说?再说英子是不是欢迎?他实在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可又实在想去,哪怕能见上一面也就够了。他把心里的想法说给了田奎,田奎眼睛一眨,“烂点子”就出来了。
“你先在这儿等我,我去探探虚实再说。”田奎神秘地一笑,就很自然地向英子家走去。
英子和她的母亲在屋里围着火炉烤火,看见进来一个陌生人,都感到很惊讶。
“大娘,我是大兴街上的,到你们这儿来找找,看看有没有哪家帮助代销盐巴。”
“哪样代销盐巴噢?我不晓得!”英子的母亲说。
“代销都不懂,真是!就是帮人家卖盐巴,从中赚点钱。”口快心直的英子责怪着母亲。
“就你知道,死丫头!——天这么冷,小伙!快进来烤会儿火。”
“不烤了,大娘,我还有一个同伴在那边等我,他怕也冷够了。”田奎说。
“叫他一起来暖和暖和,小伙子别冻坏了!”善良的英子妈说。
“洋子!快来!咱们烤会儿火了再走!”
嗨!好一个“烂点子”田奎。
英子的母亲和洋子的母亲都是张家的姑娘,洋子一进屋,依着这拐弯抹角的关系亲热地叫上了姨。英子见到洋子的时候,先是一愣,再是明白了什么,然后脸红了,害羞地说:“噢!原来是洋子老同学,帮人家做起盐巴生意了!妈!这是我的同学,老师的弟弟。”
“晓得!是个好孩子,人家那天还帮了你的大忙呢!”老姨高兴地说,“英子!还不感谢人家,让人家吃了饭再走!”
真是好意难却,洋子和田奎在那里烤了一天的火,还吃了一顿香喷喷的由英子亲手做的饭,饭桌上当然少不了那鲜嫩的青杠蘑菇。
英子心里明白:代销什么盐巴哟!来玩就来玩呗!其实英子何尝不想见到洋子。
五
初三的最后一学期真复杂,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为了让毕业班的中考成绩在县里有响当当的荣誉,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学生们复习、考试、复习、考试,弄得洋子喘不过气来。可洋子忙里偷闲,费尽心思,花了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给英子写了一封信。写信可好了!什么话都可以说,就不像面对面那么害羞了。并且这一封热情洋溢的求爱信写得可有水平了,整封信没有动笔写,而是先找来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把要写的字从字帖里的楷书栏上找出来,再用小刀把字一个个割下来,然后找来糨糊,把切下来的字一个一个、一句一句粘贴在信纸上:
英子:
我喜欢你心直口快、豪情大方而不缺乏温柔;我喜欢你善解人意而富有活力。我将用全部的心力来爱你!
想你的洋
十天以后,英子的回信简单明了且那么果断:
洋:
爱就爱呗!我等着你爱!
英子
一来二去,洋子和英子这对山里青年恋爱了,他们觉得这样的爱情才真有意思,完全由自己种植的爱的种子,将会生根、发芽——洋子看着远处起伏的群山,那深幽的绿意显得那么雅致,他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感受也莫过于此了。
六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岁月在悄然逝去。洋子不觉已十九岁了,中学毕业后,由于大哥的学校里紧缺教师,洋子就来帮他的忙,挑起了学校五、六年级的教学重担。由于年轻,洋子干起工作来总有那么一股子使不完的劲,在大哥的指导下,备课、家访、改作业、考试,和学生一道游戏,日子长了,在学生的心目中,洋子成了年轻的好教师。第一年六年级升初中考试,洋子所任课的毕业班在全乡取得了升学率、语数均分都是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七村八寨学生家长的眼里,洋子的教学也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这之前,英子已小学毕业辍学在家了。整个冬天,英子的任务就是牵着她家的那头牛到村子旁边的龙洞山去放。龙洞山的下面就是红星生产队,洋子就住在这个村子里。每天早饭过后,洋子也去放牛,其实他把牛赶到龙洞山后,便去与英子一起谈论着人生,时间到了就去学校上课,下午再去赶牛,这时英子已把两家的牛放得饱饱的,英子就会撒娇似的说:“人家已经提前帮你家服务了,你拿什么感谢人家?”这时候,洋子会从裤兜里掏出口琴,把他最喜欢的《康定情歌》献给心爱的英子。
这天,英子靠在洋子的肩上,完全陶醉在“跑马溜溜的山上——”那一种境界里。突然她对洋子说:“洋子,我们都不小了,总不能这样偷偷摸摸到老吧?是不是应该请媒提亲了?”
洋子回到家里,六十岁的老爸正在整理他的烟袋。其实说起洋子的婚事,老爸比他更着急。他时常在暗暗捣鼓: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找着国家的铁饭碗而结婚成家了,就是洋子,一只白眼,挡住了他升学的道路,在婚姻问题上肯定又是一难题,哎!当洋子把想娶英子的事告诉老爸时,老爸却犹豫了,他早就听旁人挂过耳风“那丫头不得了,泼辣得很”。犹豫再三,老爸还民主,说:“反正我们也老了,你要觉得中,你就看着办吧!”
大嫂能说会道,洋子当然就请大嫂给他做媒了。这天,嫂子梳妆完毕,提上一礼包,就到英子家去了。其实英子的母亲已年迈不管事,英子的事是由她的大哥大嫂来定夺。一方面是由于洋子像模像样是个代课教师,另一方面是因为英子家也不算富有,英子的哥嫂一合计,也就不嫌弃洋子的眼睛。但是心里始终有那么一点想法:要是能治好眼睛就更不错了。于是向媒人提出了两个实在的问题:
“英子已与张家娃由母亲定了亲,人家张家父子时不时忙里偷闲帮助打理过许多农活,要退亲,很为难呀!”
“大妹子,你才别为难呀!现在世道不比得我们那时候封建,那个时候的包办婚姻跟不上形势了,现在就连轿子打上门了都有泡汤的。再说英子根本就不喜欢那张家娃,你就别再犹豫了!”嫂子的一席话直让英子哥嫂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