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独处一天的时光(随笔)
并不是每一天都有故事,平平常常的一天,可能是很多人,也包括我,生活的基本样子。怎样把一颗心安顿好,让一切遂顺心意,过好每一天,可能是我们面对的主题。
一
一场心灵的飓风刮过,我哭了很久。很久没有这样哭过了。感谢老天正好给我安排了一段独处的时光。
这晚,零点后才怀揣着理不清的纷扰睡去,没多久莫名醒来,看一眼手机才两点多。眼睛干涩,脑子里依然困顿,在嗡嗡嘤嘤的思绪中不知不觉迷糊过去。很快又醒,感觉还不到一小时。就这样,睡睡醒醒,清晨六点多才酣然入梦,一直睡到上午十点多。风烟俱息,灰烬余温还在。
胃里空得难受,鼓足劲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毕,简单做了点吃的,把早餐和午餐一起完成。还是觉得浑身乏力,像被伤了元气,气力被抽空了一样,身体轻飘飘的。于是又上床躺下,把被子盖严,闭上眼睛,想再好好睡一觉。然而,那点灰烬试图复燃,只好戴上耳机,听一本能催眠的书。不到十分钟,开始迷糊,赶紧摘下耳机,很快沉沉睡去。
一觉醒来,已是下午两点多。感觉精神和气力恢复了不少。心里也恢复了平静,但空落落的,对具体做什么仍然没有兴致。懒然地靠在床头,看着窗外、听着风,发了会儿呆,也有一些思绪飘过。今天降温了,还伴着很大的风,把雾和湿气都吹跑了,很好。风声时而呼啸,有几分老家冬日狂风的声势。狂风飞沙走石、歇斯底里的冬日,人们都猫在家里,留白杨在屋外与狂风搏斗,傍晚时分,狂风会被主人收走,天地恢复清宁。狂风天的一个场景永远清晰———炉火很旺,炉盘上坐着一只布满岁月痕迹的铝壶,壶嘴冒着热气,土豆和馒头被煨烤出香气。妈妈在热炕上剪鞋样或是摊棉花做棉衣,我爬在炕沿上写作业,屋里静静的……想到这些,嘴角不由上扬,风声也格外亲切,抚慰我心。祈望天慢点热起来,漫长的暑热真的能让人发疯。吃着西瓜骂着“桑拿天”时,也会忽然想到“天若不热,瓜果怎么孕育成熟,人不能太自私,得为瓜果考虑一下,得忍耐”。唉,哪里是为瓜果考虑,人终归是自私的。不但是自私的,而且是野蛮残忍的,不只对其他生物,对同类也是,生死关头,文明和高尚不堪一击。哦,不,不对,你看不见古今那些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者如星辰般永恒闪耀吗?你看不见那些美丽诗词几千年来依旧抚慰人心吗?还有许多人与动植物互爱互救的佳话在久久流传……
二
好比一个大病初愈的人,最好慢慢摸索着做点什么,一点点恢复。鸟飞过天空,我穿过街道,没有痕迹,但如罗卡定律指出“凡两个物体接触,必定会发生物质交换”,经过一场飓风,心灵的样貌可能已然改变,今我已非昨我。
先到洗手间认真洗个脸,护理一下干燥的皮肤。镜子里的人,面容清瘦,皮肤苍黄,嘴唇苍白,眼睛却似暴雨洗过的天空一般澄澈,眼瞳幽黑清亮充满穿透力,总体有一种憔悴又清冷的美。
做点什么呢?我在屋里走来走去,像个闲极无聊抑或无所适从的人。就像外出很多天回来,对家里的一切需要重新找回熟悉亲切感,找回正常的生活节奏。
转了几圈后,最终坐到了书桌前。椅子是冰凉的,桌上的一切都是冷清的,台式阅读架上刘汉俊历史化随笔集《历历晴川》寂寞地展开着。
先烧水泡茶吧,好让热气和茶香氤氲开来。茶还是平日喜欢的金骏眉,却觉得寡淡,忽然想吃蛋挞,心一下飞到了楼下“零食冒险记”的甜点柜。瞬间又泄气了,不能吃甜点,至少三个月内不能。平日喜食甜点,虽有节制,但长期以来还是致使牙齿变得敏感,食物过冷过热时,下颌两侧磨牙会疼。两年前因失眠问题戒了咖啡,现在甜点也戒了,生之乐趣一点点被拿走,不知还会有什么被一一拿走。肯定是老天早就设定了规则,不会让人过得太舒心。世间万物不过如佛祖手心里的猴子,自以为武艺高超,能上天入地,一个跟斗翻去十万八千里,其实不过在巴掌大的空间里自嗨。
好吧,那来点音乐吧,谢天谢地耳朵还正常。连接上天猫精灵和手机蓝牙,阿鲁阿卓《风带走的》就在室内缓缓荡开,如有知己环绕。边喝茶边听音乐边看书,慢慢沉浸进去。《一把钥匙存在的理由》,写的是法国哲学家萨特“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引荐推广人柳鸣九先生。萨特说:“人是自由的,懦夫使自己懦弱,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是啊,在上天和俗世的游戏规则下,人应该珍惜这可怜的一点点自由,在有权选择时能顺从自己的心意。柳鸣九先生的非凡才华和人格魅力让人钦佩,作者出色的书写与人物品格相得益彰。十年前自《千年的桨声》喜欢上刘汉俊的作品,文情隽永,读之真是大享受大滋养。
三
四点多的时候,邻居家传来古筝曲《高山流水》,流畅婉转。此时听来,只觉心一热,想到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这样的雅邻,真是幸事。通常都是这个点开始弹奏。有时我也会弹吉他相和,不过声音不足以传到邻居耳中。
五点多,想到晚餐,忽然来了兴致。冰箱里还有前天买的一把头茬韭菜,包猪肉韭菜饺子吧。饺子是我的最爱,想到那热气腾腾的美味,不由吞了下口水,立即起身去厨房,戴上围裙,戴上耳机。我驾轻就熟、有条不紊地忙着,边干活边听书。今天听的是黑塞的《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无比诗意的语言,毫无遮掩地坦露灵魂,很契合当时心境。为充分利用时间和避免干活时急躁,近两年形成了边干活边听书的习惯。有些人认为听书不如看书有益,觉得听书如走马观花,看书则是缓步品花。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依我的体会,听和看各有利弊。听的过程中也在思考、在与作者交流,而且听书时更专注,不容易走神。因为有了听书,很多一直想看但厚得让人发怵的书,得以听过。有的书内容比较深,听一遍没理解透,就多听几遍。听的弊端在于不便随时浏览书中的配图,会造成提笔忘字的毛病,长期用耳机对耳朵会有损伤等。
何以解忧?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猫狗等,古今同趣。此外,今之穷人说有钱解千愁,上班族说唯有退休。今人还有古人没有的刷手机、打电游、逛网店等等,寻开心的方式实在太丰富。多年来,我也陆续为自己建起了多个避难所,书籍、音乐、绘画、植物、美食等,随心境应需而往。
如歌曲《风带走的》所唱“嘿,我不要安慰”。不执不怨、自珍自持,是我的生活态度,也是生活赐予我的力量和智慧。
2025年,也许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生活会有一些波澜,风起于内心,可能还会有外力推波助澜。不要过早给人生下结论,还有盲盒要拆,还有道要去领悟,我要去创造、去碰撞、去拥抱,不管是什么。我热爱这美丽又残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