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冻饺子(散文)

精品 【东篱】冻饺子(散文)


作者:加朋 布衣,170.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4发表时间:2025-03-11 07:58:28
摘要:饺子人们都非常熟悉,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去说说饺子的故事。

速冻食品已经成为天南地北超市、餐厅及至家庭的一种常见食品,但要追溯它的起源还应该说是在寒冷的北方。
   初到龙江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对冻了的食品是否好吃、是否能吃都是持怀疑的态度。记得那年的十月一日,突如其来的大雪把白菜萝卜土豆都埋在了地里。没有办法,吃了一冬天的冻菜。冻白菜冻萝卜吃起来味道就像泡湿了的纸。冻土豆干脆就不能吃。而东北的冬季一般是五个月,小半年被。到春菜下来,最少也要七个月,够愁人的吧。然而,这个愁字很快就发生了变化。过年了,知青从供销社买回的冻梨冻柿子,放到水桶和脸盆里,用井水缓上个二十来分钟,然后,从圆圆冰壳里取出软软的柿子和梨,轻轻地咬下一小块果皮,用嘴一吸,蜜一样的果汁冰凉地滑进食道,那叫一个舒服、惬意,也正是这蜜一样的果汁慢慢地融化了心灵深处寒冷带来的苦涩。
   要说东北的寒冷成就了冷冻的事业,那得说过年,东北人的速冻食品,肯定都与过年有关。说起东北人过年,也叫忙年,是一年中最轻松的时候。东北人忙年的抻劲最长,俗话说“忙腊月,闹正月,里里拉拉到二月”,过了二月二惊蛰龙抬头,才算是过完了年。东北人的忙年与南方不同,南方人忙的是“风、糟、腊、醉”。北方人就忙一个“冻”字。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整个世界都成了天然冷库,生活在这里的人也就自然成了冷冻厂的工人。忙年先忙在了吃字上,忙吃又先忙在了冻字上。冻的品种很多,有生着冻的,像冻肉、冻梨、冻柿子、冻太平果等等;有熟着冻的,如馒头、包子、粘豆包、“粘耗子”(一种用粘大黄米做的食品)、酱好了的猪牛羊肉、头蹄下水之类的;还有加工以后再冻的,像冻豆腐、冻饺子等等。东北人家制做冻货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是南方人想象不到的。一般来说,进了腊月杀猪宰羊,除了答谢乡里乡亲街坊四邻,用上一头猪,炖上一大锅酸菜血肠白肉,让大家可劲造以外,哪家都要冻上个百八十斤肉留着过年,少的也得冻上个四五十斤。至于冻馒头包子和粘豆包,那要用最大的锅来蒸上几锅,冻起来装上几面口袋。冻饺子则是东北城乡最有代表性的速冻食品了,用农村话说,“老娘们”在家呆着没事,天天就忙着包饺子做年咬咕。家家都像个加工厂,家家都比着做。一家包饺子一般要包上几天,边包边冻,冻上几面袋子。想吃了,下锅就煮,上锅就蒸,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爱吃饺子的人家不仅包的时间长,花样也多,变着法地琢磨着吃,日子过得也是有来道去的。您说东北人是不是也够精明的?到过年了人人都惦记着玩,到处的凑热闹,看热闹,哪还有工夫顾得上做饭和吃饭,最快捷的就是煮冻饺子。就是到了现在,东北农村还是这个习惯。您要是过年的时候到东北农村看看,你会看到家家的仓房都装得满满的。东北人看到这些心里就踏实,脸上总带着满足的笑。
   这个习惯也从农村带到了城市。原来在机关工作的科长老张,媳妇就是包饺子的一把好手。回回问老张吃啥饭了,老张总是自豪地说“饺子”。我就搞不懂,他家怎么一天三顿饭总吃饺子,人家老张说:“俺屋里的从上冻开始,没事就包饺子,包了好多种馅呢。饺子这东西,包着是费劲,可吃起来省事,下锅一煮,饭菜就都有了,吃着还顺口,你没听说嘛,好吃不赶(如)饺子,好受不赶躺着。”这就是那时东北人典型的小康生活和小康理念。
   我第一次吃冻饺子,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去县里给一家公司拉脚。农场出车给地方单位搞运输,一方面是为了挣两个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地方搞好关系,为农场解决物资之需,通过计划外渠道填补计划内物资供给的不足。
   到了县城,公司的会计成了我的主管,不仅负责给我派活,还要负责我的吃住。会计长得一副长长的脸,面色黎黑还长着豆疤,夹杂着深色的雀斑。第一眼看见他,就给我留下了老谋深算的感觉,有点像电影《暴风骤雨》里的“韩老六”。经过几天的工作,还真就证实了我的看法。
   白天,他总是把活安排得满满的,争取车辆的最大使用率,尽量不让车等活。到了中午,那边卸着车,这边他就领着我上最近的小饭馆吃饭,什么快来什么,进门就点一斤饺子,别的啥都不要,并且紧着嘱咐“要快!我们有急事”。要说这小饭店饺子也上得真快,十分钟不到饺子就给你端上来了,没有二话吃吧。二十分钟不到这饭也就吃完了,这车也卸完了,你就接着开吧。一连几天顿顿都是这个吃法,都是这个速度,我就纳闷饭馆这饺子包得就这么快,你这板凳还没坐热呼,他就能给你把煮好的饺子端上桌来。后来,忍不住我特意问问店老板,老板领我穿过后门来到饭店的后院。我看见凡是能放东西的平台上都放着摆满饺子的盖帘,每个盖帘上都有纸条标明饺子馅的种类。老板说:“过了饭口,伙计们没事了就包饺子冻上,要等客人来了现包,那能赶趟吗?没见领你来的那老家伙进门就催,连喘气的工夫都不给,跟那个周扒皮差不多。”那时农场食堂以粗粮为主,星期礼拜能吃上一顿白面,在这能顿顿吃饺子应该算是天天过年了,当然没有二话。
   然而,一连几天,天天三顿饭顿顿都吃饺子,开始还愿意吃,等到了第四天就吃不动了。老会计看我没吃两个就撂筷了。听我说完原因,老会计很认真地跟我解释:“俺们东北最好吃的就是饺子,一般人家要到过年才能吃上一顿,你是俺们的客,顿顿吃饺子也是应该的嘛,谁知你们城里人没这个口福,以后你就随便点吧。”打那以后吃饭我总是一菜一饭,他还是照旧吃饺子。我发现他可是真爱吃饺子,看着他吃起饺子摇头晃脑的那份专注和投入,脸上漾着那种心满意足的神情,嘴部吹呵咬嚼的那个香劲,好像在表现一种什么意境。直到吃完盘子中所有的饺子,他还必须喝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汤,然后一抹满是油水的嘴,点上一根烟狠狠地吸上一口,再长长地吐出一口烟,这才有话。而所谓有话也就是常对我说的那句“吃好了吧?咱们走”。我往外走,他就跟在我后边,嘴里哼哼呀呀地唱着不知是哪一段的老戏,心安理得连晃带颠地迈着方步。后来,我特意问起吃饺子那档子的事,只见他精神一振,毫不隐讳地说出一番道理:“饺子,在东北那算是好东西了。没听说吗?‘谁家过年不吃顿吃饺子’。特别是那肉饺子,里边一个肉蛋,咬一口满嘴流油,那个香劲你是不知道。特别是就着饺子喝酒,那叫饺子就酒越吃越有,要不东北人说‘好吃不赶饺子,好受不赶躺着’嘛。吃饺子也算得上人生一大美事喽,咱这疙瘩来人去客,吃饺子是上讲究的事,天天顿顿都吃饺子,那种人家得富成啥样,那都是梦里的事。就咱现在的生活水平,顿顿吃饺子根本达不到,不过我是借老弟你的光了,要不这样的机会哪儿找去,我可得好好享受享受。”说完了这番饺子的论调,他摇头晃脑的又哼上一段,从心里往外透着那份舒坦和得意,这个嘴脸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他的话是大实话,这吃饺子让他一番感慨,我也打消了厌食的想法。觉得吃饺子是富裕的口福,这也是入乡随俗啊。
   由冻饺子引出的这段故事,有点像在东北农场的那段生活,苦涩中带着甘甜,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容易淡去,但在我的回忆中,却常常闻得到那浓浓的气息。时光荏苒,九十年代中期,下岗工人包冻饺子创业,从冬季走到夏季,从一家一户,走出了几个企业,又从东北走向了南方,走进了大小城市的超市,走进了大大小小的饭店,走进了爱吃饺子的人家。不能不说这是东北人的贡献吧?
   我感觉,冷链的诞生,起初并不因为是有了冷冻技术和设备,而是先有东北的天寒地冻的启发,再有这些技术设备的发展。
   再回东北,我必须先吃上一大盘冻饺子,不然,我这遇到饭就发急的劲儿没法满足,可能是受到那个老会计的影响。
  

共 30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冻”字,诞生了冷链文化,诞生的美食文化。作者做知青插队到东北,领略了东北的严寒。那年,突如其来的大雪,将白菜萝卜土豆一并封存在冰雪之下,吃菜只能吃冻菜,起初感觉如嚼纸,后来吃了冻梨冻柿子,发现了冷冻虾的美食滋味,清爽舒服,于是爱上了冻食品。东北人忙过年,就忙着一个“冻”字,饭食物,都要冷冻,外面的冰雪世界就是他们的电冰箱。尤其是,家庭主妇在家没有事,就包饺子,冻饺子,几乎顿顿吃饺子。作者的同事老张的媳妇就是包饺子能手,而且对吃饺子有着独特的理解,人文小康的日子不要饺子。作者有过一次漫长的吃饺子的经历。作者跟着老会计到了县城,每天吃饺子,懂得了东北大众美食饺子的故事,听了老会计的说法,才懂得了东北人心目中的小康是什么样。饺子是最富生命力的美食,多少年依然地位不可撼动,而且走进了饭店超市,这不能不说是东北人的一个贡献,于是让作者产生重回东北,想吃的第一顿饭就是冻饺子。这篇散文,紧扣主体,写出了别具一格的冻饺子,有这温暖的故事,写出了东北人的真实生活和他们的美好情怀。文章透着知足感恩的味道,读着有满满的暖意,可以说,冻饺子吃出了温暖的滋味。东北风情,在作者笔下也很鲜明,朴素的生活,洋溢着热爱的情怀。文章选择的角度非常地道,一个“冻”字写出了东北的风情。【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1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1 08:19:13
  东北啊,一片沃土,还是一处概括的不用插电就可以冷冻食物的大冰箱,冰箱的诞生,是否因受到东北的寒冷启发?未知。但东北人的冻饺子,应该是在冰箱冻饺子之前就有的。作者的冻饺子,下锅就熟,上桌就吃,袅袅面香,滋滋暖意,一个“冻”字,恰恰是美食水饺的灵魂。写得真美,其中的故事,闪着时光的影子,表达着东北人对日子的美好向往和感觉。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1 21:29:03
  祝贺加朋老师的佳作摘精,继续期待你的美文。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加朋        2025-03-17 15:06:11
  感谢社长的对小作的指点、推荐和抬爱,东北人对冻的理解可能多一些,那么冻的故事也会多,一定不负社长及各位先生的期望,多多努力。
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3-11 21:47:18
  饺子的话题在江山不胜枚举,我也曾写过。这种题材贵在出新意,要不很容易落入俗套。老师的文中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在苦难的岁月里能天天吃到速冻饺子,真是美味,也反映出驻地的照顾,对亲情的留恋。好文,赞一个,恭喜获精!
回复3 楼        文友:加朋        2025-03-17 15:08:14
  饺子吃得人多,写得人也多,自然好文章好多,小作能入老师的法眼,是老师的抬爱,多谢您。
4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3-22 04:49:04
  周末向优秀的老师祝安!愿老师幸福快乐,创作丰盈。仔细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冻饺子》优秀作品,充满对东北那种淳朴善良的民风和热情好客的激情感染,顿然间被文章的优美优秀和细致细腻所吸引,文字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之美,更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幸福之光,表达情愫,展现缱绻,唯文字方能企及。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