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执守“应该”,勇追“喜欢”(随笔)
人生不是拥有标准答案的试卷,在价值选择与道路选择中,有人注重“我应该”,有人选择“我喜欢”。我认为,二者并非水火不容,不妨兼而有之,执守“应该”,勇追“喜欢”。
“应该”与“喜欢”本就不是对立面。“应该”,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守正,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但同时,“喜欢”,是“诗和远方”的呼唤,是“月亮与六便士”的毅然抉择。人们总喜欢将它们分立,殊不知,二者可以兼容。我们既可以将规矩与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也可以为理想与追求“出走”,为喜欢奔赴山海。《飘》的主人公斯佳丽,既能挑起养活全家的重担,在战火纷飞中坚强地活着,也能遵循内心的呼唤,为喜欢勇敢打破旧制度的桎梏,尽情歌舞,为陈腐的社会、黑暗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回归热爱本真。可见,“应该”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喜欢”也不意味着抛弃责任,二者在相辅相成中,为人生增光添彩。
值得注意的是,“应该”不能成为束缚人的囚笼,“喜欢”更不是放浪形骸的借口。当“装在套子里的人”因为正常天性的释放而大惊失色,当毕加索画中的酒鬼在酒的醇香中坠入酗酒的沉渊,“应该”被天限夸大,“喜欢”被无节制的延伸,那么人生将不再是美好的旅途而将成为生命的炼狱,挣脱不得。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的一声吟唱,可谓道出了生命的真谛。诚然,我们应修炼自己的灵魂,将坚贞高洁作为“喜欢”之物,那么“我应该”便顺理成章。当然,人的价值追求各异, 面对追求与热爱,范文正择忧,谢灵运择隐,曹操择权谋,老子择出关。锤炼品德修为的境界,提升所热爱之事的高度,那么是非、成败、家国、民生之“应该”,尽在腹中,俯仰可得。钱学森选择研究导弹,是热爱亦为担当;饺子导演选择电影制作拍摄,源于喜欢,成于担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家与领导人,“无热爱不可以奋发,无责任不可以恒久”。从古到今,从上至下,无不上演着“我喜欢”与“我应该”的动人故事。
回归论题,我们应怎样过好我们的一生?有人择喜欢,有人择“应该”。不妨兼而有之,取其长而去其短,既执守“应该”,又勇追“喜欢”,像史铁生一样,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并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的灵魂”。人生如此,大概死而无憾了。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