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滦州古城揽古(散文)

精品 【东篱】滦州古城揽古(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94.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68发表时间:2025-03-18 06:12:51
摘要:匆匆游览滦州古城,确定了一个“揽古”的主题,没有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古城胜景,难以尽述,好在乾隆一句“揽景目难给”给了我提醒,我此行就专为寻古揽古吧。


   早就听说,唐山的滦州古城拥有三千年的历史,尽管是复建新兴,但保留下来的古迹,复原的古建,陈列的古人古事,也是蔚为大观。于是,我便决定去揽胜。胜景之繁,怎“揽”得过来?既然是以古色古香为特色,那我就去拥抱一个“古”字吧。原谅我按照个人兴趣做取舍。
   它的古老,在称呼上也可知。近代现代人们称“河北唐山滦州”,但一直在长达九百年间,滦州是排在唐山之前的,在清代,还称“直隶滦州唐山镇”。这是滦州人的骄傲,也是我到此“揽古”的一个理由。古老,是古城最本色的名片啊。
   一揽而不能尽。我进入滦州古城安排的时间不足,只想马上抱走,揽古入目。不敢奢望将滦州三千年全部装下带走。我为自己仓促揽胜找到借口。记得清乾隆皇帝到此留下两句诗说“揽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乾隆帝走得累了,还有龙辇,甚至有殷勤的服侍者搀扶,都无法揽尽形胜,于是感慨。况我也已古稀,独自前往,一番释然,便缓步进入,就待风景入怀,或者古风有意,和我撞个满怀吧。
   古城东大门是一景,高耸的古城墙,雄阔的古城门,仿佛一位沉默而沧桑的老者,睁着浑浊的眼,青砖白泥,从古老的时光中沉落于此。城门之上,阁楼巍峨,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就像一只最古老的鸟,振翅而不再飞,面东而眺望着那条川流不息的滦河。我特别在意的是城门题字,那是清帝乾隆的手笔。“灤州”,右起排版,“灤”为繁体,写得俊朗秀气,楷书骨架,些微行书韵味,不乏古韵流动,如两朵轻逸的云落在墙上。据说,乾隆帝题字很多,都不成墨宝了。但给古城古镇题字却少,即使有,很多都是从他的诗句笔迹中截字而用,但给滦州是亲笔所题。在清帝中,有三位堪称书法帝王,其水平完全可入书协,不必靠名衔声望占位。康熙字逸美,雍正字放达,乾隆字甜丽。后人评价,乾隆功力远不及前二。我不如是看。乾隆笔下之滦州,于其心中最有嘉山丽水之味。乾隆是将大清江山一统的皇帝,为帝之无虞,他看江山何处不甜何处不丽?书法完全代表了他的心迹,并非风格。摄下两字,时而打开细细品味其甜丽吧。
   城内屋舍楼阁,是以仿古明清建筑为特色,青砖灰瓦,古香之气,溢满城区。雕梁画栋,目不暇给,无法细品,只感觉在一幅硕大超长的古画卷中,只是我的装束太现代,无法相融一体。这些古建,绝不以整齐一律的风格呈现,而是错落有致,每一眼,都不是重复之前所见。打开手机摄影,一会相册爆满。我觉得如此,只能算是留其形制,而不得古韵。便随便寻一处河岸石凳坐下,仰观古建。蔚蓝天空为画布,参差楼宇,争相入画,摩天抚云。有轻云缓至,勾勒古建檐角,仓促一抹,瞬间游走,想责游云无意,却不敢,何尝不是一种情调啊。千古逸云,从来如此,拂过一遍遍,已经难辨三千年时空。在这个时代,很多地方都在复原古镇古城古建,很多都是模仿,我觉得滦州古城的设计,是破格的。多少设计师,在这方圆两千亩的地盘放下古建,都会灵感不灵,而滦州古城何以别具特色呢?我想可能是乾隆的那句“揽景目难给”的句子给了他们创作的启迪。就像看山不喜平,就像阅水观浪花,每一山水,每一细节,都是给与创作者灵巧的启示。很佩服在这个时代,滦州人给三千年的历史做出一次集大成。不敢说功不可没,但能说功力不凡。这不仅是气势对接三千年,还有他们心中理解的三千年的光怪陆离、繁华璀璨的再现。这是一种历史自信和深情付出。
   我专心仰视,就像一个乡下人进城看景观,眼力不济,早被古玩店的老板看出,他凑在我面前说,你是真正来读古城的人。辽金元明清,光是这几近两千年,多少朝代在此建城,但时光都已经抹平了痕迹,在地上找难见踪影。我跟老板说“读不透”的。他说,太多人是平视古城青龙河两岸,唯独我仰视。他说这是读古城的最好角度和态度。历史文化,需要仰视,胸藏文脉,连贯思考才能得到概貌。一砖一瓦,一檐一角,都有令我们惊叹的过往,难以还原细节,我看的是设计者对古老的理解。在这个时间节点,我幸运地看到,已经让我满足了。我仿佛是一个历史见证者,寻找着三千年前与今天的对接,在一瞬间呈现于眼前。奇迹,不都是因为留下痕迹而让我们震惊崇敬,今天的复原,就是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和智慧。再越千年,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把我们当成历史,今人留下的这些古建审美作品,又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次站在古城中,我觉得不仅仅是处于当下,也站在历史的某个点上,一定要做好自己,也是对历史负责。历史不能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在历史中。古城让我有了崭新的“历史观”。我找不到设计建设古城的劳动者,无法面对他们说出赞美的话,我只能以脚步和眼光来揽胜揽古。他们会统计每年到此古城一游的游客的数量,我也在其中。
   我突然想到革命家瞿秋白的一段话:“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你不要来撕我的历史。”在家国毁难时,他表达出对历史的痛爱态度。曾经的日子风雨如晦,多少仇寇来撕碎我们的历史。只有今天,人们才有底气修补复原曾经被撕碎的历史,那些历史残片,也是我们能够找到线索并为之骄傲的历史,滦州古城之建,何尝不是用碎片拼接的历史,尤其珍贵!
   历史是我们的“翅膀”,我所以仰望天空。老板说,他记住我的话,作为他的古玩店的主题词。我不知怎样去找到古玩和历史的关系。可能他已经有了想法。我能把对历史的一点感慨表达出来,且被这位老板认可,我觉得这一仰视很值得。
  
   二
   滦州古城内有一条河叫青龙河,这条河是滦河的支流,环绕古城,给古城带来灵动之气。除了滦州古城可称“北方水乡”,再没有敢如此冠以水乡名号的。站在一处介绍青龙河木牌前,我记住了青龙河的别名——玄水、漆水、乌填河,郦道元的《水经注》都有记载,它源自塞外,清代才有青龙河名。龙是中华民族之图腾,它自塞外蜿蜒而至,进入古城,但它在今人手中“摇身一变”,成为一幅“古城上河图”。我问当地人,为何不叫“古城青龙图”,而重复开封之“上河图”?他告诉我,这是一个版权的问题,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设计的,是“上河图”的第二版。这条河是按上河图的描写而重修,力图再现那幅名画里的绝世风貌。况且,青龙河全长222公里,进入古城只是其中的一段,使用“青龙”名,并不确切。这份文化呈现,多么用心,取法其上,求意之工,堪称匠心。
   碧水缓流,穿城铺锦。各色画舫,游弋其间,坐在船舱里的游客,顺流而观赏岸上风光。拱桥生彩虹,倒影印水中,构成虚实相生的圆,多么圆满的一段水上之旅啊!这番寓意,也将青龙河的历史辗转于此,展现出它最圆润更丰盈的身段。因为它再流经一段就入海,这是一次多么美的入闺妆点啊!曾经,青龙河默默无闻,悄悄流淌,难以照见游客面;如今变了功能,匍匐游客脚边,试做一面玉境,看这繁华,睹这盛世。
   滦州“上河图”按画而建,古老的风景和格局依然尽量保留,只是“上河图”里的那些宋人已经换了一波波,秋千仕女,马夫轿夫,已经退出画面。岸上游人商户,和悦相融,尽呈休闲状态。将来的人,看我们就像看宋人,也会有一番怀古揽胜的享受吧。不过,有了文旅思想,岸上多了几处楼阁,听人说可入内品茶观青龙烟波,赏画舫漂流,还能听曲,把自己放进古色古香的意境里。我发现我所有的游览都带着遗憾,因行旅匆匆,无暇登楼,只能舍弃一段闲品慢观的雅趣。不过,假设我进入,一定买一壶滦州茶。青龙河上看青龙,滦州茶香滦州城。
   如果是夜晚,赶上古城安排的契丹文化演出,那就要挤进文姬楼、月老阁,领略一下塞外文化的特别魅力,了解千年之前,那个一身华丽,蹀躞带玉,金冠紫袍的耶律阿保机选择滦州为都的传奇故事。我感兴趣的是,他第一次提出使用“滦州”这个名字,滦州,并不在中华文化的天下九州之中,但他在地理军事学上绝对是奇才,一眼便看透滦州枕山锁关之要,“枕燕山而踏渤海,屏京津而扼关外”,虽不能称其为雄才大略,但绝非一个只知道在马背上驰骋的牧羊者。尤其是他接受了“州”的行政区划概念,试图将他的政权和中华既往的行政体例保持一致性,尤其是他所建都城滦州,当时就接纳了26个民族的人,契丹、鲜卑、女真、蒙古、满、汉等各族相融和乐,可见其胸襟之博宽,政治眼光之深远。那时,没有一首歌《我的中国心》,但有“中华情”。就连他的封号也沿用了华夏的体例,称为“辽太祖”,“中华一统”的概念,绝非只是汉族人的治政愿景,也是为各族政权所接受。考究起来,我觉得,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传染力和包容性,于是这个东方血脉保持和平相处,不再进行民族之间的血腥杀戮和排斥。于此而言,滦州就不仅仅是一座用时间定义的古城了,而是用民族精神照耀的胜地。
  
   三
   去看看滦州的老县衙,杨三姐曾在此衙告状,滦县一审,天津二审,一介弱女子,力抗腐败官僚,为姐伸冤,终于震惊了社会。公平正义,是滦州的一个古老符号,现代法治的标本。古城,不仅仅是揽胜之地,更有公正的法治蓝本。杨三姐改写了窦娥冤的千古悲剧,滦州评剧的历史价值,绝不只是以独特的唱腔而被人喜欢,它更有直击现实的力度。
   一定要进入紫金塔,500多年的佛光,不熄地照耀着青龙河水,紫气洋溢于古城,多了一份古老的祥和。佛光披照青龙绕,这是难得的人文胜景。
   我特别喜欢“夷齐让贤”的历史故事,这也是滦州古城最远的历史。走过青龙河上的“夷齐桥”,站在伯夷叔齐席地而坐促膝而谈的雕塑前,3000年前的古韵轻轻漾来,我不能不侧耳倾听两人的窃窃细语。商周时期,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国君墨胎氏的两个儿子,到底谁可为“孤竹”国君,互相推辞让贤,不肯就位,二人隐居首阳山,得知最终周推翻了商,“耻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
   席地闲坐,碰面对语,好一副无为的样子。古人的无为,不是掩饰,而是深入内心的原则。在权利地位面前,能够谦让,哪怕是弟兄,其后世都难以找到。无为,是修养和智慧的选择,是对欲望和焦虑的最好治疗。这一定不是曾经的时代造就这样两个人,而是几千年难以遇到的心性。
   我是山东人,走出去,心中总有一个“礼仪之邦”的自豪感,可能这就是古文化留给我的印记吧。但站在滦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也要把这四个字荣耀之匾送给它。其实,走在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可以感受到厚礼盛仪。《诗·小雅·楚茨》有记载:“献醻交错,礼仪卒度。”从觥筹交错的礼仪,到禅让与贤,礼仪的幅度与深度,都在扩展,形成了强大的中华文明。
   在滦州古城,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字,一个名字,都泛出浓浓的古味。如果喜欢,可以放下一步一景的游览方式,完全可以通过一两个字,走进古文化中。一直看着“孤竹国”三个字,略知这是在商周时代起于燕山南麓的一个诸侯国度,却不知为何取了这样的一个名字。北国少竹?或仅是一根一丛?据说,的确有过这样的猜测。我生怕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据说,“孤竹”即觚竹,“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或木简。这是多么伟大而古老的文明!
   小时候去上学,母亲说是“去识字”,自以为这一辈子读书教学识字不少,进滦州古城,觉得虽读得出,却不甚解,惭愧的是浅尝辄止。
   古城揽古,却不是一网打尽,也只能算是走马观花。但我对滦州古城有着良好的观赏态度——我凝神静气地听了一堂历史课。
  
   2025年3月1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4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唐山的滦州古城,一直在长达九百年间,是排在唐山之前的,在清代,还称“直隶滦州唐山镇”。这是滦州人的骄傲,也是作者到此“揽古”的一个理由。古城东大门是一景,城门是乾隆皇帝的题字。“灤州”,右起排版,“灤”为繁体,写得俊朗秀气,楷书骨架,些微行迹。摄下两字,时而打开细细品味其甜丽吧。城内屋舍楼阁,是以古仿明清建筑为特色,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蔚蓝天空为画布,参差楼宇,争相入画。千古逸云一遍遍拂过,已难辨三千年时空。很佩服在这个时代,通过复建,滦州人给三千年的历史做出一次集大成。作者专心仰视,寻找着三千年前与今天的对接,在一瞬间呈现于眼前。找不到设计建设古城的劳动者,作者只能以脚步和眼光来表达内心的赞美。滦州古城之建,何尝不是用碎片拼接的历史,尤其珍贵!滦州古城内有一条河叫青龙河,是滦河的支流,环绕古城,给古城带来灵动之气。碧水缓流,穿城铺锦,试做一面玉境,看这繁华,睹这盛世。滦州“上河图”按画而建,古老的风景和格局依然尽量保留,只是“上河图”里的那些宋人已经换成今人。如果是夜晚,赶上古城安排的契丹文化演出,就能了解倒千年前金冠紫袍的耶律阿保机选择滦州为都的传奇故事。他第一次提出使用“滦州”这个名字。滦州,接纳了26个民族的人,契丹、鲜卑、女真、蒙古、满、汉等各族相融和乐,可见其政治眼光之深远。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传染力和包容性,滦州,成为民族精神照耀之地。在滦州,曾发生“夷齐让贤”的历史故事,作者愿把“礼仪之邦”四个大字送给它。看到“孤竹国”三个字,据说,“孤竹”即觚竹,“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或木简。这是多么伟大而古老的文明!古城揽古,却是走马观花,但作者对古城良好的观赏态度值得大赞特赞。作者出行,途经滦州古城,稍作停留,以妙笔记录了观瞻感受,虽不是一网打尽,但提纲挈领,也令人一饱眼福。精彩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18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3-18 18:32:33
  老师途径滦州古城,成就一篇美文,给我们也带来了一顿丰盛的视觉大餐。数朝皇帝留给滦州的历史文化,足可以让人羡慕。很美的文章,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8 18:38:53
  只是匆匆一瞥,难免有太多的遗憾。弱水三千取一瓢饮,我就拾取构成的古意古事吧,这些是滦州精彩的底蕴。任何一个景点,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就看进入的人是谁,一个热爱文化的人,一定会找到精彩。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点评,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
12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5-03-18 18:43:11
  美文已认真学习拜读,怀才老师的文章一如既往的贯穿古今、博大精深。一个字“牛”。遥祝安康、开心。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8 19:00:51
  谢谢西山老师的捧场鼓励、只是一次文旅,不能辜负这个“文”字,我就捞取一点滦州古城的古意,感受一下滦州的古文化色彩,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厚重。遥握,期待西山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1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3-18 19:56:06
  怀古抚今的文章,一般人驾驭不了,因为它需要雄厚丰实的底蕴,需要目光如炬的洞察,需要对当地地理形胜的深入了解,需要对历史典故的如数家珍,需要非同寻常的审美体验,需要全情全心的投入。而怀才老师恰恰拥有这些,滦州古城在作者的笔下,流淌着绵长的文脉,青龙河滋养着两岸人民,滋养着肥沃的土地。26个民族的人们在滦州相依并存,是怎样的包容与博大的心胸,才能和谐融洽相处如一家?如同清明上河图般的布局,使得此处更显繁华。好文,作者踏入一方形胜,思绪飞扬,感悟深邃,落墨成华章!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创作辛苦,谨祝春祺!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8 20:23:20
  谢谢罗老师拨冗留墨,辛苦了!正如罗老师所言,怀古文章,可能需要的东西很多,加上入城时间匆匆,我只能凭着捞取的印象,加以演绎吧,希望把我所揽胜揽古呈现出来。滦州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拥有着精彩的历史,我是不肯散落于我的记忆,才勉强写出,滦州的历史,很久远,曾经在书上只是一目而过的古事,在这里找到了最初的版本。关于民族相融,这的确是一个很多的主题,我没有看到过,在滦州,可以实地感知,我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感到自豪,多少战争因民族之争而起,滦州却是一个消弭战火,团结各民族的胜地,不能不令人感叹。滦州有太多的亮点,匆匆一览,遗憾很多。期待有机会再去,好好看看,将大美的滦州收藏在心底。远握,问候春祺,谨祝创作快乐!
14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3-18 21:54:41
  拜读怀才抱器老师佳作,问好老师。真是一篇脍炙人口磅礴大气的美文,读吧仿佛身在其中游览历史古城滦州。双手为老师点赞!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18 21:58:19
  谢谢枫叶老师的美评鼓励。我总感到时间匆匆,对古城只能选择一个古的点去感悟挖掘,还是片面了。最近一直忙于社团文章,没有去你那拜访,见谅啊。远握,问候春祺!
1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5-03-24 16:11:18
  不读怀才老师文,真不知滦州,不怕老师笑话,我连“滦”字都是识字识一边。文中不知复苏了多少的历史故事,一下子把人带入历史的深处。读怀才老师文,堪比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不,该说胜读十年书。文后那句“母亲说是去识字。”很喜欢这句,我小时侯放学回家,我外婆总问,今天捡了几个字回来。我报出当天学的字。外婆总回一句,嗯,今天划算。哈哈。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春祺!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3-24 18:00:46
  看了乾隆皇帝题写的“滦州”两个字,我就走不动了,就想起母亲说的上学就是去识字,人生识字一辈子的事,的确如此。其实,闲来无事,没有捧一本枯燥难懂的历史书的,我也是走进去读滦州的历史的,不负此行,滦州的历史很古远野很丰富。我是现得现卖了,也算是我读滦州历史做了一篇笔记吧。谢谢湘莉老师拨冗给小文留墨,期待你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16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5-04-11 21:07:44
  一篇揽古,真是鸿篇。乾隆游览有字留下,瞿秋白同样有说法,如此种种,揽古尽已,社长让我们感受了不一样的游历情怀,如在其境中。有历史深度的挖掘,有人文情怀的感受,如此美文,必须点赞好好学习。可惜这近三年来身体不舒服,没有精力写文,惭愧!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11 21:50:18
  谢谢散人为怀才小文留墨。不想将这段游览所得丢掉,于是记。老师好好保重自己,多加锻炼,尽快恢复健康,进入创作佳境!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