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窑南往事(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窑南往事(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2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5发表时间:2025-03-21 13:15:55
摘要:现在我闭上眼睛,依旧能清晰感知到它一直都在。废弃的砖窑旁边矗立着一根高大的烟囱杆,一声清脆的短鸣过后,一只阿拉鸟快速飞过那口旱井,飞过父亲和母亲开垦的土地,飞过那片盐碱地,飞过满是芦草的坑洼地,飞过涓涓细流的河沟,飞过陡峭的崖壁与平坦如布的深坑,飞过一片荷塘。稠密的荷叶下,一条水蛇闲逸地游进荷塘深处,留下一圈圈涟漪……

这个标题我想了很久,原打算用《垦荒记》,但始终感觉和我所要表达的思想达不到完全匹配。垦荒记也不错但和我关系不大,那是我父母的功绩,我虽曾参与过开荒工程,但主要以玩为主,成绩微乎其微。
   窑,我们村集体建于1981年的一座老砖窑。听父亲说,这座砖窑,村里共同经营几年后因特殊情况停产,后又承包给村民个人经营了几年。母亲说,砖窑被个人承包后,她与父亲曾受雇于厂长清理烂砖,当年我还是在这里扶着窑墙、废砖垛子学会的走路,怪不得它总给我一种亲切感。父亲说,后来因烧砖需要大量黄土,造成村里土地流失很严重,大约在1992年左右,老砖窑再次破产,从此便荒废下来。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窑洞开始坍塌,西侧有三四个窑洞敞着,但也被碎砖头堵门近半。北侧、南侧和东侧,基本被土和荒草堵得很严实,从远处看,像是一座椭圆形的土丘。在窑的西侧一路相隔,矗立着一根高大的烟囱杆,少说也得有三十米吧,保存相较完整,烟囱杆周围是最早划分给个人承包的土地。
   从主窑体向南三十几米处,有一条东西向小路,向西直通齐谭路,向东是条断头路,也就是我家土地最东侧。路的南侧曾经是放置砖坯和成品砖的场地,老砖窑破产停工后,这里自然被闲置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逐渐被苇草侵略,成了一片名副其实的大荒地。后来砖窑西侧大片土地开始实行投标承包制,几户村民以15块钱每亩价格投中标。村里经过商议再次把砖窑南侧大片荒地,划片向外承包。父亲和母亲以27块钱(后来母亲说好像是23块,具体细节因时间久远有些偏差)一亩的价格承包了五六亩,从此我家正式踏上垦荒之路。
   我对开垦这片荒地,最早记忆起源于小学一年级,当年有个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一年级开始发校服,蓝色短裤,白色短袖。对拥有第一套校服我新鲜无比,有了它我仿佛瞬间长大了。放学后,我回到家赶紧穿上它,第一时间去窑上向母亲炫耀。
   那天是周六,当时小学是周六中午放假。正值中午时分,太阳炙烤着宽敞的齐谭路,一个只有七岁的小男孩儿,穿着崭新的校服,蹦蹦跳跳地向北走。道路两边是两排杨树,有十几米高的老杨树,有如手臂粗细小杨树。麻雀在浓密的杨树叶里跳来跳去欢快地歌唱,知了不厌其烦地叫着,一只阿拉鸟(音译,类似麻雀但比麻雀小的小雀,飞行速度极快,叫声短而清脆,给人一种空明荒凉之感)忽上忽下,极速飞过,并发出一声声清脆的短鸣。那天我心情舒畅,开心无比,在滚烫的土路上,留下一串串不规则的脚印。
   拐进通往老窑的小路,两边没有了树,而是长势茂盛的芦苇、鳞条棵(红荆条)、臭蒿子、高大的猪毛菜,小路上也不再干净平整,出现坑坑洼洼,路边满是一些红色或青色的碎砖瓦。想来这里以前应该是向外运输成品砖和废砖渣的要道。伴随着路两边出现田地的影子,我看到父亲和母亲忙碌的身影。父亲手扶大犁,吆喝着牛,母亲则紧跟在父亲后面不远处,向外拾着碎砖头、茅草根。烈日下的老牛,皮毛尽湿,费力地向前一步步挪动,时不时被猛得定在原地。据母亲讲,当时地里的碎砖头和茅草根多不胜数。碎砖头都是那种大焦砖(因火太大烧制失败的砖头,有的好几块烧在一起,呈不规则状,焦黑色,硬如钢铁)茅草因多年疯长,根系粗壮发达,勾住铁犁,比刹车都管用,无论牛如何费力地向前拉,都无济于事。父亲需停下来,拿铁锄头把它斩断,然后再继续。整片田地都是这样反反复复。母亲说,开垦这片荒地真是下了功夫,对人和牛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来到地头上,我大声喊母亲。母亲听到声音,抬起头望望我,并大喊一声“嗯,看着井点儿”。在田地北侧地头,有一口直径约一米半多宽的旱井,里面的水大都来源于雨水,井底也会向外渗一些。在我记忆里,这口井从没干涸过。周围村民打农药时都从这里灌水,井口被芦苇草遮蔽,在外面很难看到,即便我知道这里有井,母亲还是每次嘱咐我。井口周围扔满了农药瓶子,井里有时候也会飘着几个。在散文《老家苹果行》里,我曾经写过:“我对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但越是害怕,越想瞅一瞅。”每次我会趁母亲不注意,探着身子向井底望去。这口井和苹果行里的那口井有些相似,只是口径小了些,井壁也没有那么光滑,在里面常有几只青蛙或是蛤蟆,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两条水蛇,想来也是误入于此。
   旱井向南,是几块东西向田地,那是别人家承包的,由于疏于管理,收成颇为可怜。向东几块南北向田地,便是我家的。最早开荒时我没有加入,因为当时地里全是茅草和烂砖头,甚至还有树根,母亲怕伤到我,便让我和小妹在地头上玩。后来土地相较于平整后,我便开始帮着父亲在耙上或耢上(农用工具)压重。在田地的正东方向,有一片相较于平整的盐碱地,地上常年布满一层白色盐碱,也长着一些较为矮小的芦苇,但最多的是一丛丛鳞条棵。鳞条棵特别适合鸟搭窝,所以我经常和小妹在这里找鸟蛋,有时一天能找十几个。这里常有马勺子(一种小型蜥蜴)出没,跑起来像飞一样。还有蛇,这里的蛇比较多,我曾见过的就有很多种。通体全绿小青蛇、红色黑环蛇、绿头红身的蛇、红头绿身的蛇、暗黑色的蛇、但最多的是一种黄色的蛇,背部有两三条贯通全身的黑斑纹。我还见过一条白蛇,曾傻傻地幻想,是不是白娘子?在平原地带,大都是无毒蛇并且很友善,即便如此,我也从不去招惹它们,看着它们爬走便是。
   盐碱地的东侧,是一片满是芦草的坑洼地。从父母开荒起,我便常在这里放牛。把老牛用一根长长的大绳,拴在鳞条棵上或是一个不规则的巨大焦砖垛上,把小牛犊子赶到坑洼地里,便开始在周围“寻宝”。一块残缺不全的瓦片、一个旧茶缸、一把生锈的小铲刀、甚至是一块不规则的砖头,都是我搜罗的对象。玩腻了,我便向地的南头走。
   在地的南头,是一条东西向小河,宽约两三米,大部分时候水都很少。涓涓细流从芦苇根部流过,碰到凸起的旧砖头,便改变方向或蔓过去,形成一处漂亮的微型瀑布。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小鲢鱼或小鱼伢子迅速游过。水多时我不敢下去,因为这里芦草和蒲草太多,经常有水蛇出没。踩着沟底凸起的焦砖,迈到河的对面便是另一副天地。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深坑,方圆约有两三亩左右,且北侧坑壁陡峭,像是刀削一般,深度在三四米左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大坑。这处大坑从北向南,由深变浅。听父亲讲,这里是砖窑用土挖制而成。坑虽然深,但大多时候没有水,整个坑底平坦如布,从崖壁开始,整个坑底一根草都没有,特别适合翻跟头。即使有水也只是在东侧有一处浅水区,或许是下雨留下的,令我疑惑的是,这里与河沟并不相连,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鱼?我曾闲来无聊在这里泼水捉鱼,捉过一两条鲫鱼、小链鱼、虎子鱼(鱼头大身子小,身上是黑色的斑点)。
   在大坑东北方向,越过一条浅沟便是一片荷塘。这是我们村子最北的荷塘,我很少在这里摘莲蓬,主要原因还是里面常有水蛇出没。曾经有一伙伴,在这里摘莲蓬,由于注意力全在莲蓬上,竟没发现一条水蛇逼近。待发现时,褐色的水蛇离他只有半米远,吓得他哭爹喊娘往岸边“逃命”,几次跌倒在里面,待爬上岸后,往后看水蛇早已不知去处。由于跑到慌张,腿上、胳膊上,被满是尖刺的藕葶划得满是血痕。自此,不仅是他就连我也从未敢下去摘过莲蓬。
   站在土坑崖壁最高端举目尽览,能够清楚地看到老牛悠闲地吃草,小牛犊子追着蜻蜓或蝴蝶蹦上蹦下,偶尔也会叼上个草尖尖。再向远处看,父亲和母亲依旧在田地间忙碌,好长一会儿才抬起身子看看老牛或是看看我们,亦或是缓解一下酸痛的腰肢,随后便又俯下身子继续干活。
   承包合同到期后,这片土地便被重新规划,分给了其他村民。父亲有过不舍,但无奈荒地被开垦成良田后便是香饽饽,定会并入规划田。南环路修通后,道路两侧变成了工厂集合地,我曾经的那片乐土,具体方位已无从找寻。现在我闭上眼睛,依旧能清晰感知到它一直都在!
   废弃的砖窑旁边矗立着一根高大的烟囱杆,一声清脆的短鸣过后,一只阿拉鸟快速飞过那口旱井,飞过父亲和母亲开垦的土地,飞过那片盐碱地,飞过满是芦草的坑洼地,飞过涓涓细流的河沟,飞过陡峭的崖壁与平坦如布的深坑,飞过一片荷塘。稠密的荷叶下,一条水蛇闲逸地游进荷塘深处,留下一圈圈涟漪……
  

共 32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深情笔触回溯往昔,带我们走进其父母垦荒的岁月。老砖窑承载着村庄的变迁,而围绕它展开的垦荒历程,满是汗水与艰辛。作者儿时在这片土地上的欢乐与好奇,与父母的辛勤劳作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独特的乡村生活画卷。从穿校服向母亲炫耀,到在土地上寻宝、放牛,再到对周边自然景观的探索,这片土地承载了作者无数珍贵回忆。尽管后来土地被重新规划,曾经的乐土难寻踪迹,但它却永远扎根在作者心底。这不仅是一篇对垦荒过往的记录,更是对故乡、对童年、对亲情的深深眷恋,提醒我们珍惜那些不可复制的过往岁月与情感羁绊。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21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3-21 13:17:06
  太感人啦!作者把父母垦荒经历与自己童年趣事写得超生动,字里行间都是对往昔岁月的眷恋,读来仿佛能触摸到那段温暖又难忘的时光。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3-21 15:53:48
  汪老师编发辛苦,敬茶问好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3-21 13:17:40
  文章真棒!从砖窑历史到垦荒点滴,再到童年记忆,都饱含深情。作者用细腻笔触勾勒出乡村生活魅力,让人对这片土地心生向往。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3-21 15:54:41
  再谢汪老师留墨添香,致敬过往,致敬童年。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3-21 22:18:16
  恭喜精品!非常了不得呀!嘎嘎棒!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3-25 16:07:10
  感谢何社鼓励,敬茶远握
4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3-23 18:59:05
  恭喜冬阳老师佳作精品连连!
回复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3-25 16:07:49
  感谢付老师抬爱高赞鼓励,送你一朵小花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