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一碗信阳人的清凉(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一碗信阳人的清凉(散文)


作者:邢震 布衣,28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1发表时间:2025-03-28 15:04:23

小时候的夏天,母亲总会取出来一些石花籽,这些石花籽长得像黑色得芝麻,在光线的照射下又能呈现出紫红色。她先去拿来一张干净洁白的手绢,将石花籽放在里面包裹,再放进提前晾凉的白开水中浸泡。等着石花籽逐渐地吸饱水分变得膨胀起来,再小心地捞出,放进另一盆提前晾凉的清水中,慢慢地用手掌轻轻揉搓,可以看到乳白色的汁液透过手帕渗到盆里。等到盆里的清水慢慢形成了跟柳絮一样的絮状物后,逐渐沉淀下去。她就拿出一只铁皮牙膏,挤出一点“中华牌”的薄荷牙膏,将牙膏挤到小碗里,兑点水慢慢调均匀,最后慢慢地“点”入盆里面搅拌,——以前母亲说这一“点”非常关键,点少了就会使石凉粉无法凝固成形,点多了则石凉粉的口感就变得非常硬实。最后将搅拌好的石凉粉液体装到搪瓷缸里,放入冰箱冷藏,静静地冷藏,等到下午就凝固成果冻一样的石凉粉。
   下午放学后,母亲总会揭开搪瓷盆盖,舀上一勺白糖,放在晶莹剔透的石凉粉上面,再洒上几滴薄荷水,我身上的暑气还没有消去,舌头上就已经被石凉粉的冰凉沁凉。
   母亲的这碗石凉粉,用极为简单的食材和制作的方法所带来的透明凉意,都是以往信阳人刻在骨子里的夏天清凉记忆。不管外地多种多样的冰粉在信阳生根发芽,但信阳的石凉粉总能带给我们独有清凉与满足,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当地非常有名的一道夏日特色小吃,深受我们当地人的喜爱。现在随着旅游城市的崛起,就连外地的游客来到信阳,吃完这碗石凉粉都要竖起大拇指,对味道、吃食的多样赞不绝口。
   如果要说说信阳石凉粉的渊源和历史,得从几十年前的街头巷尾、河边桥下说起。那时候,在信阳的浉河岸边的柳树下、草地上,街头的梧桐树下、人行道砖上,到处都有摆着的几口粗陶罐,罐口用湿布蒙着,罐底还得浸着凉水,摊主悠然自得地摇着蒲扇,等待着路人用一枚硬币来换一碗清凉的石凉粉。那时候,制作方法比较复杂,必须得用手搓石花籽,最后用茄子汁或石灰水来“点”出凝脂,稍微有些不注意就没有了正宗的口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方法慢慢经历了众多的变化和创新。现在信阳人用牙膏替代了旧办法,加入一点薄荷水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这些改良竟让这朴素的小吃食多了几分市井的鲜活气息。
   现在的石凉粉早已褪去了过去的粗粝,逐渐成为了夜市的招牌、火锅店的赠饮。店家把石凉粉装进碗中,再点缀一些酸枣、干果、椰果、葡萄干、芒果粒、山楂碎、花生碎等,有一些喜欢喝酸梅汤味道的,还可以加一勺酸梅汤,——通过各种方式的点缀,味道就显得十分丰富、色彩更加艳丽。现在信阳各个摊位的网红冰粉、奶茶,都在与信阳石凉粉争奇夺艳。
   信阳人对石凉粉的感情,那是爱得有些执着。信阳人固执地坚守用白糖和薄荷的纯粹搭配,与客家人的碗里加红糖水、川渝人拌辣子油的形成不同。老人们常说,石凉粉的魂就在“凉”字上面,它不是冰镇酸梅汤的那种冷冽,也不是绿豆沙中的冷绵,而是一种从喉咙上面逐渐渗入肺腑的清凉沁润,有点像三伏天里的风穿堂而过,那种舒服感觉就连毛孔都舒展开了。但从信阳县志里查阅中里发现并无石凉粉,奇怪的是街头巷尾总有一些流传它的传奇色彩:有些人吃鸭脖辣得直蹦跶,但只要吃上一碗石凉粉,那绝对可以续上半条命;谁家的孩子看见冰激凌哭闹想吃,赶紧来碗石凉粉,吃上一口,马上不再哭闹,只顾盯着碗里那些晃动的小配料,生怕没挖好掉落在桌上,有时候吃到新鲜甜味,还会发出咯咯的笑声。
   春天一到,信阳的天气慢慢就热了起来。沿河道两旁的柳树荫下,老太太、年轻人们就会支起布棚子,不锈钢桶里装满石凉粉,薄荷水装到褪色的塑料瓶中,推着车占据人多的热闹地点。不绝于耳的扫码声,吃石凉粉的人们或站着或坐着,碗里瓷勺子碰到碗沿还会发出叮咚作响。有些上班族还没有脱去西装革履,就享受着半刻的清闲;有的爷爷奶奶牵着孙子、孙女,让他们享受着过去的旧时光。就这样等到暮色慢慢沉了下去,晚风还会包裹着浉河水的气息,让碗中的石凉粉轻轻颤动,在碗中倒映着桥虹桥的霓虹,还有露天地上的星光闪耀。这一刻,对于信阳人来说,石凉粉不仅是消暑的清凉甜品,还更是信阳人传递给盛夏的一封情书,里面写上“以清凉甘甜为墨,写尽市井温情与岁月的绵长”。
   在信阳,石凉粉的清凉,往往不在于它的口感,更在于它的文化内涵与信阳人的生活底蕴,它承载着信阳人的儿时记忆与情感。信阳石凉粉的生命力又极其顽强,如同信阳这个革命老区一样,从每年的二月持续到十一月,历经风风雨雨——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初秋的余热,一碗石凉粉吃到嘴里,总能带给所有人清凉的慰藉。
   如今,天气慢慢的热了起来,石凉粉的那份清凉就越来越显得珍贵。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一种消暑的方式,更是信阳人对生活的热爱。在信阳,石凉粉早都已经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成为了信阳人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也是他们对夏日的期待和对清凉的追求。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
  

共 19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信阳石凉粉,这份简单却独特的美食,承载着信阳人深深的眷恋。从母亲亲手制作的儿时记忆,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消暑小吃,它贯穿了信阳人的生活。其制作方法不断演变,从传统手工到现代改良,口味愈发丰富。它与其他地区的类似小吃不同,有着信阳独有的纯粹。石凉粉不仅以清凉口感征服味蕾,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市井温情,成为信阳的一张特色名片。它见证了信阳的岁月变迁,是信阳人对生活热爱的体现,每一碗石凉粉都饱含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故事,值得细细品味与珍藏。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329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3-28 15:05:11
  这篇石凉粉文章太赞!从制作、渊源到情感,娓娓道来。信阳石凉粉承载回忆与文化,文字生动,让人好想立马尝一碗。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3-28 15:05:36
  这篇石凉粉文章太赞!从制作、渊源到情感,娓娓道来。信阳石凉粉承载回忆与文化,文字生动,让人好想立马尝一碗。
回复2 楼        文友:邢震        2025-03-28 16:03:26
  感谢汪震宇老师辛勤编按与评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