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北】采榛子(随笔)

编辑推荐 【东北】采榛子(随笔)


作者:加朋 布衣,17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5发表时间:2025-04-01 21:47:05
摘要:根据母亲回忆加工整理,一个老人的小故事。

眼看要处暑了,又到了采榛子的时候。记得小时候跟俺爹去采过一次榛子,那是在小鬼子跑了以后的宝清农村,那年我10岁。
   处暑刚过,地里的农活没了,农家叫挂锄,俺爹与邻居串弄着进山采榛子。听到信,我緾着爹要跟着去,最后爹好歹答应了,乐得我直蹦高。第二天,几家十来个人一起上路了,挑着锅碗瓢盆一类做饭的家什,背着一个礼拜的口粮,还带着镰刀斧子等等干活的工具。隔壁60多岁的老关太太,迈着一双刚放开了的小脚走不快,她可是自告奋勇要去的,说是上不了山我就在山下给你们做饭。老王家的媳妇挺着七个月的身孕也硬要跟着,说是在家闷得慌,跟你们出去散散心,捎带着还能帮着做饭收拾窝棚。跟去的小孩就我一个,多是大老爷们,他们才是能干活的主要劳力。
   要去的山离宝清三十多里,足足走了大半天,下午才到。我们在半山坡上选了个比较平坦的地方,男人动手砍树打草,女人忙着挖灶做饭。天黑前一个小窝棚搭起来了,一缕饮烟在这山沟里升起来了。窝棚就是住人的,做饭吃饭也都在外边。窝棚上苫着厚厚的草,挡住了暑气,窝棚两头挂上几辐宽大的草帘子成了房门,可以遮挡风雨。歇晌的时候,打开两头的草帘子,窝棚里凉风习习很是惬意。晚上吃了饭,在窝棚的一头拢起一堆火再加上一抱青草,沤得青烟弥漫,烟从窝棚中穿过驱赶蚊虫。将晒得半干的草铺在窝棚里,睡在厚厚的草上,感觉软软的,特别虽闻着草的清香入睡很快,睡得也很香。山里的夜静得出奇,听得到小虫的窸窣鸣叫,偶尔还传来几声狼嚎。不过依偎在大人身边心下也踏实。
   第二天,我背着一条空麻袋,拽着爹的衣襟进山了。进山之后各家自然就分散了,各自去找榛子采,一会就没了踪影,我紧跟着爹半步不敢远离,心里知道在这大山里一但分开就找不到了。榛子属于乔木科,一般是丛生的,找到就是一片。那年山里的榛子长得很厚,没多一会就采了小半麻袋,我都拿不动了。爹将我采的榛子倒在他的麻袋里,领着我又继续采。山里的野兔很多,冷不丁从身边窜过,吓得我一蹦高,起初被吓得叫出了声,后来虽是不怕了,不过还是要心跳一阵子。当阳光灼热的时候,爹带我下到山底的沟塘,那里有一条小溪和一泓清澈的池塘,周围丛生的高大的树木遮住了阳光,潮湿的空气给人一阵阵清爽。爹俯下身捧起溪水洗了一把脸,又捧起一捧咕咚咕咚几口喝了下去。学着爹的模样我也把手伸进了溪水里,啊!凉爽极了,一时掩不住爱美的天性,认真洗涮起来。爹就坐在旁边的石头上默默地看着我,那种怜爱的眼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突然我发现池塘对面有一只像小狗一样的动物正盯着我看,“爹你看,那有一只小狗”,爹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那是刺猬,平时像小狗一样跑,遇到危险了,就团起身子成了一个刺球,老虎啊、狼啊都拿它没招,你要不去惹它,它也不会咬你。”我静静地看着它,它没有逃跑,照样做它自己的事情。后来几天每到歇晌,我都会到沟塘里去看它,它真的很聪明,那天我看见它从坡上下来,先是对准了方向,然后一卷身子滾到池塘旁边,中途竟然没有遇到任何阻绊,看得我兴奋地直想喊,又怕吓着了它。
   采榛子一但成了专门性的劳动,就不轻松了,好在爹总是在护着我,所以也倒没觉得累。每天回来,要把采的榛子倒在小窝棚前,用树叶或青草捂严实,三天以后榛子表面的绿皮脱落了,老关太太还有王家媳妇会用木棒敲打一遍,再摊开来晒干。六天下来家家采的经过晒干的榛子也都有一麻袋,不能再采了,采多了也拿不走。当晚,女人们做好了路上吃的干粮,第七天,我们这支“队伍”满载而归了。
   我有自己的小九九,这几天我早就瞄上了不远那几棵结满了果的山里红,没事偷偷地摘过几个尝尝,酸酸甜甜的,想着要给娘带上点。启程那天我起了个大早,摘了满满一小篮子山里红,用小褂盖着,拎着上路了。爹挑着榛子和老爷们们一起在前边赶路,我和老关太太她们在后边跟着。俗话说“远道不捎针”,越走觉得小篮子越沉,在手里拎一阵,在胳膊上挎一阵,又在肩上扛一阵,再从左手换到右手,咬着牙坚持着。王家媳妇偷偷掀开盖布看了一眼,问我“这些山里红是带给谁的啊?”我说给俺娘,“你看看,人家闺女心眼多好,还是闺女惦记妈呀!”
   东北人常说:走路的不如推车的,推车的不如挑担的,真是不假。爹他们在前边歇了好大一会,我们才赶上来,等我们到了,他们又上路了。就这么走走停停的,整整走了一天。累得我到家把那篮子山里红递到娘手里,上炕倒头就睡,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
   一晃八十多年过去了,真的还想那座山,那个沟塘,那个小窝棚,还有一起住过窝棚的那些人。

共 18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加朋老师的这篇《采榛子》随笔,是回忆题材,以第一人称来完成的。全文感情真挚,朴实无华。全文通过回忆八十年前,和父亲,还有众乡亲们去三十里外的大山里采榛子的往事展开描写。细节生动形象,温婉细腻,层层推进,令读者体会到了劳作的辛苦,例如“胳膊上挎一会儿,左手换到右手,咬牙坚持着”。父爱的暖心,例如“爹就坐在大石头上默默的看着我,那种怜爱的眼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劳动中爹总是在护着我”。对父母的孝顺惦念,例如“我早就瞄上了那几棵山里红,想给娘摘回去”。以及众村民邻里间的真诚友爱。例如在三十余里的路中既有小脚的老人,也有怀胎七个月的孕妇,她们都自告奋勇为大家做饭做干粮,乡亲们抢着动手为大家盖遮风挡雨的草棚子,彼此照顾那温馨的场面尤为感人。还有对小动物的好奇与珍爱。这一幅幅画面让我们不仅彰显了本文的主旨,更让看到了乡亲们苦中作乐,朴素真诚,相亲相爱的大情怀。作者在作品中将大山的景色环境作为背景来映衬人物的活动,贴切融洽,浑然一体。充分彰显出作者娴熟的笔触和文字的精彩。感谢赐稿东北!好文推荐欣赏!期待佳作连连!【东北风情编辑:朱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朱暖        2025-04-01 21:54:31
  本文多方描写,生动形象。无论写景,还是写人,写动物自然贴切,毫无雕琢痕迹。
2 楼        文友:朱暖        2025-04-01 21:59:45
  这样一种由口述来创作作品,其实是比较难驾驭的,但在加彭老师的笔下,却很轻松完美的完成了,我只能说钦佩仰慕。感谢赐稿东北!朱暖问候您!祝笔丰!
回复2 楼        文友:加朋        2025-04-02 15:35:28
  感谢老师对小作的推荐和点评,老师抬爱容易让人顺拐,那得麻溜的努力。
3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4-06 13:16:18
  随着国富民强,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挨饿受冻的事情已经是遥远的记忆了,但是往往梦里最多的还是是,小时候艰苦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那里有亲人们给予我们的关心和厚爱!好文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加朋        2025-04-06 17:48:20
  感谢您的来访和点评,欢迎常来小坐,顺祝春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