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圆形童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圆形】《北归记》

编辑推荐 【圆形】《北归记》


作者:柳村暮羊 布衣,41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6发表时间:2025-04-04 10:16:48

《北归记》
  
   一、隧道
  
   G152次列车穿过第七条隧道时,周柏年突然被黑暗呛得咳嗽起来。车窗玻璃映出他扭曲的脸,像一块被拧皱的铝皮。身旁的玉琴正用湿巾擦拭并不存在的灰尘,浅紫色旗袍的领口微微敞开,脖颈后泛红的疹子像撒了一把朱砂——昨天在郑州转车时,沙尘暴就给了她第一个下马威。
  
   "还有三站。"玉琴把湿巾叠成小方块,塞进随身带的刺绣布袋里。周柏年盯着她手腕上那只翡翠镯子,三十年前他第一次去苏州,玉琴的父亲——那位退休的评弹演员——就是用这镯子试探他:"北方人粗手大脚,别碰坏了。"
  
   列车员推着售货车经过,不锈钢推杆反射的光斑在玉琴脸上跳动。"要矿泉水吗?"周柏年问。玉琴摇头,从包里取出保温杯,杯底磕在小桌板上"咚"的一声。这声音让他想起看房那天,开发商在样板间里敲击空心墙板的动静。
  
   二、栖雁湾
  
   物业小王蹲在花坛边抽烟,水泥缝里钻出的蒲公英沾在他裤腿上。见周柏年拖着行李箱过来,他猛吸一口,把烟头摁灭在"省级园林社区"的铜牌上:"周叔回来啦!您家那单元电梯今天检修。"
  
   玉琴望着33层灰白色的楼体,阳台封窗在阳光下像一块块冰。三号楼底下还堆着建筑垃圾,几株蔫头耷脑的紫叶李插在黄土里,挂着"名贵树种"的塑料牌。
  
   "正月里栽树能活才怪。"周柏年故意用了浓重的乡音,这句话像块粗粝的瓦片擦过玉琴的耳膜。她没接话,低头看手机——苏州姐妹群里正分享着青团制作视频,碧绿的艾草汁在瓷碗里荡漾。
  
   三、加湿器
  
   玉琴的湿疹在入住第七天全面爆发。周柏年半夜醒来,发现她正往腿上涂药膏,月光把皮肤上的红疹照得像撒了一把朱砂。
  
   "明天买台加湿器。"他说。
  
   "已经买了。"玉琴指向墙角,那台白色机器正吐出缕缕白雾,"今早送到的。"
  
   周柏年这才注意到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茉莉香。他想起三十年前初到苏州,被梅雨季的霉味熏得整夜失眠,而玉琴当时是怎么说的?"这是活着的味道。"
  
   现在轮到他说:"北方有北方的好处,晒被子不用看天气预报。"
  
   玉琴把药膏盖子拧得"咔嗒"响。窗外,不知谁家的太阳能热水器在漏,水滴砸在空调外机上,像一记记倒数的钟声。
  
   四、广场舞
  
   退休教师马大姐在单元门口截住他们。她睡衣上印着褪色的HelloKitty,牵的泰迪犬冲着玉琴狂吠。
  
   "周工啊,咱们舞蹈队缺个领舞!"马大姐的嗓门震得声控灯亮起来,"听说您爱人以前是文艺团的?"
  
   玉琴往后退了半步。周柏年看见她睫毛颤了颤——这是苏州人表示拒绝的体面方式,但马大姐直接把报名表塞进她菜篮:"明天晚上七点,物业楼前!曲目是《最炫民族风》!"
  
   那晚玉琴把菜篮刷了三遍。周柏年站在阳台抽烟,看见楼下广场上,二十多个老太太在尘土里踢腿。她们身后是还没完工的儿童乐园,塑料滑梯上的保护膜在风里哗啦作响,像给机械舞伴奏。
  
   五、银杏事件
  
   物业通知要砍树那天,周柏年正在修漏水的水龙头。玉琴突然冲出去时,他手里还攥着生锈的扳手。
  
   那棵银杏是楼盘里少数真活下来的树。玉琴每天给它浇洗米水,说这样能中和北方的碱土。现在两个工人正架着电锯,锯齿已经啃进树皮三厘米。
  
   "这树好着呢!"玉琴的普通话突然带出评弹腔调。她展开双臂挡住树干,旗袍下摆沾满褐色树皮屑,像只被钉在标本板上的凤蝶。
  
   物业经理小张晃着手机:"业主群里投票通过的,枯树有安全隐患。"周柏年看见屏幕上的聊天记录——马大姐发了段银杏掉枝砸坏汽车的视频,后面跟着二十三串"同意"的复制粘贴。
  
   玉琴突然用苏州话说了句什么。周柏年只听懂"外公"这个词,她外公分明葬在太湖边的山坡上。工人趁机启动电锯,木屑喷溅到玉琴头发上,像下了场褐色的雪。
  
   六、发烧
  
   玉琴那晚发起高烧。周柏年翻遍药箱才找到退烧贴——过期两年的,图案是喜羊羊。他坐在床边,听妻子用苏州方言说明话,间或夹杂几句法语(她年轻时在旅行社工作过)。
  
   凌晨三点,玉琴突然清醒过来:"我要回家。"
  
   周柏年下意识看向窗外。33楼的高度让地面灯光变成模糊的色块,远处未完工的楼盘塔吊亮着红灯,像悬在黑夜里的警示牌。
  
   "这就是家。"他说。
  
   玉琴闭上眼睛。加湿器不知何时停了,北方干燥的空气开始舔舐她爆皮的嘴角。
  
   七、修剪
  
   送玉琴去机场那天下着小雪。周柏年回来时,发现物业派人修整了小区的灌木丛。那些黄杨被剪成标准的球体,地上散落着嫩绿色的残枝。
  
   他蹲下来捡起一截,断口处渗出清苦的汁液。三十年前离开故乡时,母亲往他行李塞了包黄土;二十年前娶玉琴时,岳父送了盆五针松;现在他手里只有这截被修剪下来的枝条。
  
   手机震动起来,是玉琴落地后发的消息:"栀子花我托顺丰寄回了,记得换水。"周柏年走回家,看见阳台上那株植物正在北风里瑟缩。花苞已经发黄,但凑近还能闻到一丝甜腥的香气,像某种微弱的抗议。
  
   他拿起剪刀,却突然想起《乡居丈夫》里那个修剪玫瑰的结局。书是玉琴出国留学的侄子送的,扉页上用钢笔写着:"姑父,这书里的美国郊区和中国新区差不多。"
  
   雪下大了。周柏年最终没剪那些枯枝。他打开加湿器,看白雾渐渐吞没窗外的飞雪。在某个瞬间,两种形态的水似乎达成了短暂的和解,但明天太阳出来时,总有一方要消失。
  
   尾声
  
   三个月后,周柏年在阳台上发现一只冻僵的狸花猫——玉琴曾偷偷喂过它。他把它埋在银杏树原来的位置,连同那盆终于枯死的栀子花。
  
   物业新栽的法国梧桐在春风里抽芽,业主群里正在讨论要不要统一封阳台。
  
  

共 26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细腻克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当代都市人的精神迁徙图景。小说通过苏州女子玉琴随丈夫北归定居的日常片段,展现了文化根系在异质土壤中的挣扎与凋零。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这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一、空间对峙中的文化隐喻 器物符号的对抗体系 苏州元素(翡翠镯子/青团视频/评弹腔调)与北方符号(沙尘暴/铜牌标语/广场舞)形成精妙的意象对位。那只辗转千里的栀子花,最终在北方的窗台上完成了文化移植失败的隐喻。 建筑空间的权力书写 33层灰白楼体与太湖山坡构成垂直与水平的空间对抗,未完工的儿童乐园与褪色睡衣暗示着承诺与现实的落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空心墙板的回声,成为现代居住伦理的绝妙注脚。 二、沉默中的语言张力 方言的政治学 当玉琴的苏州话法语梦呓撞上周柏年故意的乡音,语言不再是交流工具而成为身份堡垒。电锯声中那句未被翻译的"外公",恰似文化创伤的无字碑文。 静物的呐喊 小说中器物常获得诡异能动性:加湿器的茉莉香是温柔的殖民,银杏树皮下渗出的树脂是沉默的血泪。甚至那只冻僵的狸花猫,都是未被驯服的南方精魂。 三、循环结构的深意 季节的闭环叙事 从沙尘暴起始到春风收尾,自然时序包裹着人事变迁。雪与雾的形态转化暗喻文化融合的虚幻性,最终法国梧桐的抽芽揭示着不可阻挡的同质化浪潮。 修剪的哲学 贯穿全篇的修剪意象(黄杨/玫瑰/枯枝)构成存在主义追问。周柏年最终悬置的剪刀,是对标准化生活的微小反抗,也是作者留给现代性困境的思考缝隙。 这篇小说犹如当代版的《围城》,但方鸿渐的行李箱变成了顺丰快递。当玉琴的湿疹在北方干燥空气中爆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不适,更是一个文明系统对异质因子的排异反应。那些散落在文本中的褐色树皮屑、朱砂般红疹、清苦汁液,共同绘制出一幅文化过敏症的精神图谱。【编辑:白砥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4-12 21:18:2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义的说:应该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一草一木,不同的区域风土人情,文化特色都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很难改变的!为什么说人是故乡的亲,月是故乡的明的感触吧!好文拜读!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