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清明返乡祭宗亲(小说)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清明返乡祭宗亲(小说)


作者:梅林臻 秀才,140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2发表时间:2025-04-05 06:39:17
摘要:【原创首发】悲凄失落夹杂着伤心欲绝,让一众刘氏晚辈涕不成声。旧坟林立,新冢又增,尤其是见到父亲刘新和母亲陈翠合葬的坟茔,刘剑峰悲从心起,泪如泉涌,臆想着那个守护夜行和肩扛责任的一棵棵护佑周全的苍天大树轰然倒下,追忆着父母悉心照顾细微的那一幕幕浓情蜜意的瞬间,刘剑峰喊天悲地,无语凝噎,叩拜坟头嚎啕泪奔,抽噎声带动着坟头的黄沙飘扬,一声声“爹娘”撕心裂肺,传遍山野……

【江山·见证】【心灵】清明返乡祭宗亲(小说) 倚靠在拥挤不堪的车厢一隅,刘剑峰慌乱急迫的心神才稍稍有些安放,不再像刚才那样焦急无助,至少这趟列车可以无碍无挂地载着他心安神泰地到达思念遥盼的家乡。
   看着毂击肩摩的人头攒动和水泄不通的长长走廊,刘剑峰习以为常,不再为密闭空间过度压抑产生的压迫揪心愁伤,也不再为伫立车厢内找不到座位而煎熬惄焉,那些忧心忡忡的痛苦难言已经是多年以前的青涩。
   经过多年的漂泊摔打,刘剑峰已经从懵懂无知的黄口孺子渐渐成长为渊渟岳峙的中岁之夫,沉稳练达深藏于心,刚毅隐忍浅表于行,已不再因患得患失的心烦意乱而焦躁不安,也不会再为当下的事不遂愿而镂心刻骨。
   那种洞察世事,顿悟人心,懂晓捭阖的稳健真有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笔下“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的通透;那种窥破心境,彻悟世谛,参透人生的豁达更有吴翌凤《浣溪沙》诗中“世事幻如蕉鹿梦,浮华空比镜花缘”的空灵。
   若换作十几年前,他会安顿好行囊,游走于车厢,像眼前的这些乘客那样,用一种近乎乞求怜悯的神情逐个车厢打探询问,以寻求能有个栖身的方寸之地,哪怕是走廊门亭过道、盥洗洁厕一隅、餐车卧厢门口,只要能让他不再挪移,不再被驱赶就行,一路行程,他只想有个固定偏安的临时处所。
   但历尽波折,失尽颜面,频遭傲睨,很少能如愿遂心,找到一方寄栖之所。每到春运、清明等这些返乡归家的重要时节,蜂拥而至的人群便会从四面八方袭来,向车站、车厢、车道内堆积填塞,瞬息之间将寂静惯常的运输线变得赑屃难荷,想要如愿地在返乡归家的列车上找一方宁静安乐的寄居之所,那真是挟山超海,比登天还难,不到此时,人们根本不可能想象得到偏寄穷隅的可贵。
   都是归家人,全是返乡客,每个返乡的游子都有着“人归落雁后,共作还乡梦”的情愫,那种急切急迫皆是疲惫劳累之后的情感喧嚣。
   苦度人生光阴无尽处,苍凉凄苦岁月难欢颜。每个人的心头都有一种无法排泄的郁闷淤积,在外逢临的叵测难语、困苦难言、慌乱难安最终都会化作思乡恋亲的执念,也会变成祭奠感伤的泪行,像今天的列车上这般嘈杂烦乱,又如同游走的乘客这般归心似箭。
   刘剑峰手推着笨重的行李箱跟随拥挤的人群不停地在车厢内移挪,肩膀上胯放的迷彩背囊像是灌了铅般的死沉,已经压迫得他喘不过气来,重重的背包拖拽着脊梁向身后倾斜,那紧贴双肩的背带像两根纤细且棱角分明的钢丝深钳入骨般,牢牢地揪拉着身心最脆弱的部位,仿佛每站立一分就会入骨一尺,刘剑峰每跟随着人群晃动一步,那种负累袭身的剧痛就会加重十分,让他痛苦难言,但却又无计可施,硬是凭着军人的那份刚强坚毅咬紧牙关死撑硬扛,硕大的汗珠夹杂着炙热的体温,顺着脸颊不断地滚落,那种蒸腾翻滚的气浪像冉冉升起的炊烟,缓缓袅袅地在车厢里游弋。
   是急迫归乡的心绪硬扛了所有的背负,更或是思亲惦家的心结包容了全部的酸楚,一众衣裳蓝缕的返乡客此时也或许怀揣着刘剑峰这种焦急若渴的心态,忍受着归家路途未曾预知的万千蹂躏,个个归心似箭,为那尚在家乡安然长眠的先辈宗亲烧纸焚香寄托哀思。
   这种肝肠寸断,遥忆亲人的痛苦场面,对刘剑峰而言已经习为惯常,坚持了十多个年头。这是传承更是孝道,更或是悲凄念亲的一种超然解脱。
   童年记忆的酸涩难懂是无以名状的惆怅若失,好多苦痛难安的过往经历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和阅历的丰盈慢慢地悄逝减淡,甚至有些曾经刻骨铭心的故事,当时觉得珍贵可藏,都因为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磨砺渐渐地不曾忆记,但对父母清明祭祖的往事却与日俱增历历在目。
   还记得那年清明归家,正赶上家里旧房新建,许多亲友们上门劝慰,说宁动阴冢不修阳宅,让父亲刘新避开这氛祲充塞的氤氲时段,说修宅院是件关乎香火繁衍传承的大事,千万不能头脑发热;父亲刘新对这些传神出奇的谲诡玄说并没有应声接纳,而是以新风新向为基调,主动去三俗除三习,做那第一个在乡村向封建迷信说不的人,对前来劝导的亲友说,专门选择这个时段对老宅修葺修缮,一来是春暖花开宜于动工,曾叩问于筮人,适于建房缮筑和宅院甃筑;二来是春景繁茂人丁兴旺,年头节气都不远行,易于收拢人员集中将宅院修整这件大事办妥,还说,房屋修葺一新后,正好可以在清明祭祖时感恩宗祠告慰神灵。
   在西北农村,修一院光耀门户的宅庭,是几代人躬耕努力矻矻不已的夙愿,从木材储备、钱粮积攒、整饬报批再到后来的动工兴建是一个十分宏大的世纪工程,哪一项都考虑着心智,验证着实力,浸透着底气。有些家庭因为光景不好,饔飧不给,入不敷出,生计都成问题,更别说翻修复建祖宅的事情。
   偏僻落后和穷困寒酸那时候就像座无形的大山,胁迫乡亲们光阴难熬,更逼迫着父亲刘新蹇蹙踽行。在刘剑峰懵懂无知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一副洒脱爽朗、心无烦忧的乐天派,每每困顿落魄或阮囊羞涩之时,母亲陈翠在那里忧心如焚,寤寐难安,他却悠然平淡,表现得异常平静。用舒缓的语气不断安抚着焦急难眠的母亲陈翠,让她不要焦虑不安,把心安放,说他会把一切办妥。
   那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好似一柱擎天,无难可撼,更恰如万山皆越,无苦不甜,在父亲刘新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荆棘载途,仿佛艰难竭蹶都是别人的事情,荜路蓝缕也跟自己无关,苦难艰辛都与他无缘,幸福快乐才是他最本真的样子。
   其实,人生多艰,生活磨难,并不完全都是父亲刘新强装欢笑的样子;世途清晏,盖缘负重之士,河清海晏,赖负重者砥砺,我们所期待的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负重前行。
   强装刚强背后,更多的是辛酸煎熬。刘剑峰就曾多次看到父亲刘新伤心落泪的样子,那时候的刘剑峰虽然体味不出堆积父亲心头苦痛的滋味,更不知那种不堪负累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在,但浅浅的意识中已经能够分辨出父亲的痛苦煎熬。
   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正在熟睡中的刘剑峰突然间感觉得内急,也没作任何思量地便翻身坐立,寻找父亲。
   农村的入厕是穿堂绕巷的那种恐慌难安,按照惯例,必须由家人陪伴,父亲刘新便是那个护佑周全的仰仗倚靠;每次夜里上厕所,不管父亲是否熟睡,都急切急迫地摇晃着催促陪伴,父亲已然习惯了刘剑峰的这种顺势顺遂,从不厌烦,倾刻起身陪同,即便是醉酒晕眩,也会强忍着不适照顾刘剑峰,从来没有显现出半点烦懑厌悁。
   有些内急的刘剑峰眯缝着惺忪的双眼依旧和往常一样拍打一旁的父亲,一连拍打了好几下都不见回应,凝神细瞅,发现父亲并不在土炕上,想出声喊叫,却又怕惊扰熟睡中的母亲及姐姐哥哥,举足抬手之间夹杂着内急催促的无助,着急的他无处宣泄,慌恐的眼泪都快要压眶外溢。
   正在此时,一束昏暗的灯光透过密闭的窗纱从屋外射来,不十分清晰,但总算是黑夜燃起的祯祥肇基,那种祉源所寄的纤纤期盼驱使着他不再害怕,而是逐光迎亮趿履而行。
   还没到光亮毕露的地方,刘剑峰已经明显地感触到伙房内嚎啕欲绝的哭泣,听着似曾相识,但就是不能确认,从语丝的浑厚粗犷中他似乎感觉到是父亲刘新的声音,但那种伤心悲怆的场景俨然与刚强飒爽的父亲格格不入,亦如是哥哥,但刚刚出门时,他分明看到哥哥刘剑海正在炕上鼾声如雷,原本他还想叫哥哥陪同,但又怕生性严酷的哥哥不陪他去。
   顺着声音蹑影寻踪,当隔着虚掩阊阖的门缝,透过缭绕迷漫烟幕,他分明看到父亲刘新哭泣的样子,左手夹着烟卷撑拄着前额,头呈半偏状,满脸通红,酒气冲天,右手呈并拢态,不住地搓揉着双眸,屋内烟雾升腾,岚霭氤氲,噏烟吮雾,像是天宫阙阁中的仙气游荡,一层朦胧的面纱笼罩遮盖,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又像是一幅暮霭萦绕的水墨丹青,浓淡相宜的烟雾,如同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来,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云端汹涌。
   桌子上是碟发蔫腌瘪的萝卜条,没有一丝水份,看着就如同嚼蜡般,没有半点兴致,旁边的方瓶甘州大麯高度烈酒所盛无几,从桌面的菜食和酒水的残存可以断定今夜父亲酒醉已醺,正是用那干涩难咽的萝卜条吞食烈酒,排解苦闷倾诉心声。
   刘剑峰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哪里是自己那位无事不能,无事不通,无事不可的父亲,在佯装坚强的背后,在照顾家安的当头,在苦累酸涩的前端是多少不为人知的隐忍委屈。
   他不知道如何缓解悲涕落泪的父亲,幼小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余外的纾解妙法,但又不希望这个心目中高山仰止的伟岸饱含丝毫摧残,胸中仅有的怜惜占居心中疑云漫布的方寸之地。
   “咣当”一声,虚掩的伙房门被刘剑峰推开,门与门框的瞬息吱拗声打破了屋内的哭泣。父亲刘新忙收拾起右手微扶着桌沿,左手夹捏烟卷的手指或因为紧张慌乱,被灼烧到一般,猛然间抖动着将烟蒂甩落。父亲刘新已经顾不上烟蒂熏烤带来的痛疼,忙故作镇定地向门口张望。
   “剑峰,大半夜的,您不好好睡觉,怎么过来了?”端详衣装不整的刘剑峰良久,有些茫然失措地刘新突然间发问道。
   “我有些内急,想找您解手,老爹”被父亲的镇定询问逼迫得有些慌神的刘剑峰还没来得及安慰父亲别再伤感,却被父亲略带责备的口吻质问得有些失魂落魄,忙应声附和道。
   “好的,我现在就带你去吧!”父亲那从容不迫的应答缓解了际遇的全部尴尬。刘剑峰跟随着酒气燻天的父亲慢慢前行,仿佛刚才眼见的一切都是梦境一般,牵握着父亲的大手,一种难以鸣状的幸福涌上心头,是敬仰更是幸运,迎着暮色漆黑,他顿然间感觉到风雨无阴,内心充满了快乐。
   房子的修建并非易事,大量的储备工作需要提前布局,面对人丁稀少且幼不扛负的家庭,所有的努力都需要父亲独自面对。庄稼地里的活计应景赶时,一点不能耽误,孩子们的求学问业不能影响,农田税赋差役不能推托,一切都是那样的急切急迫,一切又都是那样的重不可置。父亲刘新就是在这样的紧张繁忙中筹钱备材,用平日的艰辛艰苦支撑意念,垒台筑墙,挖沟灌浆,抬梁上檐,有条不紊,最终像个魔术高手般,在短短时间内修建了一院崭新的宅院。
   新宅落成之日,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用响彻云霄的万响挂鞭除陈纳新,那震耳欲聋的炮仗声“噼里啪啦”地回荡村落上空,宣誓着丰盈的喜悦,宣告着幸福的欢畅,宣扬着勤劳的可堪。那一天,全村老少云集屋舍赞不绝口,纷纷夸赏父母的勤劳智慧和万里挑一。
   简短的庆典仪式在乡亲们的欢畅祝福中告一段落,喜庆的门庭生辉也并没有因为劳累放慢脚步。
   那天上午,刘剑峰全家人像在赶场一样,还没待歇息休整,又乘坐着父亲驾驶的驴拉车捎带着冥币纸钱和一大堆羊幡向宗亲坟地赶去。
   坟地是块不大的滩涂,座落在合黎山北端的一块坡地,荒芜聊寂的山丘像一位位伺立守候的兵士,又像是恭迎待命的权臣,静静地分峙于宗祖坟冢旁侧。一座座高耸的土地上碑刻遍布对称排列,很有将相王候早朝迎驾的气场。正中央硕大的碑刻傲然挺立,“刘氏宗祖千古神佑”字迹清秀遒劲,庄重中不乏风骨。左侧近临处“文光堂掩龙刘氏宗祠,踞于古甘州柳树堡西陲,枕良田沃野,襟碧水清波,钟灵毓秀,气象恢宏”字样详尽讲述着世祖宗亲概况。
   父亲刘新手持燃香伫立正中,母亲则在后排正中位置持香站立,一众家人簇拥着父母在宗祖牌位前赫然挺立,虔诚禅意地紧盯着父亲刘新,按照他的示意燃香敬献,叩拜嗑谢。
   叩拜宗祖,父亲将分沓叠放的冥币和烧纸逐一在排列的坟冢前烧嗑,家人们次序有节地给坟头压纸,也将象征丰衣足食的黑色纸衣、纸车、纸家电、纸鞋分类置放在翕盒中点燃,母亲陈翠呢喃着寄语,十分虔诚地告诫先辈们抓紧收纳接洽,拾领后辈们呈奉的寒衣冥服,看着一堆堆纸钱在山风摇曵中烧尽,父母亲满是神伤的眷恋夹杂着哭泣表示着对溘然长逝亲人的怀念。
   那悲恸欲绝的涕泣响彻山谷缭绕山脊,像是在寰宇四野之间漫布的哀乐,经久不息间散发着空灵悲悯的苍茫,要将人生的悲恸和死生的无奈全部宣泄。
   “列祖列宗在上,敬请接纳晚辈后生对诸位宗亲的祭拜。今天是清明,也是晚辈刘新祖宅修葺修整的日子,为表示对列祖列宗的厚爱厚德,今天特将这个事关后世繁衍兴盛的好消息告知众神灵,愿先辈们继续关爱扶持,让刘家后人青烟叠冒,子嗣兴旺。我辈将继续在清明等众多祭拜佳节叩迎仙灵功德。”凄声渐缓时节,父亲刘新再次跪立坟碑和宗族牌位靠后位置向众亲汇报,家人们也附和着默念遥祝,期许先辈们安康常伴,冥世新福。
   时间总是那么不经回望。在久长的追思怀念和慎终追远中,刘剑峰全然忘却长途劳顿带来的身心疲惫,游思穿行,悲情满布,伴随着列车的颠簸向心灵深处那抹难以割舍的远方慢慢靠拢。
   一阵“哐当,嗞啦”声过后,列车稍稍颤动,稳稳地停驻在车站。“嘭”地一声响罢,车厢门在巨大气流冲击中“咔嚓”打开。跟着流动的人群匆匆走出,那人群的急切声噪杂一片,像是久别重逢的游子再一次感触到家乡浓郁扑鼻的亲情般,急迫急切地像脱缰的野马冲向赖以养赡的旷野,那种对故乡的眷恋痴爱行动胜过千言,已经无法用言语全面表述得清。

共 62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清明祭祖为主题的小说作品,作者以刘剑峰返乡祭祖的旅程为脉络,将个人经历与家族往事、传统习俗紧密交织,呈现出一个饱含深情与思考的篇章。返乡列车上,刘剑峰在拥挤环境中回想起多年漂泊,从青涩走向沉稳,可归家的急切始终未变。一路上,归乡人群的百态,承载着游子们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作品回顾了父亲在艰难岁月里为修建祖宅付出的心血,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辛。父亲外表坚强,却也会在无人处借酒消愁。但他仍凭借顽强意志,完成了修建祖宅的重任,并在清明时带领家人祭祖,彰显对先辈的敬重和对传统的坚守。如今父母已逝,哥哥姐姐接过责任,延续着家族的温暖与传承。到达家乡后,面对物是人非,刘剑峰内心满是哀伤。在祭扫时,往昔与父母相处的场景涌上心头,悲伤难以自抑。文章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与细节,不仅刻画了家庭的变迁和亲情的深沉,更展现了清明祭祖这一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的对先辈的追思、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根的执着追寻。【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6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4-05 06:40:20
  拜读了,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5 15:15:18
  谢谢老师的精彩赞评,感谢老师的关注,祝老师安康常伴,快乐永远!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4-05 06:42:08
  一篇以清明祭祖为主题的作品,值饼一读。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5 15:19:52
  谢谢老师的赏阅指导,以清明祭亲为主线,以归心祭亲为主题,以怀念远去的挚亲为主旨,将心中那缕萦绕不散,一直漂荡的念想附注笔端,化相思为悲恸,借怀念感伤,以哀叹去烦,将祭奠宗情变成心中最浓的那抹珍藏。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4-05 06:43:05
  恭祝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5 15:20:22
  谢谢老师,同样的祝福送给老师!
4 楼        文友:刘德正        2025-04-05 14:03:17
  一篇关于清明文化的佳作,拜读点赞。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4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5 15:20:36
  谢谢老师的精彩赞评,感谢老师的关注,祝老师安康常伴,快乐永远!
5 楼        文友:刘德正        2025-04-05 14:07:10
  梅林臻的《清明返乡祭宗亲》是一篇情感真挚、细节丰富的小说。作品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刘剑峰的返乡祭祖之旅,细腻地描绘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对父母的怀念以及对家族传承的思考。
   文章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悲凄而沉重的氛围,刘剑峰在父母合葬的坟前悲痛欲绝,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对父母的深切怀念,瞬间将读者带入了故事的情感核心。通过对刘剑峰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对父母的感恩与怀念,以及对家族责任的深刻认知。
   在返乡的列车上,刘剑峰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他的成长与转变。从青涩无知的少年到沉稳练达的中年人,他在岁月的磨砺中学会了坚韧与豁达。这种成长的描写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主题。作者通过刘剑峰的视角,展现了归乡人群的百态,每个人都在急切地归家,这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构成了文章的情感主线。
   文章中对父亲刘新的描写尤为动人。父亲在艰难岁月中为修建祖宅付出的心血,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通过刘剑峰的回忆被一一展现。父亲外表坚强,却也会在无人处借酒消愁,但最终凭借顽强的意志完成了修建祖宅的重任。这种对父亲形象的刻画,既有力量感又有温情,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祭祖场景的描写充满了仪式感和庄重感。父亲带领家人祭祖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对先辈的敬重,也体现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文章通过这一系列情节,不仅刻画了家庭的变迁和亲情的深沉,更展现了清明祭祖这一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的对先辈的追思、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根的执着追寻。
   总体来说,这篇小说在情感表达、人物塑造、情节推进和主题深度等方面都表现出色。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与哀思的故事世界。这是一篇充满力量与温情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5 15:27:18
  谢谢老师的精彩赞评,老师的精细审阅和真情赞评让人拜服。这篇标题为《清明归乡祭宗亲》征文小说的主旨思想就是将远在它乡的游子心中满藏的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痴爱,对先祖的祭拜。情不在时恨她无,亲尚全时不思贵,我们总是生活在矛盾而杂扰的世界里。这篇小说拙作在老师的精心润笔和精细审阅下立刻荣光乍现,灵动异常。再次感谢老师的费心审阅和长篇指导。愿老师安康常伴,幸福永远!
6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4-08 09:35:12
  一篇描写清明节祭祀老人,怀念父母的深情小说,文笔细腻,感情充沛,拜读学习了!祝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回复6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9 14:28:30
  感谢老师的精彩赞评,祝您安康常伴,创作丰盈。
7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4-08 20:14:16
  谢谢梅老师的鼓励关注和支持!
回复7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9 14:31:55
  向老师学习,愿写作的道路上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放飞梦想。只有痛并快乐着才是最好的人生状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暮然回首,会惊奇发现,一切最苦的努力都是最快的成长。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