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悼念赵惠荣同学(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悼念赵惠荣同学(散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935.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8发表时间:2025-04-08 07:59:56

赵惠荣今早去世了,她留下最后的话,发在了群里:
   “致我的亲朋好友:
   当你们看到这段话时,我的故事已画上句点。
   不必悲伤,我已如深秋的叶子般安然飘落,七十七年风雨晴暖,有你们相陪,让我幸福地走完了这一生。
   感谢你们曾与我共饮的茶、同走的路、笑谈的往事。”
   赵惠荣这身后的留言,算是她的告别,悲痛,但还洒脱。
   她是我在党校读“党政干部专修科”时的同班同学。她四七年生人,比我大五岁。
   她不高,瘦瘦的,大嘴巴。一双机灵的大眼,戴着眼镜。老成,却不持重。大不咧咧,爱热闹,爱开玩笑,对谁都敢说“我是你姐呢,叫姐!”
   四十年前的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都还年轻,在党校一起待了两年,学电脑编程BASIC语言,学科技史、近代史、党史,学应用文写作,学逻辑学、哲学、古汉语,学经济管理和汉语言文学……我们在校那会儿,国家改革开放不久,社会上的人们在担忧、犹豫、观望,我们也常在一起议论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当时,她是一个小厂的厂长。毕业后,不久,她就下海了……经商。
   她下海经商可能是我们班同学里的独一份吧,当时,我很惊讶。后来,过了些年头,她发财了,我很羡慕。虽然,她常说“我能和你比?你们当官的……”。
   她很能干,她是改革开放前期掘第一桶金的人。下海试水,独闯江湖,虽然她是个女人。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史铁生这话似乎就是对此时的赵惠荣说的。
   赵惠荣先是在城南大雁塔家具城开了一家灯具店。后来,她又在城北的大明宫建材市场开了第二家店,说是把老店交给了她儿子经营。
   她风风火火跑生意,忙得不可开交。我去过几次她的店,她给我聊她榄市政工程的艰辛曲折和交易背后的潜规则。她毫不隐晦地给我讲报价上的猫腻。听她兴致勃勃得谝商场如战场,是如何黑道白道东挡西杀的江湖故事。也听她讲她丈夫老许和她儿子儿媳妇。我装修新居的时候,她还送我一对台灯,细口大肚,瓷瓶,罐状,乳白色的,有着梅花冰纹,素雅,配上暗红色的罩子,装饰性很强,我很喜欢。为这对瓷瓶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几十年过去了,一只碎了,一只还在……只是搬了几次家,不知搁哪儿了。
   她儿子结婚,我还去吃了酒席。
   毕业后,她曾找过我,前前后后我给她办过几件事。以后就很少联系了。后来,也就十几年前,党校同学聚会见过一面,听说她脑梗了,见面,大家问候她,她说“活不了咧,活不了咧。”逗得大家乐。现在想想,那却是我同她的最后一面,在这世上。
   我们班建了同学网群,她也几乎没有露过面。大家也很少提及她……似乎,遗忘了。她忘了大家,大家也忘了她。我便一直不知道她怎样,她的生意和她的病?直到今天下午,惊悉……她去世的消息。
   我们班同学来自市区各个政府机关,年龄参差不齐,上有三老,下有四少。三老,老张老余老答,老余老答已经不在了。四少中的小拜,回民,肝癌,也离世了。小拜走,我曾写文悼念他。说他是个好人。小拜死,还很年轻,让人唏嘘。
   这次是赵惠荣。
   赵惠荣,性格泼辣,快言快语,班里就她嗓门大。她也是个好人。
   七十七岁,赵惠荣寿終,秋叶离树,或,如这晚春的樱花悄然凋谢。七十七岁,于今,于常人的寿命来说,我还是替她惋惜。
   人生无常,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我们便常怀对生命的敬畏,对当下的珍惜,对未来的期待与祝愿。生命有限,一生奔走,一身风尘,活过,也就遇到那几个人,做了那几件事,也常常让人心有不甘。
   我想到死。
   死,是“我”的消失。对于死,王小波也恐惧:“我害怕毫无感觉,宁愿有一种感觉会永久存在,哪怕它是疼。”
   如史铁生在他写的《我与地坛》中所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死亡,是躲不过的。虽说,向死而生,但,死亡,毕竟是虚无与黑暗。这对于每一个“我”来说,你在,世界就在,你不在了,世界就消失了。
   想到这些,我心戚戚然。
   不过,我还活着。还能为同学赵惠荣写这篇祭文。这些年,同学朋友同事战友,都已年过古稀,年龄都大了,不时会有“惊悉”。我也常有如白居易答杜甫的那种感慨:“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好在,白居易还有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光明。夕阳落下,明天还会升起,无论生者还是死者,你我都在其间,被照耀着。
   赵惠荣,一路走好。
  
   2025。04。07。夜

共 18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一篇极具感染力的悼亡之作,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文学积淀和真挚的情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跨越四十载的生命画卷。接下来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简析:一、情感张力上:在个体记忆与时代洪流间游走:作者以赵惠荣的遗言为锚点,将私人悼亡之情升华为一代人的精神史诗。文中既有“白瓷台灯”“梅花暗纹”等私人信物承载的个体记忆,又通过“改革开放初期的灯具店”“市政工程潜规则”等细节勾勒出时代浪潮的褶皱。这种“小人物”与“大历史”的互文,让死亡不再是孤立的终点,而成为丈量时代厚度的标尺——如大明宫残阙与新城灯火的对望,个体的消逝中仍能看到时代奔涌的轨迹。二、叙事美学上:碎片化记忆的诗性重构:文章打破线性叙事桎梏,采用蒙太奇式的记忆闪回:党校梧桐树下的计算器声响、建材市场仓库的浮尘微光、同学会上“活不了咧”的黑色幽默…这些记忆碎片如万花筒般旋转,最终拼合成完整的生命图腾。特别是“白瓷台灯”的意象贯穿始终:从乔迁时的馈赠,到裂纹里的字条,再到结尾“仍有灯火明”的升华,器物成为穿越生死的精神容器,实现了古典“睹物思人”传统的现代转译。三、哲思深度上:在生死对话中寻找光亮:作者并未沉溺于哀伤,而是通过史铁生、王小波、白居易等思想者的透镜,将悼亡转化为对生命本质的叩问。文中“死亡不过是生命换种形态燃烧”的顿悟,与“深秋银杏的金黄轨迹”“樱花簌簌飘落”的自然意象形成共振,构建出东方生死观特有的诗意栖居。这种“向死而生”的思辨,让文章超越个体悼亡的范畴,抵达了哲学层面的生命观照。四、语言特质上:文白相生的韵律之美:文章语言在口语化表达与文学性书写间取得精妙平衡:既有“大不咧咧”“谝江湖故事”等鲜活的口语,也有“秋叶离树,晚春凋樱”的古典意境;既保留悼文应有的庄重感(“惊悉”“心戚戚然”),又穿插市井气息(“报价猫腻”“推杯换盏”)。这种文白交织的语体,恰似赵惠荣本人“戴眼镜的关中婆姨”形象——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活出生命的泼辣与从容。五、文化自觉上:城市记忆的文学存档:作者对西安地理符号的运用堪称惊艳:大雁塔家具城的初代灯火、大明宫建材市场的尘嚣、古城夜色的星河…这些地标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注脚,更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城市记忆的活化石。当悼亡文字与城市空间发生化学反应,赵惠荣的个体生命史便升华为一部微型城市发展史,实现了私人叙事与公共记忆。这篇悼文实现了多重突破:它既是私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又是时代剪影的文学存证;既完成了对逝者的深情告别,也完成了生者的自我救赎。当作者写下“我们的故事终将在回忆里长出新的年轮”时,已悄然将死亡叙事转化为生命赞歌——这或许是对赵惠荣们最好的纪念:他们点亮的灯火,永远在时代的褶皱里明明灭灭。【编辑:静安云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5-04-08 08:11:48
  这篇悼文实现了多重突破:它既是私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又是时代剪影的文学存证;既完成了对逝者的深情告别,也完成了生者的自我救赎。当作者写下“我们的故事终将在回忆里长出新的年轮”时,已悄然将死亡叙事转化为生命赞歌——这或许是对赵惠荣们最好的纪念:他们点亮的灯火,永远在时代的褶皱里明明灭灭。问好老师,期待更好的作品!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会员,现代00后新生代诗人,自由撰稿人。
回复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4-08 08:19:03
  谢谢朋友编辑,读了你的按语,赞!问朋友好!谢谢!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5-04-10 08:26:25
  真情实感!感人至深!人生绚丽,唯有写作!欣赏美文!点赞!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