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柳岸】知识改变命运,奋斗书写人生(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柳岸】知识改变命运,奋斗书写人生(散文) ——程欢英老师记事


作者:秋天的芬芳 秀才,1279.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1发表时间:2025-04-08 12:58:19
摘要:程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他见证了平凡中的伟大。他用一生诠释了教育者的赤诚与坚守。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不在于安逸,而在于进取;不在于随波逐流,而在于坚守初心。他是成千上万个不甘于平庸、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程欢英老师是我以前在陕西的同事,也是我和爱人的良师益友。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奋斗书写人生。他几十载的人生阅历,堪称丰厚。他为很多的年轻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心目中非常敬仰的一位人生导师和楷模!
  
   一、初识程老师
   1988年6月,我被分配到陕西韩城矿务局第一中学任教。
   8月31日,即开学的前一天,开完教职工大会后,我去教工食堂去吃饭。
   我到食堂的时候,已有不少同事在窗口那里排起长长的两列队伍等候打饭,大家有说有笑,非常热闹。
   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位身材清瘦个子高高显得非常精干的中年男老师。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深蓝色的中山装,鬓角略有点斑白,头顶的发际线很高,头发有些稀疏,但腰板挺得笔直,眼睛细长,给人一种笑眯眯、和蔼可亲的样子。他右臂下夹着一本高三英语课本,左手拿着碗筷,正在和我前一天认识的我们英语科组长郑都喜老师聊天。
   郑老师和我前面的那位高个子老师肩并肩站着,我先给郑老师打过招呼,郑老师回头问过我好,然后笑呵呵地指着他旁边的老师给我介绍:“这位是程老师,也是我们英语科组的老大哥。”
   “程老师好!以后请多多指教!我以后想多听两位老师的课,可以吗?”我恳切地请求道。
   “他就叫欢迎。老大哥的课无论谁听,无论何时,他都欢迎!”郑老师性格开朗,他随和的样子让我感到好放松。
   程老师笑了笑,很温和地询问道:“您是新来的英语老师吧?请问您贵姓?”
   “免贵姓党。我刚毕业,没有经验,以后要多向你们请教!”我立刻回应。
   “谈不上请教,以后我们在同一科组,大家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程老师笑容可掬,也非常谦虚,说话的语气让人感到真诚而温暖!
   后来,我从教师花名册里知道程老师的名字是“欢英”而非“欢迎”。从郑老师口中介绍的老大哥,我可以猜出英语科组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也可以推断出程老师是一个为人宽厚和善而且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就这样,我认识了程欢英老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看似普通的老教师,用他传奇般的人生经历,给我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二、丰富的人生阅历
   程老师当过兵,当过知青专干,当过煤矿工人,当过英语教师,当过副校长,几十年的岁月长河里,他体味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百味。
   1952年,他出生于关中平原陕西富平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父母供几个孩子能读完初中已属不易!程老师成绩优异,他非常渴望能继续读完高中,可因为那个年代实行推荐制度,他的求学梦想因此而破灭。
   辍学后,他不得不在家务农,跟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出力流汗辛勤劳作。每天天不亮就下地,直到暮色沉沉才归家,几个月下来,他的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人也瘦了一大圈。他整日整夜不声不响,郁郁寡欢。父亲担心他闷出毛病,于是让他跟着村里的一个师傅学习编席子,希望他能有一技之长,将来能靠手艺吃一碗轻松的饭。
   编席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一般来说,编一张席子,要经过破篾、刮皮、浸泡、编织、修边等十几道工序,哪一步都马虎不得。初学编席子,他的手时常被新篾条扎进去,火辣辣地疼,不留神就会被锋利的边缘划出血口子。他咬牙坚持着,但总是走神。师傅看见他心不在焉的样子,觉得他有些异常,便告诉他的父亲。
   当师傅从他父亲口里得知他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偷偷自学,将借来的旧课本都翻得卷了边时,师傅断定这个孩子以后肯定会有出息,于是连忙劝他的父亲不要再让孩子学编席了,而应该托熟人给孩子找一份与书打交道的工作。
   程老师的父亲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虽然知道孩子极度渴望读书,但苦于没有门路,只能叹息着摇头。
   天无绝人之路!程老师的命运在1969年出现了转机。那一年,珍宝岛事件爆发,中苏边境冲突骤然升级。十七岁的程老师怀着一腔热血,毅然决然报名参军。虽然他的父亲有万般不舍,但也觉得孩子的心愿难以阻挡,更何况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参军报国是光荣的选择。于是,他默默地为儿子收拾行囊,将不舍与担忧深埋心底,亲自送儿子坐上前往西安的列车。
   1969年冬,程老师穿上军装,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临行前,父亲紧紧握着他的手,声音微颤:“到了部队,好好干,别怕吃苦……”程老师重重地点头,眼眶发热,却倔强地没让眼泪掉下来。
   七年的军旅生涯,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在冰天雪地的边境线上,他和战友们日夜巡逻,警惕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冻僵的手指几乎握不住枪,但他们从未退缩,一次又一次完成了执勤任务。
   1976年冬,程老师服役7年期满退伍返乡。由于在部队军事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等方面表现突出荣立过三等功,他被安置在公社担任知青专干,负责管理下乡知青的安置和生产劳动。
   那时的农村条件艰苦,知青们刚从城里下乡,许多人情绪低落,对繁重的农活和陌生的环境感到迷茫。程老师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他自己也曾经历过军旅生活的磨砺,深知年轻人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说教。
   白天,他带头下地干活,和知青们一起锄草、挑粪、修水渠;晚上,他组织大家学习文化知识,鼓励他们别放弃学习。渐渐地,知青们都很信任他,视他为兄长和知心朋友。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学习心得,听他讲经典名著,久而久之,大家都习以为常,觉得和他在一起就好像是“上夜校”。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程老师比谁都激动,他立刻鼓励知青们认真复习备考,为他们能顺利考上大学而拼一把。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春天,公社里好几名知青考上了大学,临行前,他们红着眼眶对程老师说:“程专干,没有你,我们可能早就放弃了。”
   程老师只是笑笑,说:“路是你们自己走出来的,我只是搭了把手。”
   这段经历让程老师更加坚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而他的真诚、踏实、坚韧和无私,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更多人的命运。
   1978年冬季,程老师又迎来他人生的第二次转机。他参加了韩城矿务局的招工考试,被桑树坪煤矿录取为国家正式职工。虽然煤炭系统属于艰苦行业,但他心里还是特别高兴。
   1979年春季入职两个月后,他被派往河南平顶山煤矿学习和工作一年。
   “井下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矿灯那一点光亮。”程老师有一次在闲聊时告诉我们年轻人有关他过去的往事。“在井下,时间不是按钟点算的,而是按汗珠子砸在地上的次数算的。铁镐刨煤,一筐两百斤,脊梁压弯了只得咬着牙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弯腰干八小时,站起来的时候,脊梁骨像生锈的铰链,嘎巴嘎巴响。”
   “有一次,井下发生坍塌事故。我们采煤队的13个人全部被困在井下。就在大家慌乱无措时,我突然想起来自己学过的塌方应急处理及营救的知识。我立刻告诉大家按我说的去做!我指挥工友们迅速躲到巷道相对稳固的三角区域,用工作服捂住口鼻防止粉尘吸入。然后组织大家轮流用工具敲击金属管道发出求救信号。同时,关闭矿灯以节省电量,只留一盏照明。除此之外,我还找到渗水的地方,让大家用安全帽当容器,收集渗水,每人限量饮用。
   经过三天的坚持,救援队终于通过敲击声确定了我们的位置。当听到钻机声越来越近时,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最终,我们13个人全部获救。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平时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是多么重要,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也许那次井下事故的发生,使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学习做笔记,他坚信总有一天他会有出头之日的。
  
   三、艰难的求学之路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程老师已经二十八岁。此时,他又返回陕西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煤矿工作。
   有一次,他去西安出差。他的战友约他一起去看电影。在电影开始之前,坐在他和战友前面的是一位外宾和女翻译。他们一直在用英语聊天,女翻译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悦耳动听的发音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回家之后,他突然想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官方用语会起到巨大的作用。于是,他眼前一亮,开始悄悄地学起了英语。
   1979年至1980年初,国家在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基层干部选拔改革。1980年全国范围的县级直接选举中,有些地方尝试从工人、农民中选拔代表或基层干部任用。韩城矿务局也走在前列。程老师终于盼来了日夜等待的机会。
   1980年,已经默默地自学了好长时间英语的程老师凭借自己扎实的英语基础参加了矿区招干考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步入了教师行列,成为桑树坪煤矿子校的一名英语教师。
   “第一次站上讲台,腿都在发抖。”程老师笑着说。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他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路。白天教书,晚上学习,常常熬到凌晨。别人休息打牌聊天,他就躲在角落里背英语单词,阅读大专英语教材。
   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他自学了综合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及公共基础课等10门课程,并顺利通过了大专英语考试的全部科目要求。1984年,三十二岁的程老师终于拿到了英语专业大专文凭。
   同年,韩城矿务局创办了一所当时煤炭系统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韩城矿务局第一中学。学校在全省范围内招聘名师,程老师因其在桑树坪煤矿子校突出的教学成绩而被调入局一中。
   名师云集,有压力也有动力。程老师不满足于已有的大专学历,他又一次开启了新的自学考试的征程,决心攻读本科学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英语本科自学考试绝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更考验学习者的毅力与时间管理能力。面对厚重的英美文学选读、艰涩的语言学概论、不着边际的词汇学等课程,许多考生考了一次又一次,最终都半途而废。但他不一样。他不服输,因为他有着强烈的求职欲望,有着军人特有的钢铁般的意志,有着死里逃生后对生命的深刻领悟与不甘平庸的倔强。每一次挑灯夜战,都是他与自己的较量;每一本翻烂的教材,都刻满了他不屈的痕迹。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在他这里,只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记得他曾经说过,他的听力就考过五次。在没有任何材料的情况下,他每天坚持用收音机听英语新闻,用随身听听Stepbystep等,持续数年保持每天听3-4小时听力的习惯,最后在第五次考试后以85分的成绩通过听力考试。
   还有,本科自学考试段最大的挑战是第二外语。他选择了学日语。在没有任何基础没有任何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他硬是靠着几本二手教材和一台老式录音机,开始了日语的自学历程。每天下午下班后,总能看到他捧着《标准日本语》在学校后面的山坡路上跟读磁带的身影。为了记住五十音图,他把假名写成小卡片贴在蚊帐内侧,睁眼闭眼都是平假名片假名在晃动。
   日语课程最艰难的还是听力练习。当时小县城根本找不到日语原声材料,他辗转托人从省城带回录音带。整整三个月,他像破译密码般反复聆听,直到能把模糊的发音精准复述出来为止。有次食堂阿姨发现他端着饭碗不动,原来他是在用筷子蘸着菜汤,在餐桌上默写动词变形。
   苦心人,天不负。1995年,他终于攻克了日语听力难关通过了本科段的最后一门考试,获得了本科文凭。
   拿到烫金的本科毕业证时,他深吸了一口气,鼻尖竟有些发酸——十年了,那些深夜伏案的孤灯、那些足有两尺厚整理背诵的笔记、那些寒暑假仍然苦读顾不上家的愧疚,那些无数次想要放弃却又咬牙坚持的瞬间,那一刻全都凝结在那张纸上。
   “十年自学考试,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淬炼,它让我收获的不仅是一纸文凭,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和超常的耐性。十年磨一剑的坚持,让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人生最可靠的投资,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回望,那些熬过的夜、流过的汗,都化作了骨子里的从容——这或许就是自考给我的最珍贵礼物:一种在漫长岁月里依然能保持向上的力量。”他曾经动情地告诉我他拿到本科毕业证时的感想。
   2004年,五十二岁的程老师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报考山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连妻子都不理解:“这把年纪了,还折腾什么?”但他坚持己见。
   备考期间,他的生活彻底变了样。他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他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在书桌前摊开《高级英语》和《语言学概论》,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去阅读;午休时,他戴着耳机,一遍一遍地听BBC新闻;晚上回家后,他常常伏案到深夜。妻子半夜醒来,总能看到书房门缝里透出的灯光。

共 912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征文用细腻的笔墨,为读者介绍了一位普通教师的光辉形象。这位教师名叫程欢英,是一位英语老师。笔者首先叙述了刚分配到西韩城矿务局第一中学,初次和程老师见面时,留下的美好印象;接着,笔者又介绍了他富有传奇的一生经历:他出生于关中平原陕西富平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因家庭贫困早早辍学,在村里跟着一个师傅学习编席子,但他心怀梦想,不甘心在农村埋没一生,每天晚上还在偷偷挑灯夜读;几年后,十七岁的他报名参军,成了一位保家卫国的军人,七年的军旅生涯,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因为表现突出荣立过三等功;复原后他被安置在公社担任知青专干,他和知青们打成一片,鼓励他们学习知识,参加高考,让知青们感激不尽;1978年冬季,他参加了韩城矿务局的招工考试,被桑树坪煤矿录取为国家正式职工。两个月后,他被派往河南平顶山煤矿学习和工作一年。在煤矿遇到塌方时,他用自己学到的求生知识,帮助难友们成功逃生;从此,他更加努力走上了求学之路,二十八岁时,他又返回陕西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煤矿工作。一次出差机会,他在火车上听着一个翻译流利悦耳的英语,萌生了自学英语的念头,从此,学习英语又成了他业余时间的主要任务,1980年,程老师凭借自己扎实的英语基础参加了矿区招干考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步入了教师行列,成为桑树坪煤矿子校的一名英语教师。三年后,又顺利通过了大专英语考试的全部科目要求,拿到了英语专业大专文凭,后又因其在桑树坪煤矿子校突出的教学成绩而被调入局一中。1995年,他又获得了本科文凭。2004年,五十二岁的程老师不顾他人的劝阻和妻子的反对,毅然报考山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在职研究生。三个月后,他收到山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圆梦大学了!他不仅刻苦自学,不断进取,而且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创新,能精准捕捉学生的困惑与期待,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学习体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风格,深受学生们喜爱,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师生们推崇的楷模,他还原始的方法排版出书,主编和他人合编版了10余本教辅资料,为当地的英语教学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性格温和,善于化解同事间的矛盾,他平易近人,善于和人交流沟通;在当上副校长后,对待学生如孩子般亲切,年轻的班主任遇到棘手问题,他亲自和年轻老师商量对策,手把手传授给他们沟通技巧。对待调皮的学生他嘱咐老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年轻人不断学习,以便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在他的带动下,学校老师成绩斐然,取得了各项荣誉不计其数,使学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学校的教学工作成为韩城教育界的标杆。程老师还注重自己孩子的教育,在他的培养下,两个儿子多是学业有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的程老师已经过上了充实的退休生活,他用三年时间苦读名著,在网络上完成了两部大约200万字的网络小说……从笔者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自学成才的老教师坎坷一生的故事,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不向命运低头,勇于挑战命运,改变命运的拼搏精神令人敬仰,也值得我们学习!散文语言质朴,人物形象鲜活血肉,情节生动,故事感人,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8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4-08 12:59:29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4-08 13:00:39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老百        2025-04-08 18:06:11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5-04-08 21:17:24
  感谢社长推荐和抬爱,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遥祝春安!
4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5-04-08 21:16:05
  非常感谢编辑的精彩编者按和辛苦付出,春暖花开,祝您快乐好心情!
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4-10 08:06:58
  春节时看电影,影片中主人公有一句特别霸气的话:“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放在程老师身上也合适。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许多人的命运就随着大流而改变。而作者文中所写的程老师,我们也见过,也听到过许许多多关于程老师的传奇故事。程老师那一代人,上学时经历文革,没有学到多少东西,长大后上山下乡,又荒废了许多时日,然后就是务农或者进厂当工人,接着工人下岗,农民种地也难以维持生活,纷纷外出打工……然而,程老师却没有被命运的大潮裹挟,而是积极思考人生,积极行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天道酬勤”,程老师的经历,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我想,作为程老师的同事是幸运的,能得到程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作为程老师的学生,更是幸运之至,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爱每一个学生,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作为程老师的家人,当然更是幸运的,强烈的责任心,对家人的爱,对子女的高标准来要求,让孩子站在人生的正道上;作为程老师的朋友,更是幸运,能和有趣的人谈天说地,能感受到积极向上之人的正能量,平淡无奇的生活都将变的美好。程老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坚持,改写了自己的人生,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为作者点赞!为程老师点赞!
6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5-04-10 08:37:41
  感谢文友关注留评!和程老师相处几十年,从他身上学到了太多东西,他不仅好学上进,终身发展,而且有责任、有担当、有思想、有远见,周围的人都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作为他的同事,我们从心里感谢他,也非常敬仰他!写此文,就是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也希望能看到此文的人能学习他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书写自己的人生!
7 楼        文友:公效梅        2025-04-22 18:10:45
  文中描述了程老师坎坷人生,但他从不服输,勇于和命运抗争。当过兵,做过煤矿工人,他始终没放弃自己的大学梦。勤奋努力学习,得到认可,步入天年依然坚持考研。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问好祝安!
8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5-04-29 20:49:01
  感谢公效梅文友精美留评!程老师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以非凡的毅力在不断提升自己,改变自己,为很多人尤其是子女树立了榜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奋斗之歌,成为一道光,照亮了许多年轻人前行的路!祝您快乐!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