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过往】清明螺(散文)

精品 【晓荷·过往】清明螺(散文)


作者:肖群 童生,83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发表时间:2025-04-12 13:38:14

三月春风起,桃花红,梨花白,油菜花遍地黄金。春水将暖未暖,江南水乡的万物都活跃起来,沟沿边,河埠头,螺蛳探着褐色小脑袋,顶着触角四处张望。
   汪曾祺在回忆故乡的食物时,对螺蛳情有独钟,他写到:“我们家乡清明吃螺蛳,谓可以明目。用五香煮熟螺蛳,分给孩子,一人半碗,由他们自己用竹签挑着吃。”从老先生字里行间读到的,分明是游子的思乡之情,螺蛳成了水乡孩子解馋的小零食。
   螺蛳,蹲态可掬,总是以一种谦逊的方式,俯身亲吻着水中诸物。用手轻轻一碰,像个害羞的小家伙,迅速将“盖子”合起,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为了探究它的秘密,我曾多次拽住那褐色的厣,想将它从壳中拉出来,可它总是死死地僵持着不肯出来。
   “清明螺,抵只鹅。”经过一冬的蛰伏,开春的螺蛳变得肉质细腻肥嫩。清明过后,风暖水暖,螺蛳开始产籽。螺蛳把营养让给了小螺,那“肉肥味美”就大打折扣,口感就差了许多。在清明之前食用螺蛳最佳,无可替代。
   门前有条河,吃啥不用愁。那时的河里,永远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河鲜。我们家门口有条被称作西横河的小河,宽约数丈,从两山之间蜿蜒而来,闪着银光,一路奔腾跳跃。河里鱼虾成群,螺蛳唾手可得,它滋养过我的童年,满足过我的味蕾,也为我留下了无尽的回忆。
   渔民用绑在长竹篙一头的网兜䠀螺蛳(这里人把用网兜沿河底捕捞的动作叫“䠀”)。䠀螺蛳的人,弯腰弓背地沿着河底䠀,凭着手感,将竹竿上下提甩,循环往复,一推一收间,便有鱼获。清明前夕,经常见到有人在河里䠀螺蛳,有时除了䠀到了螺狮,还有小鱼虾、蚬子等。
   农民下地干活,收工时想到家里下酒菜还没着落,便脱下裤子,踩到河水里,伸手在石坎边、桥桩上摸一摸,片刻工夫便可得一碗螺蛳。将裤脚管扎紧,装进螺蛳,兴冲冲提着回家。
   刚䠀回来的螺蛳沾满泥土,有时夹带着小砂子,或缠绕着青苔、水草,不能立即下锅,需要挑拣、洗净,然后在清水里养上几小时甚至一两天。记得父亲常往水里倒些菜籽油,说这样可让螺蛳快点把肚子里的泥土污秽吐露干净,外壳泛青发亮。
   剪螺蛳屁股亦算一门技术,剪多剪少直接影响嗍螺肉。那时候,最讨厌大人吩咐剪螺蛳屁股了,螺蛳一颗一颗地剪起来费时费力,弄不好手里还剪起几个小泡。
   螺蛳的吃法千变万化,可红烧、可清蒸、也可酱爆、放汤等。炒螺蛳,讲究火候。先用热油大火爆炒姜蒜、红椒,等香气迸发,再将洗净沥干水的螺蛳倒入锅中,“滋啦”一声,热油溅起,紧接着镬铲“嚓嚓嚓”地翻炒,老土灶,大铁锅,螺锅相击,哗啦哗啦地直响,像在唱一段铿锵有力的绍剧。待螺蛳脱了厣,即可出锅,老远就闻到一股鲜味。
   有时母亲为了省事,将螺蛳加水搁在镬架上,任由热气慢慢蒸透。饭熟了,螺蛳也熟了。揭开锅盖,端上桌,撒一点葱花,挖一勺猪油,漾开,鲜得眉毛都要掉了。
   因为经常吃,我们家几个孩子成了吃螺蛳的好手。用筷子将螺蛳轻轻一夹,塞进嘴唇猛地一嗍一吸,螺肉吸出咬断,然后把肚肠部分退回壳内。个别顽固不肯出来的螺蛳,拿筷尖往螺口使劲捅一下,再猛嗍一次也就成功了。一大盆螺蛳上桌,只听“嗍嗍”响,不闻人语声。这个时候谁还顾得上说话呀,拼手速,拼嗍功,才一会儿盆子就见了底。
   在我们乡下,以前在清明节吃螺蛳,要把螺蛳壳抛到屋顶上。村里的老人说,螺蛳壳能除“瓦蛆”。
   江南暖湿,五月做黄梅天,空气特别潮湿,瓦片下的苇篱会孳生一种叫瓦蛆的小虫,这种长着白色绒毛、身上黑色的毛毛虫,掉在身上就会红肿起块,痒痛难忍。瓦蛆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嗜油,喜欢钻入螺蛳壳内做窝舔食残油,而它一旦钻入,便再也无法爬出。于是,清明节吃完螺蛳,有人就把螺蛳壳一把一把地往屋面上抛撒,喀啦喀啦地直响。
   记忆中吃螺蛳最多的应该是夏季。儿时的夏天,几乎天天把桌子搬出屋外,在门口的空地上吃晚饭,那洗得发白、纹理清晰的小方桌上,放着霉干菜、炒螺狮等水乡人家几样寻常小菜。饭后,我和弟弟轮流睡在竹榻上,看满天的星斗。
   大人们咪老酒,最好来点可以细品的过酒菜。邻居刘大伯是个远近闻名嗜酒成性的酒鬼,但对下酒菜却不太讲究,常见的就是一碗炒螺蛳。一个人一瓶土烧酒,自斟自饮,转眼桌上满满一堆螺蛳壳。
   刘老头吃螺蛳慢条斯理,嗍一颗螺蛳,咪一口烧酒;再嗍一颗,又咪一口酒。醉醺醺时光,还总不忘来一句:“笃螺蛳过酒,强盗来了勿肯走。”
   岁月且深去,人间自清明。今又清明,仰望着中天的那弯冷月,她离大地、离村庄是这样近。这还是我儿时的月亮、儿时的村庄。四周很静,看着月亮,有一种难以自拔的美的情愫,充盈在心头,几乎使人落泪。
   好多年没有回去了,不知道那河是不是还像之前那样清澈透明,河上仍旧船来船往,桨声橹声余音缭绕。每到清明时节,我总会想起这条小河,想起河里䠀螺蛳的渔人,想起那时露天吃螺蛳藏也藏不住的快乐,算来已有好多年没吃家乡的清明螺了。
  

共 19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水乡河埠头的螺蛳,牵出悠悠岁月里的故乡记忆与生活滋味。儿时,螺蛳是解馋零食、家常美味,是大人们的下酒好菜 ,也是孩子们比拼“嗍功”的欢乐源泉。吃螺蛳的讲究、剪螺蛳屁股的烦恼、螺蛳入菜的鲜香,桩桩件件,满是烟火气息。清明抛螺蛳壳除“瓦蛆”的习俗,更添几分质朴的生活智慧与乡土风情。如今,岁月远去,故乡难回,可那关于螺蛳的记忆却愈发清晰。它承载着儿时的欢乐、邻里的生活百态,是游子心底最柔软的乡愁。即便多年未尝家乡清明螺,那份对故乡的眷恋,仍在每一个清明时节,随着月光与回忆,涌上心头,让人沉醉,也让人落泪。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12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12 13:39:53
  螺蛳串联起水乡童年、清明习俗和悠悠乡愁,文字满是烟火气,细腻描绘出岁月里的温暖与眷恋,读来太上头!
回复1 楼        文友:肖群        2025-04-12 17:44:51
  谢小汪老师编辑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12 13:40:34
  绝了!从捞螺蛳到吃螺蛳,满是江南水乡的烟火日常。作者用文字唤醒乡愁,每一处细节都狠狠共情,太赞!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4-12 21:56:29
  恭喜精品!加油!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