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星月】 社莲娘(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星月】 社莲娘(散文)


作者:柏丫 秀才,288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7发表时间:2025-04-12 22:54:19
摘要:虽然我对福利院不甚了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群老人在这里被善待着。社莲娘如是,赶上了这个时代,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也是不幸人生中的大幸。   

她的名字、年龄,除了她本人,恐怕鲜有人知。自年轻时起,村里人都叫她“社莲娘”。
   社莲是她的大女儿,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社教时期。社莲娘,后又相继生了两女,麦麦和秋秋。三个女儿都是身体发育正常,智商却枯萎。社莲爸活着的时候,日子还算过得去;可他过早卸掉担子去了黄泉,抛下孤儿寡母自生自灭。社莲娘羸弱单薄,村上把近便的良田分给她,因为难以打理就给他人租种。有村上的救济,吃饱肚子没有问题。
   社莲二十出头的时候,忽然消失了;后来,麦麦也消失了。村人议论,俩傻女被拐卖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了。
   社莲娘住的小两间土房,年久失修,像破旧的窑洞。女儿见天坐在门口的地上摇头晃脑,嘴里“嘤嘤嗡嗡”叫着,常年没见过水的头发如灰黑色的鸟窝,衣服颜色被垢痂盖住了;生理期的时候,坐哪里哪里一摊血。路人见状,怜悯地摇头叹息。可谁又能改变她的命运?社莲娘一副木然的样子,也常常在女儿不远处呆呆坐着……
   后来,母女俩成了五保户,被安顿到一间闲置着的村学教师宿舍里,村上安排人定期打扫卫生,生病时派人照顾,如是等等。
   我母亲生病卧床的那阵儿,社莲娘常去家里串门,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说话。倘若遇见我们来,就赶紧抽身回去了。我和她说得最多的话,无非是打个招呼。母亲去世后,我回乡的次数少了,每次经过学校门口,总能看见社莲娘和几个老人坐在大树下面打发日子。当村主任的弟弟对我讲,社莲娘救济金充裕,母女的生活完全得到了保障。
   近年再回乡,恍然发现不见社莲娘,也没听见她女儿嗡嗡的叫声。问弟弟,反馈的信息是,被送到县福利院好几年了。我为她有所归宿而欣慰,同时又不乏担心。
   念与其同乡,也感念她对母亲病时的陪伴,初冬之时,我去看望社莲娘。福利院在县城西郊,坐几站公交就到了。走进大门,宽阔平整的大院里,有树有亭,人行道用彩色塑胶铺成,正中挺立着一座十层大楼,上面“关爱老人儿童,为家庭解难,为政府分忧”的红色大字醒目养眼。几个老人悠闲地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见我进来,抬眼好奇地打量着。
   门卫问我要找的人叫什么名字,我一时语塞。我确实不知道社莲娘叫什么。根据我提供的特征,负责人推断社莲娘就是龙淑兰。带我上电梯进了六楼的一个房间,果然要找人的就住在里面。社莲娘见我来看她,高兴得不知所措。交谈中,得知她已经八十五岁高龄。虽然行动迟缓,但气色不差。我忽然意识到之前的猜想多余。
   扫视房间一圈,普通公寓式结构,布局合理,木地板、白墙,并排放两张单人床,统一的床单被罩。阳台朝南,冬日的阳光一股脑儿挤进来,光明而温暖。屋里有暖气设备,床上配置了电热毯,确保老人天寒取暖。墙上电视终日可供老人消遣。下意识观看了卫生间,洁净而配置方便。
   工作人员介绍,社莲娘母女俩先前都在福利院,一年前女儿突发精神失常,拿凳子砸伤了老母亲的头,就送精神病院了。女儿走后,为娘诸多不适,情绪些微低落。自进福利院来,除了村干部每年来认证,有个邻居来看望过一次,再就没有什么人来探望过。
   福利院回来,一想起社莲娘,就不免心生感慨。
   临近春节,我又去了一趟福利院。社莲娘睡在被窝里,只露出一张脸。床头放着一提打开的纸尿裤。原来是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了,住院治疗半个多月才回来,目前状况良好,要完全恢复可能需到明春。社莲娘说,她住院期间有专人陪护,每天想吃啥就给她买啥,照顾十分周到。
   当我拿出给买来的棉衣棉裤时,才留意到她的被子上搭着一件崭新的枣红色棉袄,样式洋气大方,床底下放着一双也是崭新的灰黑色运动鞋,这样的衣服鞋子,一般农村老太太身上不多见的。社莲娘还说,福利院每个季节都会添置换季衣服,每月发的五十元零花钱,她都没啥用处;过节上面有人来慰问,有时还带来公益演出。她让我把衣服暂时装进阳台上的储物柜。打开柜门,里面衣物塞得满满当当,有的还是新新的。这时工作人员送饭来,主食是白米饭,下饭菜是素炒西葫芦、白菜炒肉、烧豆腐。我给她喂饭,饭菜香味入鼻,心中暗赞伙食好,也暗赞社莲娘有好的归宿。
   走下楼,一群吃过饭的老人们又在院子里晒太阳,有的闲聊,有的下棋。虽然我对福利院不甚了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群老人在这里被善待着。社莲娘如是,赶上了这个时代,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也是不幸人生中的大幸。
  

共 17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真挚朴实的文字记叙了社莲娘的不幸人生。三个女儿的弱智,丈夫的的早逝,社莲、麦麦两个女儿先后被人贩子拐走,杳无音信,小女儿生活不能自理,患有精神病,进了精神病院。但是,党和政府拯救了孤苦伶仃的她。身处外地工作的作者怀念家乡,一腔乡愁,时时牵挂社莲娘,两次去县福利院探望,并买了衣物馈赠。亲眼目睹了福利院科学人文的设施,和温暖如春的服务,以及营养全面,味道鲜美的饮食,四季服装的配置齐全,医疗、娱乐的保障、和上级领导的探视关怀。消除了心中的疑虑和担忧。见证了像社莲娘这样的弱势群体,处在当今时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晚年幸福,乃人生不幸中之大幸。彰显了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好文推荐共赏。 【编辑:冠景华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14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4-12 23:00:37
  柏丫老师的散文,语言朴实,未加雕琢,却感情深厚,感人至深。大作拜读,受益匪浅!欣赏学习了!
回复1 楼        文友:柏丫        2025-04-13 10:34:57
  谢谢老师鼓励支持。
2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5-04-13 08:15:34
  国家政策好,生活能力弱的人,都得到了妥善安排。
3 楼        文友:柏丫        2025-04-13 10:34:33
  谢谢冠景华庭老师编辑,编按到位,点名主旨,为小文添彩。辛苦啦,遥送祝福,奉茶问安。
回复3 楼        文友:柏丫        2025-04-13 10:37:13
  就是,社莲娘就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从她身上正真提现了国家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4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4-13 11:23:31
  柏丫老师莫客气,我是来学习的,谢谢您的佳作,同时也感谢柳烟老师的关注!
5 楼        文友:微笑的百合        2025-04-13 13:38:04
  这是一篇反映弱势群体幸福生活的散文。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党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的坚实步伐!
回复5 楼        文友:柏丫        2025-04-13 20:12:30
  谢谢王老师留评鼓励!社莲娘多亏遇上这个时代,才老有所养。
6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5-04-13 18:47:55
  看了这篇文章,由衷地替社莲娘高兴,国家政策好,让孤寡老人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6 楼        文友:柏丫        2025-04-13 20:14:06
  谢谢彩蝶妹留评鼓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知道社莲娘过的是啥日子。
7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5-04-13 22:28:07
  以后我们的养老模式就是敬老院或者福利院,社莲娘尽管命运多舛,最后的归宿还是可以的,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优越性。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