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绿野·春】孔子一生(民间故事)

编辑推荐 【绿野·春】孔子一生(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连载(七)


作者:文思若静 秀才,105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3发表时间:2025-04-18 05:35:06
摘要:略表孔子周游列国故事。


   《一》德孝传家,
  
   上集说了孔子周游列囯讲学,只为唤醒人性与良知,让人性返朴归真!但他的想法未能随愿,他讲学失败后,回家整天闷闷不乐,哀声叹气!弟子们不忍心看他这样,就问他以后打算和志向是啥?孔子答:“我一生志向:一是孝顺父母——以孝为先,以顺为安,孝子要做好,顺心顺意孝才能全”。
   二是以安为主线,我是外在安其身,内在安其心。就是说:我要想在父母面前显孝心,除了让他们吃饱穿暖外,还要揣摸老人心里想的啥,一是欠他人人情沒还完,还是其他需求。老人不说,要想办法从侧面试探,即精神安慰法。只有用心孝父母,那才是真正的孝顺。
   三是爱幼,对子女要严管,不要溺宠。严管出孝子,溺爱多忤逆。爱行天下人人敬。每个父母爱儿女是天性也是人性,但爱过头就是罪过。多少忤逆不孝者,都是父母溺宠而留下的隐患!害人害己害社会。
   四,对朋友要讲诚信,要施舍没索取,相信且沒疑。“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是给每个人走在人生路上设置的路标!但交友少交酒桌上的朋友,这些人大多靠不住,患难中才见真情。
  
  
   孔子嘴上这样说,行动上也这样做。当弟子们听了孔子一番话,才知道他讲学为救国难,救国难为安家,他的家训是:一字安子定乾坤/孝顺二字得人心/孝比天大人牢记/人比蚁小现真迹。
   孔子一生为人处世不负良知而顺天意,现家族人丁兴旺七十多代人,已经发展200多万人口。这在全世界列为榜首。
   为啥呢?只因他做人做事不负天意,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违背人性与良知。
   他喜欢交朋友、也热情好客的。远方的朋友来了,就像遇到喜事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不仅远远地迎接,还盛情招待。如今,以他为楷模“好客山东”的品牌早已享誉全国走向世界,这大概就是受孔夫子的影响力吧!
  
   《二>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孔子周游列国讲学为救国,为了让人性,人心九九归一顺天意。他历经颠沛流离长途跋涉,深入民间去播种人间大爱,最后仍是以失败告终返回家园。
   孔子周游列国,经历了卫、曹、宋、齐、郑、晋、陈、蔡、楚等地。按现在的地址分析大概路线是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又按照这些路线原路返回。他从五十五岁游到六十八岁,长途跋涉时间整整十三年。
   孔子周游各国讲学是在春秋战乱时期,他带领的学生们游走的是各诸侯国。因他的追求理念在乱世春秋,各霸争雄时期,他们挑起战乱的目的都是想各称霸主,因此时期是很难以践行的。他讲的人性良知在各国都受到冷遇——因人性复杂。而孔子讲的仁义道德,在战乱年代是一文不值!这和当今社会一样,你讲物质享受,讲面子工程人人爱听,你讲精神财富、人情礼仪,人骂你是神经病。
  
  
   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
   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查证“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游的国不算少,但大多都是春秋时期的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楚国的边境却未入内。他本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最终连黄河也没过去!为啥?“对牛弹琴,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差事使他心灰意冷。
  
   <三>孔子多才多艺
  
   在很多人心目中,孔子能讲学,一定是个知识渊博的文人,其形象也应该是个文弱书生。事实却违背人愿,孔子其实也算一介“武夫”,他属于文武双全的人。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最时尚的运动项目,孔子都会。单从这一方面上讲,按现代语讲,孔子算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达人”。孔子学习非常认真。有一次,为了学好一段音乐知识,他反复练习,连老师都认为学得很好了,不用再做作业和追加习题了,但孔子依然十分执着地继续练习,直到完全领悟了真谛。据说孔子长得十分高大魁梧,“高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按照专家的推算,按现在的米尺算两米多高,这身高比运动员姚明还高。放到现在完全可以去打篮球,说不定还能当冠军。孔子自幼好礼仪、好学习、好运动。在“体育项目”中,他最擅长的是射箭和驾车。其中孔子也爱好射箭。放现在他已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的冠军。据说“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孔子射箭时,观看者人山人海!描述的那情景,很像人们争相观看国家运动员刘翔跨栏一幕。
  
   <四>孔有格局,立志报国,
  
   孔子一开始是在鲁国,被鲁国任命为大司空和司寇,他帮助鲁国日益强大,而齐国的齐王却感到他国有了危机,于是送了80名歌女给鲁定公,诱使鲁定公安于享乐,不理政事。皇上哪个不爱美女一马中招。孔子内心就有了危机感,他觉得他在鲁国任职,绝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才开始立下周游列国之志向。
   孔子讲学好,他也欣赏有才华的人。他的弟子公冶长也是他的女婿,据说他精通“鸟语”,公冶长为人很聪明,学习很刻苦,否则不会得到恩师的欣赏,要不恩师是不会把女儿嫁给他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孔子是非常欣赏具有独特才艺之人的。女婿有才华他赏识,弟子中几个有才华的人,他也更加重视他们。孔子是怀有大志向的人,有才华,有抱负,不愿做碌碌无为之人。
  
  
   孔子多才多艺,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他一生对于饮食非常讲究,有一套自己的饮食理论,而且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实践。他最著名的美食理论就是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曾说,“叫我管仓库,我就把仓库里的账目计算得清清楚楚;叫我管牛羊,我就把牛羊养得肥胖强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是说爱一行专一行,行行都精彩。如果孔子生在当代,让他当中国足协主席该多好啊,中国足球肯定不会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五>孔子交友规则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这就是他的交友之道。在他那里只有符合标准的才交,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交。他认为和符合标准的交了朋友,在一起干啥说啥都没关系,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和值得交往的人交往,一起做喜欢做的事。
   孔子属于多专业复合型人才,他涉猎范围极广,最熟悉六个专业:礼、乐、射、御、孔子他是个喜欢交朋友、热情好客而重情重义的人。远方的朋友来了,就像遇到喜事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不仅远远地迎接,还盛情招待。如今“好客山东”的品牌享誉全国、并走向世界,这大概都受到孔子的影响吧。中国传统文化美德都来之于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
  
   <六>孔子德才兼备
  
   孔子学识深。能讲学因他既精通伦理道德,又熟悉音乐艺术;既掌握驾驶技术,驾驶不是现在的司机,而是赶的是过去们硬脚木轮马车。他又掌握射击要领;既是一个书法家,还是一个数学家。如果生活在现代,可被称为“六边形战士”,或是百家论坛上的主讲师。易中天,赵玉平,于丹也就沒有那么牛逼了。
   孔子“毕业”之后,先后放过羊、当过吹鼓手,也当过管理员、会计和司寇。虽然干得也还不错,但总感到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求职之旅。在此期间,他曾经干过很多“临时工”,始终无怨无悔,因为心中理想不灭。
  
  
   孔子办学,并不把考试分数放在第一位,而是特别重视素质教育。尤其可贵的是,他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经常组织学生开主题班会,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做人的道理。他最著名的板书是:仁者爱人。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按照这个观点,孔子当年开办的学校,还真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古今中外,像他这样的大师有几人呢?孔夫子一人,就是一所大学,而且是一所伟大的大学。
  
   <七>孔子德艺双全
  
  
   有名叫阳货的人想见孔子,试图拉拢他一起干点事。孔子不想见他,于是他趁孔子不在家时给孔子送去一头小猪,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前去回访,故意不想见他。由此可见,人情往来不宜偏废,但人与人交往合作,仅靠“送猪”也是万万不行的。
   颜回是孔子的得义弟子,也常受孔子夸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一种什么生活态度呢?这就是一种简单简朴的生活,用现在的说法可以叫“低碳生活”。现代人,真应该好好向孔夫老师和颜同志学习领教。孔子大半生都在忙办学、周游列国推广自己的学说。公元前485年,孔子的妻子亓官氏离开人间。临终前她暗问自己,丈夫究竟是个什么人呢?无疑,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值得尊敬的人,但同时他又是个不常回家的人。尽管如此,她依然爱他,敬他。所以,孔子不但学问深,而且做人做事很重视分寸。
  
   <八>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他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明的精华,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更蕴涵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最贫穷的。我们作为中国人,只有全面了解民族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人叫做“上下五千年”。上下五千年历史,它期中流传有许多的古神话,也叫历史故事。
  
   作于2000年春天留笔,
   2024年6月2日移至手机
  

共 38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和道德教诲为主线,全面且生动地展现了孔子的形象和其学说的魅力。文章开篇讲述孔子的德孝传家理念,强调了孝顺父母、关爱子女、诚信交友等重要观点,突显了孔子对人性与良知的重视。接着通过描述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展现了他为传播仁爱思想所付出的努力,即便遭遇挫折也未放弃。对孔子多才多艺的刻画,打破了人们对他文弱书生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他在体育和其他领域的出色表现。文中还提及孔子的政治抱负、美食观念、交友规则等,使孔子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其立志报国的决心、对人才的欣赏、对饮食的讲究以及择友的标准,都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原则。此外,文章强调孔子的德才兼备,他不仅在多个领域有所涉猎,且重视素质教育和育人,其办学理念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最后提到孔子的为人处世,展现了他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坚守原则和分寸。总体而言,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通过丰富的事例和生动的描述,让读者对孔子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华文明中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也启发我们从孔子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感谢赐稿绿野,问好老师!祝福佳作不断,好运连连!【编辑鹦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鹦鹉        2025-04-18 05:48:51
  拜读佳作欣赏,这篇文章记述了孔子一生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道德教诲,全面生动的展现了孔子的形象,学说的魅力,深刻的剖析了儒家文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让读者对孔子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的博大精深,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感谢赐稿绿野,问好老师,祝福佳作不断,好运连连。
2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25-04-18 10:08:42
  谢谢鹦老师辛苦编辑和诚评!我文写的乱但老师的思维清晰,从乱中找到重点更深刻的解析了文的大意。再次感谢老师的诚评支持鼓励。致老师夏安吉祥如意!
3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25-04-18 10:19:22
  孔子的故事,是我多年前在一堆被别人卖垃圾时看到拦截下来的。随手翻看时,大概才记录下他的故事。现有了智能手机后,可一点一点把它移到手机上。谢谢老师支持鼓励!敬茶致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