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秋到范公亭(散文)
我去范公亭,还是去年秋天。不自觉花开柳绿,转眼又是一年春天了。或许正是因为春天,真的想再去一次青州,不是为了赏花,只是为了再去范公亭,再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文化气息,那些远去的朝代名仕好官留下的足迹与情怀。
那时秋叶纷纷落了一地,银杏树的叶子一片片金黄,菊花的香气飘在空气里,幽幽散着菊花香。想想,现在若是再去,一定是花开似锦,万紫千红,到处莺声燕语,更是美了。然而,恰恰春天太忙,一错再错地只能错过了。唯一令我欣慰的是,不管咋样,我去年秋天,也去过一次范公亭,还是与爱人一起去的呢。
何不写一写范公亭?一旦落笔,立刻,去年秋天的景色仿佛昨日,跃然眼前。
还记得去年去时,恰好十月金秋,与爱人驱车一路来到了青州,一路上沿途的景色不用说,那是美不胜收的。基本都没怎么去看,只是一味地在说着范仲淹在青州的一些事情。
一入青州,立刻古朴典雅的气息随之而来。爱人说他还记得一首诗,那是范仲淹在青州时写的,于是,很是欣赏地吟诵着:“芳草青青迎客路,山花簇簇映苍苔。岩前密树流泉过,顶上浮云带雨来。古洞深藏千载鹤,幽林时见万年松。徘徊欲去仍留恋,日暮钟声出远台。”名字就叫做《春日游齐山》。
我听了,感觉对这一首诗词还真是不太熟悉。但是,对范公的其他诗词,我还真是知道得不少,因为那么多的唐宋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我还是比较喜欢范仲淹的诗词。那时,我还在学校里读书,就很喜欢读范仲淹,喜欢他的散文也喜欢他的诗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尤其喜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铭记心底里。
现在想想,居然范仲淹曾经在青州做过“知州”,无论如何,咱们只一片天空下,曾有大诗人住过的,我既然也住在潍坊,青州咫尺眼前,又怎能不去范公亭呢?
其实,潍坊距离青州真是不算远。很快,我与爱人说着话,不知觉就到了青州。每次来到青州,感受都有所不同的。虽然迎面习习的秋风里,依然是浓郁的古色古香的一座古城,但是,也许是季节的变幻吧,总觉得给我的感觉古城总是焕然一新的。
停放好车,没走多远,就来到了范公亭前。范公亭,位于青州城西,说来亭子也不算太大,但是,却也是亭顶有六角飞檐,兰红的色彩在金秋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金瓦漆柱,亭阁楼台,也是在一种端庄中透着玲珑与自带的古韵。走进亭来,很多人已经早早到来,孩子大人都有,也就讲解员领着一些外地游客,边走边讲。我也赶紧走在其中,从中了解到——
这范公亭,是当年范仲淹任青州知州时留下来的。如今,依旧如初,一眼望去,范公亭呈六角飞檐,醒目,古韵流畅。据说,顶开圆孔,由此,日月光辉,可以与亭里的井泉上下相对,天光异彩,水光潋滟。据此,还有传说呢,说是,每年仲秋,常常夜深月圆之时,嫦娥那相思的容颜,就会透过六角飞檐之顶的圆孔映到井水的水面之上……
那么,此泉井究竟是因何而来的呢?就听一位讲解导游模样的女子,用她很美妙的声音在说着来龙去脉。原来,那时经常就会有疾病流行,而且疾病一旦在民间流行传播起来,就很难控制,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还是很是不足的。
青州,谁都知道,一直都是很古老的古城,当地百姓也一直很是醇厚朴实,青州之所以叫青州,这要始见于《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说起青州,就会想起神话里的大禹治水,传说,大禹治水之时,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兖州、荆州等九州。其中的青州一名字,一直沿袭如今,这就是当年的青州。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范仲淹在任时,一种红眼疾病瘟疫一样的在民间流行起来。这种病传播的很快,人们每天遭受着疾病折磨的疾苦,生活一下子就变得苦难重重的,丝毫没有办法,真是叫苦连天的。也就是在这时,南阳河畔,一日,突然有泉水涌出,有人发现,水质很好,掬水在手品尝一下,感觉从来没有的纯净又甘甜。青州的百姓都认为这是范仲淹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因此才会有泉水喷涌与世,救苦救难与人间。于是,就取名“醴泉”。更是令人喜出望外,人们用此水来洗也用来饮用后,红眼病得到了很好的疗效,疾病也到了控制,不在蔓延。
而,范仲淹更是急与救百姓与疾病困苦之中,同时,范公也感念百姓对自己的抬爱,便在泉眼上建了座亭子,用来方便百姓取水用水。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北宋的一天,很平常的那么一天,就在范仲淹范公调离青州赶往颍州任职,途中,不料突发疾病而去世了。或许应了那句,自古伟人命多舛,从来苍天不长眼。噩耗传回青州,青州百姓无不悲痛万分,人们感激范公的大恩大德,德厚仁心,改“醴泉”为“范公井”且把范公盖的井亭也换做“范公亭”了。
如今,亭内有联:“井养无穷,兆民允赖;泉源不竭,奕世流芳。”亭中那口古井依然在,亲眼看见此亭又见了亭中的水井,耳边好似再次听到了那句“先天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声音,那是一位为百姓而忧而乐的好官,也是一位诗人,更是令人缅怀与敬仰的人。
我在默默缅怀着这位我心里一直敬仰的文人,想不到,他还是这样一位好官呢,更是令我无不敬佩。爱人也在范公亭中默默徘徊着,聆听着导游的讲解,也不断仔细的一遍遍欣赏着一副副对联与景色。
就在此时,有位老师模样的年轻男子,他带着一只黑边眼镜,显得温文尔雅的,他讲起了范仲淹幼年的一件事,叫做“断齑画粥”的故事,那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范仲淹幼年丧父,家庭的生活因此陷入困顿与贫困之中,然而,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从来没有丝毫放弃。没办法,家里实在平穷,十几岁的他,只好借住在长白山醴泉寺里,不分昼夜地苦读。也是为了节约粮食吧,也是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下锅的米,他每天煮一锅稀粥,等粥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来当饭吃,再配着十几根碎咸菜、半盂醋和少许盐一起吃,竟然也吃得津津有味。
“或许刻苦好读的少年范仲淹把自己的集中力都用在了读书上,因此,感觉不到生活的苦了。”爱人随口说着,同时也敬佩的再次仰望“范公亭”几个大字,才感觉已经走出了范公亭来。
此时,日头早已升得很高,我的兴致也越老越高呢。爱人说:我们既到了范公亭,又如何绕得过三贤祠呢?
三贤祠?我心里疑问着,里面供奉的又会是谁呀?
说话间,已经来到了三贤祠,它就在范公亭东,用不了几步路,就是三贤祠了。爱人说:这里面呀,供奉的恰恰都是北宋的名臣,范仲淹、欧阳修、富弼。
爱人话音没落,就听有游人说:是嘞,是嘞,这三位先后知青州,个个呀,都是政绩卓著,很是得民心的,因此,咱们青州后人,就建祠祭祀呐。
或许,还得从范仲淹说起,这谁都知道的,范公,那是北宋少有的集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学为一身的大家。宋仁宗庆历年间,宋朝面临着国家动荡,民怨鼎沸,盗贼猖獗之时。此时,必定会有才学兼备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出现的。不是别人,正是范仲淹、富弼、韩琦和欧阳修等一帮文武重臣提倡改革,希望国富民强而天下太平,也就是国泰民安。
尤其是范仲淹提出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其中有不少建议都得到了宋仁宗的赞同,因此原本的改革,还算是一度进展顺利。都以为从此大宋的天会晴朗起来。然而,因为新政触及到了保守派和豪强地主们的既得利益,因为一直以来,他们就沆瀣一气的,因此也就百般阻扰,坚决反对。于是,新政也就因此无法展开,兴利除弊的改革,艰难重重,一度陷入困境,无法持续下去,大概没有两年,也就宣告失败了。
又是那句话叫做:成者王侯败者寇。曾经轰动一时的改革家们纷纷落马。富弼被贬青州,范仲淹发配邠州,欧阳修却流放到了滁州。
说来咱们这青州本身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的,说来也是奇怪的很,那些被贬或是仕途不顺者,来咱们青州,但凡任职青州的,要么逢凶化吉,要么功德圆满,说起富弼,也就是最是功德圆满之人了。
也就是那次庆历新政失败后,富弼以资政殿学士、给事中并兼京东路安抚使知青州,说来巧合,富弼初来乍到,新官上任,就遇上了河朔一带洪水成灾,意想不到的是,一时间,有大批难民逃亡青州,难民的涌入,自然就搅乱了青州百姓的平静生活,不用说,因此造成的治安生活都有不安分因子。
于是,富弼二话不说,首先召集人员,在第一时间里,将涌入到青州来的难民集中起来,最先安抚灾民。自己临河打起凉作为指挥所,第一时间,解民灾民情,然后果断采取了分散安置、开仓赈济、采取一切有效的治理措施,顺利度过了难关。也因此,在青州百姓心里,对这位好官铭记在心的,因此才世代缅怀,永远难忘。
三贤其一的还有,就是宋朝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了。他在1068年以兵部尚书知青州,其实欧阳修赴任时已62岁了,自觉年事已高,最初因年迈不愿就职,然而,已到了青州,给这位一直对山水独有情钟的大文豪,就是一种冲击,于是,青州的山水人文所感召下,最终全心投入治理。于是,欧阳修雷厉风行对不良风气进行大胆整治,当时官府机构一项是臃肿,官吏慵懒不作为,在其位不谋其政,欧阳修采取“宽简而不扰”的惠民政策,不到两年时间,青州就出现了“年时丰稔,盗讼稀少”的景象。
欧阳修向来豁达、乐观和亲民又一直都是喜欢山水的,喜欢吟咏,因此人称醉翁。半天没有言语的爱人在吟诵起《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好几位游人也加入到了期间,那位黑边眼镜文雅的男士依然在其中。
欧阳修,除了搞好政务之外,也没忘了他的乐山乐水,就在南阳河畔瀑水涧旁搭建了一个凉亭常“与民同乐”。只可惜的是,欧阳修离任后,没有几年就去世里,青州百姓为了缅怀这位为与民同乐的好官,将欧阳修呆过的凉亭变成了祠堂。后来,人们便把二位塑像请进范公亭,并在范公亭背后建设三间瓦房,取名“三贤祠”。
立在三贤祠中,可以看到,范仲淹范希文居中,富弼富彦国居左,欧阳修欧阳文忠居右。此时好多游人拥挤进三贤祠来,一个个表情庄严,显然都带着一份崇敬与无限敬仰来此缅怀来青州为官的好官,他们的诗词,更是深入人心,代代相传,常咏常新。
走出,三贤祠,再去仰望范公亭,依旧令人肃穆起敬。
此刻,已是中午时分,丝毫没有疲倦的意思,反而,心潮起伏,一时间,心绪难平静下来。但见,房前屋后,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恰是秋季,果子成熟之时,一缕缕果子的香气扑鼻而来,高大的树木,直冲霄汉,祥云缭绕,白鸟飞翔。 如此,这里俨然是一个幽雅恬静的所在,也是一处叩礼膜拜的好去处。
我和爱人,驱车开出很远,心儿还在那一片古朴的青州城里迂回,定下春天再来范公亭的。如今已是春天了,却被一些琐事牵绊着,我就问爱人:“说好了,春天再去范公亭的,去是不去?”
爱人说:“说去就去,那还不简单,一踩油门的事儿,这一周就去,咋样?”
“嗯,去,就这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