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走马武陟(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走马武陟(散文)


作者:李俊虎 布衣,24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9发表时间:2025-04-19 10:16:31

走马武陟,总归是季春时节最为相宜。
   汽车在牧野之地的武陵腹地中逶迤而行,那平坦的田野如同一幅浸满色彩的画卷缓缓舒展开来。大片大片的绿色中一座座规划整齐、青瓦白墙、富有浓郁特色的村庄时不时跃入眼帘,偶尔间夹杂着星星点点的桃红杏白、草青花艳,又见柳絮飘、纸鸢舞,倾泻而出的无限春光,和着煦暖的春风,送来了缕缕的春日之美。
   人就是这样,总想着去往不同的地方欣赏不同的风景。但每每临近,心中又难免充满许多遐想。“两岸绿杨环沁水,一原芳草蔚黄河”,这个充满悠久厚重历史文化的黄沁之地,又会有何种迤逦蔓妙的自然风光和浪漫动人的人文掌故?我极力想象着、勾勒着。
  
   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这个故乡,就是武陟县北郭乡,不同的是,盛开的却是梨花。万亩百姓梨园,正在盛装以待,迎着络绎不绝前来观赏的游客。
   还未走近,便见一条笔直宽阔的王园线延伸开来,游人如织,车辆如梭,两边各式各样的小吃摊贩依次撩开,空气中香馥氤氲,仔细嗅辨,原来是梨花特有的香息,正在热情地撩拨着、召唤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走近入口,对面那幢古香古色、颇具风情的观景台分外吸睛。台分两层,均为防腐梨木搭建,配有稠密的沙织台顶,并以竹帘遮蔽,古木生辉、雕梁画栋。登台远眺,万野皆葱,绿意与花香笼罩,春光伴徐风相绕,真真是未闻花香人先醉,才见卿装春已繁。看,风前香软、春在梨花,满园的浪漫与绚丽正等着你我前来邂逅。
   景区门口,“百姓梨园”四个大字道出了眼前这万亩梨园的归属,而一旁关于梨园的来源传说又不经意间点衬出了该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化传承。路边的商贩、来往的游人、热切的舞乐,一切的一切,让人不由地代入到千余年前的梦幻大唐,在乐舞技艺的簇拥下尽情荡漾在眼前这簇簇梨花之中。
   园中,一株株梨树整整齐齐地纵横排开,正张着充满泥土气息的枝桠,携着惬意盛开的簇簇梨花在张望着、抖动着。这满树的梨花,一簇簇、一层层,像云锦似的漫天铺开,在的春光的笼罩下,如雪如玉,洁白万顷,流光溢彩,璀璨晶莹,直至与远处那倾黄河之水融为一体。
   移步树前,鼻尖缓缓贴近花蕊,深嗅一下,一缕空若游离的暗香,似有似无,恰如这春的气息,让人捉摸不到,却又若有若无地浸入肺腑。再看这梨花,瓣多妖娆,蕊更争艳,妖娆的,是薄如蝉翼的六片花瓣,一身素衣,裙摆处又点缀着缕缕粉红,如脱凡的仙女,衣袂飘飘,正自顾自地和着霓裳羽衣曲在舞动着;争艳的,则是惹人爱怜的一抹花蕊,红的、粉的、紫的,衬托在洁白的花瓣中,你争我抢地吐纳着缕缕花香,肆无忌惮地挑逗着你我的鼻稍,惹得蝶儿忘记了归路,让蜂儿千百般地留恋着。
   抬眼处,雪片似的梨花沐浴在春光下,伴拥在人群中,在煦风中微微摇曳,尽情地舒展着,绽放着。“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我将一朵梨花插在妻的鬓发中,一时间,阳光混和着梨花的馥香笼遍全身,花映人、人衬花,梨花如雪、伊人如斯。“谁比梨花更可人,半羞半掩最销魂”,你问我为何如此偏爱梨花,唯因余生只愿与伊度,情深不负共白头,树下,我早以梨花为证,暗暗许下了爱的誓言。
   同工作人员交谈得知,梨树作为该乡的特色“甜蜜”林果产业,现有黄冠、元黄、玉露香、红啤梨等十多个梨果品,配合千亩桃园和郑蜜葡萄、李子、石榴、草莓园等小杂果庄园,打造桃李遍地、瓜果飘香的特色产业结构模式。同时,依托纵横交错的“四好公路”开辟果业运输“直通车”,以“电商销售”+“网红带货”模式助力果农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每年一次的黄沁文化旅游节更是为林果产业发展添了一把火,打响了黄河沿岸豫北最大、最具特色、最具网红人气的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品牌。
   临行前,我又望了一眼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梨花,簇成束,滚成团,仿佛置身于如轻烟薄雾之中,轻盈而又飘渺,好一派春之盎然。我在想,乡村振兴,如何振、兴什么?产业增收,怎么增、增什么?或许,这簇簇盛开的梨花,“甜蜜果业”村民脸上的笑容、休闲观光游客的身影,已在不经意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二
   “洪流千古意,孤塔往来心。寂寂留双槿,花开不计春。”走马武陟,妙乐寺塔须为参拜胜地之首。
   门口的铁质围栏已被盘摩的光滑异常,似在漫不经心地显示着它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与份量。“池上月来天在水,栏前云起树为山”,笔走龙蛇、古朴典雅的十四个字道尽了佛门的智慧与放下,更着墨出了这方水土这方人的洒脱与豪迈。院内数行尺余高的牡丹娇艳欲滴,映着邻近的红墙青瓦,微风吹过,不远处寺塔缈缈钟声缓缓响起,一时间,仿佛整个内心深处都静了下来,静下来去找寻纷杂尘世中的那一丝超脱……
   趋步向前,一通石碑耸立面前,碑顶七孔负屃盘绕,碑基赑屃昂首负重,碑身正面镌刻如来佛全身赤足站立像,出自明末书画名家周万书之手,刀法利落明快、棱角分明,阴阳线刻与平面减地刻互为交替运用,令人叹为观止。背面刻有南朝梁沈约所著释迦佛像铭,落款记载了崇祯二年重拯复兴寺塔之缘由,造型古朴,篆刻生动,融楷、篆、画为一体,堪称书法之精品。
   越过石碑,庄严肃穆的妙乐寺塔穿越千余年的阳光矗立其后,正以淡淡的塔影默默地庇护着这婆娑世界、万千大众。据碑文记载:此塔原名妙乐真身舍利塔,因佛于双树焚化全躯,灰尽时余舍利灵骨,阿育王始建塔供奉,先后共建一十九所,妙乐寺塔序列第十五,该塔初建于唐,重修于后周显德二年。“妙”字取于佛教经典《妙法莲花经》的第一字,“乐”字来源于“极乐世界”的第二字,意为熟读、感悟和忠实于佛教经文,便可修成正果。
   怀着虔诚静心仰视,只见十余级密檐叠涩式方形塔身自下而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塔身四面均设佛龛,内置佛像。诸层塔檐的檐角下有木质角梁,梁头悬有铁风铎,清脆悦耳之声数里可闻。顶部塔刹为铜制鎏金,高约六七米,由须弥座、七级相轮、宝华盖、水烟、仰月、三重宝珠、刹尖组成,刹柱上有铁链四根,系于塔顶四角,由4尊鎏金铜狮镇压,属国内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御塔。
   塔下,一位老人正在绕塔礼佛,前额撞向青砖的瞬间,神情庄重而又虔诚。她鬓角霜雪映着塔旁的梨花,恍如记忆中的奶奶生前跪在佛堂求签的模样,原来这世界的白发人都在无声息地替子孙祈着福,为儿女消着灾。我静静地望着她,她缓缓地向前踱着步,一时间,我们都在对方眼里望见了自己,她是困在祈愿消孽里的执念,我是溺在奔波庸世的俗念,而这身披千余载历史尘埃的寺塔却早就告诫着我们,奔波祈愿不用等以后,敢拿出直面生活勇气的,当下就是得成正果的修行人。
   一旁的浑厚的钟声悠悠响起,弥漫了整个寺塔,也敲进了世人的方寸灵台,映入了刹顶的三星斜月,一切的一切,都在顷刻间停住下来。《佛本行集经》有言: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皆无比。其实,这佛就是你我,就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善,好好生活,每一天都是在修行的路上。
   临出寺塔时,女儿惊奇地指向天空喊着,看,彩虹,七色彩虹。驻足抬眼,晴朗的半空中,竟无端地飘来一片云彩,透过春日的阳光,映射出五彩缤纷的斑斓,烟霞散彩、若隐若现,引得众人啧啧称奇:晴日彩云出,奇哉罕哉矣。导游则打趣到,彩云当头,今日前来参拜之人,皆为有缘有福之辈。
   彩云之下,我参悟了,悟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正如眼前的寺塔一下,历经千年却自屹立如初,因为他们都有着那份最为纯真质朴的善良与勤劳,有着那份刻在骨子里的洒脱和坚韧,正在一代代的双手中传承着,恰如这片彩云,只要心中透亮,就会不断地折射出希望。
  
   三
   黄河,对于每个受她滋养的人来说,总归是心中最为绕不开的羁绊。
   在武陟县城以北20余公里处,大自然用它的神来之笔在这里随意抹下一道弧,驯得那千转百曲、壮怀豪迈的黄河转了性子,变得宁静娟秀与温婉柔弱,波光交集中沙泥沉尽,水天交际处两岸飘香,携着万种风流一脉东行。
   做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一个与黄河结下不解之缘的地方,在这里,黄河与沁河两水交汇融为一水,从大禹治水到雍正敕建嘉应观,从修建永济渠渠首到人民胜利渠的红旗漫卷,从高原入平原到漕河变悬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治黄画卷在这里波澜壮阔地演绎着,在见证黄河沧海桑田的同时,也历久弥新地传承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治黄精神。
   站立岸边,极目远眺,黄河如同一条金丝带似的将这千里沃野缠绕起来,一下子就有了别样的风采。水天交际处,河水穿过郑焦高速缓缓而下,一路上水面波澜微惊,傍着两岸的葱葱绿影,恰似羞涩的豆蔻少女在躲避着游人的注意。几只野鸭正在不远处轻快嬉闹着,半空一群不知名的大鸟呼啦啦飞过,只留下淡淡的掠影划过水面,似在调皮地拨弄着这条流淌着的金丝带。它没有壶口瀑布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却多了一份江南水乡的恬静,这份恬静,日复一日地滋养着依水而生人们的日常起居、一日三餐,更孕育出了他们勤劳、进取、热情优秀品性。
   沿岸漫步,顺流而下冲刷出来的沙土堆积成堤,沙土细腻柔软,均匀厚实,如同踩在厚厚的棉絮之上,却又不能再陷下去。站在层层叠叠的广袤沙土上,感受着黄河之水的厚重平缓,一时间,整个身心仿佛得到了净化,因为,那是母亲在默默的抚摸着你,在无声地向你絮叨着自己的过往。
   随手折下一截杨柳嫩枝,将那略带青若的嫩皮拧了几下,抽出枝木做成了一只柳哨,小女拿着兴奋异常。一时间,女儿手中柳哨发出的清越之声,与二十公里外人民胜利渠首闸的开启同步,这跨越时空的和鸣,让治黄史册上的朱批奏折与现代水文监测产生了奇妙的共振。
   映着粼粼波暖,和着淡淡花香,看着小女欢快的样子,心里不满荡起一种渴望,渴望能撑起一叶扁舟顺流而下,看这岸芷汀兰,听那渔歌互答,该是一幅多么自在悠闲的写意春水图。
   岸边,一位游客禁不住豪气大发,对着河水长啸一声,惊得水中野鸭乱了阵脚,惹得河水荡起了涟漪,激得远处阵阵回响,好一声豪气万丈,正如那奋进的号子,叫响了这方土地勃勃生机。
   你听,大禹治水的号角还未散去,武王伐纣的誓言仍在回荡,秦治怀县的旗帜依然猎猎;你看,忠孝的董永还在口口相传,洒脱的向秀依着竹林品论诗赋,三尺微命少年的王勃正越过黄河驻足于妙乐寺塔,更有那三代帝王之师的李堂杰为天下富庶而谋虑着。
   抬望眼,“让黄河成为造成人民的幸福河”“党旗映红幸福河”……数条标语书写出了这方水土上人们战天斗地、治黄疏黄的昂扬志气,道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千百年来,眼前这条流淌不息的黄河如同一座恢弘的舞台,浸醉了一襟衣裳,折服了无数豪杰,在无数英雄纷纷谢幕的同时,又让一个个更加伟大而又璀璨的风流人物依次登场,最后都被定格在所卷起的一朵朵浪花之中。
   大河奔流,日夜不息,好似一支激人奋进的号角,吹醒万物、吹长柳丝,吹开花蕊、吹绿鲜草,吹生出了蓬勃与希望。那一望无际的绿色,欢声笑语的百姓亩梨园、妙乐寺塔下的虔诚,不正是黄河之水两岸边人们无限的希望么?他们究竟因为什么而浇灌?我想只有两个字:信仰。
  

共 44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武陟,这座深嵌黄河文明肌理的古城,在季春时节绽放出独有的风雅灵与秀。万亩梨园里,雪浪般翻涌的梨花既是对大唐盛世的浪漫回响,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甜蜜产业的生动注脚。百姓脸上的笑颜与枝头摇曳的花影相映成趣,勾勒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图景。妙乐寺塔以千年的静默守护着人间烟火,塔刹风铃摇响的梵音与黄河涛声交织,仿佛在诉说古怀庆府的悠悠往事。绕塔老人与祈福彩云的邂逅,道破信仰与生活本是一体两面的禅机。黄河在此温柔转身,将金带般的波光献给中原大地,大禹治水的回声与人民胜利渠的轰鸣跨越时空共振,激荡出新时代的治黄壮歌。这片土地上,梨花的暗香、塔刹的金光、黄河的涛声共同编织出一幅立体的文明长卷。武陟,正以信仰为笔、希望为墨,在黄河臂弯里书写着古老而年轻的传奇,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有温度的文化密码,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奋进的力量。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优美散文,细细品读,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催人奋进。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19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4-19 10:20:14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绘就武陟春日盛景,将梨园花海的浪漫、妙乐寺塔的庄严与黄河的壮阔交融,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文化底蕴的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和地域特色的描写,展现了武陟独特的地域魅力和历史底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感受着其独特的韵味与情怀。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4-19 10:20:46
  为老师点赞,感谢精彩分享!祝老师周末愉快!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4-19 21:30:23
  恭喜精品!李哥加油!
何叶
4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4-19 22:02:25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20 07:33:25
  清晨向优秀的老师问安!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走马武陟》优秀作品,顿然间对梨园花海浪漫、妙乐寺塔的庄严和黄河的壮阔一从地域风情有了发自内心的热爱,同时也对老师流畅细腻的文笔和精益求精的执着心生慕羡,更对世间真情和人间温暖多了一份认同感悟。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祝老师创作丰盈,安康常伴!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