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柳岸】相亲(小说)
一
1976年初冬突降大雪,这样的天气在江南无锡是罕见的。所以,那年的冬天冷的特别早,江南的原野,却有着满满的北国的风光。
清晨,强他爹早早起了床。吃早饭时,脸上写满心事,他放下碗,叹了口气说:“强他妈,老三都二十五了,老四也不小了,得想办法托人先给老三提亲才是,你说呢?”说完,双眸看着对方期待着强他妈的回答。
对于那年代而言,乡村男孩子这岁数,算得上是大龄青年了。
强她妈低头在给儿子补着裤子,已经破的拓不住针线,却依然在缝。她抬头把缝衣针,在头发上篦了两下,也许是破裤子没洗干净有点塞针。便说:“要不你去趟老大家,托付咱大儿媳妇,叫她帮老三留点心。”
“嗯!你说的在理儿,反正这几天队里没啥活干,我就去趟老大家问问看。”强他爹回应着。于是,他速度很快地喝了两碗稀粥,从里屋找了件稍微干净点的衣服穿上,准备出门儿。
强他妈把挂在墙上的破蓑衣给老伴儿披上,说:“还下着雪呢,披上也好挡挡风寒!”
强他爹“嗯”了一声,慢慢消失在白雪铺满的原野里,身后留下他一路深深的脚印。
他们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六个孩子里面有,四零后、五零后、六零后的,老大和老二已经成婚,老大招亲在离他们家二十多里外的一个小街镇上。下面三个儿子还未成家,那三间破屋就是他们全部资产。
那个年代,还没开始计划生育。越是穷,越要生,盼着想生个女儿,老天爷像有意捉弄他们。竟然生了五个儿子,分别叫;加强、华强、均强、叶强、最小的就叫小强。没文化,能够取上这样的名字已经不错了,在当时算得上是最时髦的名字了。最后一胎,终于盼到了女儿,取名芳芳。
由于儿子们都叫强,别人称呼她强他妈,老伴也这样称呼她,那年代夫妻之间都不叫名字。她的个子有一米七左右,比老公都高,力气很大,听说做大姑娘那会儿,不用别人趁手,就能把一箩筐大米扛上肩膀还能走路。一箩筐大米,一百五六十斤呢,有她的基因,儿子们都长得身高马大。
这一天,雪下的很大,大小的树木上,都压着厚厚的积雪,温度太低,得意了雪花,不易融化,动不动就在天空飞舞,然后自豪的落在树枝上,和大片的麦田,油菜地里。油菜,苗麦被突如其来的大雪,欺负的哭丧着脸,都冻得耷拉着脑袋。
小村庄成了白色的世界,偶尔有几个村民出村,都冻的脸色发青,鼻子下面都挂着清水鼻涕。那年代穿的衣服都少,穷呗!像这样的天气,生产队里没农活可干,村民们都冻得缩着脑袋窝在家里。
天阳落山时分,强子妈不断朝他爹回家的路上眺望,白色的雪,泛着光,照的她眯着眼睛,看了好一阵子,啥也没看到,失望的转身回家,因为太冷,关上了那两扇破门,坐在火盆儿边烘着脚,手里依然在补穷。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听见踩雪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有远而近,是强他爹回来了,胡子、睫毛上都是雪花,但脸上红扑扑的,不知是兴奋的还是走路累的。
强他妈见老伴儿满脸堆着笑,感觉有好消息。没等强他妈开口问,强他爹就忍不住先开了口:“听老大媳妇说有个小女孩儿是外地的,说是大儿媳妇弟媳的妹妹,就在丁山镇打工,说明天就来看看,老三有了媳妇,我就不愁了。”强他爹感慨的说。
老夫妻俩,那天高兴的脸上一直带有笑容,喜欢的恨不得见了桑树疙瘩,都想打招呼。
晚上,老夫妻两兴奋的一宿没怎么睡。天还没亮,强他爹脸上依然挂着笑容,准备踏雪上街买菜去。他们这村庄离街镇有六七里路,而且乡下的街镇市场特别早,乡民都称呼那小街镇市场,叫做“露水街”就是说;田里露水干,市场就没人了。
“强他爹起这么早,下雪天儿,队里没活准备串亲戚去呢?看你满脸堆笑一脸春风,肯定家里有喜事啦!”隔壁汉祥林叔,见他要出门,热情打招呼的问道。
“是啊,叫你说对了,今天我家老大媳妇做媒,说要带着小姑娘来相亲,有空到我家来喝两盅,回来聊。”
“行,赶紧去买菜去吧!不耽误你了。”祥林叔又道。
突如其来的寒流,甭说田里的作物,就是人,都冻得缩着脑袋,双手塞进自己的袖管里,说话嘴里都吐着热气。
强他妈在家也忙活上了,拼命的打扫那几间破屋子。家里就两把热水瓶,于是去邻居,祥林叔家借来两把,还有凳子等,她想了想,万一看上我们家老三,假如客人要住下,家里就那几条被子,想到这里,又出去借回来条棉被。大冷的天儿,折腾的满头大汗。
八点不到,强他爹买回了几条鲫鱼,一斤肉,蔬菜自家地里有,再杀只鸡就可以了。
强她妈把米粥咸菜端上桌子,一家人开始用早餐。弟兄几个,都随他妈,性格内向,一家人,只听见喝粥的声音。
他爹开始说话了:“三儿,等会儿小姑娘来了,你可不能这样闷着哈,得想法没话找话说,知道吗!”
老三均强回答:“嗯,知道了。”均强六岁时,不留神摔过一跤,一下子磕下六颗门牙,说话不方便,从那,话便更少了,而且声音都变了,说话鼻音很重。
二
一家人吃过早饭,立马杀了鸡炖上,静等小女孩儿她们到来。强他爹时不时的向村口张望。
此时,远处有三个人,向着小村庄走来。走在前面的,像是他家老大媳妇,中间的不认识,大概是大儿媳妇的弟媳妇,最后的小个头女孩儿,大概就是来相亲的小姑娘了。
雪已经停了,天气依然很冷。大儿媳妇是个很能干,而且是个能说会道的人,脚刚跨进门儿,一声爹,一声妈的,叫的特顺口,叫的老夫妻俩合不拢嘴。大儿媳妇长的也算标致,有着女人标准个头,一米六五左右,三十来岁,依然梳着两条辫子,假如不说已是五岁孩子的母亲,冒充大姑娘绝对没问题。
大儿媳妇的弟媳是个大美人儿,个头比她大姑子姐稍矮了一点点,白净的皮肤,高鼻梁、大眼睛、五官摆的非常合适好看,有着匀称的身材,二十四五岁,三个人里头,数她最漂亮。最小个头的小姑娘和她们一比,显得逊色了很多。不过,她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一看就是个很机灵的女孩儿。
客人到了,得赶紧倒茶递水,拿出自家种的平时舍不得吃的葵花籽,那年代,来了客人,有茶和葵花籽招待,就很不错了。
均强爹妈,以为最漂亮的那个,是介绍给他家老三的,后来才知道,那个小个子女孩才是,有点失望。然而想想自家条件差,哪有福气娶那么漂亮的女孩儿啊!只要会过日子就成,还不知道人家同不同意呢。
强他妈性格内向,来了客人,都是强他爹打前阵:“吃瓜子刚炒好挺香的吃吧,别不好意思,多大啦?”强他爹把炒瓜子抓了一大把,放在小女孩儿桌边问道。
小女孩儿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头回答道:“二十了。”
老三均强见了客人,不知所措的总是想方设法找活干逃避,一会儿挑水,一会儿,坐在厨房间打稻草结。就是不敢开口,老爸提醒的话,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那个年代的男孩子都不敢正眼瞅女孩子。
雪依然无声的在飘落,天空和大地汇同一色。天气虽然寒冷这屋里却满是欢喜和温馨。
这边聊着天说着话,厨房间,强他妈忙活着煮红枣水扑鸡蛋加红糖,做了三碗,小女孩儿姊妹俩各一碗,大儿媳妇媒人一碗。老大媳妇把扑鸡蛋端来给婆婆公公,推来让去的最后小女孩儿还是没吃。
吃完水扑鸡蛋,强他妈开始忙活着准备午餐。于是满屋子里顿时弥漫着炒菜的香味,老三均强,赶紧钻进厨房帮母亲烧火。
那年代做饭都是烧稻草,来了客人炒菜做饭必须要有个烧火的。
老大媳妇喝了杯水起身端着一杯茶走到小女孩儿身边说:“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吧!你看着还满意吗?别看他话不多,干农活可是把好手,地里活样样精通,咱农家人只要勤劳,以后的日子就有盼头。”小女孩低头不语。
小女孩打量着黑咕隆咚的破屋子,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那个男孩儿都不满意。只是她也没有退路,因为自从嫂子娶进家门,使母亲非常难做,母亲每时每刻都要想着是否把那碗水端平。可是依然不会让嫂子满意,所以母亲就让她去南方打工,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逢年过节其他人都回家团聚,可她千里迢迢不能回去,挣那几个钱来回车费都不够,去姐姐家感觉不好意思,家家粮食紧张,一顿饭都要算计算计,每当夜深人静思念母亲,思念家乡。
老大媳妇见小女孩儿不言语,心里甚是沉重。假如她不同意,这事儿黄了感觉对不住公婆,再说,假如这事儿成不了,小叔子没媳妇,肯定还要去跟他大哥学习木匠,以后烦心事儿肯定少不了。想到这里于是想叫弟媳妇帮忙。
她来到弟媳妇跟前凳子上坐下说:“看情况你妹妹不太满意,俺家小叔子就是内向了点儿,哪里配不上你妹妹啦!人家不嫌弃她个子矮就不错了。”
小女孩儿姐姐听了大姑姐一席话,心思着也在理,然而姐姐非常了解妹妹,虽然长得个头小,可脸蛋不丑,内在远远超越与姐姐。
小女孩儿姐姐把妹妹带到屋外说:“咱家的家境你也知道,回北方有黑锅压着你也不可能嫁到好人家,小伙子除了内向不爱说话外,其他都好。”
小女孩看着姐姐,两眼溢满泪水说:“姐!说实话家里穷我不怕,只要勤劳苦干,日子就会好起来,就是这人我实在不喜欢。”
这会儿老大媳妇再次出来问弟媳微笑着说:“工作做通了没有?”
小女孩儿姐姐立马回应道:“她同意了。”
三
屋里均强妈已经把饭做好,强他爹热情的招呼道:“外面冷进屋暖和,他妈饭做好了吃饭吧!”于是进屋大儿媳妇帮着端菜,红烧鲫鱼,白斩鸡,红烧肉,大蒜炒鸡蛋,还有一盘青菜,外加萝卜豆腐汤。在当时这菜已经很不错了。
几个人围桌坐下,小女孩儿姊妹俩坐在一起。精明能干的大嫂时不时的往小女孩儿碗里夹菜,均强和弟妹们没上桌子。
那年代农家孩子能学点手艺对未来人生和娶媳妇都有利,所以,儿子多的父母都让孩子去拜师傅学习木匠工,或者瓦匠工。
农家人有句老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所以他们家老大儿子早早的拜了师傅,学会了木匠工。假如老大没手艺不一定能娶到这么能干精明的媳妇。老三均强没手艺,假如到一定的年龄,还没娶上媳妇肯定要去大哥那里学木匠。
老四已经在学瓦匠,假如弟兄几个都外出学徒,那生产队里也不会同意,他爹见老三憨厚老实就把他留在家,挣公分养家。所以,强他爹最担心的就是老三的婚事,一是憨厚,二是没有手艺。
诚然,娶媳妇肯定要比有手艺的哥弟有难度,假如老三成了家,强他爹就没啥精神压力。
强他爹急不可耐地想知道小姑娘是否同意,于是说:“假如对我家老三有意,就选个黄道吉日把亲事定下。”
老大媳妇接过话题说:“我刚才问过她了说没意见,同意!”
这话一出口,把强他爹妈脸上的皱褶都笑的舒展开来。那破旧的屋子里立马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老夫妇俩就盼望着老三早日成家,老四有手艺,不愁娶不上媳妇,老大难老三婚姻解决了,这日子就有盼头了。老五读书聪明假如考上大学,就没啥可犯愁的事了。
想到这里,强他爹又发话了:“要不就把订婚日子选在这个月的农历十八,你们看怎样?”
大儿媳妇扭头问弟媳妇说:“你看选得这日子行不?”
弟媳妇点了点头,这门亲事就算成了。
媒人老大媳妇见天色已晚,她知道婆家就那几张床,一下子住不下那么多人。于是对小女孩儿说:“天不早了,我和你姐先回去,你就住下吧!”
小女孩不情愿地看着姐姐。姐姐说:“过几天就订婚了,留下和他没事儿聊聊天,多了解一下对方脾气性格。”说完就起身要走。
强他爹妈,天气虽然寒冷,送出好长一段路,因为他们太高兴了,老大难老三的婚事总算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