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难忘的老照片(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难忘的老照片(散文)


作者:梅林臻 秀才,140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6发表时间:2025-04-19 17:03:32
摘要:【原创首发】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经过年轮的更替,坎坷艰辛在生活地记忆里都留下难以磨灭的斑驳痕迹。他们或是将美好的人生变得辛酸煎熬,或是将痛苦的过往变成难语的创伤,还或是天人永隔将原有的幸福化为悲怆的灰烬,就如同这个令人难忘的老照片,曾经的美好记忆永远定格在千沟万壑的云烟过往,照片中的那些珍爱亲情、尊崇血脉、心怀宗亲的亲历者如今都天人远隔,让刘剑峰等一众传承者在敬仰感恩中愁伤难耐,在掩面而泣和煎熬难愈中艰行苦度。 斯人已逝,老照片成了永远难以忘怀的珍藏记忆!

“曾携幸福身翩跹,却因作别心凄然。”在刘剑峰的人生记忆里,老房子、老院子、老槐树、老物件,这些珍藏童年时光的幸福标签,是他云烟往事的韫椟藏珠,更是他念旧思亲的怀瑾握瑜。每当人生遇冷或生活遭困之时,这些鲁殿灵光的老物件就亦如绝处逢生的妙药仙丹,总能在思古念旧的寤寐怀贤中释缚解悬,尤其是老房子堂屋正中供桌下压着的那张泛黄发白的老照片。
   流年的时光满布着青葱的印迹,悄逝的岁月印刻着幸福的甜蜜。那张斑驳陆离中浸透着沧桑变迁的老照片,是父辈们艰辛艰苦的历史回望,困苦不堪中夹杂着不屈坚强,质朴无华中满藏着玉洁松贞;是家人们浓情蜜意的真情守望,悉心呵护中蕴含着血脉连枝,扶持关爱中遍布着同胞共气;更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旖旎缱绻,懵懂蒙昧中展露着童年童趣,忸怩作态中尽显着少不更事。
   照片是那样的记忆犹新,又是那样的恍若隔世,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记忆满满,又是那样的悲情离乱追思浅浅,那种想见却又不敢相望的纠结让刘剑峰难安,更让刘剑峰悲恸,每每至此,相思铺展涕哭难掩。
   黑白相间的老照片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更是一个年代的见证。居中靠左位置坐着刘剑峰的父亲刘新,他目光炯炯笑颜款款,安详中浸透着慈善,一身笔挺的中山装在健硕身形映衬下足显着长者风度;临席端坐父亲刘新右侧的叔叔魏仁神情灼灼笑容灿灿,沉稳中凸显着练达,考究得体的中山装上兜前别着的钢笔点缀浸透着书生气质;仔细端详,都芝兰玉树丰神俊朗,两人都轩昂临风帅气爆表,尤其是嘴角下颌处的硕大血痣清晰可辨位置相仿,给人一种不去分辨就知血脉同宗的笃信;母亲陈翠着一身印青粗布花棉袄倚靠一旁,微微右倾的脸颊注视着父亲刘新,流露着婚姻的美满;婶婶刘花穿一件灰格子蓝底翻领西服紧贴叔叔魏仁,扎花小辫在侧耳凝神中清晰可见,娴静温婉,气质深藏;后排正中的姐姐刘剑霞笑容腼腆,酣态可掬,清秀的脸庞仙姿玉质楚楚动人,那微翘的左腮包鼓囊肿,明显能看出受伤淤青的痕迹;并排站立的哥哥刘剑海神色稍顿,严肃冷酷的外表满布着迫不得已,眼神下探,注视着被父亲紧紧拢抱的刘剑峰,像一个受虐失宠的孤臣,满眼流露着嫉妒羡慕;那个少不谙事的刘剑峰并没有感触到来自亲人馋妒,舞动小手与同坐在叔叔魏仁怀中的弟弟魏小虎呈打架姿势,让依偎婶婶胸前的妹妹魏小雪惊恐难安,吐舌展腔,显示出一副惊慌的神态。
   翠绿葱郁的远山近水包裹着光芒四射的天安门城楼,给照片幕底烙印下心向首都神往北京的意境,灰白中不失神圣,雄浑中足显轩昂,仿佛真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影一般。
   那时候,偏僻边远的大西北不但是物质匮乏的代名词,而且还是落后闭塞的形声字。世袭躬耕的农忙生活限制了人们的想象,更阻碍了童年的奔放,从温饱渴求到粮仓丰盈,从子嗣繁衍到世代农耕,从落后无知到浅识诵文,他们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苦的时代变迁,也度过了一个孤苦寂寥的社会更替;他们在迎难战险中慢慢改变,也在吃苦吞涩中渐渐成长,但生活改变的速度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驹隙电驰,认知拓展的幅度远比不上时代变革的日异月殊,走不出荒滩,逃不过寒凉,看不到夙愿,真仿佛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风沙走石中还有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至于李白《关山月》下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广袤与苍凉,则是司空见惯的屡见不鲜。
   在深沟涧壑的珍藏记忆里,走出乡村逛游县城已经是平生少有的造化,碰巧机缘与传神美幻的天安门城楼合影留念那将是不可多想的奢望奢靡,想要亲眼目睹西域之外的祖国河山那将是从未有过的稀世之遇和逾涯之幸。
   老照片满藏着父辈们的沧桑印迹,也刻画着那一代人的辛酸不易。刘剑峰在幼时记忆里常听父亲刘新提及,说有一个十分牵挂的兄弟,因为贫穷寥落无法照管,爷爷迫于无奈曾将弟弟过继到很远的它乡异域,因为交通不便和生活弥艰,多年都不曾联系,想想这些就让人泪酣神伤,父亲刘新目睹眼见着爷爷奶奶含恨离世,那时候的心里面就有一个“找回弟弟,举家团圆”的夙愿。
   负累的生活压迫着煎熬的身心,繁重的劳作挤占着逐梦的虔诚,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被时光流转,同时也在被缺憾的亲情催残,那种无计可施和一筹莫展的无可奈何是劳作之余痛苦不堪的锥心刺骨,更是年关节气思亲祭祖的怅然若失,为了家庭的背负不被搁浅,更为了困苦的生活有所好转,父亲刘新强忍佯装从不抱怨,心中早日与分别弟弟团圆相聚与日俱切,逐日陡增,装填心中的那团呵护亲情的炙焰烈火从来都未曾熄灭。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包产到户的喜讯传遍千川万壑,也照进了柳树堡这个不曾扬名的西部小镇,家家户户在吉庆欢悦的鞭炮声中同贺包产到户,老老幼幼在歌舞声平的喜闹声中同迎生产自主。
   那时候的刘剑峰年龄尚小,但从父亲刘新与母亲陈翠的呢喃细语中,他能够完全感触得到一家人对政策的拥护和对未来的希望。
   父亲刘新例数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百般利好,说20世纪70年代末,就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也开始进行类似的试点,探索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同形式,慢慢通过辛勤劳作实现了生活富裕。
   父亲刘新对政策赞赏有加,说远离大锅饭,避开一锅煮,自主生产,自给经营,自负盈亏,切实让农民成为土地的直接经营者,采取“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分配方式,使农民的劳动成果与自身利益紧密挂钩。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民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土地上,采用更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第一年联产承包就获得不错的收益,既告别了三餐需要周济局面,还实现了仓有余粮的奢愿,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被幸福洋溢伴牵的父亲刘新,此时,又开始惦念和挂牵他那个异域他乡客居的兄弟,想他过的安好,想他是否成家,想他是否安康,各种镂心刻骨的关怀想念游走心际,像灵蛇窜动其痒难纾,又像是万箭穿心其痛难忍,一段时间以来,寻找兄弟下落便成了父亲刘新亘古如斯的情痴意笃。
   十多年未闻兄弟音讯,父亲刘新真不知道他长啥样,只记得兄弟嘴角下颌处跟他一样,都有颗浓黑耀眼的血痣,他还记得父亲离世前告诉过,曾在兄弟的脚腕处捆绑过一个银制项圈,那是祖辈在解放前唯一留下的家族兴旺物件,两兄弟每人一只,以示子嗣血脉传承。
   对于这个物件,刘剑峰曾在父亲刘新伤感落泪时看过,略有银光闪烁的镯子两头有一个精致的梅花结对称契合,做工考究的银圈通身溜光,一条栩栩如生的祥龙在麟角突兀中蜿蜒盘绕,在那个饔飧不继的潦倒日月,能传承这样的稀罕物件,足见当时祖辈家境盈实。从父亲伤感的记忆中,刘剑峰略微能够感触得到祖辈的风光无限,但那从欲言又止的惜字如金话语中,刘剑峰更多的感触是父亲对那段云烟往事的不愿提及。
   刘剑峰的记忆里,父亲执着倔强是少有的穷且益坚,只要被他认定的事情无论多艰辛他都愿意付出和尝试,亦如在寻找叔叔的这件事情上,他曾利用走亲访友、红白喜事、上坝差役等时机沿线托请打听,还将叔叔的特殊标识用纸写好,缀上家里的联系地址和他的名字,让刘剑峰摘抄几十份,装在他那从不示人的小黑皮包里逢人就发;有时候见到外村来镇上赶集的人们,也会递烟敬茶拉拢着请求打探帮忙;他还会利用到县上开会或是购买农药家具契机跟销售员攀谈,臆想着那个多年不曾相见的兄弟会跟他一样买药购种,做着同样的事情。
   穷尽着所有的手段寻找,尝试着全部的方法联系,父亲刘新那种痴迷执着完全到了难以企及的程度,若不是他在乡邻传颂的口碑极佳,很容易被误以为精神失常的狂易失志。
   那段时间,家里条件改观,不再像以前那样饿不饱餐,吃用已经充盈富足,基本已经达到联产承包的素心夙愿。父亲会心怀善良,广纳笑迎,主动接济那些提棒乞讨沿街觅食的乡邻,让母亲陈翠烧灶温食,力所能济的救治那些生活困难的乡邻。
   也许是善良感动了上苍,更或是诚心教化了神灵,父亲刘新的寻弟之路在多年之后的一个清晨被一声急促的敲门声撞个满怀。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年节刚过的喧闹渐渐在农耕奔忙的繁累劳作中隐退淡去,象征着新一年播种希望的焚膏继晷开始在碌碌风尘中绽露圭角。抢抓农机珍守农时,就真如陆游所说的“乡村年久竞农务,秋歛春耕恐失时”那般跼天蹐地,还如姚鼐笔下的“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那样汗流浃背。
   对农时的重视关注是父亲刘新从不疾催的自主修炼,一年四季的春耕秋种是胸有成竹的洒脱坦然,什么作物撒种,什么季节铺膜,什么时令施肥、什么光景收割,父亲刘新已经了然于胸,就像个深植田埂地畦的“活地图”,许多经营土地大半生的“老把式”也因慕羡父亲刘新每年的高质高产主动请教求助。
   前一天就育好的植种苗已经启好装盒就准备移栽,谁知天气预报却来了个骤降大雪,虽然没有“如约”而至,但父亲刘新悬着的心依旧七上八下,他那时那刻对大雪的厌恶真有股仇人相约的恨欲除之,一晚上端坐炕头凝视窗外没有丝毫困意,心中一直祈祷老天爷法外开恩,不降暴雪,哪怕是晚下一天,待他将苗种入地也行,庄稼不能耽搁,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的道理打小他就清楚,他也目睹过不守规制和农耕农节被惩罚报应的“懒惰”乡邻,那种颗粒无收或减产减收对农民简直就是难以提及的灾难炼狱,每个敬重土地不误农时的农民都视之如命珍如拱璧,从来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守候到后半夜,眼见着清晨的鸡鸣狗吠声渐浓,沉沉的暮色像个精奇古怪的水幽灵,悄无声息地在天地间抛洒亮色丝线。它攀着炊烟缠绕的屋檐,掠过波光敛去的河面,将归巢倦鸟的翅尖染成黛色;又躲在青瓦的缝隙里,趁着晚风溜进农家小院,在晒谷场的竹匾上织就暗纹,把院角老梨树的枝桠缠成剪影。待炊烟凝成灰雾,它便抖开漫天绸缎,将清晨第一缕霞光撒向褶皱深处,留下繁星过后的启明天际。
   观看一夜月色的父亲刘新正准备和衣小憩,突然一阵寒风吹拂,卷动着屋外树摇草飞,倾刻的怒吼给空旷的四野顿然间笼罩一层阴森恐怖。凭借多年的经验,父亲刘新敏锐地意识到大事不妙,猛地翻身下地向屋外走去,出于对农耕的熟悉,当下最重要的就是风来雪前将种苗收好保温。
   屋外寒号四起的大风夹杂着扬尘席卷扑面,让父亲刘新迷缝着双眼行走都有些困难,但为了不让那一株株饱藏希望的种苗免受冻伤,他还是咬牙硬挺到院墙西侧的大棚前,躬身俯腰快拿快收,手脚麻利地将一盒盒种苗收拾进大棚内,通身的热气翻涌,硕大的汗珠渗透,袅袅蒸气上卷,巨大的喘息声夹杂着浑身的眩晕让父亲刘新着实有些难受,一遍撑拽着脱下外衣,一边猫腰向大棚外走去。
   刚探出头颅,还没待反应,一股扑面的寒风席卷着飞扬的雪花钻天入地,直冲向疲累难当的父亲刘新,没有一丝防备地脚下一滑,一个踉跄栽滑倒地,整个身体像是撞到铁锹头上一般干痛入骨,心中无名的怒火倾刻间山雨欲来,那种厌恶夹杂着疼痛造成的烦燥让一向文明的父亲刘新准备喊爹骂娘,想用最恶毒的喧嚣诅咒老天。
   “妈了个……”正待“妈”字将要出口,突然紧闭反锁的大铁门“咚咚”作响。
   “谁?”带着愤恨怨气的父亲刘新听着急促的敲门声怒火丛生,口气生硬地问询道。
   “是刘新大哥吗?”外面迅即附和回应道。
   “哪位?有什么事?大早晨地敲什么门?”父亲刘新将新仇旧怨全部对着外面的人发泄了出来。
   “大哥,我是二小,快开门,外面雪大,人快冻得不行了”外面的人继续敲击大门疾声回应道。
   “您是二小,真的吗?”听到“二小”两字,父亲刘新痛感渐消,马上翻身坐起,边回应边不顾疼痛地向门口冲去。这个“二小”是童年时父亲为了方便喊叫,给弟弟起的小名,小时候喊惯了,自从弟弟被寄送走后,就再没有喊过,只是在梦里忆记起。
   “咣当”一声,随着大门被打开,门口穿裹严实的人影冲扑着跳了过来,一把拉住父亲刘新,沾满雪花的身体紧紧地贴合到一起。
   “兄弟,真是我兄弟。”分辨凝视良久,感触着二小的体温,又来回抚摸着脸颊的血痣,父亲刘新喜急而泣,老泪纵横地晃悠着身体,不顾通身的劳累疲惫,也展开臂膀紧紧搂抱住兄弟的身体。
   “哇,哇”的小孩涕哭声接连传来,“先进屋再聊吧!”紧接着是一个不温不火地催促声,刘剑峰父亲刘新突然间反应过来,顿时停下亲热拥抱,拉扯着一众人进入屋内。
   灯光下的刘剑峰还在昏昏入睡,被哥哥姐姐催促着站立,搓揉着腥松的双眼将哭欲哭,看到屋内一众不熟悉的面孔顺势溜到一旁的母亲陈翠身后。刚刚还在地上冻得哭泣不止的魏小虎和魏小雪被室内的温馨感染,慢慢地不再哭泣抽噎,也挣脱鞋子跳上火炕欢声跳跃。
   在喜急而泣的相拥相抱之后,父亲刘新和叔叔魏仁开始聊谈倾诉,表述着彼此的相思惦念之情。婶婶刘花和母亲程翠用女人特有的方式表达着亲近,一起在收拾物品中聊侃着经年的不易和岁月的风霜,整个屋子留下从未有过的欢快欢闹。
   失散十多年的亲情再次重逢续缘,刘剑峰父亲刘新甭提有多么欢畅,他们俩人欢快的像个孩子,又是拉二胡即兴表演,又是唱秦腔名段抒怀,还将对方拉到白炽灯下仔细端详,那种看不够的样子活像个涉世不深的孩童久别重逢。叔叔魏仁拿着银镯子与刘剑峰父亲的逐一辨识比对,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染着围坐一旁观望的每一个人,快乐声、叫嚷声、哼唱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与屋外的鸡鸣声、狗吠声、风吼声相映成趣。
   也许是上天的造化弄人,更或是神灵的天作之合,袭扰半夜的暴风雪突然间停歇,狂风怒吼中夹杂的寒凉凄苦顿然间音形全无,像是给这两个浓情藏胸却分离久远的亲人呈送祝福,又像是给世间所有的温情曼妙的重欢聚首厚赏礼赞。
   父亲刘新重拾过往记忆,用纯正的父母味道给这个寄养多年不曾相见的弟弟调味拌馅,煮肉炒鸡,烹饪最美的餐食,唤起那不曾遗忘的童年记忆,家人们品尝着美食的馋香,感受着浓情的关爱,静静的享受着满满的人间大爱。
   雪落风停之后的乡村并没有寂静沉默,繁忙劳作的人们三三两两地驱赶着牛拉车向田间地头走去,成群接队的羊群也在皮鞭吆喊声中向深山开进。
   惯常的繁忙劳作在亲情浓郁的刘剑峰家却好似是放慢了脚步,一家人邀请专业摄像师,精心布置设计,将难得的亲情瞬间留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经过年轮的更替,坎坷艰辛在生活地记忆里都留下难以磨灭的斑驳痕迹。他们或是将美好的人生变得辛酸煎熬,或是将痛苦的过往变成难语的创伤,还或是天人永隔将原有的幸福化为悲怆的灰烬,就如同这个令人难忘的老照片,曾经的美好记忆永远定格在千沟万壑的云烟过往,照片中的那些珍爱亲情、尊崇血脉、心怀宗亲的亲历者如今都天人远隔,让刘剑峰等一众传承者在敬仰感恩中愁伤难耐,在掩面而泣和煎熬难愈中艰行苦度。
   斯人已逝,老照片成了永远难以忘怀的珍藏记忆!
  

共 595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别致的小说作品,作品围绕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展开。这张照片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是刘剑峰家族岁月变迁的见证,凝固了大西北乡村的艰苦往昔,也铭刻着一家人对幸福的执着追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亲情的离散令人唏嘘,父亲刘新跨越数十年的寻亲之路,饱含着对血脉相连的不舍与坚守。而改革开放带来的转机,不仅改善了生活,更让离散的亲人得以团聚。这张照片背后,是个人命运与时代浪潮的交织,是坚韧、思念与温情的动人篇章,让我们得以窥见平凡人家在时代洪流中对亲情的珍视与守护。作品秉承作者一贯的风格,用词华丽,善于铺垫,对深化主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20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4-19 17:47:39
  拜读了,华丽的语言,精彩的辞藻,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作品。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20 06:04:51
  感谢老师的精美赞评,坚持原创,坚持完美,坚持独特,精心细心用心对待文字及文章写作,这应当是应有的态度和最直白的人生德品,这也是众多写作者向老师们学习的地方。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4-19 17:48:37
  期待更多的佳作在这里展示。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20 06:06:51
  收到老师的期待,只要时间允许,一定多多写作,让更多的心灵之约闪光发亮,通过文章的发稿量和加精数助力社团逐步做大做强,重显往日的精彩和辉煌,在写作的道路上跟着老师一起努力。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4-19 17:48:56
  为你的高产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20 06:10:23
  谢谢老师的精美赞评,您的鼓励鞭策和指导帮助是我写作书心的最大动力。写作这条路的艰辛艰苦是早有表露的前车之鉴,更是早有明示的呕心沥血,走一条难走的路,把好走的路留给别人去走,这是一种书者的态度,更是一种文者的自觉。
4 楼        文友:平生守砚        2025-04-20 17:13:33
  文采斐然,情节跌宕,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23 17:08:28
  感谢老师的费心审阅和精美赞评,老师的鼓励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也是我收获成长的最大底气,再次致谢老师,愿老师创作丰盈安康常伴!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