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廉颇不老(散文)

精品 【东篱】廉颇不老(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94.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9发表时间:2025-04-20 05:30:26
摘要:进入居庸关的“券门”,登临被四层巨砖垒起的台阶,我已然感到很吃力了,自叹“廉颇老矣”,自嘲的一闪念而已。在居庸关,我仿佛真的听到廉颇的声音——廉颇不老。


   不知为何?我突然发生“关公大战秦琼”的荒诞想法,我是在从居庸关南关(关沟)的券门(砖砌拱券式)进入城墙最底部的屯兵堡垒的。仿佛听到将领在堡垒里跟守城的兵卒说着什么,环顾却无人。通往城墙顶部的台阶是用古老的巨砖铺成,四层巨砖一个台阶,约有五十厘米高度,我只能以墙壁为扶手,费劲地往上攀爬。
   突然想到“廉颇老矣”的句子。辛弃疾在他的《永遇乐》里追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遂笑答自己——廉颇不老。蹭蹭几步,便窜上了出口。我非廉颇,却我又好像廉颇,不是逞能,而是心中还有“披甲”的豪气。
   居庸关——天下第一雄关;八达岭长城——“京北第一屏障”。这里,可代表九塞十三关之险,可代表万里长城之雄。我为自己能亲临而与之同呼吸,感到气畅神定。我喜欢站在一个文化制高点的感受,临关临城,读景读史,唤起历史的自豪感。没有悲壮的历史,再好的风景都像是陷入空洞。
   其实廉颇和居庸关毫无关系,半点关系也没有。我只是想说,廉颇老矣,长城不老。它依然以沧桑不能使老的气色,傲然于太行山脉之居庸关处。在没有长城时,廉颇就具有了忠诚以守的品格。长城,是可以和任何一位勇武之将联系起来,完全可以让我打破历史的局限,演绎出他们和长城的故事。
   我宁愿把廉颇老将从历史的最深处拉到眼前,哪怕让他无限延长生命长度。
   或者把秦始皇送到廉颇活着的时代,让他们做一次穿越历史云烟的会晤。我玩起了穿越。
   其实,廉颇早生于秦始皇68年,他是和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处于同时代,但廉颇寿终之时,秦始皇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廉颇与秦始皇的曾祖父有过一段“渑池会”,为廉颇所在的赵国挽回一点面子,也延缓了赵被吞并的时日。我想,假如“合纵连横”那时便产生,且“渑池会”的主角换成秦始皇,故事改写的剧本可能就更精彩了。秦始皇最敬佩的武将除白起、王翦、李牧,之后就是廉颇,无分秦赵。廉颇指挥“长平之战”,一直被秦始皇视为经典战例。除了秦国的两位将军,赵将军入了秦始皇的眼,并非乱点“将军谱”。
   曾经的“渑池会”应该改成“渑池会鸿门宴”,让“鸿门宴”的场地、主角、时间都改变一下,设计一版提前发生的“鸿门宴”,用计留下骁勇之将廉颇。负责修建长城,矗立起居庸关的,一定不是蒙恬,而是廉颇。
  
   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马上意识到,北方的游牧民族与大秦异类,一定有进犯中原之心,所以,在公元前214年就开始修筑万里长城了。无疑,他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其雄才大略,一方面就体现在他的长城御敌的战略设计上。
   如此,廉颇那段“廉颇老矣”的故事,一定不会发生在秦王嬴政的跟前。廉颇逃往魏国,赵王派廉颇之仇郭开去请归,廉颇以为可以大显身手,结果差役回报说:“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不过,“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按照秦始皇的性格,绝不准许赵国人瓦解廉颇。这些情节,只能在魏王(信平君)面前发生。廉颇老与不老,似乎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没有知遇。
   廉颇,可以为事明主而选择,但绝不在战场上举起白旗投降。
   但居庸关这雄关天险,在历史上并非是不能投降的理由啊。
   果然,长城犹在,却挡不住北方的匈奴、柔然、鲜卑、契丹等民族部落的冲关。其后,这居庸关更是把悲情故事一再重版。1122年,完颜阿骨攻陷难关。1211年,1213年,成吉思汗进出如履平地。1644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守将唐通不战而降。1644年多尔衮不废吹灰之力一举而破。1649年,吴三桂无阻进入……
   据查,在居庸关,自古就无一员名将阵亡于此,这是将之幸,还是国之殇?真的是“天险无如民心固,称雄不独峙群山”!多少军事家都懂得,不攻其雄,而专伺雄关之外的薄弱点,可能军心就是缝隙,没有真正的英雄,就是最大的弱点。任何历史的改变,都是在最薄弱的点上撕破一道口子,不会从最厚实的城墙处掏挖或爆破一个洞穴。
   居庸关是军都山的门户,7000平方公里的军都山,军都山中的长城7600千米,如此广袤,如此雄阔,却守不住,外寇觊觎得逞,不是雄关不雄,长城不够长,到底是少了什么呢?
   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英雄,更有英雄情结。我历数历史,自修建雄关和长城的将领中寻找,都不足以称为守关英雄。于是,我找到了“老矣”的廉颇。就像诗人王昌龄说的那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他没有找到唐代的英雄,于是上溯,去找李广卫青大将军……
   长城,八达岭长城,我们已经有了精神灵魂;居庸关还少一个英雄,应该让居庸关成为我们的“人文灵魂”,于是,我想到廉颇老将军,他可担当此任。一个雄关,一定要有一个英雄,一座英雄雕塑,一座丰碑。用现代的话说,起码是一个雄关的代言人,让他的形象与功业和雄关同在。
  
   三
   我看过游戏《王者荣耀》,里面就有廉颇的形象,我想借他手中那把“青铜剑”,让不老的廉颇站在居庸关上。
   让他站在齿状的城墙垛口、宇墙前,挥一令旗,唤埋伏于居庸关丛林密草中的将士,杀向水关方向来袭的敌寇。
   向上是八达岭,盘回上碧峰,廉颇老矣,那就让他发号施令,让兵卒相传,号令至八达岭之巅。多么想为他配备现代通讯工具,即使“老矣”,也可运筹帷幄……
   愿他在繁忙的军务中稍有歇息,坐在居庸关的垛口,向南眺望京邑繁华以抵消他持剑驰马的疲劳。
   转身去看,居庸关多出了民俗的建筑,哦,那是明代守关将领徐达所建,军事署衙,好不气派;文庙轩昂,这里打上了儒风;城隍庙俨然如市,可有络绎而来的赶庙会的人群?雄关也有书院,朗朗书声,应该是响着边塞诗的韵脚?还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古韵闲趣?当初秦皇建关未曾想到的,都被徐达一一实现。他把繁华带到了关隘,却唯独没有留下铁骨雄风。
   也好,没想到,他居然给居庸关留下了俗世的风景。后人在他的雄关风景上,还是感觉少了什么,或者感觉是多出了什么。
   少了一位叱咤雄关的人物。多少景区,都有一位人文主角,我眼前突然站立了廉颇,就让他为之雄关添上一股英气吧。这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人物,负荆请罪的儒风,杀敌陷阵的将魂,他都具备。
   真正的文旅品质,来自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源自深厚的人文底气。如今的居庸关,已无一兵一卒,更无硝烟弥漫,厮杀声变成了和乐,给游者愉快的脚步弹奏着节拍。那些爱国将士,已经把长城装在了自己的心中,虽远离了长城,但长城已经刻在将士的眼眸和心底。雄关和长城,已经作为最独特的文旅风景交给了我们,我们的雄关战线,已经无限延伸,居庸关存在着特别的意义。尤其是,民族大团结,已经让长城产生了纽带的意义,雄关成为华夏各族可以拥抱抒怀的地方。廉颇不老,如果他变成那尊雕塑,一定会捋着胡须,笑盈盈地面对今世山河一派安宁的局面。“米饭一斗”,“肉十斤”,倒成了一种调侃,即使我们取笑,以他的襟怀,他也会一笑了之……
   他的谦恭美德,他的赫赫战功,他的不甘负老的精神,他的识体报国的格局,足以跨越好几个时代,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丰碑。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当年,66岁的辛弃疾,虽为书生,却还是心怀报国之志,不敢沉沦与消歇。若活到今天,你只管填词写诗吧,这两句也不会成为千古浩叹。
   当年的廉颇,据史可知,郭开谗言他的时候,也就是70岁,郭开的夸张,完全是为了铺垫,也是为了讨好赵王惜将的情绪,深知分寸,一个转折,一句“三遗矢”足以让他的那些豪壮之举成为笑料。廉颇不老,只是生不逢时,逢时而不能得到知遇。
   我也几近古稀了,和辛弃疾、廉颇无法就才气和武功相比,唯有年龄上的接近,或许,我们彼此是能够体察出那种老马奋蹄的激情吧。
   当年的辛弃疾以笔为剑,抒发的是不能报国的沉痛,廉颇在他的笔端,成了一个愤怒的影子。如今,我执笔“江山”,愿笔下“居庸叠翠”,我不老,我也不让“廉颇老矣”。
   廉颇无坚守长城之战的经历,如果廉颇不老,他一定想站在这居庸关的长城上。他是燕赵人,居庸关曾经是燕赵之险,他有理由不能老去。廉颇不老,不老的是精神,我相信把廉颇邀请来的理由是成立的。
   廉颇永远是“被甲”执青铜剑,我继续执笔“江山”,做一个不老的人。
   写完,突然想起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写给居庸关的诗句“行人莫话前朝事”,(《采桑子·居庸关》)我未听他的劝诫,偏话前代往事,也许,在他的时代的确不敢,因为“山头冷月横”,(同上“采桑子”)我却飘飞思绪到两千年前……
   我仰视眼前幻影里的雕塑,高呼——廉颇不老,中华民族之英雄精神不老。
   补白一下。千万不要听我的在居庸关雕塑廉颇老将军的塑像,要尊重历史的真实啊。不过要雕塑居庸关的丰碑,就把那些“居庸”(迁徙于此的修关修城的兵卒民夫)的群像竖立在这雄关之上吧。
  
   2025年4月2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5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具历史、文化、地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游记散文。这篇文章,作者打破了常人单纯写景记事的常规思路,借廉颇这个历史人物和居庸关的关联展开想象,并挖掘其内涵,把历史文化与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多个角度挖掘出居庸关的意义。读者读着,很有新鲜感,也很有吸引力,让人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作者从居庸关南关的券们进入到城墙最底部的屯兵堡垒,台阶约五十厘米,“我”只能以墙壁为扶手,费力攀爬,因此很自然地想到“廉颇老矣”这个句子。但很快作者笑自己“廉颇不老”,长城不老,“我”还可以往上爬,还可以当“好汉”。精彩的内容由此展开。文章运用了“渑池会”“长平之战”“廉颇老矣”等历史典故,来证明自己的观念。完颜阿骨、成吉思汗、李自成、多尔衮、吴三桂等这些于长城有关的历史人物,作者如线串联一般,娓娓道来,情感层层递进,描写生动细腻,画面感很强,让读者的思维也紧紧跟随,彰显出作者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文章的语言是妙语连珠,诗词不断,极大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和高超的文化艺术。文章层次清晰,情感真挚,史料丰富,首尾呼应,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不认输、不服老、敢于挑战自我的决心与斗志。美文佳作,力荐各文友欣赏,感谢老师对东篱的付出,祝老师健康快乐!【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20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4-20 05:40:42
  老师的文章满满正能量,总是给人力量,给人动力。廉颇不老,还能继续爬山继续干。美文佳作,学习了,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0 10:42:04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廉颇和秦长城和居庸关,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我登上长城,却想起了他,坐在居庸关的云台墙上,以前出现了披甲征战的廉颇的影子,于是就来一段穿越吧,我想唤回我们的民族英雄精神。远握,问候春祺,期待红花草老师的作品,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4-20 07:38:24
  意犹未尽,又是四个字,廉颇老矣。长城,秦始皇,成吉思汗等历史人物出现在散文里,让读者又进一步了解了历史。祝愿老师如长城不老!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0 10:44:57
  登上长城,居然想到了和长城没有关系的廉颇,就来一段超越。起因是从长城城堡里的台阶往上走,感觉吃力了,自叹“廉颇老矣”,当然是笑话。不过,秦长城的历史,让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廉颇的跨时代关系,来一番畅游历史吧。谢谢森林老师拨冗给小文留墨,辛苦了。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4-20 10:11:44
  这文“异想天开”,如老师所言,廉颇和长城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在老师笔下,有关系了,廉颇不老,长城也不老。借助廉颇的形象,道出了一个到了长城的好汉的雄心壮志。写法上,给人一点玄幻的感觉,令人耳目一新。能写出这样的佳作,非老师不能也。拜读学习,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0 10:50:15
  的确,写居庸关,我原本想选几个切入口即可,没有想到,这样“异想天开”,把不相干的人物和时代拉在一起一锅煮。不过很过瘾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任何人都不能谗言她,即使此时风景并不葳蕤,但我还是觉得此时也好,可以让我看得清长城的细节。英雄情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共同情结,一直给我们的民族壮骨。写法上算是一次尝试吧,肯定存在不足。我觉得,散文要生动起来,平铺直叙,往往连作者也厌倦,试图改变,是文学任务给我们的要求。读韩老师的散文,感觉充实,同时对风物的感悟,特别受用,每读便颔首。远握,期待韩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4-20 10:59:38
  老师的胸中怀才八斗通晓古今。此文借廉颇这一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表现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迈气概,其心壮哉,令人钦佩!文中的诸多零散材料,串联自然。衔接巧妙,足可显示老师组材、选材的驾驭能力,令人钦佩。我在写文时常为选材、立意大伤脑筋,有时构思一篇文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虚向老师好好学习。大赞佳作!祝老师像廉颇那样永远健康!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0 11:08:39
  谢谢郑老师给怀才小文留墨。辛苦了。郑老师谬赞了。在写法上,我遵从感觉,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有点超越的意思,就一次组材,感受不一样的居庸关吧。才高八斗可不敢,不过我十分崇拜历史上的廉颇这个人物,屈伸都能,一员猛将,英雄精神在他身上表现得更为鲜明和完美。郑老师的文章更多的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出的东西,让我深感厚度,向你学习。我们靠近文学的人,除了和普通民众一样可以出游看风景,但多了一份写风景的快感。远握,问候春祺,期待郑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4-20 12:26:27
  老师的思维可谓是独特。把不同的山与人物巧妙组合,形成一个鲜明的文化韵味,一种积极的力量。我感觉这就是老师的壮心吧:廉颇不老。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0 12:55:26
  年轻时,未赶上超越时代,教学时,曾经遇到一个阶段是想象作文,可能受到这个的影响,于是就来了一段嫁接吧。谢谢金刚指老师阅读磨目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0 15:59:35
  登上居庸关,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了这么一个想法,我觉得不是无中生有,其中有着人文逻辑,我便做了这样的解读。我觉得,中华文明的光芒是可以穿透时代的,也许这也是一个逻辑吧。刚才一直在拜读老师的《青山沟》,闻到烧窑烧炭的味道,写得常精彩,那样的生活,我未见到,所以格外读得细致。远握,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20 13:16:45
  向优秀的老师问安!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廉颇不老》优秀作品,一种钦仰敬仰之情丛生,一股追学赶超之念迸发,复读默学老师这种将历史、文化、地理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游记写作手法,同时也对老师流畅细腻的文笔和精益求精的执着心生慕羡,更对世间真情和人间温暖多了一份认同感悟。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祝老师创作丰盈,安康常伴!
7 楼        文友:岚亮        2025-04-20 13:30:23
  廉颇老矣,兄长不老。赞叹兄长出神入化的境界,笔会中,匆匆一瞥,理解的。此次笔会,我的《最后一渡》成为一杂志主编的重点讲评,说小麻这个人物大有可为,结尾仍需加强。我顿顿醉酒,听的云里雾里,也不想其他的,兄长理解的,是吗?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0 16:06:52
  知岚亮兄弟是代表东篱去笔会的,是东篱人的骄傲。得知“壶口”大作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更让东篱人为之欢呼雀跃。谢谢岚亮兄弟拨冗给怀才小文留墨。廉颇不老,怀才老了,但有廉颇精神的激励,老也不老,人说老的不是年龄,而是状态,这话对,就像岚亮兄弟,也是老当益壮。算是一段无端的穿越吧,想写点特别的感觉,尝试一下。期待你的佳作,《最后一渡》成为范文,我觉得岚亮老师的文章篇篇都是范文。李白斗酒诗三百,岚亮醉中有文采!谢谢岚亮兄弟拨冗留墨,谨祝一切顺遂!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4-20 14:07:35
  将毫无关联的人和物作了链接,却毫无违和感,这太不容易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是汪洋恣肆的,穿越时空,将廉顾和秦长城、居庸关聚焦在一起,换个角度重新精彩演绎历史传奇,此举极富创意。作者重点想表达的是,要有“不老”的精神和斗志,不要萎靡不振,即便青丝换华发,即便脊背不再挺拔,但依然要向前、向上、向高,向美。这种理念是执着的,是可以将每个平凡的日子过成风景的。好文,纵横捭阖,语言精粹,妙不可言的大作,拜读受益,问候怀才老师,谷雨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0 16:21:42
  谢谢罗老师给小文的精彩留墨,辛苦了。突然出现这个想法,我不舍得丢掉,就串联起来,表达我对雄关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吧。每个人都面临着老之将至,会有很多情绪产生的。在老与不老的问题上,廉颇演绎的相当精彩,那些小人也谗言得精彩,让人笑喷却义愤填膺。我常常觉得,当我们发泄出不满,到是听着我们发泄的草木都是可怜的。所以,吞下不愉快,留住正能,振奋起来,才是生活的旋律。哪有什么妙不可言,只是罗老师不吝鼓励罢了。深知。远握,问候罗老师春祺,谨祝创作快乐!
9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5-04-20 16:55:35
  仔细读完社长的文才知道什么是美文。什么也不想说了,快乐幸福每一天!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0 17:02:41
  谢谢散人老师的留墨。身体好点了吧?期待你的佳作,作文也是愈疾之药啊。远握,问候春祺,闲暇日来一篇,找找创作的新感觉吧。谨祝快乐。
10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04-20 16:57:35
  什么样的才情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思维远达,眼界开阔,只有怀才老师可以,老师近期是要南下一游么,祝老师旅途愉快,收获美景美文!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0 17:05:03
  五月可能出游一次,还是要在北京一带,可能奔向西安方向,我的游览属于云游,没有固定的。谢谢欣然老师留墨。突然在居庸关上想到廉颇,自叹老矣,还是没有廉颇老。于是来一篇穿越。看到欣然老师一直笔耕不辍,向你学习。远握,谨祝创作快乐!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