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电视机(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电视机(散文)


作者:蔚蓝枫叶 童生,58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2发表时间:2025-04-22 13:25:58

对于电视机,现在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不会陌生吧!用遥控器,或者说“小爱同学开机”,电视机立马打开,想看啥节目就看啥节目,几百个频道,节目应有尽有,电视剧、新闻、足球、文艺、喜剧、小品、动画片等。只要用遥控点击或搜索一下,马上就出来你想要看的节目。Vp会员更是连续能看,太方便了。
   而对于六十年代的人来说,电视机这个名词也根本没听到。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才刚见到黑白电视机,只有少数村里大队才能买的起一台。
   记得那年爸爸赶集卖布,到了过年,爸爸买回来一台黑白电视机。黑白电视机有十七英寸,机尾后凸出,这可是村子里第一台电视机。爸爸把电视搬回家,还没打开箱子,全家人高兴地围着,恨不得马上让爸爸插上电源,我们快看看电视是啥样的,是不是传说里所说的?
   很快,我们从电视里看到北京天安门,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辽阔的草原,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我们太兴奋了!那也是我和两位弟弟平生第一次见到电视机。小弟高兴得手舞足蹈,边跳边说:“我家有电视喽,我的小伙伴们都能来我家看电视喽。”有了黑白电视机,这个好消息,爸爸第一时间写信,告诉了在外参军保国的哥哥——我们全家人那时真的引以为豪呢!
   几天后我家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这事,大半个村庄都传开了。邻居们家小孩们隔三差五,傍黑都来我家看电视。最热闹的时候是春天和夏天傍晚,皎洁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如同白昼,左邻右舍,大人们领着孩子们自带小板凳,在我家院子里都坐满了……
   爸爸妈妈告诉我和二位弟弟,要先让来我家看电视的小朋友,坐在电视机最前排,不要和他们抢座位。给来看电视没带凳子的大人们,搬出自家的椅子或凳子去,让他们坐着看电视舒服。我们都记着爸爸妈妈的话,有时还给来看电视的叔叔婶婶们端茶递水。每天就像以前村里放电影一样热闹。那种邻里之间的乡情都如一家人一样融洽。
   为了方便邻居们来我家看电视,爸爸每天傍晚,提前把电视机搬到院子外窗台下,放到一张大桌子上。拧开电视机电钮开关,当时没有无线网,是用一根较长的大竹竿绑上天线。电视机马上开演了,有时屏幕人不清晰就摇动大竹竿,直到最清晰为止。晚七点看中央台新闻联播直播,接着是天气预报,八点开始演电视剧了,当时热播的电视剧有《渴望》《上海滩》《还珠格格》,还有《西游记》等等。电视剧画面演到煽情时,有的大人们也跟着掉眼泪,孩子们也咧着嘴想哭;演到幽默喜庆的时候,大人孩子们都笑出声来;每当快演完一集总是感觉不过瘾,想迫不及待地看下一集……大人们看困了,第二天早晨还得下地劳动,想回家睡觉,拽着孩子们走,孩子们都不愿走。还有的家长来喊孩子们回家睡觉说:“明天早晨还得起来上学呢,几点了还看电视,作业做完了吗?”孩子不走,大人们抻着耳朵给拽回家去了。尽管爸爸妈妈一天干活挺辛苦的,可还是每天陪伴着人们,直到电视剧演完那集。想想那时,人们累并开心快乐着。这些电视剧伴随着我们长大,成为我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儿时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光。
   又过了几年,黑白电视机几乎多了起来。记得我出嫁那年,爸爸妈妈陪送了我三响(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三转(自行车、电风扇、洗衣机),当时这些三转三响特别是黑白电视机,是农村嫁闺女最豪华的家电。电视机是一种标志,就像现在陪送小轿车一样,走在迎亲的队伍里人人几乎给挑大拇指。爸爸妈妈为了我这个女儿陪送了丰厚的嫁妆,这是爸爸妈妈对我无尽的爱。
   婚后几年我有了儿子,白天忙碌着去地里干活,顾不上看电视。我对象晚上经常去田间浇地,他也不能每天晚上不间断地看电视。等哄完儿子睡觉,我便坐在被子上,一会儿低头织毛衣耳听电视剧,一会儿抬头眼看电视剧。记得当时有两部电视剧记忆犹新,它就是《当家的女人》和《一亩三分地》。这两部电视剧都跟女人的命运有关,女人们不能屈服要和命运做斗争。剧中展现了农村青年创业,在传统与现代价值观间的挣扎等等。电视剧中的情节和角色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拓展了我们的视野——看电视,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和乐趣,又提供了世界各地的信息,从电视里接收到很多消息。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快由黑白电视机发展到彩色电视机。
   几年过去了,儿子已上小学,我陪儿子每到周六日看电视。看的是央视少儿节目频道,儿子非常喜欢月亮姐姐和小鹿姐姐主持的节目,她们都是以亲切自然活泼开朗的风格很有亲和力;还经常看到鞠萍老师主持的节目,她那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娓娓道来的风格,陪伴着孩子们成长;还有笑容可亲的“金龟子”老师,她那灵动可人的姿态特别受小朋友们喜欢;还有家喻户晓的主持人董浩叔叔,他那憨态可掬亲切自然的风格,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又过了十几年,我来到天津做生意,买了一台彩电,下班回到家每天晚上陪奶奶看电视。那时奶奶的眼睛视力非常好,可是电视剧故事里的情节,奶奶看不明白。有一次是看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奶奶看入迷了——那是一部历史古装电视剧,演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每一集,我都陪奶奶看,并且边看边给奶奶讲故事里的情节。虽时过境迁,但仍历历在目:“义士程婴把自己襁褓里的亲生儿子摔死,保全了恩人晋国大将赵朔之子的大义故事。程婴冒死救下赵氏孤儿,巧妙地栖身屠岸贾家,最终复仇的故事。彰显了以程婴为首的一群古代英雄坚守忠义,舍生而取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奶奶之所以爱看这类电视剧,那也是因为奶奶那代人,她们也是善良做人,忠义做事。几年后奶奶走了,再也没人陪我看这部侠肝义胆的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了。这部电视剧让我收益匪浅,对我们教育很深。
   时光飞逝,几十年过去了,时代科技发展的列车在突飞猛进,电视机不但全面普及,而且现在各种各样的电视机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全。我五岁的大孙子已能在电视上认字,算数,看动画片。在网络智能手机发展的今天,黑白电视机已成为古董,已成为一种别样的乡愁,已成为童年最美好的幸福时光,已成为品乡愁怀念人生最美的回忆。
  
   2025年4月22日,江山文学首发
   作者:付桂霞于天津
  

共 24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跨越半个世纪的温情,从黑白电视的稀缺与新奇,到彩电的普及与智能化的今天,电视不仅是科技发展的见证,更承载了几代人共同的情感记忆。文章里,全村人挤在院子里追剧,父母叮嘱孩子礼让邻居,嫁妆中的三响三转,与奶奶共话《赵氏孤儿》的夜晚,一一展现了物质匮乏年代里那朴素而深厚的邻里情、家庭爱。电视机从奢侈品沦为怀旧符号的转变,折射出时代的飞速前行,科技的日新月异。而那份围坐观影的纯粹快乐,却成为烙印在岁月里最珍贵的乡愁。作者以个人经历为线,串联起集体记忆的珍珠,让读者在感叹科技洪流的同时,亦不禁回望那些被荧屏微光照亮的旧时光。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23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4-22 13:26:15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4-22 13:27:06
  一台电视机,勾起了无数人对乡愁的回忆。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4-22 13:30:44
  感谢小雨老师辛苦编辑!敬茶献花问好老师!
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4-22 13:54:06
  嚯,嚯,太棒了,满满的回忆扑面而来,巧合的是我也写了一篇关于电视的小文。哈哈,心有灵犀一点通,欣赏付老师美文
5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4-22 15:30:35
  是吗?冬阳老师您也写一篇电视散文啊!就是心有灵犀!感谢来访留墨!敬茶献花问好老师。
6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5-04-23 08:25:41
  在网络没有发展之前,电视确实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许多画面让人一生难忘 。
7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4-23 11:39:29
  感谢风土人情老师来访留下墨宝,遥祝春祺!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