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杏林杨铃医传奇(小说)
一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山东巨野县杨大井子庄,出了一个颇有名气的郎中。明朝时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大举内迁中原,因屯中有一口井而得名。有个杨姓铃医,祖上三代行医,杨铃医一米八大个,略瘦,有轻微水蛇腰。长方脸,眉毛比一般的人都长,眼大有神,下巴下留着一撮山羊胡,不苟言笑。给人一种不怒自威之感,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身背药箱,手摇紫铜铃,因兵荒马乱,和蝗虫受灾一路由山东走到东北,一路边走边给沿途的老百姓看病。当来到郑家屯北面的大草甸子,看到这里满甸子都是野花野草,尤其是看到成片的益母草时,决定在此处落脚。他有个祖传秘方,由十多味中草药组成,据说能让十年不孕的妇人怀上孩子,其中里面就有一味叫益母草的中药。
这益母草可是个好东西,益母草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也是调节月经,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最常用的药草之一。益母草煮鸡蛋还可以调理子宫肌瘤。
草甸子南边有个屯子,叫向阳屯。这个屯子是由冷财主和梁财主创建的。一日两个财主在一起商量,该给屯子起个名字,冷财主说:“我家姓冷,你们家姓梁。和在一起一个冷一个一凉(梁),该取一个破阴煞的名字。”这时一缕阳光射进屋来,两人齐口同声喊道:“就叫向阳屯”。杨铃医暂借住冷财主的一间厢房里。
二
这年秋末,镇上首富赵老爷的独子突发急症,口吐白沫,眼看就要断气,全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赵家撒下人马四处求医问药,打听道向阳屯来了个杨铃医,找到了杨铃医,赶着马车把杨铃医接到家中。杨铃医看了看病人,从怀里的布包里取出三枚银针,在烛火上烤了烤,对着病人的人中、合谷、涌泉三个穴位扎了下去。
在场的人,大眼瞪小眼,屏住呼吸。看杨铃医如何给少爷治病。
只见银针刚入肉,病人突然睁开眼睛,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杨铃医没用一副药,只用小小的三根银针就把少爷从阎王爷的手里夺了回来。赵老爷大喜过望,当场就让账房先生拿出50块大洋重金酬谢,杨铃医却摆摆手,只收了五块大洋的诊金。
这事在十是八村传开后,杨铃医声名大噪。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越来越多。
闫久宫屯老李家媳妇,一到开春就咳嗽不止,痰里有时还带血丝。扶着门框咳得直不起腰。找到杨铃医,只见他从药箱里取出几味草药:“老李家的,这是止咳的,三碗水煎成一碗,早晚各服一次。”
“杨大夫,这药钱……”女人搓着衣角,面露难色。
“祖训有云,治病救人,不在敛财。”杨铃医摆摆手,见她领个孩子,衣衫褴褛,又往她手里塞了两个铜板,“给孩子买点吃的。”
这个世道,穷人的命比纸薄,可总得有人提着灯笼,在漫漫长夜里寻一丝暖意。
三
那年冬天特别冷,杨铃医身背着药箱,手持紫铜摇铃,踏着漫天黄沙来到乌拉特科尔沁草原。杨铃医在出诊路上救了个冻僵的乞丐,用银针为他驱寒。乞丐醒来后跪地磕头,杨铃医扶他起来,给了他三个铜板买热粥喝。
他来到一座蒙古包门前讨水喝。管家见是个走方郎中,本要赶他走。恰巧蒙古王爷出来,见他风尘仆仆,便让进屋内喝茶。
杨铃医进屋接过茶碗时,看见踩着貂绒滚边的羊皮靴,身穿毛镶边的枣红缎面长袍。她这一身“乌其”(蒙古袍)的姑娘,眉宇间锁着愁云,在眼前走过。
“王爷,府上千金可曾许配人家?”杨铃医突然问道。王爷一愣:“小女待字闺中,尚未……”话未说完,杨铃医低声道:“小姐已有两月身孕。”
王爷听闻后勃然大怒,当即唤来女儿质问。原来小姐与家中长工日久生情,珠胎暗结却不敢声张。王爷气得发抖,命人拿来家法,又向杨铃医求打胎药方。
“使不得,万万使不得。”杨铃医按住王爷的手,“听说长工跟您多年,人品可靠。不如招赘为婿,既全了小姐名节,又多个儿子养老。”见王爷犹豫,他又道,“今日相遇是缘,我愿做这个媒人。”
三日后,长工换上喜袍,在杨铃医见证下拜了天地。新人双双跪地,认杨铃医作义父。临别时,义子将祖传的一颗装在木匣子里用蜡封的珠子塞进他手中。杨铃医对义子说:“你们这块的人靠游牧生活,得风湿病和老寒腿的特别多。老话说‘宁舍十副药,不舍一副方’,今天我破例传授你一个专治风湿病老寒腿的秘方。虽说不能保你荣华富贵,但可保你将来衣食无忧。记住,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无病人。作为郎中要冶病救人,决不能靠此方敛财。”后来,义子的确靠这个方子养活一家人至今,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四
转眼到了奉天城。杨铃医刚摆开药摊,就被警察以“江湖骗子”为由掀了摊子。围观者中有人道:“这杨大夫可有真本事,我表姐多年不孕,吃他三副药就怀上了。”
当晚,那警察摸黑找到客栈。原来他妻子结婚多年未孕,岳父家势力大,为纳妾之事闹得鸡犬不宁。他脱帽向杨铃医承认了错误并诚恳道歉。警察红着眼眶:“若先生能治好内人,我愿倾家相报。”杨铃医从药箱子里取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白色瓷药瓶,递给了他。警察捧着白瓷瓶如捧圣旨,瓶中药丸泛着珍珠光泽,掺着关内才有的藏红花。“这是我家祖传专治不孕不育秘方,一副药足矣。若年内得子,你须把城内破旧的关帝庙修一下。”警察将信将疑,还是塞了两块银元。杨铃医将警察给的银元在当地找了一个银匠,打了两块长命锁。
秋去冬来,警察妻子果然诞下一男婴。警察喜极而泣。全城轰动之际,杨铃医却消失无踪。警察的老丈人家是全城首富之一,想出资重金聘杨铃医开个药铺。警察带着厚礼四处寻找,终于在乌拉特科尔沁草原找到正在教义孙认中草药的杨铃医,义孙胸前挂着长命锁。
“恩公,跟我回奉天城开药铺吧!”警察跪地恳求。杨铃医扶起他,从怀中掏出另一块长命锁相赠:“我行医半生,图的不是富贵。你看这草原上,多少贫苦百姓人家缺医少药?我不能囤积一方,乡野间才是我的天堂。”
暮色中,蒙古包。炊烟袅袅处,穿蒙古袍的妇人,身后跟着憨厚的丈夫。羊群归圈的铃铛声里,飘来义子洪亮的呼唤:“阿布,回家吃饭了——”
风掠过无边的草原,将药箱里的当归香气送得很远,很远。
五
杨铃医从奉天城到乌拉特这一带就像神一样的存在,他治人无数且乐善好施。他的药箱里据说还有一本手抄天书,从不示人。是一本叫《万法归宗》的咒术画符之书,这里不多叙。
这一日,他来到了被誉为“沙荒宝路”的水旱码头郑家屯。当地有一蒙古首富是做买卖的,找他看病,杨铃医决定破例想敲诈他一下,因为他在关帝庙里发现一个秘密……
晌午时分,蒙古首富的管家来请。杨铃医整了整洗得发白的青布衣衫,手持铜铃身背药箱,随管家来到蒙古府上。蒙古首富靠在太师椅上,说是心口疼和这段时间吃不进饭去。杨铃医搭了脉,眉头紧锁,慢条斯理地说:“老爷这病可不轻啊?”蒙古首富:“什么病?可否治愈?”蒙古首富被杨铃医一说,有些害怕,以为自己得了什么不好的病。
“老爷这是肝火旺,得用上好的羚羊角。”
杨铃医用手捋了一下山羊胡子再说:“这药里还得用长白山的老山参,寻常人老百姓是用不起的,我还舍不得给呢。”
“钱不是问题,只要能治好病。”
“那就好,我这有五颗秘制龙胆泻肝丸。服完看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随即他报了个天价,眼睛却瞟向窗外——关帝庙的方向。
在暮色的掩护下,他带着从蒙古首富得来的五十块大洋,包了几十包专治红伤的药,来到关帝庙,这里隐藏着几名革命党伤员。
“小伙子,忍着点。”杨铃医解开前两日从乱死岗堆里救回的一个年轻革命党伤员染血的绷带,“这伤用三副药,包你治好,不用怕。”
铃医,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职业,行走在乡野间的医者。他们背着药箱,摇着铜铃,穿行在田间地头,为穷苦百姓送去最朴素的医治。那清脆的铃声,是乡间最温暖的召唤。
杨铃医的故事,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那套银针和秘方,也被世代传承下来。
据说,现在杨家后人还在吉林省边陲古镇郑家屯经营一家中医诊所,“送子观音”锦旗挂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