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母亲湖之恋(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母亲湖之恋(散文)


作者:如歌四季 布衣,21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发表时间:2025-04-25 15:52:21

【江山·见证】【晓荷】母亲湖之恋(散文) 站在烟波浩渺的池边,仰望纯净蔚蓝的天空,远处的西山如一位睡美人,神秘飘渺地横卧在滇池最西边。眼前是碧波荡漾的湖面,野鸭、鸥鹭悠然嬉戏,偶见鱼儿跳出水面,周边点缀着生机盎然的各种绿树红花菖蒲芦苇,迎面吹着略带腥味的猎猎湖风,耳边听着拍岸浪有节奏的“哗哗”声……
   我常常沉醉不已!阳光明媚时,我诗潮连连:“天高地阔兮云白天蓝,劲风飒飒兮蒹葭苍苍。波光粼粼兮水天一色,鸥鹭悠悠兮山映斜阳。”烈日炎炎时,我张开双臂,恨不能跳进水里和鱼儿们畅游一番;即使是阴云密布或下点小雨时,我也喜欢坐在池边,看山色朦胧、水面苍茫,吹一吹带着雨味的风,看雨水打在湖面溅起水花的涟漪。
   滇池,如一颗魅力无限的明珠,吸引着我这个异乡客,去徜徉、去漫步、去奔跑、去探究、去亲近。在昆明这个城市上学工作生活多年,我爱上了去滇池边看西山日落,去滇池边看鸥鹭纷飞,去池边堤坝漫步吹风,去爬西山又从山后下到滇池边——去久了,居然会产生一种归属感、一种依赖感,仿佛我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原乡人。
   发源于千万年前的滇池,孕育了古滇国及文化,经历了战国、汉代及以后各朝各代的发展演变,是名副其实的高原古湖泊,古称“滇南泽”“昆明湖”。至今仍有三百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和一千八百多米的海拔,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以其丰富的储水量、四季如春的气候、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生态宝库,成为一颗璀璨耀眼的高原明珠,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与科研人员纷至沓来游玩、研究。
   滇池坐落在昆明城西山脚下,东起呈贡区,西至西山之麓,北临大观公园,南入晋宁县内,呈弦月形。连接有大观河、梁王河、盘龙江、运粮河、白沙河、宝象河、玉带河、船房河、捞鱼河、马料河、洛龙河等二十多条水域,形成纵横交错于昆明城的滇池流域。而著名的盘龙江源自昆明北郊梁王山,穿城而过流到最南郊,汇入滇池,全长九十多公里,是昆明人从小到大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随着历史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因过度开发、围湖造田、工业排放、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举动,滇池的面积一度萎缩变小而且污染严重。二十多年前,我读大学期间,曾经和同学一起去环游滇池,当时叫“环滇”,可以走路、可以骑自行车环绕滇池一段——当然不可能一圈,滇池很大,周边还有很多的村庄、小镇等。那时,常常看到池边杂草丛生、死鱼漂浮,还有人乱扔垃圾,走在旁边恶臭连连。湖面是那种黏稠得波澜不惊的绿色,好似漂着一层厚厚的绿色染料,看着有点像恐怖片里的沼泽地。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污染湖水的蓝藻。从那以后,大家都不爱去了。后来,政府痛下决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治理污染。经过多年的污染治理、水华治理、恢复生态平衡、禁止过度捕捞以及湿地保护等措施,滇池终于恢复了水清见鱼、鸥鹭纷飞、清风吹浪、夕阳晚照、渔舟唱晚的美丽景色。
   治污最大的成功,是吸引了远在西伯利亚的红嘴鸥,每年冬天,牠们不远万里飞来昆明过冬,在第二年夏天以前又飞回去。热情的昆明人把红嘴鸥当作吉祥物用心呵护与爱护,滇池大坝上人与鸥同乐成了昆明冬季一道靓丽的风景,以及外地旅游者必到的网红打卡点,也是本地居民冬日周末去喂海鸥、拍照、闲逛的寻常之举。——估计在这里有吃有喝,人们友好,有一部分红嘴鸥不愿回去了,就在滇池边安家落户,所以有时夏天也能在滇池或城内的一些河流上看到牠们的美丽身影。
   说到滇池,必须说一说坐落在滇池边的大观楼公园,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成为闻名中外的景点。最有名的是清代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从长联可以看出滇池曾经的波澜壮阔、优美风景及辉煌历史。长联史称“天下第一长联”,就挂在滇池畔大观楼前,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齐名,成为云南文化的重要标志。大观公园里分大观楼、鲁园、庾园三个景区,园内有大小池塘(连着滇池)众多、亭台楼阁、曲栏水榭、假山花园以及游乐园等等。公园常年按季节展出应季的花卉,特别是夏天的荷花展和秋天的菊花展是公园的一绝,每到此时,公园游人摩肩擦踵、络绎不绝,拍照打卡、泛舟休闲……
   幸运的是,我家离大观楼三公里左右,我们常常在周末走路或骑车过去游玩。有一年夏天,我居然去了六次,只为欣赏那千姿百态的荷叶和风姿绰约的荷花,满足我这个爱荷之人的痴迷和咏荷的诗情画意。每年元宵节和中秋节,公园更是要举行“元宵夜大观”或“中秋夜大观”灯展,那时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大观楼两公里外的路口,常常被前往赏灯的私家车堵得水泄不通,最后很多人都无奈半途折返,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昆明政府近年在治理滇池过程中,还兴建了一系列惠民工程,不仅围绕滇池修建了环湖公路、绕城高速及草海隧道,方便人们出入城市,减少高峰堵车。而且沿湖修建了众多湿地公园,从西山脚下的海埂公园开始,向东南边沿湖依次建有干沟尾湿地、草海湿地、星海半岛湿地、海洪湿地、海东湿地、宝丰湿地、王官湿地、斗南湿地、捞鱼河湿地、古滇国湿地等等,供人们周末休闲、锻炼、郊游。
   每个湿地公园都连着滇池,滇池边鸥鹭嬉戏,湖风猎猎。喜水的水杉,成片种在水里,春夏绿树成荫,人们可以在期间漫步栈道或划船;秋冬水杉变成黄色或红色,映衬在蓝天下,仿佛油画一般美不胜收。偶尔还会发现白鹭漫步水杉林,或捉鱼或沉思……湿地公园还种有各种花卉树木,各季有花团锦簇的花海,也有大小池塘,建有亭台回廊、健康步道等——一年四季都是拍照、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去年,政府从大观楼沿滇池向西边修了一条健康步道,直达西山脚下,供居民们走路、跑步、骑行、休闲。中间在东风灞景点修建了一条起点为一座七孔浮桥的堤坝,横穿滇池直达西山脚公路边,其间经过一个控制闸口,再绕过草海隧道顶部,沿滇池绕回健康步道,总长约八公里左右。过了草海隧道,再沿水边走,就到达一个景点,名为“天空之境”。——在这里,如果天气晴朗,加上相机好,可以拍出水天一色的“天空之境”大片;可以临水远眺,看得见来路的七孔浮桥、远处滇池边的建筑以及大观公园里的摩天轮和昆明鳞次栉比的繁华城市建筑,特别是那两栋高高的万达双子楼;还可以在水杉树下静坐冥想……眼前是岁月静好的山水图轴,耳边是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和水中鱼儿偶尔跳出水面的水花声,鼻子里嗅到淡淡的水腥味和清风带来的花草香,走累的脚也得到了休息,内心沉静得毫无杂念,感觉心灵像被洗涤了一般。
   今年初,政府沿滇池东南边又修建了一条长达70多公里的环滇池骑行绿道供人们徒步、骑行、锻炼、游玩,并开通旅游观光大巴,方便人们走累了选择乘坐。绿道把滇池边各个湿地公园连接起来,期间还建有别具特色的各种“桥”——“水之桥”“草之桥”“林之桥”“山之桥”“田之桥”“村之桥”“湖之桥”以及薰衣草庄园、各种古村落等等景点。只要你有时间和精力,你可以从头(目前开通从宝丰湿地开始)走到尾(南岸沙滩公园)。这个环滇绿道,对于爱锻炼又爱美景的我家自然不甘落后,我们已经在周末去走了两次环滇绿道,每次六~七公里左右,走过了“水之桥”“草之桥”“林之桥”及薰衣草庄园和卧龙古村。我们第一次去时,正值春天,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候。穿过热闹的油菜花田,就到了“水之桥”。此桥建在水沼之上,桥下两边盛开着桃花、樱花和油菜花。漫步美景中,我不禁自心底涌出一首诗来:
   桃红柳绿菜花黄,蜂飞蝶舞蜻蜓忙。
   香海畅游花熙熙,绿道健步人攘攘。
   寻芳不疑近犹远,踏春有情暖还寒。
   池水迎风拍岸浪,倦鸟归巢恋夕阳。
   我们打算将来还要继续走滇池绿道的其他段、其他“桥”,直到最远的南沙滩公园,最好把目前这七十多公里走完……
   不知不觉中,我这个外地人已把滇池当做依恋的母亲湖,也把这个美丽的城市当做我的第二故乡。每当我离开一段时间,也会想念,也会怀念。很庆幸,作为这个城市的居民,我们享受着母亲湖奉献给我们的适宜气候、美丽风景、和谐与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爱护。让那一湖澄碧的水,永远荡漾在心中!
  

共 34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滇池画卷,既有烟波浩渺的自然之美,又有千年流转的历史底蕴,更见证了一湖碧水从污染到澄澈的涅槃重生。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滇池四季更迭的景致,从西山睡美人的静谧,到红嘴鸥翩跹的灵动;从大观楼长联的古韵,到环湖湿地的新貌,每一处风景都饱含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滇池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原明珠,更成为了城市的灵魂与居民的精神寄托。如今,环滇绿道串联起自然与人文,惠民工程让生态与生活共生,这不仅是环境治理的胜利,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注脚。愿这颗明珠永远闪耀,滋养一方水土,承载万千眷恋。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42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25 15:53:28
  文字如诗,将滇池的美与变迁娓娓道来。从污染到重生,从风光到人文,每一笔都饱含深情,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爱上这片高原明珠。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25 15:53:50
  太赞了!生动展现了滇池的历史底蕴、生态之美与治理成果。既有自然画卷,又有人文故事,读来令人心驰神往,倍感珍惜。
回复2 楼        文友:如歌四季        2025-04-25 21:14:05
  感谢老师的精彩编按,辛苦啦,问好,敬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