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村庄里的鸡(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村庄里的鸡(散文)


作者:蔚蓝枫叶 童生,58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0发表时间:2025-04-26 20:02:43

“喔喔喔”“喔喔喔”……大公鸡一声声打鸣声,把还在沉睡的村庄唤醒。
   鸡鸣破晓,晨曦映照,勤快的村民开始起来准备下地劳动了。母亲起来去院子里抱柴禾烧火做饭,然后先把鸡窝门打开。那时村庄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养鸡。少则几只,多则十几只二十多只。母亲放开鸡窝门,每只鸡拍拍翅膀从鸡窝里跑出来。村民们陆续都起来了,伸伸懒腰、揉揉眼睛拿着锄头或镰刀下地去了。顿时,村庄里各家各户,一群群色彩斑斓的鸡都跑向门外。大街上,鸡多了起来,有的鸡甚至还去周边的田埂里觅食。村庄的清晨,有了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们欢快的奔跑,为宁静的村庄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七十年代的村庄,当春天桃花开遍以后,村庄里就会有了来卖小鸡的人。小鸡是刚出生不久的,卖小鸡的人用车子把特制的鸡笼绑在车子后边——一般鸡笼是竹子编的,底上两层。卖小鸡的人进村后,就开始吆喝:“小鸡儿了、小鸡儿,卖小鸡了……”那婉转悠扬的嗓音,顿时响彻村里的各个角落。村子里的婶子、大娘、奶奶们、听到吆喝声就从家里跑了出来,当然也少不了母亲。她们端着笸箩提着筐子,把卖小鸡的鸡笼围了起来。
   “小鸡多少钱一只?买多了便宜吗?”
   “五毛一只少了不卖,买十只按原价,买二十只多赠送一只。”村民们讨价还价,定好价格开始捡小鸡儿了。
   一个个小鸡毛茸茸的太可爱了,拿到手里小鸡会啄的你手心痒痒的,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小鸡大都是黄颜色的,有的头上还有一撮黑毛,有的是纯黑色的,也有的是灰色的,也有的是黑黄两色的。一个个毛茸茸的,细细的爪子,尖尖的嘴巴。主人撒了一把小米,小鸡们开始抢着啄食,买小鸡的人们专挑抢食欢实的。——撒食,这是卖小鸡的人为了多卖小鸡的一种手段。不一会儿,人们把挑选的小鸡放到筐子里,拎着小笸箩里高高兴兴端回家。
   刚买回来的前几天,母亲把小鸡儿都放在纸箱子里喂养。一个月后,小鸡儿像鸽子那么大了,鸡们就都住鸡窝了。鸡窝上边,父亲特意垒了几个鸡下蛋的窝,等小鸡儿长成成年鸡了,——那可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候,期盼着它们快快下蛋。到了秋天,不料村里有鸡瘟了,家家户户下蛋的母鸡,和打鸣的公鸡大都被鸡瘟传染死了。母亲喂的十几只鸡,也没幸免。那些年,村里经常来吆喝着买死鸡的人。就这样转年继续养鸡,还好这年没鸡瘟,母鸡下了蛋,等攒够几十个鸡蛋,母亲就提着筐子去集市上卖,卖完了换点钱贴补生活,或者给我们买书本铅笔和橡皮等。
   村庄的鸡,似乎有着自己的团体,它们或聚集成群,或悠闲自得,相互之间保持着一种和谐与默契。真的很神奇,打开鸡窝门,不管白天它们跑多远,当夜幕降临它们都陆续归巢,它们都安静地蜷缩在鸡窝里,栖息在鸡舍里。
   有一天早晨起来,母亲打开鸡窝门,发现那只芦花母鸡不见了。那只芦花母鸡前几天就在别人家的窝里下了蛋,被母亲捉回家来的。这次母亲问了几家,婶子大娘都说没见着。母亲回到家站在大门口扯着嗓子呼喊:“跑谁家一只芦花母鸡去吆,跑去说给俺吧,还下着蛋呢……”可是第二天、第三天也没见芦花母鸡回家。母亲心疼地唠叨:“这只芦花母鸡一天一个蛋,也不知谁家给扪起来了。”父亲说,找不到就算了,别心疼了。母亲也就不再说啥了,等过来二十多天,我家那只芦花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回家了,这下可把母亲乐坏了。母亲赶紧撒上小米犒劳芦花母鸡……——其实这事,在当时农村庄稼人家里,是常有的事。
   那些年,我记不清楚确切是哪年了,听母亲说我村也开了暖房,孵化小鸡儿呢!有专业管理孵化小鸡儿的技术人员,吃住在孵化场里,直到出小鸡儿才回家。村民们再也不出去买小鸡了,别的村的村民,还来我村批发小鸡去卖呢。当时毛蛋也卖,毛蛋也是一盘非常美味的菜,那时我村的村民们都品尝过,可鲜香了。
   庄稼人当时虽然家家户户都喂鸡,可是谁家也舍不得天天吃鸡蛋。鸡蛋只有条件好的家庭,老人和孩子们能吃着,也只有做月子生小孩的妇女们能吃着。记得当时谁家娶媳妇嫁闺女,最后那盘压轴的好菜就是炒鸡蛋。
   鸡也有烦人的时候,每到夏天,人们为了在院子里凉快,搬出矮桌子和小板凳出来吃早饭。别的牲畜都拴起来了,只有鸡跑来跑去。这时得一个专人看着鸡,鸡看到桌子上的饼子窝头,也想来抢着吃。不过一次,也没让它们得逞……
   岁月如梭,一晃我们都长大了。我初中毕业那年,计划养蛋鸡。当时是我们一起赶集的我表姨李桂荣,她养了上千只鸡,启发了我养鸡的念头。表姨还用煤油灯孵化箱孵鸡。出鸡那天,我骑着自行车绑上鸡笼,在表姨家买了二百只小鸡儿,表姨又给多搭了六只小鸡儿。
   买回家来,我细心照料,给小鸡儿打了两次防疫疫苗,免得被传染。养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似简单,养起来挺难的。我村赤脚医生,也没看好我养鸡这事,他说历年来农村养大批鸡的,就是大学生也没成功,别说你这么个初中生了。我没服气,继续养我的鸡,小鸡儿长到了一个多月的时候,各个已长成半大鸡了。这时候,鸡真的生病了。各个鸡无精打采不想吃食,我跑到卫生院带着其中一只病鸡,请兽医大夫给看看鸡得了什么病。兽医平时只给牛、马、驴等看病。庄户人家鸡死了就吃肉,哪有给鸡瞧病的,所以兽医大夫也瞧不出是啥病。
   我心急如焚抱着鸡回到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翻看养鸡书籍。查到了,查到了!终于查到了……我高兴极了。原来鸡得了一种“球虫病”。于是我就按照书籍上的药方给鸡治疗,很简单用“流黄”压成碎末拌到食里给鸡吃上,几天后鸡全部好了。当时我的心可悬到嗓子眼了,要是鸡都死了不但丢脸面,而且也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我每天精心喂养着鸡,每次给鸡拌饲料我还放上骨粉、鱼粉,微量元素等添加剂。我可算把我家半个家业都投进去了,当时在父母面前我可是下了军令状,只能成功绝不失败。鸡都恢复了健康,一天天健壮地成长。
   鸡23至25周龄时,大部分蛋鸡开时产蛋。27至29周龄时,进入产蛋高峰期。这是我家前所未有的养鸡辉煌。
   每天,母亲跟着父亲卖布的小驴车去卖鸡蛋,我家鸡蛋新鲜个大,在集市上独树一帜格外鲜亮。不管多少斤,都会被饭店抢购一空。养鸡给我家带来了经济效益。鸡粪撒到地里,我家的庄稼秧苗黝黑又绿,果实又大又饱满。
   村里的人们看我养鸡成功了,有几家前来学习咨询我的。他们也学着养鸡。我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养鸡经验。那些年,村庄养鸡的多了起来。几年后,大型养鸡场村里又增添了几家,前来批发鸡蛋的人们络绎不绝。村庄的鸡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蛋和肉食,而且人们的生活各方面也得到了改进。养鸡见证了村庄的变迁与岁月的流传。从此,吃鸡蛋已不是奢侈品了。每天人们餐桌上多了一盘炒鸡蛋。
   如今,村庄里各家各户都是家庭小院,种菜养花再也见不到鸡了。那些曾经的靠养鸡卖鸡蛋换书本的日子,再也一去不复返了。村庄里的鸡成为一种乡愁和回忆。
  
   2025年4月26日江山文学首发
   付桂霞于天津
  

共 27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村庄里的鸡”为线索,串起乡村生活的温暖记忆与时代变迁。从清晨公鸡打鸣唤醒村庄,到村民选购小鸡、经历鸡瘟的无奈与惊喜,再到规模化养鸡带来的经济改善,生动展现了鸡与村民生活的紧密联系。鸡不仅是家庭收入的补充、餐桌上的美味,更承载着邻里互助的温情和生活的希望。随着时代发展,家庭散养鸡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养鸡场,鸡蛋从奢侈品变为日常菜肴,这背后是乡村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文章以质朴的文字,将乡村的烟火气息、生活的酸甜苦辣娓娓道来,让“村庄里的鸡”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唤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感慨。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27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26 20:04:15
  文字质朴鲜活!以鸡为引,串起乡村岁月的烟火与温情,从养鸡日常到村庄变迁,满是乡愁韵味,令人回味。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26 20:04:49
  故事充满生活气息!生动展现鸡与乡村生活的紧密联系,既有成长奋斗,也有时代变迁,读来亲切又动人。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4-26 20:21:28
  感谢汪老师受累编辑,你的编辑给小文添彩了。敬茶献花问好汪老师。遥祝春祺。
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4-28 11:38:20
  哈哈,付老师写出了养鸡的经历,太棒了!满满的回忆,记得那会儿每年都会养鸡,当年就能吃上新鸡蛋。很不错的一篇美文,加油,继续
5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4-28 13:49:58
  感谢冬阳老师来访留下墨宝!向你学习,敬茶、献花、问好冬阳老师!祝春祺!
6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5-04-29 09:10:56
  买小鸡,喂小鸡,又让我们回到了童年。
7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4-29 11:25:11
  充满了乡土气息,接地气 。佳作!
8 楼        文友:赵声仁        2025-04-29 20:46:45
  鸡,是乡愁最生动的符号,是农村最多彩的画面,是最能拨动记忆琴弦的图腾。点赞!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