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春秋】不讲究

编辑推荐 【春秋】不讲究


作者:寸心知 白丁,22.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8发表时间:2025-04-27 10:54:28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袁部长太不讲究了。
   他的下属都很尊重他,因为他不摆官架子,跟大家很合得来。他一出现,总能把同事们吸引到一起,没别的,他总有“内幕消息”发布,他的话也幽默,带着浓厚的乡村泥土气息。大家很喜欢他这样的领导。
   但是,同事们觉得袁部长过于随便,不讲究。不过又都能理解。因为袁部长没什么大背景,生长在农村,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农民,三亲六眷也没有进入官场的。自己在农村也是实实在在当农民,只是干不了重活,与妻子晚霞开了一个小卖部,就是卖花生淡酒、糖饼果子之类的杂货店。虽然赚不了大钱,日子倒也还过得去。
   袁部长文革前毕业于一中的高中部,一中一直到现在都被誉为本县的清华。可知他读书厉害,功底扎实。据说是他家历史有污点,经不起“查三代”,不算是根正苗红的好苗子,所以只好委屈地埋没在乡下。这一晃就是好些年。
   突然有一天,他意想不到地时来运转了。他被公社领导看中了,经过培养、考验,很快入了党,接着担任了党支部书记。那时的大队书记可是实实在在的一把手,权力、威望接踵而至,可谓一言九鼎。而且,他在这个来之不易的岗位上,充分展现了他能说会道、善于总结的特长,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很得区上乃至县里器重。他们大队的工作总是在领跑行列,好多现场会都在这里召开。
   上级领导唯一遗憾的,也是他太不讲究,泥土味太重。在大队部开大会、作报告,到县里开会发言,向领导汇报工作,他总是头发乱蓬蓬的,跟鸡窝一样;或者胡子拉碴的;或者一只裤脚高一只裤脚低,衣衫不整,影响干部形象。领导对此无计可施:有的直截了当批评他不讲究,有的曲里拐弯建议他注意形象,有的敬而远之绕道走。袁部长都乐呵呵地回答:“好,好,领导好。”不知道是答应改还是自认为好抑或向领导问好表示感谢,反正过后一切照旧。领导很头疼,转念一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人也就是这点毛病,其他没问题,就随他去吧。
   众所周知的是,袁部长后来算是登堂入室、仕途坦荡,先后当上了公社书记、区委书记,最后还进了县委常委,当上了宣传部长。袁部长照样乐呵呵的,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下属,把大家紧密团结在自己麾下。他举重若轻,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把工作做得可圈可点。市里的现场会经常在本县召开,袁部长也成了市里乃至省里介绍典型经验的常客。部里堪称“讲师”、水平一流的李铁牛开玩笑说:“跟着太阳亮堂堂,跟着春天百花香,跟着秋天收获大,我们大伙跟着袁部长,就像一群秃子跟着月亮。”大伙乐得哈哈大笑,几个女同事显得更夸张,一个个捧腹大笑,还笑出了眼泪。
   笑过之后,恰巧袁部长开完常委会回来了。他一边笑着问大家笑什么,一边眼睛四处打量。天气太热了,办公室把电扇开到了最大档,刮起一阵阵热风,袁部长披着短袖衬衣,裤脚一只高一只低,仍然大汗淋漓,就像刚从双抢战场上撤下来的农民伯伯一样,大伙忍俊不禁,又不敢笑出声来。
   “太渴了!”袁部长嘟囔着,办公室干事小李赶紧起身泡茶,袁部长等不及,一眼看到了办公桌上的三四个茶杯,里面还有客人没喝完的大半杯剩茶,于是端起就喝,同时叫住了小李:“别泡茶了,太烫!这里不是有茶吗,我喝这个就行了!”接着就把几个半杯的剩茶“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了下去。同事们来不及阻止,眼看着袁部长心满意足地抹了抹嘴,都说:“领导,那都是剩茶,别人喝过的,不能喝呀!”袁部长撩起衣襟又擦了把嘴,满不在乎地说:“没事,我以为是没喝过的呢。过去在乡下,我经常喝的。喝了就喝了,有什么好讲究的!”大家默默无言,心里都说:“领导,你什么都好,就是太不讲究了。”
   上面来客人了,宣传部一律热情接待。餐桌上,袁部长沿袭本地风俗,殷勤地给客人夹菜。他不用公筷,而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夹,客人不好拒绝,反复婉拒:“袁部长,您不用这么客气,让我们自己来吧。”袁部长没有听出客人担心不卫生的话外之音,依然我行我素地给客人夹菜。席间,为了清除嵌在牙缝里的菜屑,他不像外面客人使用牙签,而且用手遮挡着剔牙,而是把筷子伸进嘴里大刀阔斧地操作,有时还干脆弯曲小指去抠,客人面色窘迫,又不好说破,只好半饥半饱草草收兵。饭后,小方、小黄等人曾委婉地提醒袁部长别不拘小节,要注意卫生,袁部长不以为意,哈哈大笑:“我还以为是多大的事,小事一桩嘛,哪有那么多穷讲究的?!我在乡下时大家一直都这样,没看到谁因为夹菜生病吃药的,热情点、客气点总是应该的吧。”同事们不好再劝,乃不了了之。袁部长于是一意孤行,不管上级领导还是外地客人,一律客客气气给他们夹菜,外人都说袁部长太客气、讲“礼性”,是个大好人,就是有点不讲究。袁部长也听说过这些评论,还是一笑置之。
   由于经费拮据,宣传部没办法给客人发整包的香烟。袁部长干脆要部里节省了这笔开支,改由自己发“零烟”,就是一支一支地发。组织部刘部长讥笑他拿不出手:“老袁啊,现在哪有给客人发零烟的?都是整包发。你还以为是在你老家,可以不讲究?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面子还是要顾的!”袁部长跟他是同学,于是笑着回敬道:“老刘,我知道,你也是好意。但我是面子、里子都想要,没钱怎么讲究?我不能顾了面子,丢了里子呢!”于是一如既往地不讲究,恭恭敬敬给每一个客人发零烟——自己抽的烟。
   大概快四十了,袁部长才作为特例破格招干。要他“洗心革面”,把这不讲究的毛病改掉,也确实很难为他。他是宣传部的老大哥,要勉强他这个穿中山装的大哥和一帮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与时俱进”,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大家慢慢也习惯了。哪怕一件再好的衣服,让他穿上,过了一阵,同事们总会发现衣襟上增添了好些斑斑点点,“几行陈迹”。袖子上多一些,极有可能是擦了鼻涕的遗存。至于衣服上的口水、汤水,“偶尔露峥嵘”,也只是“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几十年来,袁部长像所有农民一样,没有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就拿上大厕来说,都是逼急了才去。那一次,他从外面匆匆赶回,铁牛眼看着他冲进办公室,撕了几张材料纸就直接上大厕去了。出来后,铁牛忍不住问:“袁部长,您上大厕用材料纸?”袁部长一愣,回答道:“是啊,有什么问题吗?”铁牛也一愣,耐着性子告诉他:“袁部长啊,现在都是用卫生纸的,办公室就有呀!”袁部长脱口而出:“就是拉屎,擦屁股什么不行?!在老家,大家就是用稻草,甚至用竹片、树枝刮一下。还用卫生纸,哪有那么多穷讲究的?!”铁牛愕然。
   尽管袁部长被听众誉为“本县第一张嘴”,讲话、作报告不用稿子,随时随地可以张口就来,而且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滔滔不绝,“上接天线、下接地线”,浅显生动,令人久久不忘,但他竟然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就挤在五六个人一间的办公室里,与同事们打成一片,而且甘之如饴。他跟下属关系融洽,对大家的关心无微不至。就这样在下属中扎堆,也许才是他钟爱的工作方式。
   后来,机关里终于给袁部长争取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他只好恋恋不舍地乔迁新居。这个办公室有一扇窗户,当然比原来的通风透光,好多了。而且还有窗帘,浅蓝色的。袁部长就躲在这个办公室里工作,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满地是残缺的烟蒂、鞋底擦过的痰迹,颇有些乌烟瘴气、呜呼哀哉的气象。袁部长因为抽烟,时不时喘不上气来,咳得脸红脖子粗的,于是一口口浓痰“应运而生”,他狼狈不堪,顺手把窗帘当成了擦嘴的手帕,弄得那窗帘“劣迹斑斑”,很不雅观。其实,他口袋里就有他老婆晚霞给他准备的手帕,但他一般不用,吐痰擤鼻涕过后,便用手一擦完事。别人的手帕,都是整整齐齐叠着放在口袋里,很整洁。而袁部长的手帕则皱巴巴、脏兮兮的,像一块抹布,晚霞嫌弃,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但袁部长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照样不讲究,不以为意,同事们引以为憾,却又无可奈何。
   其实,袁部长也知道自己不讲究的习惯,让同事嫌弃,连他老婆晚霞也嗤之以鼻乃至深恶痛切。他也努力改进过,不过刻意的东西总难持久,好不了几天又死灰复燃,青山依旧在,“只有脏如故”。就这样,他一直熬到了升职、退休。
   要不要讲究?对袁部长来说,还真是一个问题。

共 32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戏说了一个挺不错的领导干部,生活方面“不讲究”的情况,读过以后觉得这个人还真正特殊:一般领导会是讲究文明,甚至为了表现自己还刻意装扮。这位“袁部长”,却总是随随便便,把自己弄成了农村“农民双抢中的摸样”。这样的人,虽然被人诽谤,却也令人尊敬,因为他我行我素,真实朴素。【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寸心知        2025-04-27 14:23:35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袁部长就是有些不讲究,但瑕不掩瑜,比那些刻意装扮的伪君子好多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