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竹木情长(小说)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竹木情长(小说)


作者:水中天 童生,61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发表时间:2025-04-27 11:28:39
摘要:知道张满仓生前并没准备寿材,李天顺毫不犹豫地把给自己准备的那口金丝楠棺材送给了他。 不久,李天顺将那棵香椿树也变成了一副棺材,跟那副金丝楠木棺材一模一样,和西厢房另一口金丝楠木棺材并排。

山坳里的晨雾还未散尽,张满仓已经坐在自家门前的枫杨树下破竹子了。青竹在他手中驯服地裂成均匀的篾片,薄如蝉翼却柔韧不断。他左手按住竹节,右手执蔑刀轻轻一划,“嘶啦”一声,竹片便像流水般舒展开来。
   四十米开外,李天顺的斧凿声也准时响起。他正在院墙外的木工坊雕一座半米高的头像,神态逼真,椿木的清香混着松烟墨的味道飘出工坊。
   “老李,该歇歇啦,注意身体。”张满仓隔着水沟喊。
   李天顺头也不抬:“赶活呢。刘老爷子预定的雕像,今天得完工。明天是他九十大寿,这是他重孙子送给他的寿礼。”
   两人都有手艺。张满仓是蔑匠,最擅长编竹席、竹筐,有时也制作竹椅,小工艺品更是一绝。李天顺是木匠,桌椅板凳、立柜等一应家具得心应手,尤其会做棺材。经他精雕细琢的棺材,颇具神韵,宛若艺术品,十里八乡的老人以身后能得到这样的寿材为荣。
   他俩都是地道的农民,主业仍是种田,他们的手艺都是从父辈学来的。虽挨过不少训,吃过不少苦,但却学到了真本领。在大集体时代,通常是人们请他们到家做些活计,落些吃喝和小钱。他们也曾偷着把自己做出来的竹筐、桌椅等拿出去卖,换来油盐钱,被按投机倒把的罪名批斗和处罚过,心虽不甘,却很无奈。有人故意挑拨,说是两人相互举报,致使两人吵过嘴,甚至打过架,两家曾一度水火不容。后来得知真相,两家很快冰释前嫌。有了手艺,多少有些收入,生活条件自然比其他人好一些,人们也对他俩高看一眼。后来,随着社会变革,他们的手艺得到了用武之地,勤于钻研和创新,两人还获得了民间工艺大师的称号,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张满仓和李天顺都是分家后独立建了新房,俩人同岁,同年娶妻,同住一处山坳,比邻而居十余年。巧的是,两家都有三个孩子,且都是二女一男,男孩最小,对应的三个孩子年龄相同,生日差着月份。邻里守望,相处倒也融洽。
   两家都是四合小院,依山傍水。一家在东,一家在西,房子并未紧挨着,间距不足五十米,中间有个两三米宽的水沟,山泉整日从沟里流到房前的大池塘里,池水丰盈,鱼肥鸭壮,给塘下两家的几块稻田提供者充足的水源,常年旱涝保收。
   两家都把儿子视若珍宝,请人起名,分别叫张鹏和李响。而女孩就随便起了名字,平时也都是大妮儿、二妮儿地叫着,有些重男轻女。
   尽管山上树木茂盛,也有一大片竹林,两家还是在房前屋后裁满了各种树,不仅有桃李等果树,也有香椿、泡桐、银杏、柳树、枫杨等。李天顺还精心移栽了两棵碗口粗的金丝楠。除了方便吃水果外,更多的是希望多些木料备用。以水沟为界,权属清晰。李天顺做了一座精巧的木桥搭在水沟上,桥面被两家人走得油光发亮。
   两家的儿子同岁,都生性顽皮,喜欢攀高爬低。六岁那年,两个孩子在门前嬉闹,一会儿上树摘桃,一会用竹棍抽打树枝。当大人们看到那些小树断头折枝时,痛惜不已,都压着怒火,好言相劝。隔了几天,不知谁家孩子又故伎重演,引来了几声责骂。两家便有了些许隔阂,碍于情面,并不说透。
   1982年,张鹏和李响都是八岁,正是猫狗都嫌的年龄。
   春天的一天,大人下地了,张鹏和李响相约在水沟两边的树林里“比武”。张鹏挥舞着从父亲工坊偷拿的蔑刀,李响则举着小型手锯。
   “我爸的蔑刀能劈开最硬的毛竹!”张鹏一刀砍向沟边的桃树,树皮应声而裂。
   “我爸的手锯连铁木都能锯断!”李响不甘示弱,对着银杏树就是几下。
   等大人们发现时,水沟两侧十几棵树都遭了殃。最惨的是李天顺精心培育的那两棵金丝楠,一棵被锯得露出了白生生的木质,树液像眼泪一样往下淌,一棵从根部锯断,没救了。
   “小畜生!”张满仓抄起竹条就往儿子手心抽,“知道一棵树要成要长多少年吗?”竹条抽断了一根,张鹏的手心肿得老高。
   沟对面,李天顺的惩罚方式截然不同。他让李响面对那棵受伤的金丝楠树前跪两个小时。“看着它,记住树木流了多少泪”。
   栽这两棵金丝楠,是李天顺好不容易从朋友那里求来的。作为木匠,他非常清楚金丝楠的秉性和用途。
   看到树木毁成这样,除了惩罚孩子外,两家难免相互抱怨教子不严,无形中又有了些许隔阂。
   好在以后没再发生类似情况,孩子们变得非常听话,也认真学习,两家又和好如初。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那些受伤的树木都长大了,只是树干上永远留下了扭曲的疤痕。
   过了几年,两家的女孩子纷纷出嫁,张鹏和李响也大学毕业留在省城工作,很少回家。两家的女孩学习也很好,学业有成,大都在县城或外省工作,在工作之地结了婚。曾经热闹的两家,一时变得冷冷清清。好在张满仓和李天顺经常互访,在一起喝点儿小酒,切磋技艺,日子过得并不落寞。
   又过了两年,两家的儿子事业有成,都在省城买了房,成了家。当然了,少不了父母的倾囊相助。他们也知道感恩,时常在电话里嘘寒问暖,逢年过节也赶回来。
   “爸,跟我去省城吧。”张鹏指着自己设计的建筑模型说,您这竹编技艺用在现代建筑上绝对……”有一次回来,张鹏想劝劝他爸。
   “不去。”张满仓匆忙打断儿子,手里的竹席编织丝毫不停,“我这篾刀离了这片竹林,就跟鱼儿离了水一样。到了城里,我不适应,恐怕也没有了灵感。”
   同样的对话发生在李家。李天顺抚摸着那把刚完工的躺椅,淡然回复李响:“不到省城。生活在这里,我心平气和。我这手艺,得守着这方土地。”
   生活就这样平静地过着,年复一年。
   幸存的那棵金丝楠也有十多米高、一抱粗了。考虑到老两口都七十过头了,不知意外哪天来临,李天顺便把这棵心爱的树放倒了,抽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用尽心思做了两副棺材,精心雕琢打磨、上漆后,放在西厢房里。
   一日,张满仓不经意间发现金丝楠树不见了,很好奇,便到李家询问。在西厢房,他看到了并排着的两副棺材。那棺材头大圆如苍穹,尾小方似厚土,弧线流畅,挡板上“福寿双全”四个阳文篆字苍劲有力。他顿生惊叹不已,万分羡慕:“卖给我一副吧,愿出高价!”
   “这里给我老两口准备的。这棵金丝楠正好做了两副,没有多余的木料。说实话,当初我的这两棵金丝楠,是我特意为咱们两家准备的呀,可惜被孩子们毁了一棵,没办法。我用那棵香椿树给你做一副吧,保准让你满意。”
   “我就想要一副楠木的!”
   一再要求后,见李天顺不松口,张满仓只好悻悻地回家了。
   2018年深秋,张满仓在编竹席时突然晕倒。诊断结果是脑梗,右半边身子不太灵便了。
   李天顺是第一个来当地医院探望的。他带来一个特制的松根茶杯,底部加宽防滑,杯身雕刻着松鹤图案。
   “试试。”他把杯子塞到老友手里,“右手不方便,左手也能端稳。”
   张满仓摩挲着杯上精致的纹路:“雕工见长啊。”
   “闲着练的。”李天顺望向窗外,“我给你做了一把躺椅,出院后可放在院子里或廊檐上躺着修养。”
   “我也给你做了一把竹躺椅呢,回去后就送给你。”张满仓笑了,把杯子握得更紧了。
   为了更好地康复,张鹏把他爸接到了省城。尽管张天顺很不乐意,但拗不过孩子们的一片孝心。
   省城的康复中心条件优越,但张满仓总望着窗外发呆。
   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康复中心封闭管理。张鹏隔着栅栏发现父亲正在编一个微型棺材模型。
   “给你李叔的。”张满仓头也不抬,“我们今年都过了七十岁了,按老规矩该备寿材了。你李叔做了两副金丝楠棺材,哪是真的好!”
   张鹏心头一震。自己根本没想到提前给父亲定制棺材。
   疫情稍缓,张鹏专程将父亲的礼物送回老家。李天顺接过那个巴掌大的竹棺模型时,但见模型虽小却五脏俱全,内壁还细心地垫了一层晒干的竹叶,不禁双手颤抖。
   2021年深秋,张满仓在睡梦中离世。
   知道张满仓生前并没准备寿材,李天顺毫不犹豫地把给自己准备的那口金丝楠棺材送给了他。
   “老伙计啊,我满足你的愿望了。到那时,我带着椿树棺材去陪你哈。”
   张鹏和他两个姐姐赶紧叩谢李天顺。
   不久,李天顺将那棵香椿树也变成了一副棺材,跟那副金丝楠木棺材一模一样,和西厢房另一口金丝楠木棺材并排。

共 32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于山坳晨雾间,张满仓与李天顺的故事,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乡村生活长卷。两位民间匠人,以竹篾与木凿为笔,绘出岁月的肌理与生命的质朴。他们的手艺源于父辈传承,从大集体时代的隐忍,到改革开放后的重焕生机,这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对土地与传统的深情守望。金丝楠木棺材的诞生,既是对故土的眷恋,也是对生命终章的坦然接纳,其弧线与篆字间流淌着东方哲学的圆融智慧。张满仓与李天顺的情谊,历经岁月淬炼愈发醇厚。从儿时的隔阂到暮年的相濡以沫,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邻里守望的真谛。竹编如画,木雕若魂,竹篾杯与松根杯的交换,不仅是技艺切磋,更是灵魂深处的默契共鸣。病榻前的无声关怀,疫时寄送的竹棺模型,直至最后金丝楠棺材的慷慨相赠,皆是无声胜有声的挚友箴言。他们的故事,是传统手艺在现代化浪潮中的挽歌,亦是乡村邻里情在世俗变迁中的坚守。在这片山水环抱的山坳里,两座四合院、一座小木桥,连同那片斑驳的竹林与受伤的金丝楠,共同编织出一段跨越半世纪的乡村叙事。张满仓与李天顺用一生证明:真正的工匠精神,不仅雕琢器物,更雕琢人心;真正的邻里情谊,不惧岁月风霜,亦能跨越生死界限。他们的生命故事,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成为后人追忆传统与人性时最温暖的注脚。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27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4-27 11:31:09
  文章将竹编与木雕技艺融入乡村生活的肌理,既展现民间工艺的传承之美,又赋予匠人精神以诗意表达。从隔阂到和解,从比武到守望,故事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手艺与人生、传统与现代的深刻思考。结尾金丝楠棺材的相赠,不仅是技艺的巅峰之作,更是生死相托的至情流露,将邻里情谊升华为超越世俗的永恒主题,堪称传统与人性之美的和弦。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4-27 11:31:37
  为老师点赞,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水中天        2025-04-27 11:38:58
  感谢芹芹森老师辛勤编辑!敬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