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东篱】挥手之间(散文)
一
生活中有诸多经典动作,微笑,遥望,伫立,沉思,挥手,人们习以为常,不经意间呈现,每一个动作都是当下生活的样子,也是自身心境的投影。
我对“挥手”这个动作颇有兴趣,缘于李白《送友人》中那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唐朝的一次离别,这是李白和友人的一次离别,青山隐约,夕阳欲落,白云之下,流水绕城墙,李白和友人挥手道别,从此各奔东西,马儿也知人意,发出萧萧叫声,如此情境,让离别染上丝丝惆怅和苍凉。古时交通不便,道路险阻,关山重重,水路迢迢,也许一别就是三年五载,十年八年,甚至半生,路上还有诸多未知遭遇,兵祸,盗匪,战争,增加了行路的难度,安全堪忧,生离也许就是死别,所以古人的离是愁,别是恨,离愁别恨,覆盖于唐诗宋词里,牵扯出绵密的情思和无尽的牵挂。尽管大唐的繁华雍容滋养了唐朝人的豁达与豪迈,但是面对绵绵无期的离别,终究难以释怀。即便洒脱如李白,离别之时,挥起的手想来也是沉甸甸的,远不如他举起酒杯那般轻快,更不如他挥舞宝剑一派行云流水。
“阿郎挥手情千缕,小女缠怀泪几行。”(王明《除夕出征》)此句催人心肝。世间有什么样的离别比情人的离别更令人伤感,爱得越深,离别越痛,尤其是情郎要去的是战场,生死难料,离别注定令人绝望。离别是命运里的一颗朱砂痣,无法抹去,唯有不停地挥手,挥的不仅仅是手,而是千缕万缕的情丝,是天高地阔的深情。挥手之间,动人心魄,泪难收,恨悠悠。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这是诗人徐志摩与康桥的离别,是诗人的浪漫,更是诗人的情怀。那双握笔的手挥起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们无从得知。康桥必然有着罕见的魅力,让诗人情难自禁,无法割舍,甘愿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期待把一草一木、一片云、一滴水都镌刻于灵魂里。如此深爱,却也不舍得带走一片云彩,其实骨子里多么想带走康桥的一切,所以就写成了诗,这是一份永恒地珍藏,长相随,不相离。诗的表达是克制从容的,云淡风轻里情感滚烫,跌宕着,热烈着,“挥手”这个动作在诗中定格百年,经典而超然,也把康桥之美挥洒而出。
挥手是离别诗词里一个可目睹,也可捕捉到的一个动作,一种姿势,也是一份优美而哀婉的意象,强化离别之境,凸显离别之殇。
二
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我们要面临多少目送的情景,就要面临多少挥手的场面——妻子送别丈夫,父母送别孩子,女孩送别男友,姐姐送别弟弟,相拥,挥手,目送,眼眸中千般不舍,泪欲溢出。火车经过一个个站台,一幕幕挥手的场面挥动着离别的无奈,演绎着人生的况味,动人而感人。站台,铁轨,汽笛声声,蓝天白云,为离别注入一份诗意的怅惘,让挥手呈现着美丽的哀愁。“挥一挥手,目送你走,才觉得心里好难过。”高胜美的这首《缘》,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我觉得离别中的“挥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种离别的仪式,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枚情感的符号,诉说不舍之情,标注着一种人生的状态。
当然现代人的离别远没有古人那般沉痛,交通的快捷让相见变得容易,即便一时难以相见,电话,微信,视频也可解思念之苦,所以现代人的离别还能保留一份淡定,每一次的挥手也不会特别沉重。
每次看到站台那些目送的场景,看到那些在半空挥起的手,或白嫩,或黝黑,或苍劲,或粗糙,我都会想起自己与亲人朋友之间离别时挥手的场景。每一次的挥手,不是以“再见”终结,而是人生的又一次开始。小学时,随父亲去抚州读书,离开浒湾的那天清晨,外公站在门口,目送我离开,不停地挥着他清瘦的手,依依不舍。谁曾想到,平静的生活之河下隐藏着汹涌的暗流,那一次的挥手竟是外公留给我最后的印象,再次回来,面对的是永远不会醒来的外公,他的手放在身体的两侧,再也无法挥起。外公最后挥手的姿态烙印在我的心底,是永远的记忆,更是刻骨的伤痕。
自年少起,辗转于浒湾、抚州、南昌、东莞、湖北等地,最后到厦门,每一次母亲都要目送我离开,挥手跟我道别,在晨光里,春风中,秋阳下,冬雪中,母亲也由中年变老年,向我挥的手,也慢慢从丰腴到枯瘦,但是眼神里的不舍,话语中的关爱始终不变。
在一次次的挥手中,我离故乡越来越远,故乡的面目从此变得模糊又清晰;在一次次的挥手中,我目送着生命里与我有交集的人离我远去,从此了无音信。照着镜子,我看到自己从那个懵懂的少女变成沧桑的妇人,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挥手,是向自己的过去告别,也是向未来的自己致敬,我期待余生再也没有离别,只有美好的相逢,只有每一个欢乐的朝朝暮暮,幸福的岁岁年年。但是有相逢就有离别,有幸福就有遗憾,就如月有圆有缺,云有聚有散,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一种朴素而通透的人生哲学。
离别时要挥手,平日里告别我们也要挥手。早上离家出门,下班后离开公司,和家人,和同事说“再见”,然后挥一挥手,走向各自要去的地方。这种短暂的告别并不影响人们的心情,因为很快就会见面。所以每一次的告别,人们挥手的动作是轻盈的,心情是恬淡的。如果说离别是命运的交响乐,告别则是生活的小插曲,那么我们的挥手,就是在奏乐,其气势、气韵、音调和旋律则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和境界。
三
挥手也意味着相逢。
火车站出口处,人们不断地走出,站在出口外的人们等待着亲人或朋友,等待的滋味是漫长的,也是焦虑的。终于看到他(她)出现在视野的前方,激动,兴奋,赶紧挥手,这是一种欢迎的姿态,也是一种指向,告诉对方自己所处的确切位置,若不如此,人流密集,一不小心就错过了。
人海茫茫中,一个久未见面的朋友出现在人群中,向你的方向走来,她似乎没有看到你,你大喊一声,人太多,噪音太大,她似乎没有听到,你频频挥手,边挥手边不停叫着她的名字,也许显得不矜持,但是此时也顾不得了。终于她意识到你的存在,也向你挥手,你们在挥手中走向彼此。
明星艺人红毯秀,红毯外,记者的摄像机频频“咔嚓”。明星从容走来,优雅地挥手。歌星在台上深情高歌,台下粉丝热情挥手,台上台下挥手同步,把现场气氛燃到高峰。明星的挥手是一种互动,也是一种亲和力的表现。粉丝的挥手表达着自己的喜爱和仰慕。这种状态下的挥手透着无尽的欢畅,轻松。
有人说:挥手之间,人走茶凉。人走茶凉,是汪曾琪在京剧《沙家浜》里的台词。本义是给客人倒的茶,客人还没有喝就走了,茶也就凉了。当然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的人,结合自己的现实境遇,感慨不同,可理解为一种自嘲,也可引申为对现实的一种通透认知。我的理解是:很多人际关系确实在挥手说“再见”后,各自纷飞,天涯遥遥,不再相见,难有交集,表面看关系似乎真的淡了,但是彼此的牵扯不会变成纯粹的空白,牵扯不一定要进入生活的内部,也可以是精神和心灵的依靠方式。一个人曾经走进你的生活,与你的生命有了互动,有了一个交汇点,才会有目送,关系不可能因挥手而彻底结束。不管是爱与恨,笑与泪,都不会沦为虚无和梦幻,因为人有记忆,有记忆就会留下痕迹,总会在心海里溅起几缕浪花。所以凉的是距离,不凉的是记忆,还有我们的情感。
挥手之间,人生的况味在不断变幻的场景里五味杂陈。你有过多少次挥手,就有过多少次离别;你有过多少次挥手,就有过多少次相逢,生命里的悲欢离合,仿佛都融进那轻轻的挥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