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东篱】最美人间四月天(散文)
1
“最美人间四月天”。
的确,日子徐徐而来,已经进入最美的四月。四月的天显得更高更蓝,春和景明,这个词在此刻意义非凡。
进入四月,我这个既算不了北方也算不了南方的地界,恰好也是最美的季节。地处秦岭南麓之地,不迟,亦不早。开败的花事,那仅仅就是水桃花。水桃花就是我童年的记忆,关于成长的记录。在各个新农村建设中,水桃花上不了台面,不会站立在某一个大路边,更不会出现在公园里。仅我而言,我所居住的小区门口,站立的多是亭亭玉立的垂柳。“万条垂下绿丝绦”可谓是十分的满分分值,可敬,可贺。在这个春天,柳树是最先学会打扮的树种。有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荡漾。我不想引起歧义,这荡漾一词,尽显垂柳的春之情、春之韵和春之装。“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垂柳的叶片儿就是柳树的淡抹,极尽了一位出怀的女子画的淡淡的眉。一阵微风拂过,那女孩的青丝随风飘逸,洒脱而温顺。风中的柳条左右摇摆,像极了模特在台子上扭动的腰肢,摇曳又庄重。
站在柳树下,总有柳梢儿拂过脸庞,凉凉的,轻柔而又舒心。就在那一触摸间,心总有着莫名的悸动。有点儿“一见钟情”的感觉,嘴角微微翘起的弧度,总是透着不易觉察,含蓄而本能。柳叶儿不长,三四厘米的样子。只要仔细观察,那叶片儿像沿着直径的顶点拼命拉开的圆,两头尖尖的。当然,和枝条相接的位置总比叶尖要宽阔一些。柳叶儿是自上而下的,与枝条保持着一致性。尤其是那枝条儿,像极了垂钓的鱼线。鱼竿的顶部弯成一张弓,鱼线在铅坠的牵引下笔直地深入水中。远远的,那柳条儿就是无数根从柳树上撑起的鱼竿。叶子与叶子之间,早就结满了毛茸茸的鹅黄色的成穗状的花序。花序沿着枝条盘旋着,像农家屋檐下垂挂的玉米。
如果我们怀古一点,柳树在许多古诗词里,是叙忧伤、离别之意的代言物。有诗云耳: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当然,不尽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细究,柳树也是对比,与“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对比,是为不及。于是,关于柳树花序的花语也不尽美好,表达情感嘛,何必要求一样。
2
人间四月,东风拂面,万紫千红。仅仅以葫芦画瓢,那就索然无味了。我总感觉,柳叶之间那成穗状的花序终究是一场盛大的舞蹈,满天而舞的盛大。是一次告别,又是一次庆贺。与“天街小雨”相比,我宁可飞舞在柳絮之中,也不愿淋湿在天街小雨之间。
且不说人间四月柳树的花序怎么成长,那总得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和遇到的,那就是一种美好,一种希望。快手、抖音里的短视频,处处开满花香。道路边的木棉、樱花,白的、粉的结对攒簇,清晨或午后的行人,呼吸着花朵的气息,人的眼睛,总是晶莹剔透的。公园里,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梨花杏花桃花应有尽有,目不暇接。我总感觉很容易引起我的视觉疲劳,蜂追蝶舞的世界里,孩子们就是最美的蝴蝶。我更喜欢这种意象的迁移。每一朵花束下,总流淌着千言万语。成熟的、稚嫩的,风雅的、通俗的,万种风情堆叠成浪涌。语言就渺小多了,尤其是我的语言。
说到这,我就想起,在我的家乡,有一种叶呈圆形,叶片较大,有的可以长得比一个巴掌还大,叶片较厚,叶面光滑,似有一层薄薄的蜡质,质地柔韧,结构细密,很是结实,闻着有一股淡淡的香的树种,叫做馍馍叶树。之所以有了这个名字,那是我的家乡人蒸馒头不用笼布,都用的是这种叶子。其实馍馍叶树就是秦岭一带的紫荆树,也称作北方的紫荆树。在许多的公园里,都会栽植矮化的紫荆树。每到人间四月,花朵拥抱,一朵朵紫色的花朵,就是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清丽而深情,幽灵一样净美。在人工的培养下,紫荆树已经不仅仅开出紫色花朵。白的、粉的、紫的、紫红,一堆堆的,映遍公园。和那看惯的桃杏梨相比,更是卓尔不群,更有吸引眼球的实力。或许,与我是吃着馍馍叶树叶蒸的馍馍长大有关。
3
看见馍馍叶花,我就会想起勤劳的父亲。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只和土地打交道。父亲犁地的犁就是馍馍叶树杆做成的。父亲的眼睛很毒,每年的四月,馍馍叶树开花的时候,父亲总会站在院子里,沿着四维的山梁,巡视一遍。在某处,有着盛开的馍馍叶花的位置,总会停留一会。当看见父亲嘴角扬起笑容的时候,就可以断定,父亲又找到了几棵可以做犁的馍馍叶树,或者在三伏天可以采摘馍馍叶的树。我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散文诗,题目叫“父亲的犁开满了花”,说的就是这种馍馍叶树。在陕西的秦岭山区以及甘肃的徽县、两当一带,都把紫荆树叫馍馍叶树。西安的太平峪森林公园中,就有大片大片的紫荆树,紫荆春天开花,花呈紫色,但这种紫荆花和香港的那种紫荆花是两码事。这是北方的紫荆树,是我家乡的紫荆树,是我家乡人蒸馒头的“笼布”。到现在,我自己蒸馒头,也用的是馍馍叶。
父亲眼里的馍馍叶树,主要是用来做犁的。气候进入九月,父亲就会拿着斧子,肩上搭着绳,早早地进入既定的山林。不久,就可以有“咣、咣”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那一定是父亲挥舞着斧子,要砍倒那棵粗壮的可以做犁的馍馍叶树。
“咔嚓,哗……啦……”的声音响起的时候,父亲肯定是站在树的一旁,撸起袖子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稍后,斧子的声音变得小了,此刻,是父亲在丈量馍馍叶树杆的长度,同时砍去树杆上多余的树桠。
“咣、咣”的声音再次响起时,那是父亲要从整个树杆上截取自己需求的树杆。这一段,是笔直的,而且枝节要达到最少,保证做出来的犁结实坚固,能够深度进入泥土。
那个年代是贫穷的,家家户户没有余钱去买步犁(铁制的犁),就连孩子上学的作业本、铅笔都是鸡屁股里掏出的鸡蛋换的。一家生活之需的煤油、盐巴,是鸡屁股承担的第一要务,孩子的作业本、铅笔自然排在第二位的。所以,我们使用铅笔,就得像父亲选择馍馍叶树做犁那样认真仔细,不能马虎,马虎不得。当铅笔在手中无法握住的时候,那就找一个竹筒,刚好可以套住铅笔,依次延长铅笔的寿命,可以骄傲地说,使每一只铅笔真正达到了寿终正寝。
4
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清明前后,栽瓜点豆。”这句话,是我们家乡的日历。清明在惊蛰之后,已经觉醒的蛰龙早就舞出了自己的龙威,雷声振振,草芽吐绿,花事匆忙,小鸟在树梢上欢歌笑语。草长莺飞就如同一辆前驱车,“嗖”的一声驶了过去,接踵而来的就是后驱车,一辆接一辆的到来。
三月底,四月初,山野里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们,开始忙碌的不是花事,更不是栽瓜点豆。栽瓜点豆是专指菜园。黄瓜、片瓜、南瓜、冬瓜,扁豆、豇豆、豌豆等蔬菜的种植。农村里,很少有菜农,家家户户种几行就行,吃个新鲜,吃个放心。随便的一个或两个午后,轻轻松松地搞定。
在农村,人间四月是忙碌的。首先是油菜的田间管理,除草,施肥,培土。要把油菜田打理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油菜。还得喷洒农药,做好病虫害的预防,保障油菜在花事期间荡漾一片花香,那花香就意味着油香、饭香。麦苗在这个时段也赶着怀孕吐穗,田间的拔草,病虫预防应有尽有。
玉米是一个农村家庭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六七十年代的人,靠的就是玉米喂大的。啃玉米棒子、吃玉米面馓饭、玉米面疙瘩和啃窝窝头。白米细面对于农户人家,那是对于过年的庆祝。就连过年的鞭炮,那也得暖在炕席下,今天拆几个,明天拆几个。用火柴头一个一个地点,一个一个地燃放。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在,但玉米的种植还是掌握着农村人的经济命脉。人间四月,耕地、埋肥料、勾行、点种子,哪一样不得良苦用心。耕地就不说了,不会是我的父亲那样架着牛,拉着自己用馍馍叶树做的犁来犁地,但那给土地里埋肥料,就得苦心经营。过深,玉米发芽后无法吸收养分,过浅,又对玉米幼苗有着拔苗助长的弊端,一般要埋在土层下三寸左右。勾行,是对玉米高产的必须过程。行距一般在四十公分,隔五六行就得留一个六十到七十厘米的大空间,在玉米长到一人高的时候便于施肥拔草,便于玉米在地里通风呼吸。
从这个角度来啰嗦,人间四月天就是一个开启一家人一年的好前景的月份。在前面加一个“最美”二字就也恰切实惠了。
5
最美人间四月天,的确,在这个发展的时代,的确是最美的。那还得从花事开始说起。但这里要说的不是桃花、杏花、梨花、樱花了,它们的存在,只是对于一个春天的充盈,过了时令,意义不是那样的久远。对于果农而言,桃花、梨花的花事就是一家人的未来。不可否认,亦不可忽视,是对于果农重中之重。
在今天,花事已经呈现了新的内涵,属于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链。
陕西汉中是这个方面开启先河的地域。在快手、抖音上,汉中的百万亩油菜花不仅仅是当地百姓家里的农作物,更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产业。
每年的三月中旬到四月底,全国各地的人到汉中赏花的人数以万计。汉中油菜花期间的赏花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够体验到当地的历史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赏花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百多万亩油菜花同时怒放,犹如一片黄色海洋,盛开的油菜花与镶嵌其间的麦苗及青山绿水相互掩映,构成汉中盆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把汉中装缀成一只巨大的山水盆景,是中国最秀美的山水风光之一。在赏花过程中,人们可以漫步在花海小径,近赏油菜花,感受微风拂过带来的花浪起伏和馥郁花香,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中,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心情,如烟,如雾,如霞。
随着汉中油菜花事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周边的市县也在效仿。比如我生活的家乡,在新农从建设中,就打造了几处赏花游玩之地,每年春天,大人小孩,一辆辆车就往来于这几个景点。
当地的景点,缺乏汉中赏油菜花的独特。在汉中赏油菜花,是可以走进田间地头,亲自体验农耕的乐趣。无论是亲手播种、采摘,还是参与农事活动,都能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快乐,更能体会农耕的艰苦与艰辛,也能在游赏期间体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如果带着孩子,手把手的教其劳作,那是一种源自于古老而现实意义久远的育人之举。赏完花后,还能到附近的农家乐品尝地道的农家菜,尤其是“山珍”野味,让味蕾也沉浸在春天的氛围中,增进对乡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和认知。
油菜花象征着春天、丰收、收获、童年、快乐向上、春意盎然、情意浓浓,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更有加油奉献之说。如果在网上看一看,说法不尽统一,总而言之,是积极的、向好的寓意。尤其是文学爱好者或者画家,在赏花的过程中,可以增添些许创作的素材,在现场吟诗一首或临摹几幅画,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收获。同时,人们在游赏之间还可以结识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交流赏花的感受和旅行的经历,分享摄影作品和美好瞬间。有智慧的家长,会在赏花的过程中让其子女体会到人生不易,一切美好都源自于劳动。
垂柳孕育而生的花序,在未来的四月天中,终将化作漫天飞絮,和世界做一次告别,告别春天。亦是一种见证,见证农人的农事,见证花事的延伸,见证往来于春天的脚步里的欢快,四月,是欢快的美。
原创于2025年4月10日,发表于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