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东篱】拉卜楞寺的夜晚比白天还要透亮(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东篱】拉卜楞寺的夜晚比白天还要透亮(散文)


作者:岚亮 探花,12311.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5发表时间:2025-05-01 06:12:26

【江山·见证】【东篱】拉卜楞寺的夜晚比白天还要透亮(散文)
   出兰州城,往甘南走,首先触目的是黄河之春。
   大巴车不疾不徐地行驶在洮河、广通河沿岸,视野里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桃花残红,梨花正白,香荚蒾初放,榆叶梅恣意舒展着娇艳的胭脂色。而河谷里的新绿,还是嫩嫩的。一切都是很养眼的感觉。
   经过“小麦加”临夏回族自治州,偶见有零零星星的油菜花如黄缎般在窗外掠过。矮坡上的山杏花绽放似雪,岭岭泊粉霞,遍野香雪海。印象最深的,是三三五五的清真寺圆顶,和陆陆续续的拱北建筑,一派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然后,晚春的风便把我们缓缓地渡上了青藏高原的边缘。
   进入甘南境内,公路变得蜿蜒崎岖。峡谷、草甸、牧场开始出现了。蓝色的达宗湖静如处子。远山顶上残雪闪耀银光。藏式村落经幡猎猎飘扬。天蓝得不可思议,白云像绵羊在大海里踏浪似的。牧民们正在忙于春季转场,耗牛群云朵般散落在青草坡上……
   这是乙巳年4月25日,我们从兰州驱车前往夏河。下午两点出发,抵达拉卜楞寺时,已是晚上七点。
   一般来说,四五月间的甘南,天气常雨,甚至还落雪。不曾想天公格外作美,这一天却是难得的风和日丽,碧空如洗,白云飘荡。这里日落迟,当到达夏河时,竟仍能看见拉卜楞寺的金顶在夕阳下闪烁着灿烂的佛光。感谢佛祖了,他知道我们来自遥远江南,云山万里,风尘仆仆,满怀虔诚,来之不易,故恩赐了一个晴朗的日子。遗憾的是桑科草原的草色尚在返青。放目望去,淡淡的黄,浅浅的绿,野花懵懵懂懂的,吐着微弱彩光,像一个刚出道的僧人,尚未开悟呢。
   视野里,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亦低,不现牛和羊。
   此时,正值甘南旅游淡季。我本来是不想来的,但发小眼镜兄却再三坚持。他说要的就是淡季,既可避开喧嚣的人流,亦可邂逅雪山残白、草原初绿、藏区风情,又可惬意体悟宁静的宗教氛围,加之费用又省,一举三得哦。
   他说得有理。只要是有理,我就服从。办好入住,夜幕低垂,灯光次第亮起。在一家川菜馆吃罢饭,眼镜兄突发奇想——夜游去!于是,大家遂信步逛向拉卜楞寺。
  
   二
   夏河,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青甘川三省的交界处,北为黄土高原,南连青藏高原。夏系雍州之地,周属羌戎所居,自古乃“将兵略地”,因黄河一级支流、源自大不勒赫卡山南北麓的大夏河经流于此而名。这里地广人稀,全县总面积达6274平方公里,人口却居然不到十万,估计还没有当地的牦牛多。
   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
   夏河虽然地处偏远,但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却是得天独厚,境内的拉卜楞寺、甘加秘境、桑科草原、丹尼索瓦人遗址等名胜古迹驰名遐迩,其中尤以拉卜楞寺最为著名。三百多年前,一世嘉木样·华秀·阿旺宗哲,在大夏河北岸、龙凤两山遥相呼应之间的“扎西奇”(意为吉祥之地)上建了拉卜楞寺,并在庙前种了一棵树。法轮旋转了几百年后,一棵树开枝散叶,变成了一千多亩的茂密树林。拉卜楞寺也从一座八十柱的大殿蝶变成为了拥有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集传经弘法、佛系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圣地。
   山水苍苍,古寺重重。岁月流转,万物循生。寺庙因夏河佛缘而得建,夏河因寺庙隆兴而立万。说白了,夏河是一个因拉卜楞寺而闻名于世的地方。
   县城就叫拉卜楞镇。小城沿河而建,狭长苗条,一条大街,横贯东西。街道异常宽敞,可并行六匹马车。东西两边,是两个泾渭分明的世界。东边住凡人,有藏、汉、回、撒拉、蒙古、朝鲜等18个民族。西边清一色住僧人,鼎盛时期,寺僧几近五千。人与佛,凡间与佛界,红尘与净土,仅处一路之隔,一步之遥。
   夏河的天,犹如当地的温差,夜与昼,全然不同。像京戏的脸谱一样,白天瓦瓦蓝,如蓝脸的窦尔敦;入夜暗魆魆,如黑脸的包公。日间气温达20多度,夜晚竟急剧下降到3度。一蓝一黑,一暖一冷,天地之别。也许是高原风大,两旁的房子几乎没有高大的,清一色两层高,屋檐和梁柱上绘着鲜艳的釉彩,矮矮地沿街铺展开来,迤逦在橘黄色的灯光之中,像两列卧在铁轨上待发的绿皮火车一样。
   我们投宿的客栈,距寺庙不到三百米。我们沿着街道一直朝西行去,边行边拍,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是蜗牛爬行的节奏。就这样,十几分钟后,便走到道路的尽头,拉卜楞寺到了。
   拉卜楞寺,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活佛大师的府邸,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与那些千年古刹相比,它的历史并非悠久,然其规模之大、影响力之广,是一般佛寺无法媲美的,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有“世界藏学府”之美誉。
   春寒料峭,夜色如墨。寺庙内外,灯火阑珊,像有无数硕大的夜明珠,点亮了混沌的夜空,把一方意地照映得形同白昼。
   事先就得知,夜里的拉卜楞寺,对外是不开放的,但我们早已胸有成竹。在号称“小西藏”的甘南,几乎是所有的寺院都设有外廊,几乎是所有的外廊都置有经筒。而那些依次排列在廊道里的经筒,是大慈大悲、宽容大度的,它们从不设防,日夜禅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任信徒们和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前去朝拜,祈愿。拉卜楞寺拥有全世界最长的转经廊。由2000多座鎏金经筒组成的梵文长阵,全程七里,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足以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我们步入长廊入口,开启了漫长的心灵之旅。
   夜已向深。天困了。地睡了。酥油灯醒着。星星也醒着,像弥陀的眼。不朽的佛祖,是永不知眠的吗?同时醒着的,还有夜风,还有我们三个不是那么信佛、却对藏传佛教满怀敬意的人。
   风在呼呼地吹,仿佛在低呤着《甘珠尔》的某个段落。悠长的廊道里,无数盏酥油灯在默默地燃烧着,如一溜望不到边的雏菊,在苍茫的原野上摇曳;如一条隐隐约约银龙,蜿蜒向一个个金沙琉璃的世界。这时候,上苍再次开恩,不知何时何刻,天空竟弯月高悬,群星闪耀。在拉卜楞寺,星星和月亮也是一盏盏天然的酥油灯。月光烛芒般从廊檐洒坠下来,天光和地光融为一体,在筒身刻满游动的银鳞。神秘之光,把经筒上的彩画和纹文照耀得一览无遗。此时此刻,最黑暗的眼神也会明亮起来,最浮躁的心灵也会宁静下来。
   深呼一口气,我伸出双手,转动第一个经筒。随手一推,经筒便旋转起来了,发出一声声的“咯吱”响,就像我的心跳,就像我翻开第一页经书的纸鸣。
  
   三
   总以为,在这万籁俱寂的春夜里,寂寞的寺院,一定是空寂冷清的。不曾想,转经廊里,竟是人影绰绰,真言如雨。
   他们都是一些来自远方的信徒,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多穿着藏靴藏袍,人不多,亦不少。借着亮光望去,看到他们个个手攥佛珠,一边转着经筒,一边在嘴里念念有词,神情十分专注,似乎无时无刻,都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全然奉献给了信仰。
   藏民对藏传佛教的信仰是无比虔诚的。但凡是去过西藏的人都会遇见,在条条通往拉萨的大路上,不时会看到有络绎不绝的佛教徒们,手着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一路匍匐,历月经年,磕着长头,直至拉萨。信徒们认为,一生修行,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信仰,和祈福避灾。十万次,这是一种何等执着的修行?他们磕长头的脊背匍匐成了山丘,十万次的跪磕化作了额头上的勋章,掌心磨出的血珠足令石板开出美丽的格桑花。我终于明白,为何高原的风雪千年不冷,为何拉卜楞寺的钟声总是悬荡在云端。
   扪心自问,我能持乎?答案是否定的。
   环境和氛围,一下子是难以改变人心的,但足以感染人,改变人的言行举止。开始,我们以游客的身份,毫无羁绊地漫步于转经廊道,嘻嘻哈哈,心不在焉。而从遇到了他们,我们便如见明圣,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我试着作了好几次磕长头,但始终无法做到心神合一,而且额头也似乎不配合。既然如此,那么,就一心一意去转动经筒吧。祈愿是真诚的。我与天圣山安福寺的达照法师相交甚笃,他曾经告诉我,但凡是去拜佛祈愿的人,倘若心怀大慈大悲,往往会得到更多的福报。于是,我唯有凝心屏息,与天地同音,默默地转着经筒,转出连绵不绝的天籁,祈祷天下苍生,平安无恙,逢凶化吉,远离苦难,吉祥如意!
   依稀感到不远处的玛尼堆,有桑烟袅起,如一缕缕夜的精灵,在释放悠悠禅意。心入深静,人亦恍惚。我的影子在斑驳而朦胧的光影中飘勿,顺时针凝固的思绪被月色抻得悠长。我一边转着经筒,一边默默祈祷。当转到第二千零一只经筒时,我似乎觉得自己的天目开了,看见一只晶莹之鸟挟着白月的光晕,从一个老喇嘛留下的足窝里蓦然飞出,翅尖扫落的星子坠入经筒的凹槽,化作了经文里一个个透明的动词。
   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眼亮了!心亮了!灵魂亮了!整个拉卜楞寺的夜晚一片金碧辉煌,比白天还要透亮。我似乎看见,一个头盖宝鼎、慈眉红唇、笑容可掬、浑身披金的老僧,正缓缓地向我走来。他——就是阿旺宗哲。
   阿旺宗哲,全名华秀·阿旺宗哲,又称嘉木样协巴,意为“文殊欢喜”,系拉卜楞寺的创建人和第一任寺主,是十七世纪中叶藏传佛教卓绝的“遍知者”、“宗喀巴第二”的伟大佛学家,被康熙册封为“掌教护法额尔德尼诺门汗”。阿旺宗哲一生拜师30多人,深涉学海,穷尽妙理,名冠雪域。他弟子众多,且出类拔萃,名载史册者不计其数,甚至就连六世达赖喇嘛和当时统治西藏的拉藏汗皆出自其门下。他一生著作甚丰,除《因明》《中观》《般若》《俱舍》《律学》等五部大论被学术界视为瑰宝的旷世大作外,还有诸多著作,留传下来的,至今仍有140部。有高僧赞叹曰:“大师之学,可与宗喀巴并肩,龙树、月称亦未必胜他。”
   阿旺宗哲既是一个高僧,更是一个奇人。年逾花甲之时,西藏摄政王第司欲提升其为“甘丹赛赤”,即金座法王,乃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法王之位,像皇帝的宝座一样令人羡慕,他竟毅然谢绝,却领着一百多名弟子回归故里,在夏河建寺弘法,当了一个小小的住持。
   这究竟是为何?有人说,此乃鸟倦知返,落叶归根。有人说,此乃激流勇退,逃避现实的政治风险。也有人说,此乃机缘所至。
   要我说,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都沾染不了阿旺宗哲圣洁的佛心。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僧人,弘法扬善,予人菩提,远离血腥,择居意地,理所当然。出家人也是有理想的。也许,阿旺宗哲生前会想到,由他一手创建的拉卜楞寺,来日定能不断发扬光大。但几百年后,拉卜楞寺竟出现了普天下最壮观的转经廊,这就出乎他的设想了。
   我想,他一定为此而感到震惊和骄傲。他的肉体走了,但灵魂仍然活着。所以拉卜楞寺的夜,才会发出如此神奇的光芒。那些在风里跳着曼陀罗舞的酥油灯,那条流淌在转经廊的天上银河,那钩托举着无声轮回的白月光——都是他千古不朽的佛灵。
  
   四
   次日,天气转阴,气温骤降。我们睡到自然醒,用罢早点,去游白天的拉卜楞寺。
   请了个导游,芳名格桑花。格桑花开正艳,才二十出头,氆氇长袍裹着,绿松石坠子挂着,银铃铛荡着,牛皮靴穿着,两腮高原红漫过颧骨,身材窈窕,眼亮齿白,是个人见人爱的人儿。拉卜楞寺内部规模庞大,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铜瓦红墙,门第千重。寺内有主要殿宇近百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大活佛宫邸,以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迷宫一样。
   “各位扎西大哥,大家想怎么游?”
   “找最经典的。”眼镜兄说。
   “好嘞,那么大家就跟着我的感觉走吧。”
   格桑花的笑脸,异常清纯,不禁让我想起电影《康定情歌》里的藏族姑娘达娃。她在前头开路,我们在后面跟着。她每走一步,都仿佛踏响牦牛毛编织的彩虹。拉卜楞寺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所有的梵宇,少见金属,均以当地的石头、木材、泥土、茴麻构成。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格桑花说,这就叫“外不见木,内不见石”。各庙宇的颜色,则根据其不同的功能与等级,以涂染红、黄、白等颜料为别。佛殿顶部及墙壁,置有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
   拉卜楞寺号称“世界藏学府”,它既是一座寺院,也是一座功能齐全的佛教大学,下设“闻思、时轮、医学、喜金刚、续部上、续部下”六大学院。每个学院,都配有一个“磋钦措兑”的经堂。整个上午,我们逛罢学院,又去看佛殿,皆在殿宇的丛林中穿行,是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感觉,恕不一一道来。
   印象最深的,是闻思学院的大经堂。它属藏式和古宫殿式混合结构,由阿旺宗哲所建,由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组成。前殿楼巍峨,上盖铜瓦,顶脊竖宝瓶,站着铜山羊,饰有法轮,楼上供着吐藩赞普松赞干布之像。前庭院开阔,是学僧辩经和法会辩经考取学位的场所。正殿磅礴,内悬乾隆皇帝御赐“慧觉寺”匾额,供有释迦牟尼、宗喀巴、二胜六庄严、历世嘉木样塑像。后殿庄严,正中供的是馏金弥勒铜像,左侧供的是历世嘉木样大师的舍利灵塔。

共 741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春天,正是出游的大好时节。出兰州城,往甘南走,晚春的风便把作者们缓缓地渡上了青藏高原的边缘。晚上七点,抵达夏河。天公作美,风和日丽,竟仍能看见拉卜楞寺的金顶在夕阳下闪烁着灿烂的佛光。晚饭后,大家决定,夜游拉卜楞寺。夏河,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境内名胜古迹繁多,其中以拉卜楞寺最为著名。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活佛大师的府邸,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寺庙内外,灯火阑珊,酥油灯和星星一道醒着,像弥陀的眼。拉卜楞寺拥有全世界最长的转经廊。由2000多座鎏金经筒组成的梵文长阵,全程七里,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作者伸出出双手,转动第一个经筒。一声声的“咯吱”响,仿佛翻开第一页经书的纸鸣。不曾想,转经廊里,竟是人影绰绰,真言如雨。他们都是一些来自远方的虔诚的信徒,无论男女老少,都手攥佛珠,一边转着经筒,一边念念有词。作者们向一位“磕长头”的藏族老大娘请教,她是佛,有求必应。在条条通往拉萨的大路上,磕长头者不绝如缕。作者扪心自问,能否像他们那样坚持下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作者试着作了好几次磕长头,但始终无法做到心神合一,那就真诚祈愿吧,为天下苍生平安吉祥祈祷。不远处的玛尼堆,桑烟袅起。那一刻,作者觉得整个拉卜楞寺的夜晚一片金碧辉煌,比白天还要透亮。仿佛看见高僧、伟大佛学家阿旺宗哲向自己缓缓走来。他更是一个奇人,年逾花甲之时,领着一百多名弟子回归故里,在夏河建寺弘法,当了一个小小的住持。几百年后,拉卜楞寺竟出现了普天下最壮观的传经廊,这就出乎他的设想了。他的灵魂还活着,所以拉卜楞寺的夜,才会发出如此神奇的光芒。次日,请来导游格桑花。经她介绍,拉卜楞寺号称“世界藏学府”,整个上午,作者们逛罢学院,又去看佛殿。印象最深的,是闻思学院的大经堂。正殿磅礴,后殿庄严。一世嘉木样阿旺宗哲的灵塔巍然如初。值得一提的是建于1784年的医学院。曾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藏医,现在由该院研制生产的“洁白丸”等藏药已被列入国家药典。拉卜楞寺是殿宇的森林,弥勒佛殿,弥勒佛心态好,笑口常开。释迦牟尼殿,模仿拉萨的大昭寺修建,佛祖端坐,他脸上凝固的表情,是看穿后的微笑和沉默。一路行去,处处是圣殿,遍地是珍宝。遇见了不少古籍,看到了许多精美的的壁画、唐卡画,和皇帝赐给嘉木样活佛的封文、印鉴。拉卜楞寺,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即使三年五载,也难以将它读完。中午,吃罢可口的藏餐,作者与拉卜楞寺说再见。拉卜楞寺是神圣的,也是神奇的。在这里,你不懂佛佛懂你,草木,砖瓦,字灯皆菩提。更奇妙的是,它的夜晚比白天还透亮。作者深入拉卜楞寺,穿行在学堂殿宇之间,怀慈悲之心,展恢弘气度,挥如椽巨笔,描画了寺庙的前世今生,解读了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赏析了其丰富的珍藏。文采灼灼,哲思喷涌,请追随作者的脚步,一读为快吧。【东篱编辑:韩格拉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5-01 06:13:09
  拉卜楞寺号称“世界藏学府”,其中学堂和殿宇星罗棋布,老师幸运,能够身临其境,一睹其风姿风采。在每个学堂和殿宇的背后,都深藏着藏民族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老师的解读,鞭辟入里,情趣交融,美轮美奂的修辞,别具特色的感悟,都值得我们好好揣摩,仔细品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拉卜楞寺夜晚比白天还透亮。感谢老师赐稿东篱,顺祝春日愉快,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岚亮        2025-05-01 15:26:46
  韩社好!拉卜楞寺是屹立在雪域高原上殿宇森林,也是一座藏传佛教的佛学院,被誉为“世界藏学府”名符其实。文章有点长,感谢精彩编按,辛苦了,远握!
2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01 08:23:32
  眼亮了,心亮了,灵魂也亮了。这是多么深刻的领悟。这就是一曲心灵的舞蹈,在酥油灯的灯塔里舞蹈,灵魂飘荡的银河更加灿烂。美文,拜读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岚亮        2025-05-01 15:29:46
  金刚指老师好!看了拉卜楞寺的夜与昼,感受颇深,有感而发了。多谢留墨捧场,远握了!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5-01 08:53:57
  这篇散文如诗如画,以细腻笔触描绘了拉卜楞寺之旅。夜游时的虔诚氛围、次日参观的丰富见闻,皆生动展现。拉卜楞寺宛如史书,承载厚重文化,作者的感悟与祈愿更增添了文章的深度与温度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岚亮        2025-05-01 15:32:30
  善总好!拉卜楞寺是神奇的,与之亲近,最混沌的脑瓜,也会变得菩提起来,多谢美言,远握了。
4 楼        文友:枫桦        2025-05-01 10:01:35
  在电视节目上眉见过去寺院朝拜的信徒!那虔诚的信念,真挚的情感是没的说!全身匍匐于大地,不知觉间有一份感动在心中涌动!老师的文字真好,记述得如此详细传神!真美啊!
回复4 楼        文友:岚亮        2025-05-01 15:37:25
  枫桦老师好!时光流转,岁月沧桑,但藏传佛教好像从未被伤害过,拉卜楞寺因而在历世嘉木样的不断完善下,日益发扬光广。信徒们的虔诚,令人叹为观止。感受留墨支持。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01 12:55:28
  4月25日游览拉卜楞寺,26日夜晚就成8千字奇文,这是什么速度,什么样的才气!好身体,好才情,好文脉,送你个“三好”。连徐霞客也没有这么干的,他都是慢吞吞地写,岚亮老师在提枪可上马,下马操椽笔,狂书成精彩,先点赞这个!岚亮老师辛苦了!谢谢你对东篱的贡献!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岚亮        2025-05-01 15:45:30
  兄台好!匆匆的甘南之行,犹如昙花一现,今天已经结束旅程,并已到家了,扎西德勒!小弟不才,不能大哥那样任到一地,都可以来个系列,但到了拉卜楞寺,有许些感悟,便有了记录的冲动。多谢美言,祝劳动节快乐!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01 12:59:39
  这篇散文的奇思,令人惊羡!一般的文章,多是解读寺庙风景,佛事如何。岚亮老师紧紧地抓住佛与人间,与红尘,与天气,与游览者,与思想启迪的关系,脚步到,眼光到,心神到,解读得通透、美妙,俗中的禅,禅里的俗,相融一体,很美妙。这类文章在一个晚上就成,真乃神人岚亮!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岚亮        2025-05-01 15:50:30
  此文本想分成两篇来写,一写夜,二写昼,但写着写着,竟感到拉卜楞寺的夜晚比白天还有禅意,便合作一篇了。初稿是极其粗糙的,这几天一直在修改完善之中,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在旅游中写文,属于首次,身心俱疲,却也快乐着。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5-01 14:26:37
  此文写得太奇太美太亮!题目就有明显的情感倾向,作者是多么喜欢拉卜楞寺的夜晚啊!通篇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融为一炉,淬炼成鎏金文字,闪耀在读者的心目中。拉卜楞寺所在地,与江南大不一样,江南春晚,而甘南一带仍是早春风情。眼镜兄的表现真的很幽默,他在庄严圣洁的氛围中是一个活泼有趣的存在。格桑花,秀外慧中,是一位优秀的导游。那位磕长头的老大娘,真虔诚之心感天动地,作者与她攀谈之中,涨了知识,对佛有了更多的认知。作者在介绍此寺的由来及其创建者的时候,并不生硬地讲述,而是通过传说故事和联想想象进行灵活链接,读之庄重神圣而又妙趣横生。文中大量的夸张、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使得文字空灵缥缈又禅意深浓。而这份禅意又神奇地传递给了读者,令人心怀虔诚,敬意无限。转山转水转经筒,渡此生亦渡来世,夜晚的拉卜楞寺,远离红尘喧嚣,独得深远的静谧,星辉闪耀,烛光通明,照得人心敞亮。弥勒佛在笑,仿佛在与芸芸众生语: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生命就是一场漫漫修行路,拉卜楞寺的白天有了红尘哗然,不如夜晚让人心从浮躁中归于宁静。好文,染了佛光,浸润菩提的字字句句,仿若都有呼吸,都有心跳,带着读者穿过云山万里,一起随众佛且修且行。辞藻澄澈通透、沁人心脾,濡染情怀,盛赞才情恣肆,问候亮哥,创作辛苦,谨祝五一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岚亮        2025-05-01 16:07:32
  香香妹子好!今天是五一,先祝节日快乐!刚到家,人家是节假日往外走,我们却是赶回家,也算奇葩了。很早就想到甘南走走看看,此番终于成行。说实话,这个季节,并非甘南大美,但遇见了拉卜楞寺,亦是不虚此行。拉卜楞寺其转经长廊、崇楼殿宇,六大学院,规模之大,学僧之众、珍宝之多,令人震撼。但更令我感叹的,是历世的嘉木样,他们个个都是那么多才博学,著作甚丰,究为天人,声冠雪域。这样的地方,是需要人们在寂静中慢慢地思想、感悟的,有所菩提了,就会发现它的夜晚比白天还要透亮。深谢妹子认真阅读老哥的拙作,留言让我感动、泪目。祝福妹子了!
8 楼        文友:简柔        2025-05-01 20:15:53
  拉布勒寺真是令人震撼,如此壮观。作者于夜里的拉布楞寺是一场心灵之旅,嗑长头的老大娘是一盏灯,照亮了拉布楞寺的夜,也照亮了作者的夜。感悟如菩提,文字如秋水,思绪如白云。拜读亮兄佳作,欣赏点赞。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5-01 21:49:58
  拉卜楞寺,第一次听这个名,藏语局的很有意思的。读老师的文,增长知识,开了眼界。藏民族的文化,还有那里的佛教文化都很有传奇色彩。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老师五一快乐!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