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宁静】流动的溪,绕弯的路(散文)
在太多人眼里,我是一个自律的人,严格地管控自己。
如他们所言,我比较自律,认为该做的事,往往能够坚持,长年累月,即使岁月更迭,伤痛缠身,我也不改初衷。
这些天,正是五一假期,天气晴好,阳光灿烂,大地一片金黄。家乡婺源又开了一个新景点——弦高·西湖荡,免费畅游,不要门票,千年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活力紧密相融,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早早地,看到朋友圈里的广告,同事们相约去玩:“刚好放假,时间空闲,又不要门票,去玩一玩,图个乐吧!”
我并没有想法,而是固执地摇摇头。虽然心中有所蠢蠢欲动,毕竟近在咫尺,而是不用花钱。虽然“西湖荡”未开发之前,去了无数次,但开发之后的新境况还待揭晓。我有心去乐一乐,但原有的计划不想改变。
早晨起来,我驱车下乡。父母在农村老家。那里山美水美,是我人生开场的地方,拥有我无限的童年记忆,更何况父母年迈,有必要回家看看。到了家,稍作休息,换上运动鞋开始跑步。每天五公里,是我雷打不动的习惯。
乡村的道路格外美丽,两旁的绿树在微风中轻摇,仿佛点头迎接我这归来的游子;油菜结满了果实,正准备踏上收割的旅程;农人戴着斗笠,在阳光下辛勤劳作……我迈腿甩手,“华为运动健康”APP时不时提醒我跑步的里程,我却眼花缭乱,心猿意马,路旁的萢一颗又一颗,红彤彤的,沉甸甸的,像是无数的小红帽,吸引着我。要知道,这是童年难忘的美食,每年五月,总惦记着萢,总用狗尾巴草串起来,像极了喜庆的大红灯笼,喜悦了无数的目光。如今,重新看到,岂能抵挡住诱惑!
我实在忍不住,跑到路旁,停下脚步,摘上几颗,掰开查看有没有虫子,扔进嘴里,甜蜜蜜的,如同糖果。起身抬头,小溪蜿蜒曲折,淙淙流淌,水流缓慢,但永不停歇,无论是巨大的鹅卵石,还是重重叠叠的大山,或是人工砌筑的水坝,都从来挡住它前进的步伐。
我又果断地起身,继续跑起来,任凭汗如雨下。别说,五月的天尚在春季的末梢,但太阳的威力丝毫不减,特别是烈日下快速前进的我,更是热不可当。没事,流汗让我身心舒畅。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其他的全是附加值,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依旧风华。
我不习惯跑农村的路,虽然是水泥路,灰白地通向远方,但环环绕绕,转过一个弯又一个弯,无数的弯下来,心里想着,怎么还没跑到一公里?怀疑这APP里程计算错误,打开手机看看,时间才过了五分钟,疲惫却像空气般包裹着我,但想到五公里的目标,我深吸一口气,咬紧牙关,继续前冲……
五公里结束,我按按腿,压压脚,抖抖手,放松身体后,再去附近的荒地,寻找童年的美食——萢。别说,身心放松,没有压力,吃起来的萢更香更甜,跟童年的味道毫无差异。
彻底放松后,看看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一天里,我给自己规定的写作任务尚没有完成。这些年,无论多忙,我都尽量打开电脑,写点文章,充实下自己,锻炼一下文笔。可是,这天的电脑还没有打开,最关键的是脑袋里的思路没有成形,不知道写什么?这些年,人生的各个阶段,经历的所有事情,脑海中的所思所想……全变成了笔下的文字,存储在电脑硬盘里。
没有东西写,以往我采取的做法是——把一天内所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写下来,就像完成小时候老师规定的“日记”任务。这么一想,就找来插头,接通电源,打开手提电脑,新建一个文档,标题暂定《回老家》,键盘啪啪打起来。新买的“手提”纯为写作而购置的,国产的“华为”,还沾了国家补贴的光,节省了500多元,用起来很是顺手。
写作过程中,一直颇受干扰。农村人喜欢串门,东家坐一坐,西家玩一玩。看到我这个所谓的“城里人”回家,大家经过时,都要热情地放下锄头,跟我侃两句大山。我要是不搭理他们,显得太不礼貌,不够尊重人。更何况他们都是长辈,都是看着我长大的,我只能一次次地离开电脑,拿来椅子,倒上热气腾腾的茶,陪他们聊天,一问一答间,时间倏地溜走,无声无息,如朱自清的《匆匆》里所言,就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母亲终日枯坐床上。2021年初始,她的身体出现严重危机,双脚饱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困扰,疼痛不止,不敢下地走路,久而久之,就瘫痪在床。平常,都是父亲独自照顾,省却我们许多担忧。如今,远道归家,总要陪她说说话。有一句,没一句,拉点家常,讲点工作,作为子女,虽然不能时时陪伴身边,但在回家的日子,总要贴心地服侍。
母亲一会说:“背上痒,给我挠一挠。”一会说:“渴了,拿小碗倒点水给我喝。”一会说:“指甲太长了,帮我剪一剪。”……我耐下性子,尽可能地满足她,就像我小时,她待我一样,无怨无悔,尽心尽力。谁叫我们母子连心?
父亲干活回家,我们又想着给母亲一起洗个澡。父亲常年操劳,难免疲惫,再加上内心不够细腻,忽略了给母亲洗澡。趁着归家,两人互相帮衬,更好地帮母亲擦拭,让她舒适一些。
这样的干扰之中,我依然不紧不慢,花费一个多小时写完两千字,认真修改后改名《归乡》,投稿到《江山文学网》。这是我喜欢的一个网站,开创了网络文字给稿费的先河,给了我无限的写作动力,内心一直深深感谢它,并不离不弃,已经十几年的光阴,我依旧初心不变。
下午,捧起《读者》看看,在人物中学习品质,在社会中品味哲理,在笑话里找寻快乐……最重要的是,我需要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滋养我精神的源头活水。
到了晚上,我再次写作《燃烧的青春》已构思半月有余,但没有较好的思路,加上有一定的艺术成份,属于较难驾驭的题材,一直搁着没有动笔。刚好,老家安静,无琐事缠身,内心平静如潭水,就让时光在电脑前开花。
敲完最后一个字,夜已深,眼睛昏花,腰酸背痛,拿着毛巾与牙刷来到小溪里。溪水清凉,星光碎在波纹里,像撒了一把银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