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新场老街的屋檐下(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新场老街的屋檐下(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936.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发表时间:2025-07-04 12:27:46

六月天,上海的梅雨季,雨时大时小,下个不停,有时绵绵柔柔如烟,有时淅淅沥沥如帘,像是老天借机向这片土地倾诉衷肠。
   来过新场古镇多次,大都是在天气晴好的日子,感受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时的古镇之美。那天,特意在雨天来到新场,想在雨丝飘飘中,感受新场烟雨朦胧的独特韵味。
   南山古寺在新场南端,它的黄墙黛瓦和飞檐翘角,在雨中收敛了富丽堂皇,显得不再炫彩,而是冷肃沉静,似是在静心地沐浴着甘露。
   南山寺西院墙外即是新场大街的南端。这是一条贯穿古镇南北的街道,有一千五百多米长,两侧的古建筑连甍接栋,鳞次栉比。这条大街上,从南到北有四座牌坊、两座拱桥,它们依次是南山坊、包家桥、石笋里坊、三世二品坊、洪福桥和北栅口坊。它们也像是分隔大街的标志,不同段的街,建筑风格、商铺类型和市井的繁华程度等都各有不同。
   我撑着伞,背着相机,不疾不徐地走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当雨急时就在瓦檐下躲躲。
   在一户人家的院墙下,有一株鸡爪槭,树叶有的绿了,有的还是新叶的初红,以瓦片装饰的窗户为背景,画面本身就挺美,加上一片片叶子的叶尖上,都挂着晶莹的水珠,这样的小景不失唯美。
   不过,新场老街不仅有这样的小景,它的屋檐下更有大文章。
   从南山坊往北的一段大街,两侧大多是一层的面街房,屋檐很低,似乎伸手就可及那挂着一条条雨线的瓦槽。但你千万别小瞧了这些房宅,从屋檐下的小门进去,里面有不少是大宅院,内部三进或四进,一直延伸到老街的后市河。它们的后墙临水,直接矗立在石驳岸上,家家的屋檐下都有私用的石垒的河埠,上海人也称它们为“水桥”。这些河埠的形状,有八字形的,有倒八字形的,有三角形的,也是古镇老街屋檐下的一道风景。
   张氏宅是新场老街上一座著名宅院。它整体是江南人家的砖木结构,门罩上是砖雕,梁枋上是木雕,上面不仅有花草鸟兽,还有人物故事等。
   张氏宅二进的仪门上贴着对联:“曲江养鸽,京洛传钩”,其中包含两个古代张姓名人的故事。“曲江养鸽”是唐朝开元名相张九龄洒脱不羁的故事;“京洛传钩”说的是南宋理学家张九成“钩深致远”的钻研精神,展示了屋主人处世追求“内方外圆”的格调。但它的门柱却是欧式的罗马柱。
   另外,张氏宅正厅虽然上面是木结构且有精美的雕刻,但地面却贴的是国外进口的彩色马赛克式瓷块,房子一二楼的格窗上是进口的玻璃。所以,它算是中西合璧的古建筑。
   在新场的老街上,古宅院其实还有很多,从门侧的标注牌看,有朱氏宅、黄氏宅、王氏宅、康氏宅、叶氏宅、奚氏宅……它们中不少也是中西合璧的。
   比如奚氏宅,因主人在海外做生意,财力雄厚,故不仅宅院最为气派,而且临街门面房,二楼是中式的木吊楼,雕梁画栋,可一楼是罗马柱式的五开间面房。路过时以为它是一座西洋房,进去却发现还是中式宅。尤其是它的中式仪门,屋檐下是四层的木雕,上面雕刻着凤凰牡丹、双龙戏珠、莲花宝瓶和戏曲人物等,雕刻技艺精湛。
   从这些老宅大院,可见当年新场古镇的富足与兴盛。难怪这里曾经有“十三牌楼九环龙”“新场古镇赛苏州”的赞誉。
   其实新场之名,是相对老场而言的,而老场是曾经的下沙盐场。这一带曾经是苏浙著名的海盐生产基地,但随着海岸线的后退,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靠近海岸建了新的盐场,就叫新场。
   也是海岸线的后退,让新场逐渐远离了海岸,远离了海盐味。时至今日,新场老街屋檐流下的雨水中,海盐味早被岁月滤去了,但它立于盐场,兴于盐业,脱胎于海盐的历史始终被铭记。
   到了明清时期,新场古镇不仅成为一个繁荣的集镇,而且从新场老街的屋檐下,走出了众多的历史名人。
   如“三世二品”坊是皇帝赐给明代太常寺卿朱国盛家族的,因他家三代都有二品官。牌坊四柱三门,大气美观,石刻有人物、饰器、车马、花鸟,栩栩如生,上书“圣旨”“恩荣”“九列名卿”等,以彰显朱家的显赫地位。
   据说,古代新场有二十几人高中进士。如朱国盛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转员外郎郎中、河南粮道、山东布政使,后升太常寺卿,著有《南河志》十四卷。而黄翰是新场的第一位进士。他年幼聪慧,于永乐十年(1412年)高中进士,官至山东按察使,回乡后积善行德,疏河、造桥、铺路等。如叶映榴,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考中进士,康熙皇帝曾亲书“忠节”匾以示表彰。
   现代,新场有院士三人,如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著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教育家叶培大等。
   雨水冲涮了历史,现在的新场古镇仍然充满活力。这次来新场,老街上有了一些变化,开设的店铺更多了,人气也更旺了。比如,新场大街从南山坊到与东后老街交汇处的这一段,原来几乎没有店铺,现在却新开了许多家。
   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这下雨的天气,来逛新场老街的人也不少。像包家桥以南的街上,曾经是很少人来逛的,现在却总见人们三三两两,有的是一家人,有的是一对情侣,有的也像我一样独行。
   过了包家桥,新场大街上的门面房都是二层的了,商铺更多,人也更多。人们打着伞漫步在雨中,人影绰绰。有的人停在小吃摊前选择美食,有的人进入店铺选择特产,有的人在饭店用餐或在茶铺品茶,市面的生意看起来挺火。
   当然,最热闹的一段是从三世二品坊到洪福桥,以及洪福桥四周。尽管下雨,这一带街道上仍然是熙熙攘攘的人。这里更多的是餐饮与特色美食店,如洪福桥汤圆、洪西街草头饼、王记海棠糕、下沙笋肉烧麦、桃花酥……还有各种口味的甜面酱和咸菜等,让新场老街的屋檐下充满色香味,有几人能不被诱惑得口齿生津、垂涎欲滴?
   新场老街,除了纵向的新场大街,还有横向的下塘街、洪东街与洪西街。下塘街与洪东街、洪西街在北市河的两岸,其中下塘街临水,而洪东街与洪西街临水侧是枕水人家。
   下塘街上有风雨长廊,廊檐流下的雨水一串串地落入河中,像珍珠长帘挂在美人靠外。这里的长廊下基本都是餐饮店,一家接一家,餐桌直接摆在了廊下,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江南水乡临水而居的惬意生活。
   雨滴滴答答打在黛瓦上,瓦檐下的雨线被一阵风吹得飘落在美人靠上,甚至飘到了餐桌上,惊得吃饭的人们尖叫起来,随后会意地相视而笑。雨水就是这样,喜欢在不经意间,制造点浪漫。
   洪东街与洪西街上都是店铺,也是新场比较热闹的街道,奚氏宅就在洪东街上。
   洪福桥就像是一个焦点,人们桥上来来往往,附近的商铺生意也最火。站在高拱的洪福桥上,视野开阔,北市河水在桥下缓流,水深而静,四周的古宅黛瓦如鳞,特别是著名的江南“第一楼茶园”就在洪福桥的南堍。
   江南是小桥流水人家,新场老街上的桥自然也很多,除了包家桥、洪福桥,还有青龙桥、千秋桥、大仓东桥与大仓西桥等。在后市河上,还有许多座平桥,它们有的直接进入大宅里的人家,有的直通古镇上的弄巷。
   我也喜欢在桥上看风景,我还喜欢在桥侧的屋檐下,拍桥,拍桥上的人来人往。当人们在桥上欣赏风景和留影的时候,他们也成了我的风景。
   走街串巷,雨中的石板路泛着微光。有的人家的屋檐上攀着爬山虎,有的爬着凌霄藤。正是凌霄花开的时节,碧绿的藤叶和鲜红的花朵,与古色古香的墙、瓦相映成趣,花艳景美。
   雨是最好的情调大师,它将古镇淋得没有了躁气,将古镇弥漫在温润的格调里。淅沥沥的雨落在石板路上,弹起细碎的水珠;淅沥沥的雨落在市河里,水面的涟漪泛着粼光,像是无数的昙花一现;淅沥沥的雨密集地敲击墨瓦,然后流下一串串曼妙的雨线。
   离开新场老街时,雨没有停,但小了一些。我绕到后市河街往回走,这里要安静许多。人天性喜欢热闹,所以人们大都在热闹的新场大街那边,来后市河街闲逛的人很少,尽管这里与新场大街仅隔了一栋大宅院的距离。可我每次都喜欢来这里走走,理由很简单,我喜欢这里的风景,更喜欢这里的安静。
   在后市河街,可以更好地观赏到老宅院的观音兜墙层层叠叠的景象。由于雨小了,屋檐上的雨水,像是断了丝线的珍珠,一颗一颗落入河中。
   离开后市河,回到南山寺的停车处,雨像细雾一样飘散着,空中弥漫着的似乎是新场古镇八百多年的烟火味。我坐在车上,没有马上离开,细想这散在车窗上的雨水,是在轻声细语地述说新场的老故事,是在抒发着古镇重新焕发的新活力。
   新场老街的屋檐下,日子生生不息。这被雨水滋养的日子,平凡中多了份沪上人家的浪漫情怀。屋檐下还在演绎着新的故事,在与时光的对话中,但愿新场的古韵经久不衰。
  

共 34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水墨画,在梅雨季的朦胧烟雨中,新场古镇褪去喧嚣,尽显冷肃沉静与温婉韵味。作者漫步湿滑的石板路,穿梭于飞檐翘角间,从南山古寺到中西合璧的老宅,从镌刻历史的牌坊到烟火氤氲的街巷,处处皆藏故事。那些历经岁月的河埠、承载荣耀的进士牌坊,诉说着古镇曾因盐业兴盛的辉煌;而廊檐下的美食飘香、游人如织,则勾勒出当下鲜活的生命力。雨,是这场古韵之旅的点睛之笔,它滤去海盐的咸涩,浸润出老街的浪漫与诗意。当雨水从黛瓦滴落,新场不仅是建筑与风景的集合,更成为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时空载体。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40013】【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4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04 12:29:28
  读罢文字,仿佛漫步雨中新场,古韵与烟火扑面而来!问候作者,愿您继续邂逅美好,笔耕不辍,平安顺遂!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5-07-04 17:30:33
  谢谢汪震宇老师的辛勤编辑!辛苦你费神编辑的编者按!在这炎热的夏季里,祝愿你创作愉快,文思泉涌,佳作连连!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04 12:30:07
  被烟雨里的新场古镇深深吸引,每一处屋檐都藏着故事。问作者好,盼您笔下常现这般诗意,生活如景般绚烂!
回复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5-07-04 17:33:21
  谢谢汪震宇老师的置评鼓励!新场古镇离卧住上海居住地不远,所以去过多次。这里是电影《色戒》的取景地,其中如在“江南第一楼茶园”等有镜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