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蝉鸣悠扬(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蝉鸣悠扬(散文)


作者:童谣 白丁,2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8发表时间:2025-07-07 14:38:40
摘要:那时候老家树多,知了也奇多,一片树几拨儿孩子找,竟都能收获颇丰。待拿了满满一瓶子或一袋子知了猴兴冲冲回家时往往已是深夜。而等喜滋滋地将战利品用碗或小盆盖好时,才觉得两眼打架睡意浓浓了。

七月流火。白天,外边的世界像个大蒸笼,太阳底下能把人烤熟,只要不是非出去不可,谁也不想出门。直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外边才有了凉风习习,在家窝了一天的人们也都三三两两地出去散步纳凉。
   吃过饭,本不想出去,老公再三怂恿:带你去捡拾一下童年——捉知了猴儿(知了猴,也就是蝉的幼虫)。顿时童心萌动,兴致盎然。随即换上运动鞋,拿了手电筒兴冲冲出门。
   小区北面不远处就是森林公园,是知了的乐园,自然也是找知了猴的好去处。于是直奔目的地而去。
   虽说没有了白天的炽热,但跟家里比起来依然热腾腾的,连路上时而疾驰而过的车辆带过的风都是温热的。走没多远就已经汗湿衣衫了,路上三五成群散步的人也都时不时的擦一把脸上的汗水。
   城镇的夜晚不似老家那般宁静和安逸。
   到了公园,进了郁郁葱葱的树林,顿觉安静而凉爽。一束束上下闪动的光束和偶尔惊喜的低语告诉我,捡拾童年的不光是我们。
   老公顿时兴奋起来,一手拉我一手举手电筒兴冲冲挨个儿围着树仔细搜索。待发现一只正奋力上爬的知了猴时,那种兴奋和惊喜丝毫不亚于老家小伙伴儿小时候的模样。
   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当夏季来临知了放歌的时节,每个夜晚都是孩子最渴望的时刻。每天傍晚,孩子们急匆匆吃完一抹嘴,便拿了手电筒跟罐头瓶或小塑料袋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直奔寨墙或村外小河边或大路旁但凡有树的地方。
   那时候老家树多知了也奇多,一片树几拨儿孩子找,竟都能收获颇丰。待拿了满满一瓶子或一袋子知了猴兴冲冲回家时往往已是深夜。而等喜滋滋地将战利品用碗或小盆盖好时,才觉得两眼打架睡意浓浓了。
   第二天,母亲将知了猴洗净用盐淹好再用炒锅煸熟,孩子们便津津有味儿地吃得满口飘香;母亲高兴的时候,也会用油炸知了猴,那吃起来更香。在那个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油炸知了猴真算得上难得的美味佳肴。
   我很少吃那东西,因为天生的洁癖,想想连同那东西的五脏六腑一股脑儿的吃下去就恶心。即使吃也是仅吃知了猴后背上那一丁点儿肉丝。因为不爱吃也就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特别热衷于捉知了猴,不捉知了猴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特别怕蛇。听说很多人在夜晚找知了猴时就碰见过缠在树上的蛇,更甚者,有的小朋友家里没手电筒用手摸知了猴就生生地摸到过蛇。听了这话我就觉得后背冒凉气,浑身起鸡皮疙瘩。
   这样的事情我就亲身经历过一次,现在想起来那种后背嗖嗖冒凉风的感觉依然那么清晰。那时候,奶奶家西边是一个很大的坑,因为我们北方干旱,坑里极少有水,倒是种了很多的杨树,俨然一片不大不小的杨树林。每逢夏季,这里便成了知了的天堂,蝉鸣声震耳欲聋。很自然地,晚上这里的知了猴也就更多,引得很多孩子光顾。而我,则占了”地利“的优越条件——因为我自小跟奶奶一起住,离得近,晚饭后,碗一推拿了手电筒就到西边大坑里寻知了猴。
   很多孩子是不拿手电筒的,大家称之为“摸知了猴”,我不敢摸,因为怕摸到蛇,所以每出发必带手电筒。
   一天晚饭后,照例拿了手电筒赶紧去西边杨树林里捉知了猴。星光闪耀的夏夜,扯着嗓子唱了一天的知了们此刻终于“偃旗息鼓”,杨树林一片寂静,只有我的手电光探照灯一样上下“巡视”每一棵高大的杨树。知了猴真是多,几乎每一棵树上都有,真让人兴奋!暗暗庆幸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
   正兴致勃勃将手电筒移动到两棵并肩挺立的大杨树时,蓦然发现两条长蛇缠绕树干,两条,是两条啊!灯光下,两个蛇头高昂着,眼睛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差一点,只差一点,我就要伸手碰到它了!“妈呀!”一声尖叫,我魂飞魄散,扔掉装了一半知了猴的罐头瓶撒丫子就跑。好一阵子之后心脏还砰砰乱跳。打那儿以后,我再也没有捉过知了猴。
   我老公不怕蛇,不但不怕,他甚至敢把蛇装到口袋里!所以他小时候捉知了猴没有什么顾忌,且是捉知了猴的行家。不光是晚上捉知了猴,捉知了,逮鱼他都是高手。据婆婆说他没考上大学一多半儿原因就是毁在捉知了逮鱼上了。那家伙天天跟其他同学一样按时上下学,有时甚至比同学回来的还晚,满以为他学习很用功,直到有一天老师告状说他经常旷课才弄清真相:原来那厮每天早出晚归不是去上学而是上树捉知了下水摸鱼了。结果那厮便结结实实挨了一顿暴打。可挨打归挨打,旷课捉知了摸鱼的爱好却没有被制止住。
   老公说,晚上捉知了才有意思呢!几个小伙伴儿先在树下点一堆篝火,然后几个人爬上树使劲晃,知了受惊顿时鸣声一片,惊醒了小村原本安静的夜,接着便纷纷向着火光飞落,树下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捂住扑棱棱落下来的知了。不一会儿就能捉一脸盆……
   那时候虽然晚上捉知了猴的孩子成群结队,但还是有很多知了猴会成为漏网之鱼,第二天早上你看吧,树上会有很多蝉蜕。蝉蜕也特别受重视,因为可以卖钱。蝉蜕是药材,每年都有人寻蝉蜕卖钱。听说邻家树根大爷是寻蝉蜕的老手儿,每年都能卖两三百块!
   这不,眼下就是如此。
   现在的孩子也不像我们小时候了,各种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占据了他们所有的业余时间,他们已很少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有这捉知了猴、摸鱼的爱好和雅兴了,城镇里的孩子甚至都没见过知了猴,除了在餐桌上。 而如今餐桌上知了猴的待遇也远远超过了我们小时候知了猴的待遇,加以各种佐料精心煎炸烹炒,用精致的碗碟摆出漂亮的造型,端上高档酒店的餐桌。不过,如今知了猴不叫知了猴了,叫金蝉。既然都“金”蝉了,价格自然不菲,一只金蝉就要一两块。据说国宾大酒店一盘金蝉都要一百多块!名字也高大上起来,什么“金玉蝉鸣”、“金珠报喜”、“天马金蝉”等等,真是让人咋舌。      
   但我想,今夜跟我们一起找知了猴的人,也跟我们一样,不单单是因为金蝉的美味和昂贵,更多的是享受捉知了猴的乐趣,捡拾远逝的童年吧!     

共 23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与怀旧色彩的散文。作者以捕捉童年记忆中的知了猴为核心线索,将童年时光与当下生活巧妙地串联起来。夏日夜晚的蝉鸣、森林公园的凉爽、童年时对知了猴的喜爱与对蛇的恐惧,再到如今陪伴老公重拾童趣的体验,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童年纯真生活的怀念与向往。文章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捉知了猴的场景,还借由老公的故事,展现了童年的调皮、自由与生活的简单快乐。而结尾的点睛之笔,更点出了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人们愈发渴望回归自然、重拾童年的美好愿景。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活动记录,更是一次对往昔时光的深情回首,以及对生活本真的细腻感悟。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07 14:43:36
  作者通过对童年乡村生活的细腻回忆,将自然、童趣与岁月变迁巧妙融合,文字生动质朴,充满怀旧色彩。文中对乡村景色、童年趣事的描写细致入微,充满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情怀与对过往的深情眷恋。
回复1 楼        文友:童谣        2025-07-07 18:59:05
  感谢老师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07 14:44:03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童谣        2025-07-07 18:59:40
  谢谢老师,遥祝夏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