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江南的七月火红的愿景(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江南的七月火红的愿景(散文)


作者:戴咸明 秀才,128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发表时间:2025-07-08 22:16:53

江南的七月火红的愿景
  
   七月的风是带着火气来的。江北的玉米叶卷着热浪翻涌,江南的蝉鸣已在稠密的梧桐叶里织成了网,而玉梅的行李箱滚轮碾过水泥地的声响,像一声轻快的鼓点,敲开了这场盛夏之旅的序幕。她要去苏州吴江,看看儿子肖时玉——那个在销售报表上印下"销冠"二字,却也在无数个深夜里对着电话吼出"我偏要试试"的年轻人。
   行囊里的牵挂,满是优柔的香囊。
   玉梅的行李箱里,除了换洗衣物,还塞着一叠晒干的艾草。老家门口的艾草长疯了,割下来晒得干脆,据说能驱蚊,也能安神。她总记得肖时玉小时候怕蚊子,傍晚在院子里追萤火虫,腿上被叮得全是红疙瘩,哭着扑进她怀里要抹花露水。那时的他多软啊,像江南春天的青团,一捏就能变形。可现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棱角,有时是意气风发的笑,有时是压着火的沉默,更多时候,是她听不懂的、关于"市场突破口"的念叨;关于“情感花园里”的迷茫;关于“飘逸与沉沦焦灼”的恐慌的张望。
   "妈,你别操心,我在吴江挺好的。"他总是这么说。可玉梅知道,"挺好的"三个字里藏着多少没说出口的摔跤。镇江那次,他跑业务时被客户指着鼻子骂,挂了电话就摔了手机,是她连夜坐火车过去,看着满地碎玻璃和他通红的眼睛,把刚买的热包子递过去,他却一把推开,吼道:"你别来!我不要你管!"
   她当时多委屈啊,可回头想想,那股子倔劲,像极了他外公。
   肖时玉老外公,在老家水泥沟摔跤的启发与感悟。
   外公今年八十三了,上个月骑三轮车去赶集,在村口摔进了两米深的水泥沟。玉梅后来听爱人说,老人是自己从沟里爬出来的,额角流着血,却先顾着把摔坏的车请人拉上来,到家倒头就睡,两天后才说头痛。去医院查,除了些老毛病,竟没大碍。
   "你外公年轻时候在部队,摔了跤谁扶他?班长就站边上喊\'自己起来\'。"爱人总把这话挂在嘴边,"他现在不管俄乌战争,不问谁家涨了工资,就守着他的小菜园,三餐吃饱,倒比我们都硬朗。"
   小菜园,在江北农村老房子的后院,茄子紫得发亮,辣椒红得扎眼,老人蹲在地里拔草,腰弯得像张弓,可起身时,脊背依旧挺直。有次肖时玉回来,看着外公佝偻的背影,小声说:"外公这辈子太安分了。"爱人玉梅当时就瞪了他一眼:"安分不是怂,是知道自己要啥。"。
   现在想来,那话是说给肖时玉听的。年轻人总觉得安分是贬义,总想着"荣宗耀祖",开豪车,住豪宅,像马云那样呼风唤雨。玉梅不反对,她教过的学生里,也有这样眼睛发亮的孩子,可她更清楚,马云的故事里,藏着多少个摔得鼻青脸肿的夜晚。
   摔跤的姿态,生活的风范在字里行间的演绎着。
   肖时玉的摔跤,总带着年轻人的激烈。在吴江的第一年,他跑业务时被同行抢了单,回来把合同撕得粉碎,吼着"这世道太黑";去年评先进没评上,他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三天,连饭都不吃。玉梅打电话过去,他在那头哭,说"妈,我是不是很没用",声音像被雨打湿的纸,软得让人心疼。
   可他总有办法爬起来。撕了的合同,他重新打印,带着更厚的资料去找客户;没评上先进,他就把业绩做得更拔尖,今年直接成了销冠。爱人说这叫"90后的雷厉风行",玉梅却觉得,这更像雨后的竹笋,哪怕被石头压着,也要歪歪扭扭地往上冒。
   玉梅她想起学校里那个三十岁的保安小陈,总说"我老婆家有门面房,这辈子够了"。他父亲六十多了还在磨豆腐,他却整天躺在值班室里刷手机。玉梅不是看不起安稳,只是觉得,三十岁的肩膀,不该这么早就卸下重量。肖时玉的肩膀或许还嫩,但他愿意扛,愿意在摔疼了之后,咬着牙说"再来一次",这就比什么都强。
   党员的底色,家的温暖在新时代的洪流中,熠熠生辉。
   玉梅是党员,也是人民教师。她总记得入党时宣誓的场景,阳光落在鲜红的党徽上,烫得人心里发慌。那时她就想,党员不是头衔,是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递过去一只手——但这只手,不能变成替人走路的拐杖。
   就像教学生做题,不能直接给答案,要指着题目说"你看,这里有个突破口"。肖时玉现在就像做一道难题,急得抓耳挠腮,甚至想把卷子撕了。玉梅能做的,不是抢过笔替他写,而是坐在他身边,递杯热茶,等他自己冷静下来。
   她见过太多年轻人,在摔跤时盼着有人"托举",最好一下子从低谷飞到云端。可哪有这样的好事?老岳父摔进沟里,没人托举,不也自己爬起来了?爱人常说"把支部建在连上",放在家里,就是党员要做那个"定盘星",在孩子慌了神的时候,告诉他"别怕,路要自己走,但我们在"。
   江南的答案,人生旅途上的蹒跚前行,在摔跤与爬起的跌宕起伏中,脚印丈量着生活的高度。
   火车驶进江南地界时,玉梅掀开窗帘,看见成片的稻田绿得发亮,像被七月的阳光镀上了一层金。吴江的河水是碧的,桥是弯的,连风吹过来都带着水汽,和江北的干燥完全不同。她突然明白,肖时玉为什么要来这里——江南的土地,既养得了温婉的诗,也长得出泼辣的劲。
   她想象着见到肖时玉的场景。或许他还在忙,对着电脑敲敲打打;或许他会抱怨客户难缠,会吐槽市场难做;或许,他会像小时候那样,突然红了眼眶,说"妈,我好累"。
   但玉梅不怕。她带了艾草,带了江北的阳光,更带了一颗等着看他慢慢站起来的心。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画卷,是摔了跤留的疤,是哭过之后的笑,是在暴风骤雨里,依然敢把船往前行的勇气。
   下车时,阳光正好。玉梅拉着行李箱,一步步走向肖时玉住的小区。她知道,这场江南之旅不会是一首甜腻的歌,更可能是带着烟火气的絮语,有争执,有沉默,却终将在某个瞬间,变成他心里最暖的光。
   因为她坚信,明天的火红,从来不是凭空来的,是今天的汗水、泪水,和摔了跤也要爬起来的倔强,一点点染亮的。而她的儿子,那个在吴江打拼的年轻人,终将在这片土地上,画出属于自己的、最绚丽的画卷。
  
   2027.07.08

共 25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感人的内容,江南的七月火红的愿景,母亲玉梅和儿子肖时玉的故事,母亲的关爱,儿子的拼搏,终将在这片土地上,画出属于自己的、最绚丽的画卷。内涵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5-07-08 22:17:55
  母亲玉梅和儿子肖时玉的故事,母亲的关爱,儿子的拼搏,终将在这片土地上,画出属于自己的、最绚丽的画卷。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