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陶然亭公园(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陶然亭公园(散文)


作者:伊莎贝尔 布衣,15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3发表时间:2025-07-11 06:00:12
摘要:【原创首发】鲜红的党旗在高君宇石萍梅革命烈士巨型雕塑前迎风招展,铿锵的誓词在纪念广场上空回旋飘荡,那是对高君宇石萍梅革命先烈的奠拜敬仰,更是对他们崇高精神的膜拜礼赞。 星河不复,功勋永存,让我们以崇高的敬意致谢先烈,感恩他们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的辉煌功绩;时轮远去,精神常在,让我们以真挚的情怀缅怀英雄,感谢他们为新时代发展注入的强劲能量。我们会牢记职责不辱使命笃定前行。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陶然亭公园(散文) 七一前夕,为缅怀革命英烈,颂扬伟大先驱,共同庆祝建党104周年,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的陶然亭公园拜谒观光;庄严的时刻,庄重的活动,让身心激悦百念交集,洋溢胸腔的那团灼烧激烈,滚滚翻涌经久不息;重温辉煌成就,重忆峥嵘岁月,重思艰难历程,神摇意夺思绪万千,满满都是对过去创巨痛深的追思怀念。
   最早听闻陶然亭公园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那个时候刚刚从院校毕业,漫卷书生气息夹杂着发轫鹏程里,通身充斥着陡增满布的青春气息,有一种远景可堪宏图在胸的豪情,访幽探奇寻古览今,也模仿着诗仙李白的豪放飘逸,在大美河山间寻踪觅迹,更校法着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在京城福地上闻香赏雅,陶然亭公园便是其中的一站。
   那时候,书香气浓秀才味重,进入陶然亭只为欣赏华夏名亭园的诗韵风雅。
   见到清代名景陶然亭会愣神发呆,观望着歇山翘角的轩昂屋脊,凝视着雕梁画栋的绝美装饰,聆听着清脆悦耳的彩铃悠扬,心一下子好像被捊掠偷走般,跟随着古朴典雅的意境,刹那间穿越到清康熙34年,工部郎中江藻取章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诗句为亭子题额书匾场景,才情并重的江藻左手捋须右手持笔,远目及眺,近闻荷香,于陶醉沉迷中兴笔疾书“陶然”二字,那笔致丰腴结体稳健的翰墨像是在讲述着清王朝的盛世欢歌,又好似在抒发寄托胸腔的浓情壮美。
   看着爱晚亭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式建筑,不禁让人想起湖南岳麓山下清风峡中的红叶亭,那镌刻漆柱上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醒目提神,以秋景之盛,抒生命之炽,用秋寒的坚韧厚重打破“春荣秋枯”的自然时序偏见,表达对“晚境”“逆境”中生命力的礼赞,这正是身处逆境不卑不亢的精神投射。八柱直立四翼高翘,筒瓦覆着琉璃叠翠,那种凌空腾飞的意境陡然间平添一份不可高攀的霸气,正面匾额“爱晚亭”朱色鎏金,遒劲中饱含着伟人风骨,灵动中满布着领袖的雄浑;虽然仅是仿造建亭,但它的史韵留芳不绝于耳,1913年~1918年间,毛泽东、蔡和森常在爱晚亭聚会、读书、探讨革命真理,这更给陶然亭公园的古色古香增添历史的古朴厚重。
   伫立醉翁亭,脑海中顿然间闪现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浸透的超凡脱俗之气刹那间让人顶礼膜拜之感丛生,极目四野心情大美,也开始钟情漫布于楼榭亭台的山水之乐。那四角歇山顶式的建筑有别于其它亭阁设计,大檐细柱彩绘雕梁,吻兽仰天藤萝低垂,八幅制作精美的“八仙过海”浮雕悬梁绕柱,于山水林荫之间足显醉翁意境。此时,怪石嶙峋茂林修竹,游走亭台,观看着碑文石刻不经意间便忆记起苏舜钦《寄题丰乐亭》诗篇,其中的“神物藏胜地,深林隐苍峰。威夷渡浅岭,爱此泉一钟”最能表露对欧阳修及他笔下醉翁亭最浓情的赞赏。
   畅游独醒亭倍感景色之美;粼粼微波间鱼翔浅底荷香扑鼻,静立岸滩亦有一种神清气爽之感,柳枝垂落嫩绿入帘,盛夏之美尽在眼前;古槐蔓枝松柏锦簇,像是履约赴宴般全都展露出最靓丽的姿色;湛蓝天宇间骄阳如织,垂落倾洒的光束斜射六角凉亭之上,红柱绿瓦顿然金光四射,攒尖灰瓦屋顶的恢宏壮观在光晕加持下愈加展现的玄幻神奇。
   站在木栈道上远眺兰亭、鹅池碑亭,仿佛一脚跌入了东晋的墨香里。粉墙黛瓦沿着山势铺展,仿徽派的马头墙在苍翠间若隐若现,建筑布局疏朗得像一幅留白的水墨画——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处处透着文人雅士的风骨。青石板路蜿蜒至溪水边,让人不由得想起永和九年那场流觞雅集:四十二位名士列坐曲水之畔,觞随波流,诗从心出,王羲之提笔蘸墨时,或许正是这般山风拂过,竹影摇窗。沿曲水行至兰亭碑前,碑上“兰亭”二字虽历经沧桑,仍能参透原迹的洒脱遒劲。遥想王羲之写《兰亭序》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心境,恰与眼前的景致呼应:建筑与山水相融,历史与当下交汇。站在碑前凝视,忽然读懂了为何古人说“见字如见人”。此时再思兰亭、鹅池碑亭名,不禁为王羲之、王献之两代书法大家合璧创作这千年传奇之作惊叹叫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眨眼之间这些曾经邂逅陶然亭公园的精彩壮美瞬间已经在二十多年的光阴消逝中成为记忆,而且美好的印迹在心灵深处时隐时现,已经没有当初的那么刻意强烈,仿佛随之而来的生活局促和生存压力都远超过曾经的诗情画意。
   今天,猛然间闻听到单位组织庆祝建党104周年红色之旅拜谒观光活动,地点就在陶然亭公园,一种崇敬与缅怀之情升腾爆燃,心神也紧跟着仰慕膜拜之情一同踏上红色之旅,重温建党初期革命先驱赤胆忠诚的感人事迹。
   陶然亭公园地处北京城南,环境幽静雅致,园林景色优雅,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兴建的城市园林之一,为京城百姓休闲娱乐提供极大便利。但在革命初期,却是一派荒芜落寞之态,偏僻破败人烟罕至,坟冢林立阴森恐怖,常被人们讹传为不祥之地,很少有人造访探幽;再加上南侧的慈悲庵梵间禅语绕梁,人们常将陶然亭公园神化为清幽空灵之所,很长时间里不被外界关注,成为当时最为隐蔽的革命聚会之地。
   一行人身穿白衫列队从陶然亭公园南门进入,高高的党旗迎风招展,长长的队伍肃穆威严,像是要参加一场规模空前的豪华盛会,又像是去接受一次旷古绝今的人生洗礼,每个人都表情威严昂首挺胸,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雄狮劲旅荣耀凯旋,只有那佩戴胸前猩红锃亮的党徽诉说着瞻仰先烈的浓浓挚诚。
   穿过灰砖步道,攀越弧形拱桥,队伍在一座高耸垒台的仿古建筑前待命,排列在队前的擎旗手挥舞着党旗在队伍前招展,伫立在一旁的党小组长手指一块红旗状标识牌向大家讲解,这里就是“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北京开展秘密活动的场所之一。1921年至1923年,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守墓为名,在此租用两间南屋作为党的秘密活动场所。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仁学社同仁在慈悲庵就驱张运动进行秘密会商,并在慈悲庵门前大槐树下合影留念。同年8月16日,李大钊、周恩来、邓颖超等在慈悲庵召开“五团体会议”。高君宇等早期的共产党人也曾多次在这里开展秘密活动。
   一时间喧闹的人群刹那间变得肃静,闻听到这里曾经遍布老一辈革命家早期建党的红色印迹,心中仰慕之情丛生,凝视端详着一砖一瓦愣神发呆,尤其是在慈悲庵前大槐树下,围观着先辈们革命活动期间合影留念照片唏嘘惊叹,这或许是一些人不期而遇间与革命先辈的近距离接触。
   历史以卓绝而悲壮,瞻仰因倾情而厚重,一行人排着整齐的队伍沿湖心步道前行,表情凝重神色黯然,眼神中满是悲凄伤感,虽然没有表现的那么泣哭决绝,但行进时趑趄艰难的步伐已经能够展露得出心情的沉重,黯然忧伤的眼神不再被华夏名园的绝美景致引诱,一个个垂首含胸步履蹒跚地向前跋涉。
   路边的菊花攀附着低矮的篱笆潜伸暗长,毗邻的玫瑰挺立身段怒放着艳丽的姿色,坠落低垂的柳枝像梳妆一新的少女漫卷铺程,迎合着满目的金黄和夺目的鲜红给人一种迷魂摄魄的痴醉,引得无数游人竞相打卡留念,却始终没有吸引我们全体党员哀伤沉思的目光,一行人在党组织负责人的带领下缓缓向高君宇石萍梅烈士陵园行去。
   绕过湖心小岛东岸,瞻仰队伍进入石桥南锦秋墩的北坡广场,刚才还柳绿花红的优美景致顿然间被空旷平整的墓碑石刻替代。两根青灰色方形花岗岩石柱傲立纪念广场正北,三角形石檐棱角分明地覆盖在石柱顶端,尖尖的柱顶直冲苍穹,像是两把直插云霄的长剑,气吞山河势震五岳。在两根石柱间横亘着一块乳白色大理石碑碣,上面笔力遒劲地书写着由革命先驱李大钊亲笔题写的“高君宇同志之墓”七个魏碑大字,端庄沉稳雄浑典雅,彰显着高君宇先生在我党建设初期的崇高声望和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
   翻开历史的长卷,感知英烈的故事,我们不禁为安然长眠于陶然亭公园的高君宇先生心生敬仰。
   这位1896年10月20日出生于山西静乐县峰岭底村的山西青年,自幼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学识,曾于19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省第一中学,并以“十八学士登瀛州”而享誉省城;为声援蔡锷等革命党人护国反袁斗争,他曾于1915年参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斗争,表现出很高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情怀;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接受新思想启蒙教育,从思想信念上萌生救国救民的社会担当。
   1919年盛夏之交,当“五四运动”爆发后,高君宇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和骨干分子,号召发动青年学生勇敢地冲破北京政府教育部代表和警察的阻拦,身先士卒奔赴天安门广场参加游行示威。之后,他还担任了北京大学驻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代表,领导爱国学生继续斗争。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高君宇和邓中夏等19名北大学生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之一,他还和其他会员一起筹办了附属研究会的图书馆“亢慕义斋”,后当选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1924年,为推动国共合作,高君宇受北京党组织指派到山西筹建党组织,同年参加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年7月,高君宇赴广州协助孙中山工作,担任孙中山秘书,领导沙面工人大罢工,协助工人成立工团军,还积极投入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在帝国主义支持反动商团发动叛乱时,率领工团军英勇奋战。
   1925年3月,因劳累过度罹患重疾溘然辞世,给党的建设和新国家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正如他墓碑上“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的题字,光辉炽热的生命为贫弱的旧中国重燃生存的希望,短暂仓促的人生为新生的新思想带来燎原的力量。
   站在陵园内,我们仿佛透过历史的晴空看到高君宇先生挥臂疾呼,唤醒被压抑奴役的人们,号召他们刺破笼罩旧中国阴霾,凝心聚力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豪迈场景,一旁的爱妻石评梅则“以文字为刃”“以青春为炬”接续引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走向新的辉煌。这时候,我仿佛看到他们“以爱为烛,续燃理想”的爱情之火正划破苍穹,为新生共产党的厚积薄发贡献力量。
   碑座右侧刻有高君宇生前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诗下刻有高君宇的女友石评梅的题语:“这是君宇生前自题相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替他刻在碑上。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水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拜读着石评梅情真意切的隶书碑文,不禁再一次让人声泪盈眶,这是一段多么纯洁无瑕的爱情故事,这又是一段多么震慑心扉的革命宣言,让邪恶胆颤,让正义温暖,更让使命辉煌,正是他们这种“革命为骨、文学为魂”的生命激扬,引领鼓舞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在一次次风雨洗礼中自信自强。
   鲜红的党旗在高君宇石萍梅革命烈士巨型雕塑前迎风招展,铿锵的誓词在纪念广场上空回旋飘荡,那是对高君宇石萍梅革命先烈的奠拜敬仰,更是对他们崇高精神的膜拜礼赞。
   星河不复,功勋永存,让我们以崇高的敬意致谢先烈,感恩他们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的辉煌功绩;时轮远去,精神常在,让我们以真挚的情怀缅怀英雄,感谢他们为新时代发展注入的强劲能量。我们会牢记职责不辱使命笃定前行。
   瞻仰活动在雄浑苍劲的国歌声中告一段落,党员们自发地在高君宇石萍梅雕像前擦拭浮尘荡涤污渍,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向先驱们道别。
  

共 45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叙事抒情写景相交融的散文,作者以参加单位组织的党建活动,前往陶然亭公园拜谒革命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为题,用生动的语言,成就这篇优秀的作品。作品移步换景,描述了沿途的风景和内心的感触,对陶然亭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生动的叙述,讴歌了在建党初期,共产党人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彪史册,永远留在后辈的心中。作品文笔流畅优美,值得品读,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1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1 06:02:11
  一篇文笔流畅,意境深远的作品。值得品读。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11 10:45:09
  谢谢老师的费心编辑和精美编者按,祝老师安康吉祥!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1 06:03:00
  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11 10:45:50
  感谢老师的关注支持,向老师学习,给老师点赞!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1 06:06:14
  Zyjab12ab 这是我的微信号。愿意的话请加上,方便及时联系。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11 10:46:54
  谢谢老师,感谢您的热情关注,祝您创作快乐,夏日安康!
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1 16:41:33
  微信号写错了,应该是:zyjabc12abc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