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子牙河(散文)

精品 【东篱】子牙河(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620.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3发表时间:2025-07-11 07:57:56
摘要:仿佛是遇见了古人贤者,却不见影子,未见一个贯穿几百里的名字——子牙河。


   我属于很喜欢水的人,但不能称为“智者”。小时候,牛蹄印一湾水,都要蹲下,放进一张纸,当作小船。现在游览时,特别在意水风景。不然,我不会两访江南名镇周庄。江南的水,柔得胜过处女,静静地卧在河渠里,任画舫穿梭,水面划过一个皱纹,马上又像做美颜术,立刻就变得那么平静,就像什么事也未发生。所以,我觉得江南容颜不老,完全是因水柔。平静之水去皱纹,宁静之心却烦恼,周庄那条市河绿得似锦,仿佛,伸手掬一握,哗啦一下就撕开了,想迅速披肩裹身,真是妄想!
   相对北方,没有柔水,很少款流,河网也是疏朗的,没有那种缠绵相拥的样子,我总觉得北方是以山称雄。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从北京回返,我一头扑进沧州,这个名字的“沧”字,在《说文解字》里指水的颜色——暗绿色。沧州是绿水承载的一座城,并非我只知道的山神庙。
   在沧州旧城开元寺前的“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遇一老者,我恭敬问,游览沧州,最好是哪里?他寻思一会道,可以看看沧州的水,好几条河川,岸边都有风景,最好当然是南川老街。话匣子打开了,他历数沧州之水——京杭大运河,北运、中运、南运,能走半天。知道毛主席的那句伟大的号召吗?“一定要根治海河”!北排河、宣惠河、滹沱河、漳卫新河、黑龙港河、黄河故道、沧浪渠、子牙河……
   好家伙!这河那渠的,真个是琳琅满目啊,只是匍匐于大地,无法以手拾起,不然,我想用锦囊装起来。漫长的日子里,这些河川就是泛滥的根子,曾经的“野马”如今都被驯服成草原上的牧马良骏,奔而不汹,流而不躁。但河川还是不停地追风,追着涌向渤海。
   令我产生美感的是,那些河川上的桥,就像马鞍,真想找一匹更温顺的,跨上去,一跃向东。我的老家在召唤,那口号就是“向东向海向荣成”。
   市民对于城市的热爱,是不会喊出什么口号的,向游人热情介绍,热情的感情溢于言表,这是一种满足。老者是我遇到是第一个沧州代言人,一张尘封已久的名片。
   沧州,真的是一个河网遍布的城市。于是我在游览了南川老街后,决定开车巡河。我的车就像一条船,荡漾于波间涛里。沧州拥有这么多的河流,真不亚于任何一座江南古镇水乡。我就想,歌唱家陈红和江珊为何就没有把《梦里水乡》这支歌的原唱地选在沧州,真的是一个损失!
   也许,《梦里水乡》的曲子太柔;也许,沧州的这些河,并不是睡着的,没有梦,而以波澜壮阔示人?肯定歌唱家有着自己的理由。那我就开车与千河来一曲合唱吧。
   想起词里说“廉颇老矣”,据考证,赵悼襄王的使者定义了他的老,那年他67岁。我略比当年的廉颇将军大点,还开车巡沧州之河,犹在马上,我就唱“风里水乡”吧。
   沧州,得益于千年疏河安澜的成果,河道环曲,姿态千般,民居沿河而建,投楼影于河中。沧州人的夜晚,是真正实现了“枕水而眠”的诗意目标,款水静夜,夜夜好梦。我想,沧州人如果介绍自己的住处,一定使用格式化的方式开头“我们家枕……(填水名)而居,得海岸明珠之光,享流远水胜之妙……”
   我最喜欢在子牙河岸定居的民宅,仿佛就是与智者同行,推窗便见姜子牙坐钓鱼台垂钓,即使有烦恼,也被这幅钓图给弄没了,人间事,“宁在直中取,不于曲中求”,一下子就找到了解忧的办法,何至于望河兴叹“何以解忧”……
   沧州,其东是渤海,百川东到海,这是地理形胜,沧州书写了一个千古真理。逝者如水,也催促着沧州人只争朝夕,不断书写一篇水势浩荡的大文章。水网遍布,会带来更为丰富的碳汇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丰沛的资源,水文化也由此而生,真是令人羡慕。
  
   二
   子牙河?听这个河名,我就觉得带着满满的故事。与姜子牙有关?我的几千年前的老乡也是行者,到过这条河而被沿岸的人们赋予了一个智者的名字?一串问题,无解。那我就走国道,进入山东吧,反正我不急于赶路。我想与河同行,与河闪遇。
   车行河北献县境内,子牙河伴我,时隐时现,忽遇子牙河特大桥,见有人垂钓,我便停车路边,当作进入服务区稍歇吧。一石怪形,凸于岸边大坝,一位五十左右的中年人盘腿坐于其上,低头看鱼篓,还有鱼获,见我来了就笑笑,算是打个招呼。递上一支烟,马上熟络起来,我报告了来自山东,他称赞一句“礼仪之邦”。告诉我,他的鱼竿就来自威海,是很有品质的碳纤维鱼竿。我说,姜子牙就是折了根竹子做鱼竿,所以他钓不上鱼。他说,姜子牙钓鱼无意于鱼,我和他一样,养病期间,来向姜子牙求个好心情。我说从姜子牙那代人就开始有钓鱼之趣了,我是有意向他求索子牙河之名的由来。
   他告诉我,姜子牙离这个地方还远着呢。我说,他跑到陕西渭水那。他的话匣子打开了,并不盯住那根半天也不动的鱼竿。姜子牙坐的那块石头叫“磻溪”,72岁才到了那,也是从华北平原跑去的,最先就在西子牙村。是先有子牙村还是先有姜子牙垂钓的故事,我觉得子牙村也是因姜子牙而得名,而且这个村以姜姓吕姓居多,他们到现在还自称是姜子牙后裔。
   是啊,姜子牙在封神榜里,并未被封神,但获“万仙之师”的称谓,是真正的旅行家,被誉为“游方神仙”。
   他问我是不是来考古求源的。原来他就在献县文化馆工作。怪不得我们的谈话一开始就扣题。我告诉他,献县名字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倒是这“子牙河”,成了献县的一张最古老的名片。
   先从名字说起。子牙河原为天然河道,纵贯冀中平原,是河海流域的五大支流之一。在春秋时代之前,名“洚水”。有古书认为,此河某段落差很大,如降,是突降大水的意思;也有人考证,子牙河经流一带多降雨。古书记载“水不遵道”,即大雨滂沱的意思。既然为水,就造字为“洚”。据《水经·浊漳水注》,称“绛渎”,“洚”的字体演变还经过了“绛”的写法,“渎”古义则为小渠,据此这样推断水冲出“绛渎”而形成落差,是有可能的。《通典》说古漳水一处徙流被堵塞而冲决,故为“洚”。后世古籍多把“洚”解释为洪大。《孟子·滕文公下》说:“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在古文献中,洚水曾被称为“浿水”,汉朝时期称为“马訾水”,唐代始正式定名“洚水”,《水经·济水注》中被称为“湨水”或“溴水”。唐改称衡水、漳水,宋称滹沱河,元称沿河、盐河,明称交河,明末清初定名子牙河。我这样想,一条河,这么多的名字,无论学名、乳名、外号,是因为在人民的眼中,它太重要了。或许每处河段都有一个字,地理形胜不同,人们便根据其特点而命名。这不禁令我想到中国很多古水名用字:㵲、浍、洑、淝、滍、沔、潏、涑、灊……太多的水名汉字,只要加上一个水旁,就成一条水系。这些又不是很随意的,一定是根据意象而得,推测两例吧,㵲,可能是水环流而如舞;浍,有可能是几水会聚而成。这给了我们很美妙的想象,也能够通过这些字,大致了解水的特点。上学时,知道“仓颉造字”的说法,到了汉代有许慎《说文解字》,我总觉得仓颉可能造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汉字,而很多字,则源自民间,他只是一个“集成”的人物。如果不行走在这条子牙河,遇到这位钓者,真的是无法让我对此产生揣摩的兴趣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就水名,一辈子可深究明其意者就很难。
   我们看眼前浩浩汤汤的子牙河,流淌而去,几千年不涸,流经的是中华的文化,带着古老的声韵,每一滴水分子都积存着华夏文明的基因。一条子牙河,就是冀中平原的母亲河,已经可以独纂出一部“子牙河文化”。
   子牙河跨越山西、天津、河北三地,是由滹沱河与滏阳河交汇而成,钓者告诉我,于献县的藏家桥处始,先称藏家桥河,后才称子牙河。在康熙年间,朝廷命管河主簿衙门由献县臧家桥迁往大城县子牙镇,才得“子牙”之名。据考证者研究,在唐代,当地吕氏姜姓为敬先祖姜子牙,于村东北台上建亭立祠,后又立姜子牙庙,人群聚落得名子牙村。此河也就成了子牙河。看来是先有姜子牙,后有子牙村。就像我要奔赴禹城,大禹于此治水,才有这座古老的名城。
   大城县的说法是,姜子牙的家乡就在子牙村。在西子牙村东二里开外的地方有个高于地面数米的大土丘,传说为姜子牙的钓鱼台,即姜子牙垂钓遇周文王的地方。显然与史料有不符处。姜子牙始祖在春秋之齐国(今山东淄博一带),或者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姜子牙为访明君,周游天下,抵达今河北大城;二是战国时期,姜氏齐国因“田氏代齐”之故被取代,姜太公的子孙四处逃亡,其中“长支居登州(蓬莱一带)”,“少支”迁到大城西子牙,成为大城县历史最悠久的望族。如今,已经有18个地方都称是姜太公的故乡,据《吕氏春秋》说,姜子牙的祖籍是东海之滨,这是可信的。其实,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认祖归宗的传统,尤其是名门望族,一定要借助家族的兴旺来荫蔽后代,这是光宗耀祖的最初含义。哪怕是吕姓姜姓与姜子牙没有同宗关系,都会认为有着一宗之脉系。这并不影响历史的真实,也是一种文化脉流。就像诸葛亮的老家到底是山东临沂还是江西南昌,曾一度争论。甚至连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也加入争论之列,可以理解,一个历史名人,就是当地文化的一个丰碑,谁不想把丰碑立在自己的土地上。倒是像秦桧,祖籍江宁(今南京),几乎没有什么异议。说起他的籍贯,大家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就是在杭州,他也是一个跪姿,永远是一个站不起来的人物。荣耀和耻辱,对比鲜明,褒贬立现,谁会把脏水泼在自己的地块呢。这种强烈的宗室观念,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在乎的传承,一旦宗室中有人有了污点,就感到整个宗族都无颜面。这是最初的文明,也是至今仍在延续的文明。其实,很多同姓的人,已经没有了血脉的联系,但还是看作玷污了本家的姓氏。姓氏,也是我们这个民族亲近关系的一张无形的名片,是玷污还是增色,都很在意。
   我用十分肯定的口气说,毫无疑问,姜子牙的老家在齐国,根在山东。
   钓者略思道,那可不一定。燕国人到齐国做官,况且可能是游学推行自己的主张,移居齐国,也未可知。他略有所思继续说,李斯是楚国人,在秦国为官,谁还把李斯看成是三秦人呢?
   我急忙说道,那是那是!燕齐连着疆界,很有可能。都是中华留下的文明种子,根在中华大地。
   中华文化根系相连,让我们有了进一步探讨的可能。忘记问钓者贵姓,说不定我们也有着某些联系呢。起码,因为一条子牙河,我认识了他,他遇到了我,我们都在“寻根”,说给子牙河听见。古今相隔遥迢的时空,华夏文化可以把古今拉近。
  
   三
   钓者告诉我,建国后,在根治海河的运动中,子牙河才被疏浚通畅,再未发生水患,成为被驯服的水龙野马,子牙河承载着时代的起伏跌宕的历史,尤其在今天,它和大运河相辅相成,已成为商贾贸易的重要水道。
   一个人,成就的是岂止是一座城,晋津冀三省多少城市,因子牙河而兴,凭子牙河而有了绵延流长的历史,成就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内河,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和人民。
   我要赶往山东禹城的禹王亭,去拜谒治水先祖大禹,曾经,大禹也在子牙河一带治水,留下了禹墟、禹门口、禹王城址、禹王锁蛟井等古迹,钓者听说我去禹王亭,便劝我,有时间走一走这些古迹,了解治水之难,听最古老的故事,看“水佑中华”的来历。
   下次吧,我导航打上这些文化符号,来一次访古之旅。
   北方的水,波澜壮阔,是因为有了古远的历史波涛。
   作家丁立梅一个人孤独前往丽江,写下《一个人的丽江》,姜子牙并不孤独,命名了一条子牙河。
   不必等江珊抽出工夫来献唱“子牙河”,钓者告诉我一曲村民填词的歌曲《子牙河畔》早就流传在子牙河两岸。
   眼波目极处,皆是风情古韵。我不想开车了,想沿着子牙河步行,一路采风。
  
   2025年7月1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6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概是我们有了江南水乡的固定思维,所以传统印象中,北方的城市灰沓沓的,似乎缺乏水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但是想当然是不靠谱的,北方水与城相互交融的城市不在少数,比如山东省会泉城济南,比如我曾生活过几年的江北水城聊城,我觉得一些所谓的江南水乡也不一定比得上它们。当然,这是因为我对它们熟悉,其实还有许多我不熟悉的,比如怀才老师笔下的沧州。没有想到,沧州是被绿水承载的一座城,京杭大运河,毛主席号召根治的海河,还有北排河、宣惠河、滹沱河、漳卫新河、黑龙港河、黄河故道、沧浪渠、子牙河……真的是河网遍布。正因为水多河多,才有了怀才老师开车巡河的兴之所至。的确,车就像一条船,荡漾于波间涛里。这么多的河,要想深入的看一条,肯定有选择困难,因为姜子牙,怀才老师选择了子牙河,换作是我估计也会这样选。沿子牙河前行,遇一钓者,暗合了姜子牙垂钓的故事,同时也引出了子牙河与姜子牙的渊源。怀才老师写这篇文章,带着历史考证的态度,在溯源子牙河名字由来的同时,也探究了中国很多古水命名的文化,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仅就水名,一辈子就很难明其意。除此之外,由姜子牙家乡的考证,怀才老师又阐述了中华民族的宗族观念和一个地方对文化丰碑的重视。青史留名的人,各地相争,遗臭万年的人,唯恐避之不及,其实这就是历史对一个人最为公正的评价。走完子牙河,怀才老师去往禹城,探寻大禹治水的足迹,在那里,老师留下了一篇《登禹王亭不值》,对大禹治水进行了非常深刻的解读。【东篱编辑:佳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1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佳华        2025-07-11 08:03:19
  我总认为,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血脉,没有水的城市,肯定是没有生机和灵气的,所以过去我对北方的好多城市没有好感。如今不同了,在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大都想方设法的利用好水,让城和水交融。老师笔下的沧州,水系众多,且大多是原生的,这座城市顿时在我心中美了起来,活了起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11 08:33:15
  感谢佳华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有机会走一走城市,是很幸运的,这次去北京返回去了保定,还是经过了沧州的几个城市,马上就有了故乡的感觉,到过就是故乡,我这样说服自己。没有的水系经流的城市,总是少了韵味,少了活性,就像我进入内蒙古,在有的城镇,并无河流,我就把那流淌的草原视为河流。城市被水系环绕,就是别样的城市,我这次在北京遇到聊城轴承厂的一位朋友,我说想去聊城水城看看,他说现在有点热,应该好好看看,等凉快了再去。子牙河,是一条山东的河,这次遇到了那位以钓养病的人,我视他为姜子牙式的人物。文化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可以影响很多人。求解子牙河,多了文化审美的体验,感觉亲切。远握,问候佳华老师夏祺,江山记者部组织采访,请佳华老师拨冗安排相关事宜,希望佳华老师闪耀江山。期待佳作!
2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7-11 08:48:21
  智者乐水,怀才老师对水一往情深,对水不仅限于表层的欣赏,更用心于其历史人文古迹的考证。一条子牙河,与姜子牙之间的渊源极深,令人心驰神往。与三点水相关的水文字,博大精深的水文化,在作者的笔下意象飞驰,意境幽深。那些典雅生趣的历史故事,融入子牙河水中,成为文化符号,绽放着不朽的风采。作者浸润在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中,身心愉悦,收获颇丰,一场场灵魂之旅带来无比震撼的体验!感佩深厚的文学底蕴,读来意犹未尽,回味绵长,问候怀才老师,夏日安怡!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11 09:19:06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留墨。怀才很难达智者的境界,但就是喜欢水,水穿行城市,是玉带缠绕的感觉。子牙河,是有着历史的河,而且是否和姜子牙有关,需要考证,也需要更多的实物的佐证,一篇文章,尤其是非专业的作者,表达可能解释清楚,但可以通过了解,走进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得到文化的体验感。关于水名造字,是我的一点想法,也是思考,仓颉造字,我是第一次这样认识,算是文化探索吧,不一定正确。的确,一次次旅行,都是有着满满的收获,老家同样有河流,但不是子牙河,没有那么长的历史。出去走一走,开阔眼界,给自己一个特别的思考机会,很值。罗老师放假了吧,也出去走一走,做采风,把江南的美景带给我们。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7-11 09:36:58
  中国的许多地名山水名里都深藏着典故,这条子牙河没想到是因姜子牙命名。老师不但考证了子牙河的前世今生,还阐释了中国的水文化,用典精当,感悟独到。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沧州市。文章开篇一段特好,感佩才情。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11 10:12:26
  姜子牙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了,可能人人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但具体的姜子牙并未了解。姜子牙在他之后人们对他的崇拜有怎样的情形,都是他留下的文化余脉,走出去寻找就更为真实了。把自己放在书本上,是一个局限。多少城市,因水而兴,所以到一个城市,一定要看看水。一旦走出去,思维就开阔了,活跃了,有了一些审美思考,我曾一直问自己,为何两次游览周庄,我发现我是喜欢水。有时候获得一个情调,要比吃一顿美食好,最能认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留墨鼓励,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7-11 09:53:55
  一座桥就是一匹马鞍,坐上去,就能驰骋疆场。那种关于水,关于子牙河的今生前世和未来,就哗啦啦溢满作者的审美。点赞学习,祝夏安吉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11 10:18:34
  如果不是走出去,调动自己的情思和审美能力,在沧州的子牙河上的桥边镇的无法生出那般想法,河是流动的马,桥是稳稳的鞍,跨上去,随流而奔,多么美妙的体验。我是喜欢桥的,有时候就像一个流浪者,呆坐在桥上,招来过往人的眼光,可能无法理解,我觉得我那时是颠簸的姿态,很美的体验。感谢金刚狼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
5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07-11 12:03:38
  蛮有韵味的文化散文。
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曾在许多文学网站发文交流,乐在其中。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11 12:06:35
  谢谢明镜老师给小文定性。远行随笔而已。算是路上读史吧,多华夏文明多一点理解。非常期待明镜老师的佳作,谨祝在东篱创作收获快乐!
6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5-07-11 13:03:22
  怀才老师看来是真的喜欢水,牛脚板印里盛的水都要叠个纸船。老师对典故的掌握,对历史脉络的清楚,这非常令人钦佩,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这点要多向老师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11 14:16:54
  谢谢一飞老师的精彩留墨鼓励。从小喜欢下雨,老家东溪有了水就去堵坝揽水。我原以为河北少水,哪知河流如网,且每条水斗是有着历史的。相遇钓者说水文,缅怀历史,很有滋味,随笔记录。看了一飞老师的小说,写各家的难事,写婚姻在生活里的重负。很有生活感。点赞。远握,问候一飞老师夏祺。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