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散文)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散文)


作者:伊莎贝尔 布衣,14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8发表时间:2025-07-12 17:06:47
摘要:【原创首发】沿着石板路前行,十多尊青铜雕塑错落有致地林茨排列,有的举枪瞄准作冲锋状,神情肃穆双眸圆睁,时刻准备着牺牲奉献,衣衫褴褛补丁连片,衣褶里还嵌刻着弹痕;有的俯身下探,全力托举伤员,指节因用力而青筋暴露血色霜染;还有位母亲将襁褓举过头顶,眼神穿透炮火望向天际;一幕幕场景重复着悲壮的场面,一位位英雄讲述着沧桑的过往,一尊尊雕塑记录着苦难的辉煌,让人敬仰折服,更让人顶礼膜拜,正是这些艰苦卓绝的苦难历程成就了我们慷而当歌的幸福生活,更是这些大公无私的人民英烈铸造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 离开雕塑群,胸腔激情满怀,广场几只和平鸽振翅翱翔,盘旋俯冲向天际,羽翼划破湛蓝的天空,抖动的翅膀掉落几根洁白的羽毛,纷纷扬扬地散落雕塑群中央 "1931-1945" 的铭文上。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散文) 再一次踏上宛平城西侧的卢沟桥,悲恸凄伤的沉重心情顿然间加重,那种隔空回响的历史沧桑像风卷残云般揪心撕肺,又像雨漫幽谷般嗒焉自丧,仿佛甲午之殇犹在眼前,割地赔款、通商倾销、资本输出屈辱再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贫弱标签压垮着脊梁,更诉说着悲凉;凸凹不平的桥面砖石斑驳辄碾清晰,深沟浅壑中裸露的灰浆中仿佛浸透着抗争的血迹,沿展漫铺徐徐向前,用无尽的惨烈悲壮倾诉着88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历史。
   88年前,因昏庸无道的封建王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愚昧政策,致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辉煌不复疮痍满布,河山被割让主权被蹂躏,一味地忍让求全不但没有安抚帝国主义列强贪婪噬邪的野心,反而让以日本为首的军国主义欲壑难填,他们“征服中国,独霸东亚”的邪念甚嚣尘上,增兵设防屯兵备战,排兵布阵侵华军演,惨无人道地在卢沟桥开设战场,妄想封锁咽喉要道,控制平汉铁路,推进侵华战略。一时间,铁骑阵阵铁甲隆隆,阴风列列奸佞瑟瑟,古朴苍老的卢沟桥桥面上硝烟弥漫战火连天。
   88年前,是救亡图存的民族危亡战歌唤醒了积脊积弱的中华民族,同胞们从沉睡中醒来,在绝望中振奋,于苦难中自强,他们高呼抗战宣言,同仇敌忾誓言担当,告别屈辱远离幻想,走上抗日救国的抗争道路,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携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挽肩,莘莘学子和磐磐工农联盟,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壮举在卢沟桥上演。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扛守土保家责任,皆抱牺牲奉献精神,全国上下因卢沟桥事变惊,因卢沟桥战火怒,因卢沟桥惨烈痛,正像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中吟唱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民族救亡声音震天戗地。
   走在长长的十一孔联拱石桥上,炙热的骄阳针扎芒刺,潮浊的气浪灼胸烧肺,坑洼的砖石颠簸拐足,每一股彻骨煎熬的难言都像在表露抗战硝烟的惨烈,抗战故事的悲壮,抗战风火的弥漫;每一次汗湿珠滴的不适都像在倾诉外敌入侵的可耻,外敌面目的狰狞,外敌用心的险恶。那石工磷砌的桥面仿佛浸透着坚强,屹立百年威严尚存,历经沧桑坚固仍在,用初心不改的坚守诉说着经历硝烟战火的不易。
   整齐划一的望柱像对仗排列的兵士,严整规范疏密有致,挺拔伟岸中展现着刚强,古朴沧桑中绽放着雄浑,片片驳斑诉说着悲壮,点点弹痕续讲着惨烈,处处残缺表述着卓绝;耸立望柱的500多石狮子,神情威严蹲坐挺胸,张牙獠爪瞪目圆睁,像个忠诚痴守的勇士,又似铁膺担当的英雄,用不怒自威的霸气驱赶着来犯之敌,守护着永定河的安全,护佑着宛平城的安宁。
   抚摸着这些历经沧桑却巍然屹立永定河河面的史物典藏,胸腔中重燃起经久不息的感伤敬仰,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战争场景似乎又在灼烧炙烤中清晰可见: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军炮轰弹炸,我们英勇的29军带着西北的犷野刚烈,誓死不屈地同条件悬殊的侵略者对抗,一排排将士倒下,一列列接继而上,他们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精神让国人敬仰,承受着死亡创伤,忍受着生离死别,接受着生死考验,用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铸就忠诚。在那个战火漫天的漆黑夜色中,我仿佛看到29军179师673旅少将副旅长金振中面对疯狂叫嚣的日军,视死如归英勇抗击,果断下达作战命令,打响抗击日军的第一枪,并率部击毙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的振奋场景,英气漫布,战绩彪炳,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让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野成为惊世笑话;还看到29军37师219团上校团长吉星文趁着夜色,用绳梯爬出宛平城,挥舞着大刀抢夺回铁路桥和龙王庙的壮烈场景。
   湛蓝的晴空漫布着历史的硝烟,燥热的桥面激荡着救亡的故事。漫卷铺陈的战天憾地,让胸腔灼烧的敬仰膜拜陡增渐浓,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惨烈凄苦中更显肝胆赤诚,那一桩桩悲天戗地的生离死别在声泪俱下中更显忠义担当。屈辱的岁月演绎着悲情的故事,卓绝的历程展现着英雄的豪情,正是这些忘我置死的家国情怀,才让这段悲恸凄苦的峥嵘岁月更显珍贵,也才使得5098个日夜的浴血奋战终见光明。
   这是一段见证民族大义的光辉史诗,更是一首惊天震地的英雄赞歌,每次追忆都豪情盈怀激情四射。
   中共中央在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二天发出的《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仿佛回荡激扬中与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接受日本战犯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签署降书卑躬场景遥相互应,无数战争实例印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誓死信念,也昭示着与胆敢来犯之敌血战到底的必胜决心。
   作为新时代公民,我们要珍爱和平,牢记历史,永远铭记这段屈辱残酷的历史,用心用情守护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鲜血换回的来之不易幸福,做“爱国信党知感恩,报国忠党践使命”的优秀榜样。
   凝重的心情夹杂着沉重的步伐亦步亦趋地在观光人群中腾移踱步,也许是闭馆283天承受了太多的无奈,更或是卢沟晓月的晨钟暮鼓包藏了更多的期待,宽阔洁净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前挤满了瞻仰观光的人群,他们或撑杖举伞渐次缓行,或推车扶老躬身慢走,徐徐蹒跚中向馆场中央的国旗靠拢。一群系扎红领巾的小学生手持鲜花肃立默哀,几排戎装笔挺的军人托帽垂首表达哀思。突然间,国歌响起,嘹亮的歌声激荡穿越,所有的人们全都仰首挺胸,神情肃穆地见证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场馆正中镌刻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1个遒劲飘逸的金色大字在骄阳照射下英气逼人气贯苍穹,映衬着大理石墙砖的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神圣庄重的肃穆;下方“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开幕式”红底白字横幅规制平整地紧贴屋檐,两侧巨型屏幕上分列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醒目标语,字义浸透的主旨和字面满藏的主题让所有的观光游客猜疑顿生期待满怀,一同跟随着低沉悲壮的曲调依次步入馆内。
   场馆修葺一新,庄严肃穆之感漫布,光影交织鲜红叠翠,史料古朴雕塑灵动,穿行其间就如同身临其境,在真实逼真的场景中冲锋陷阵,又恰似身被其染,在艰苦卓绝的氛围中保护家园。
   跟随着讲解员的指引详解,我们心中那抹珍藏弥重的壮怀激烈仿佛一下子被灼烧点燃,穿梭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厅,不断地通过“珍贵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艺术品+历史场景”,沉静式地感受中国人民14年伟大抗战的光辉历程。
   伫立“奋起抵抗——中国人民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展示区,我们亲眼目睹日本从挑起甲午战争到侵占台湾,从发动日俄战争到提出二十一条,从策动九一八事变到制造华北事变,直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事件的相关照片,如日军在甲午战争中的暴行、九一八事变时日军炸毁柳条湖铁路的场景等,这些照片清晰地勾勒出日本侵华的野心轨迹,看着这些满布邪恶歹念的恐怖照片,亦仿佛看到弹丸小国倭寇狰狞的面孔,奸佞阴险夹杂着贪婪残暴在亿万同胞面前赤露裸奔,满腔的仇视愤慨像是要将这些邪恶无耻的侵略者埋藏。
   看到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军战斗的场景,不禁心生敬仰,甚至还有些感动落泪,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一批批亦如杨靖宇将军那样的抗日志士,他们顶风雪战严寒,昼伏夜行,艰难地依靠山林、屋舍、崖壁开展游击战;那些宿营、做饭、修补的衣物等展品破败中展露着艰辛,艰苦中尽显着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感激之情填胸塞肺,尤其是在看到赵一曼奔赴东北抗日前与儿子的合影照片时,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丛生,在钦佩敬仰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滴落下悲情的泪水。
   漫步“全民族抗战——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展示区,日军在卢沟桥附近集结、挑衅的画面清晰可见,那扬扬得意的神情是那样的丑陋可憎,又是那样的恶毒狰狞,长枪刺刀开道,钢炮火器掩护,一群鬼子兵挥舞着战刀向宛平城挺进,这是侵略者的最后疯狂,更是法西斯的死亡喧嚣,好战必亡,侵略必败,这个被多少教训验证过的道理,却没有唤起无耻的日本侵略者丝毫的警醒;城墙上弹痕累累,城门上烟火缭绕,城楼上旌旗猎猎,不屈的中华民族正用顽强的抵抗和必胜的信念痛击毁灭门园的豺狼虎豹;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军民空前团结,学生群众自发组织游行,工人农民主动上街示威,一些正义之士慷慨激昂,手拿传单照片声容并貌地愤怒声讨日军侵略行径,画面清晰,事实清楚,场景清亮,纵使不了解七七事变的人们看到这些清晰警醒的照片都会感伤落泪,强烈谴责侵华日军的无耻卑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力奔赴倾心呼吁,周恩来等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昼夜会谈,共商联合抗日大计。第一次看到淞沪会战后被日军狂轰滥炸的荒芜废墟,心中满是寒凉,胸腔满布着对侵略者的仇恨,真恨不得扒皮抽筋,将这些好战分子鞭尸挫灰。
   静立在“砥柱中流——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站在抗战最前线”展示区,伟大的民族需要伟大政党的引领,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赓续。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面对敌众我寡、敌优我劣、敌强我弱等不利场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显示出独有的清醒睿智,那张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内撰写《论持久战》的场景照片,显示出伟大领袖英明聪慧的抉择,这篇提神振气的文学巨作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战略指导;如洛川会议,照片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围坐在一起,表情严肃认真,正在讨论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等重要决策,旁边展柜里陈列着洛川会议的会议记录原件;地道战、地雷战等照片,呈现了冀中平原等地的地道战场景,包括地道内部的构造、民兵利用地道打击日军的画面,以及地雷战中八路军和民兵埋设地雷、日军被炸的情景,展现了人民游击战争的智慧和威力。
   中国军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5098个日夜里精诚团结,奋勇杀敌,期间正义抗击还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友人在抗日根据地救治伤员的场景,以及他们与八路军战士、根据地群众的合影,体现了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帮助,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姿态,这些有力的史料无不用真实的声音回击寡道的好战之徒,也给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造成沉重打击。
   走出纪念馆,胸腔激荡的淤积愤慨全部被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欣喜振奋替代,通身满藏的忠诚赤胆全部都变成爱党信党的认同自觉,震耳的军号依旧在心际嘹亮,冲锋的呐喊时刻在胸腔游弋,做合格公民,当优秀党员,成为此时此刻最真实的那句誓言。
   沿着石板路前行,十多尊青铜雕塑错落有致地林茨排列,有的举枪瞄准作冲锋状,神情肃穆双眸圆睁,时刻准备着牺牲奉献,衣衫褴褛补丁连片,衣褶里还嵌刻着弹痕;有的俯身下探,全力托举伤员,指节因用力而青筋暴露血色霜染;还有位母亲将襁褓举过头顶,眼神穿透炮火望向天际;一幕幕场景重复着悲壮的场面,一位位英雄讲述着沧桑的过往,一尊尊雕塑记录着苦难的辉煌,让人敬仰折服,更让人顶礼膜拜,正是这些艰苦卓绝的苦难历程成就了我们慷而当歌的幸福生活,更是这些大公无私的人民英烈铸造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
   离开雕塑群,胸腔激情满怀,广场几只和平鸽振翅翱翔,盘旋俯冲向天际,羽翼划破湛蓝的天空,抖动的翅膀掉落几根洁白的羽毛,纷纷扬扬地散落雕塑群中央"1931-1945"的铭文上。
  
  

共 45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主题的散文。作者满怀激情,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依托,回顾了抗战的历史,展开了一幅悲壮且厚重的抗战画卷。作品从踏上卢沟桥时的悲恸心绪写起,细数桥面砖石的沧桑、望柱石狮的威严,让 88 年前的战火硝烟仿佛在眼前重现,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情操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作品文笔流畅,构思严谨,情感真挚浓烈,描写生动细腻,史料丰富详实,象征手法突出,值得细细品读。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2 17:07:45
  一篇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的作品,点赞推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12 19:04:56
  感谢老师周末费心编辑,老师的编者按十分精彩,再次致谢老师,祝您健康快乐!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2 17:09:35
  作品再现了八十多年前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情景,值得细品。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12 19:08:12
  88年前抗击日本侵略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苦难记忆,我们作为后来人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牢记历史,初心不改,赓续革命传统,继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贡献力量!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2 17:09:56
  期待更多作品在这里首发。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12 19:09:32
  谢谢老师关心支持,祝老师创作快乐,幸福常伴。同时也祝老师夏安顺遂,快乐每一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