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柳岸】丹江员外(故事)
有一次,丹江北岸的村子里来了一个书生,看上去邋里邋遢的,坐在村口的大碾盘旁边,手里举着一张画,很显然是靠卖字画为生。
很快,一些好奇的小学童聚集到这里,有的学童给他窝窝头,他一边吃窝窝头,一边拿画笔给该学童画窝窝头,有的给他个烧红薯,同样他画一个烧红薯送给小学童,孩子们拿什么他就回赠什么画。
这事儿在村里传开了,惊动了一个人,谁?金百万。
金百万可了不得,是丹江北岸的首富,光房舍就三处,每一处都是上百个房间,雕梁画栋,琼楼玉砌,走鸾飞凤,假山、喷泉、花园应有尽有,要多豪华有多豪华。县太爷坐堂的县衙也不抵其十分之一。他明里、暗里娶了六个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儿子最小,也已经送进富家子弟的学堂了,这孩子说村里来了一个画家引起了金百万的注意。
金百万找到大总管商量说:“徐管家,我早就想请个人给画一幅中堂挂起来。”
他一说,徐管家就猜出了他的意图。金员外家大业大,家里笔墨纸砚之类的摆设却不多,缺少一种儒雅的氛围,总给人一种土里土气的感觉,员外要中堂,无非是想附庸风雅充门面。要知道能走进金家客厅里面的没有一个不是达官贵人,像这样的家庭,少了一点人文气息,难免有些遗憾。但徐管家却明知故问道:“员外,您怎么想挂起中堂来了?”
金百万扫视了一眼客厅道:“咱这里看起来富丽堂皇,但我总觉得少了生机,尤其是咱家客人多,没有一点琴棋书画的摆设,客人们来了就没有话头。”
徐管家趁机说:“还是员外您考虑得周到,您一说,我也觉得是少了点诗情画意。像咱这样的家庭没点书香的摆设就少了派头。员外认识那么多高层,何不求他们给介绍一个顶尖画师来府上作画?”
徐管家知道金百万是不会请有名的画师的,别看他金玉满堂,却是个出名的吝啬鬼。请高手,要价高,还招待不起。徐管家同情那个文弱书生,心想把书生请到府上来,起码短时间内书生的吃住有保障,不用再饥一顿饱一顿,到了夜晚钻柴洞御寒,所以才这样正话反说。
金百万嗟叹道:“徐管家,咱们的家底你又不是不知道,请大腕儿,仨核桃俩枣是很难打发的。”
徐管家说:“我听小孩子说村头那个书生画工了得,何不请他来试一试?”
金百万沉默了一阵后,担心道:“师出无名,就担心他小打小闹能应付,大的场景怕他拿不下来。”
徐管家说:“员外没听说过一句话吗?高手在民间。真正的高人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真要他行,员外能省去一半银子哩。”
金百万权衡再三,终于透口说:“你去把他请到咱府上来,咱问问情况,要是真有两下子,那就让他在府上作画。”
徐管家一听,正中下怀,就真的去把书生请来了。
书生即兴画了几幅画,金百万看得眼花缭乱,于是他就和书生商量,让书生在上好的宣纸上给他做一幅中堂,题材就是希望他金家荣华富贵世代永恒,说具体一点就是突出他一号别墅的大气磅礴,再选一些富有特色的背景进行衬托。中堂做好,他将请人进行评估定价。
书生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说,作画就像写文章,需要灵感,灵感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积累,做出来的画就没有精神,没有灵魂。作画前必须留意观察人物、环境、家畜家禽,建筑风格等等,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激发出灵感的火花,做出来的画才有灵动性,慢工出细活,所以性急不得。
金百万虽然不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但他也知道作画的艰辛,好的绘画中的对称、色调、亮度、曲线、比例、风韵等元素都不能马虎,动态、静态的东西都要体现出特点,说白了,绘好一幅画等于掏空了画匠的脑汁,浑然天成才能巧夺天工。所以,金百万对书生的要求没持否定态度。
为了让书生潜心作画,金百万特意给他腾了一间宽敞的画室,给他配了一位书童做助手,说是书童,其实也是一位伙计,又给他配了丫鬟负责他的饮食起居,衣服脏了负责给他洗,到了吃饭时间负责给他做饭。金百万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书生再要是破衣烂衫,他脸上肯定无光。
徐管家给书生送来了上好的宣纸、画笔、颜料、调料盒、砚台、松节油等等,然而书生却将这些东西放置一边,吃过饭后让书童领着到处跑。书童很机灵,书生问什么他说什么。
他们来到丹江河道,看眼前,小河流水,百舸争流;抬头看,蓝天白云,莺飞燕舞;放眼看,两岸群山巍巍,天山相连;观赏风情荷塘,蜻蜓飞舞,荷叶婆娑……好美啊,千言万语也难表达这河道美景。
田野里,金家伙计们“锄禾日当午,”一个个汗流浃背的,但依然在弓腰劳作,苦难岁月的沧桑在他们的肩头上,胳膊上留下了痕迹。
书生深感深感他们的艰辛,就问书童:“他们咋不停下来喘口气啊?”
书童四下一看无人,就悄悄对他说:“大哥有所不知,这个金百万是个假善人,容不得伙计们偷懒,他养活了很多打手,用来监工,伙计们稍不留意,不是被扣工钱就是惨遭毒打。金府打造得跟金銮殿一样,却是个让人不寒而栗的阎罗殿。”
书生问:“他给你们的工钱高吗?”
书童告诉书生说,金百万阴着呢,对外说他给的工钱在丹江北岸数一数二,下人们领到手里的不足一半,不是说你把碗打烂了就是说你把猪喂瘦了,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克扣你的工钱,下人们暗地里都说他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活阎王。
看过丹江河道,书生和书童又爬上了丹江北岸的大山,观赏苍松翠柏,观赏怪石林立,每到一处,书生都不时地向书童问这问那,历史典故、人文风情等等,想起什么他问什么,尤其是金员外的处事和为人,书童都一一做了答复,书童很含蓄地告诉他,当心中堂画做好以后金员外找借口克扣,书生笑笑,没说什么。
终于,书生坐下来了,开始运笔作画,画累了不是伏案而睡就是席地而卧,有时候,当别人酣然入梦的时候,他点上油灯作画,有时候正吃饭时他丢下饭碗作画,可以说,书生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工作状态。
金百万进过画室两回,见书生做的画,没说好也没说坏,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他很有修养。
经过绘画、涂色、润色、复查、修正,这副金府大堂的中堂画终于完成了,果如书童所说的那样,金百万找了一批所谓的行家里手对画进行了评析,这个说缺少韵味,那个说,缺乏灵动性,总而言之把画评析得一无是处,就这样,金员外以最低的价格打发走了书生。
金百万高兴得梦里都笑出声来,这副中堂在他眼里就是绝品,他让徐管家把画挂起来,接着就让徐管家下请柬,邀请丹江流域一带有身份的人来他家参加品鉴会。当时,丹江流域有位一品要员叫彭凌霄,皇封翰林,告老还乡,身为正国级的他,在当地的名气能小吗?金百万当然不会放过他,亲自备厚礼登门拜访,希望他能亲临现场给他长长脸。
面对金百万这副中堂,前来捧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眼前一亮,金府的荣华富贵尽收眼底。画面上,金家大院依山傍水,所依之山是巍巍伏牛山,气势磅礴;所傍之水是涛涛丹江河,波澜壮阔,府内的建筑分布错落有致。长廊、拱门、亭子、池塘、花园、竹林、假山、曲径等浑然一体,给人以宏大、气派、和谐的美感。鸽子展翅欲飞,鱼儿呼之欲出,宠猫召之即来。更绝的是金府门前的一株葡萄树爬上房顶,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看后让人垂涎欲滴,一株葡萄垂下来半遮半掩了金府大门,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人物、建筑、交通、景观无不栩栩如生,连金府大门门楣上的“积善之家”也被临摹得惟妙惟肖,众人无不啧啧称赏。
彭翰林也被这幅画震撼了,对画匠的画工称赏不已。
面对来自各路名人的夸赞,金百万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舒服。
没想到彭翰林看着看着,脸色黯淡下来,眉头紧皱,轻轻摇头叹息了一声。
彭翰林肯定看出了什么端倪,金百万不解,就问:“翰林,您看出有什么不周之处?”
彭翰林指了指大门说:“你们看看金府大门上的对联。”
众人望去,金府大门上的对联是:“耕读传家德为本,礼义立身信当先,”那字体潇洒飘逸,力透纸背。再看画上的对联:“耕读传家为本,礼义立身信当先,”字体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无不与实际相吻合。
慌乱中的金百万看了半天没看出名堂,就纳闷地问:“是不是缺了点什么?”
名流们经翰林一提,都恍然大悟,纷纷说:“缺德!”
可不是,上联的“德”字被那串富有情调的葡萄遮了个实实在在。
金百万脸色煞白,一下子瘫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