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月票往事(散文)
上周四上午,我去街道志愿者驿站参加活动,路有些远,只能乘公交车。半途中,上来一位老太太,只见她从前门上车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交通卡,往公交扫码器上扫了又扫,却听见“余额不足,不能支付”的提示声,阿婆当场有些尴尬,自言自语道:“这怎么办?我身上又没带钞票”。这时候,司机转过脸问:“阿婆,你有手机吗?手机支付也行。”老太太回答:“手机倒是有,但我从来不用微信支付宝。”司机一听,笑笑说:“那就没办法了。”
我看见了,忙掏出手机,说:“阿婆,我替你扫一下吧!”正准备扫码时,老太太却摆摆手,说:“小兄弟,谢谢侬,我到女儿家里去,还要转乘地铁,算了,我还是回家拿钞票吧!”说着,她拿着交通卡下了车。下车时,我只听见她叹息一声,说:“还是过去的月票好,如果有月票,也用不着这么多麻烦。”
我虽然用的是手机支付,但老太太的话触动了我,我对此很有同感。确实,如果像过去那样,有一张固定金额的公交月票,很多老年人,就不会出现像阿婆这样的情况:忘了充值、手机支付又不会。尽管现在公交车上,也设置了投币箱,但不少老年人记性不好,忘带硬币也是常有的事。总而言之,现在扫码乘车,是方便了中青年人群,却没给一部分老年人带来方便,因此,老年人想念过去的月票,也是在所难免。
我不清楚上海的公交月票,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只知道上初中时,有一次,我跟随父亲去瑞金医院探望住院的三叔。瑞金医院很远,那时候要换乘三辆公交车,只见父亲一路上给我买好车票后,自己不断地向买票员出示一张卡片式的玩意,我这才知道这是公交月票,也明白了公交月票的作用与好处。我当时很羡慕父亲,心想,等我哪一天工作有月票了,我一定要拿着它逛遍大上海。然而,当我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时,却没能使用月票。一方面,因搬家,从原地方搬到了石库门,离工作单位很近,没必要乘车;另方面,使用公交月票的,都是单位当干部的人,而我只是一个普通职工,根本没机会。直到6年后,我当上了车间主任,才享受到厂里给的全额月票。单位发给我月票,主要是方便我去参加外面的各种会议,和一些学习参观活动。如果没有月票,每次回厂还得拿着车票,到财务科那里填单子报销,那太麻烦了。
计划经济年代就是这样,什么都要有计划,大到生产安排,小到票证发放,每一个企业都得听从上级公司的安排,下达指标,公交月票也是这样。直到改革开放后,公交月票才没有了下拨的指标,干部员工都可以享受月票待遇。只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干部没有车贴,但可以享受全额或者部分公费报销,职工有车贴,但如果买月票,费用则由自己承担。所以,每到月底,企业负责购月票的师傅,就会到各部门收取职工上月的月票卡,然后再汇总,到公交公司办理下月的月票。公交月票的价格,我使用的那年是6元,后来逐渐涨价到12元,直到1996年,月票才全面取消。
乘车使用月票,确实方便。如果车厢里人不多,你上车后只要出示一下月票,就没事了。如果遇到公交车上人很多,你只要喊一声“月票”,售票员也就不会让你再出示月票。当然,有月票,就有查月票的。由于公交月票在当年,也是家庭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社会上冒充月票使用者不少,其中有家庭成员互相借用的,也有捡到的或者窃取的,这些人将原月票上的人照片撕掉,换上自己的照片,冒名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公交公司专职查票的队伍应运而生,查票员不仅仅查月票,也查逃票者。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徐家汇的一家单位联系工作,由于路远,要换乘3个不同线路的车,来回的公交车上,居然碰到3次查票的。查票员胳膊上佩戴红袖章,手拿一只电筒,从公交车的中门上,逢乘客便查。仅仅在20路公交线路上,我就看见查票员,逮着两名月票使用冒充者。
在九十年代,有一次,上海新民晚报曾经刊登过一条消息,说本市有一位美术爱好者,凭自己的绘画本事,硬是在小小的月票卡上,画出了一张张很逼真的月票,骗过了不少售票员的眼睛,公交查票员始终拿他没办法,直到3年后,公安通过排查蹲守,最终将他拿下。
虽然有冒充使用月票的人,但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乘客是有觉悟的,不仅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而且捡到月票还会主动上交。在我单位附近的公交公司停车场,有一个失物招领箱,箱子是透明的,里面什么都有,其中招领的月票,占了很大一块,我每次等公交车都能看见它。当然,我也曾经丢失过月票。那是1986年9月的一天下午,我在外面开会,会议结束后回家,路过一家食品店,见里面有糖糕出售,出于解馋,便买了几只。在乘车回家的路上,由于公交车拥挤,我没能出示月票,只随口对售票员喊了声月票。然而,回家后,我打开包欲取糖糕时,却发现皮夹不见了,我顿时六神无主,因为皮夹里钱虽然不多,但有月票,如果没了这玩意,这个月剩下的日子怎么办?总不能每出去一趟,都要掏钱买票吧?那多麻烦,可我又想不起来是在什么地方丢的?只能自认倒霉。让我没想到,第3天的下午,我在单位上班,门卫送来一个邮件,让我签收,我打开一看,竟然是我的皮夹子,里面的钱和月票都在。我在惊喜的同时,却又纳闷寄件人,是怎么知道我姓名和工作单位的?后来再仔细查看寄件人:红星食品店,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将皮夹落在了那地方,红星食品店,是根据我月票上面填写的姓名和单位,及时寄给了我。
职工使用的公交月票,过去按照惯例,都是由单位后勤部门负责购买发放,但在我们单位,曾经有一段时间,却是保卫部门负责此事。保卫科科长姓王,有一次,他跟厂长说,要求承办职工每月的月票办理工作,厂长觉得奇怪,问他,他没解释,只是推托说,是派出所的要求。提篮桥派出所,是我们单位治安方面的专管机构,厂长不好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于是,原本由后勤科负责的月票购买工作,转到了保卫科。直到后来,后勤科科长应邀参加王科长的婚礼,发现新娘竟然是公交公司的月票售卖员,后勤科长这才弄明白,原来这位月票售卖员长得比较好看,保卫科长主动承揽月票购买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接近她,经常去购买月票,成了他联系那女孩的办法,你说有趣不有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交IC卡、手机支付等方式的逐渐普及,公交月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到了21世纪初,纸质的月票,更是被彻底淘汰,公共交通支付车费方式,进入了新的时代。然而,月票留给我们的记忆却是永远的,当某一天,我们再次翻开抽屉,偶然发现那张早已泛黄的月票时,心中涌起的不只是对过去的怀念,更多的是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