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月票往事(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月票往事(散文)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5861.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发表时间:2025-07-13 12:50:09

上周四上午,我去街道志愿者驿站参加活动,路有些远,只能乘公交车。半途中,上来一位老太太,只见她从前门上车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交通卡,往公交扫码器上扫了又扫,却听见“余额不足,不能支付”的提示声,阿婆当场有些尴尬,自言自语道:“这怎么办?我身上又没带钞票”。这时候,司机转过脸问:“阿婆,你有手机吗?手机支付也行。”老太太回答:“手机倒是有,但我从来不用微信支付宝。”司机一听,笑笑说:“那就没办法了。”
   我看见了,忙掏出手机,说:“阿婆,我替你扫一下吧!”正准备扫码时,老太太却摆摆手,说:“小兄弟,谢谢侬,我到女儿家里去,还要转乘地铁,算了,我还是回家拿钞票吧!”说着,她拿着交通卡下了车。下车时,我只听见她叹息一声,说:“还是过去的月票好,如果有月票,也用不着这么多麻烦。”
   我虽然用的是手机支付,但老太太的话触动了我,我对此很有同感。确实,如果像过去那样,有一张固定金额的公交月票,很多老年人,就不会出现像阿婆这样的情况:忘了充值、手机支付又不会。尽管现在公交车上,也设置了投币箱,但不少老年人记性不好,忘带硬币也是常有的事。总而言之,现在扫码乘车,是方便了中青年人群,却没给一部分老年人带来方便,因此,老年人想念过去的月票,也是在所难免。
   我不清楚上海的公交月票,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只知道上初中时,有一次,我跟随父亲去瑞金医院探望住院的三叔。瑞金医院很远,那时候要换乘三辆公交车,只见父亲一路上给我买好车票后,自己不断地向买票员出示一张卡片式的玩意,我这才知道这是公交月票,也明白了公交月票的作用与好处。我当时很羡慕父亲,心想,等我哪一天工作有月票了,我一定要拿着它逛遍大上海。然而,当我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时,却没能使用月票。一方面,因搬家,从原地方搬到了石库门,离工作单位很近,没必要乘车;另方面,使用公交月票的,都是单位当干部的人,而我只是一个普通职工,根本没机会。直到6年后,我当上了车间主任,才享受到厂里给的全额月票。单位发给我月票,主要是方便我去参加外面的各种会议,和一些学习参观活动。如果没有月票,每次回厂还得拿着车票,到财务科那里填单子报销,那太麻烦了。
   计划经济年代就是这样,什么都要有计划,大到生产安排,小到票证发放,每一个企业都得听从上级公司的安排,下达指标,公交月票也是这样。直到改革开放后,公交月票才没有了下拨的指标,干部员工都可以享受月票待遇。只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干部没有车贴,但可以享受全额或者部分公费报销,职工有车贴,但如果买月票,费用则由自己承担。所以,每到月底,企业负责购月票的师傅,就会到各部门收取职工上月的月票卡,然后再汇总,到公交公司办理下月的月票。公交月票的价格,我使用的那年是6元,后来逐渐涨价到12元,直到1996年,月票才全面取消。
   乘车使用月票,确实方便。如果车厢里人不多,你上车后只要出示一下月票,就没事了。如果遇到公交车上人很多,你只要喊一声“月票”,售票员也就不会让你再出示月票。当然,有月票,就有查月票的。由于公交月票在当年,也是家庭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社会上冒充月票使用者不少,其中有家庭成员互相借用的,也有捡到的或者窃取的,这些人将原月票上的人照片撕掉,换上自己的照片,冒名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公交公司专职查票的队伍应运而生,查票员不仅仅查月票,也查逃票者。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徐家汇的一家单位联系工作,由于路远,要换乘3个不同线路的车,来回的公交车上,居然碰到3次查票的。查票员胳膊上佩戴红袖章,手拿一只电筒,从公交车的中门上,逢乘客便查。仅仅在20路公交线路上,我就看见查票员,逮着两名月票使用冒充者。
   在九十年代,有一次,上海新民晚报曾经刊登过一条消息,说本市有一位美术爱好者,凭自己的绘画本事,硬是在小小的月票卡上,画出了一张张很逼真的月票,骗过了不少售票员的眼睛,公交查票员始终拿他没办法,直到3年后,公安通过排查蹲守,最终将他拿下。
   虽然有冒充使用月票的人,但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乘客是有觉悟的,不仅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而且捡到月票还会主动上交。在我单位附近的公交公司停车场,有一个失物招领箱,箱子是透明的,里面什么都有,其中招领的月票,占了很大一块,我每次等公交车都能看见它。当然,我也曾经丢失过月票。那是1986年9月的一天下午,我在外面开会,会议结束后回家,路过一家食品店,见里面有糖糕出售,出于解馋,便买了几只。在乘车回家的路上,由于公交车拥挤,我没能出示月票,只随口对售票员喊了声月票。然而,回家后,我打开包欲取糖糕时,却发现皮夹不见了,我顿时六神无主,因为皮夹里钱虽然不多,但有月票,如果没了这玩意,这个月剩下的日子怎么办?总不能每出去一趟,都要掏钱买票吧?那多麻烦,可我又想不起来是在什么地方丢的?只能自认倒霉。让我没想到,第3天的下午,我在单位上班,门卫送来一个邮件,让我签收,我打开一看,竟然是我的皮夹子,里面的钱和月票都在。我在惊喜的同时,却又纳闷寄件人,是怎么知道我姓名和工作单位的?后来再仔细查看寄件人:红星食品店,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将皮夹落在了那地方,红星食品店,是根据我月票上面填写的姓名和单位,及时寄给了我。
   职工使用的公交月票,过去按照惯例,都是由单位后勤部门负责购买发放,但在我们单位,曾经有一段时间,却是保卫部门负责此事。保卫科科长姓王,有一次,他跟厂长说,要求承办职工每月的月票办理工作,厂长觉得奇怪,问他,他没解释,只是推托说,是派出所的要求。提篮桥派出所,是我们单位治安方面的专管机构,厂长不好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于是,原本由后勤科负责的月票购买工作,转到了保卫科。直到后来,后勤科科长应邀参加王科长的婚礼,发现新娘竟然是公交公司的月票售卖员,后勤科长这才弄明白,原来这位月票售卖员长得比较好看,保卫科长主动承揽月票购买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接近她,经常去购买月票,成了他联系那女孩的办法,你说有趣不有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交IC卡、手机支付等方式的逐渐普及,公交月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到了21世纪初,纸质的月票,更是被彻底淘汰,公共交通支付车费方式,进入了新的时代。然而,月票留给我们的记忆却是永远的,当某一天,我们再次翻开抽屉,偶然发现那张早已泛黄的月票时,心中涌起的不只是对过去的怀念,更多的是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感激。
  

共 26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月票的回忆性散文。一位老奶奶因交通卡余额不足,不会使用手机而无奈下车,她不自觉感叹“还是过去的月票好。”当作者准备为老人用手机付款时,老人婉言谢绝,由此,作者便回忆了上海公交的相关往事。儿时羡慕父亲拥有月票,自己成为车间主任后才获得单位发放的月票。计划经济时代的月票是按指标发放,改革开放后待遇发生变化,冒充使用月票、失而复得的月票、保卫科长为了接近售票员承揽办月票的趣闻,最终月票被IC卡和手机支付所取代。字里行间,有对老年人在智能支付时代遭遇不便的关切,对月票时代温馨怀念,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眷恋,以及对社会发展中人文关怀的深切期盼。情感饱满,语言朴实流畅,描写生动,引人入胜。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夏日清凉!【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13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7-13 12:54:38
  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编制出一幅时代变迁的生活画卷,语言质朴中藏着温度,情景交融,画面感强,能引起读者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梦在何处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7-13 15:45:29
  多谢老师的辛勤编辑,顺祝老师夏安!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7-13 12:58:49
  文章情感真挚,有对老太太窘境的共情、对儿时羡慕父亲月票的怀念,对保卫科长去问的莞尔,种种情绪不张扬却直抵人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眷恋,对现实人的关切与同情。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7-13 15:45:51
  再次感谢!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3 14:06:34
  这篇散文饱含对往昔岁月的温情追忆与感慨。公交月票曾是生活重要印记,承载着便捷出行、生活轨迹,更凝聚着时代变迁里的人情冷暖。作者目睹老人乘车困境,触发对月票时代怀念,忆起与月票相伴点滴,满是温馨与亲切。月票虽远去,却化作珍贵回忆,镌刻在心中。文章情感真挚,既有对旧时光的眷恋,也有对时代进步下特殊群体不便的隐忧,在怀旧与现实交织中,传递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悟与思考。佳作,欣赏学习了。非常感谢江南小溪老师的大力支持,祝老师夏日好心情,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7-13 15:46:44
  谢谢云彩老师的精彩留评,顺祝安康!
4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5-07-13 21:01:06
  月票,90后及00后听起来一定是一头雾水。可是,我们这代人记忆犹新。月票,基本都是单位出钱给个人买,它见证着一个特殊的供给制时代,一个大量的上班族靠挤公交的时代。我们武汉人称挤公交的上班族叫“跑月票的”。感谢老师从发黄的日历中,翻出来一个老物件,让我们倍感亲切。文章选材别具匠心。好文!点赞!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3 21:12:03
  以日常小事切入,借公交上老人遭遇引出月票话题,自然亲切。通过回忆个人经历,如对父亲月票的羡慕、自己用月票的经历等,使情感具象化。运用对比,将当下支付便捷与月票时代特点对比,凸显怀念。还穿插查票、失物招领等细节,丰富情感层次,增强感染力。恭喜江南小溪老师江山征文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佳作,再次拜读学习。
淡淡的云彩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