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宁静】异邦王陵(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宁静】异邦王陵(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299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发表时间:2025-07-13 15:15:19
摘要:古墓埋客帝,坟还是那座坟,守墓人却把这里变成了故乡。

【江山·见证】【宁静】异邦王陵(散文)
   水泥砌筑的圆台上,垒起一堆馒头状的黄土,这是坟,也叫墓。松柏环绕下,坟墓前立着一块碑,碑上纵向刻着一排字:故苏禄国恭定王墓。
   距离这座坟墓不远的庭院里,也有形制一样的三座坟,一大两小,静卧鲜花丛中。墓碑分别刻写着:“苏禄国恭定王王妃葛木宁之墓”“苏禄国恭定王次子温哈剌之墓”“苏禄国恭定王三子安都鲁之墓”。碑文写得非常清楚,这是一家四口人各自的坟,而且是异国他乡之人的陵墓。
   因种种原因客死中国的外国人不计其数,但外国国君去世后葬在中国的,其陵墓只有两座。一座是位于南京的渤泥国王墓,再就是位于山东德州的苏禄国恭定王墓。那么,苏禄国在哪里?恭定王又是谁?一切都得从六百年前说起,从明朝那些事中寻觅答案,还原一段风风雨雨的历史故事。
  
   二
   一四一七年,也就是明朝永乐十五年。某个秋高气爽的早晨,一支船队从菲律宾苏禄群岛出发,目的地是明朝的北平,率队的正是古苏禄国的东王巴都葛叭答剌。古苏禄国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国内分为东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东王巴都葛叭答剌势力最强。这次北上,东王带着王妃葛木宁和三个儿子,以及官员随从三百四十人,“梯山航海,效贡中朝”。在当时来明朝进贡的小国非常多,但这样规模的使团,在外交史上并不多见。
   周边小国来朝进贡,在历史上很多见,但在明朝最为鼎盛。这就得说说明朝那些事,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十八个儿子,其中朱棣从小就聪慧过人,属于“别人家的孩子”类型,但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却是其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建文帝继位后,觉得他的大爷叔叔们都被爷爷封为这王那王的,且拥兵自重,这不是个好事,便找个势力最弱的叔叔,杀头,收回兵权。他本意是杀鸡给猴看,谁知道猴没害怕,反倒怒了。燕王朱棣一声令下,发动了长达三年的“靖难之役”,最终夺取皇权,成为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很陶醉自己治国理政所取得的成就,便热衷于宣示国威。这项重要任务交给了史上大名鼎鼎的郑和,他凭借当时世界上最强“海军”的威力,七下西洋,远航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引来无数“朝觐”者,其中就包括古苏禄国的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率领的使团,形成一个万国来朝的热闹局面。这种国与国之间的互动,推动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和经济发展,也使得周边各国对明朝产生敬畏之心。当然,那些小国也不傻,虽说是进贡,但朱棣皇帝“你给我面子,我就给你金子”的心态,也使得来朝小国赚得盆满钵满。以苏禄国东王此行来说,永乐大帝“封(其)为国王。赐印诰、袭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各赐玉带一,黄金百两,白金两千,罗锦文绮二百,帛三百,钞万锭,钱二千缗,金绣蟒龙、麒麟衣各一”,尽显大国风范。
   苏禄国使团愉快地在大明朝考察了二十七天,一切都很顺利,可谓是一次成功的国事访问。然而,悲剧却意外发生。东王此次朝贡明朝,所乘船队停靠在福建泉州,然后一路北上到达苏杭。那一年,明朝还没有迁都北京,都城是应天府(今南京),只是永乐大帝人在京城。朱棣下旨,令东王一行乘坐皇家龙船沿京杭大运河前往北京。返程与此相反,由北京乘龙船奔苏杭,取道泉州。结果船行至山东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不幸因病去世。朱棣皇帝闻讯,一边忙着写悼词,一边下旨要求地方衙门做好善后工作,以王礼厚葬,并赐苏禄国东王谥号“恭定”。
   人死不能复生,办完丧事,东王的大儿子率使团回国,他要忙乎继承王位的大事。留下王妃葛木宁和二儿子、三儿子及为数不多的随从人员,按照中国的礼仪守陵三年。三年后,王妃带着两个儿子也踏上回国的路途。苏禄国恭定王就此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遥遥南海成为他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运河之畔,德州之野,孤立一座坟墓——异邦王陵。然而,孤坟不孤,恭定王生前做梦都想不到,他的后人会在齐鲁大地上繁衍生息,陪伴着他度过六百多年漫长的岁月。
  
   三
   我喜欢德州,它虽非旅游网红打卡地,却因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像一本厚重的线装书,随意翻到哪页,都是故事自来。
   德州,古称安德,简称德,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也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码头,才有了一个异邦王陵和守陵村落的故事。
   从公交车下来,我跨上电动单车骑行约三公里,穿过半城镇半农村模样的街道,前往德州城区北部一个叫北营的村落,恭定王墓坐落于此。
   走过高大的石牌坊,长长的神道尽头是一座翘角飞檐的院落。神道两边伫立六方石望柱一对、石像生六对,石虎、石狮、石马、石羊,还有文臣和武官以及马倌。西南侧是一座清真寺,规模不大,中规中矩的建筑。神道东侧是“御碑亭”,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文正是朱棣皇帝亲书的悼词,字迹已经模糊,依稀辨得:孰无死,若王,光荣被其家国,庆泽流于后人,名声昭于史册,永世而不磨,可谓得其所归矣……
   我抬脚进入院子里,东西是配殿,居中是正殿,很普通的建筑,整个院子就像北方的农家院。来参观的就我一人,正不知所措时,屋檐下坐着的一位老者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跟我打招呼,指着正殿的大门说,可以进去参观,不收费。
   我以为正殿里会有供奉啥的,进去后才发现,这间不算大房间可以说是一个微小的博物馆。正面墙上挂着恭定王画像,黄袍加身,端端正正,一脸威仪。墙面其他地方,挂满了资料图片,详细解读一段历史。从正殿出来,走到房后,就是圆堆隆起的恭定王墓,松柏高挺,郁郁葱葱。
   我离开正殿时,跟那位老人打个招呼:“老哥,您贵姓?”称呼他老哥是因为他比我大十岁左右,问贵姓,是想知道他是哪一支的。从他浓重的山东话里,我听明白了,他姓安,是恭定王三子安都鲁的后裔,到他孙子这辈东王的后裔已繁衍到第二十一代了。说完,他指着东南侧的庭院说,王妃和两位王子的墓在那里。
  
   四
   庭院不大,收拾得干净利索,三座坟茔成品字形排列,上方最大的墓是王妃葛木宁的,下方平行的两座墓,则分别是两个儿子温哈剌和安都鲁之墓。陵墓周边的花坛里,各色鲜花初绽,应和着德州初夏的温润。
   葛木宁,这是个音译的名字。没有太多的资料说明其身世,更无图片画像可一睹其真容。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人呢?我思忖着,遐想便从夏花丛中蔓延开来。
   守陵三年后,葛木宁带着两个儿子回到古苏禄国。此时,大儿子已经成为新的国王,她是国王的母亲,按照大明的说法就是皇太后。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尽管古苏禄国不是一个富裕国家,但皇太后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时间仅仅过去不到一年,葛木宁决定重回中国,重返德州,回到丈夫巴都葛叭答剌身边。皇亲国戚大为吃惊,纷纷劝阻,虽然明朝国力强大,但老王陵墓所在可是荒郊野外,南北气候不一样,语言又不通,饮食文化习俗各不相同,怎么生存下去?倔强的葛木宁在纷纷扰扰中,义无反顾地出发了,沿着上一次的路途,越南海,踏风浪,回到了德州,陪同她是两位孝顺儿子温哈剌和安都鲁。朱棣闻讯,赶紧批了土地让守墓人耕种,税赋全免,还从宁夏征调马姓等回民为他们提供生活服务。就这样,葛木宁带着两个儿子聚村而居,繁衍生息,从此永居德州,渐渐形成一个守陵人村落。
   一只白色的小蝴蝶从花丛飞出,落在墓旁一株小黄花上。我忽然觉得葛木宁就像这只蝴蝶和这株黄花,虽微小,但美丽。心中有爱的女人,一定是世上最美丽的女人。东王墓碑上有一道浅浅的划痕,传说是葛木宁哭死在东王墓前,她的手指抠在墓碑上,指甲嵌入碑中。我知道这是文旅故事,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守墓人一点一点增多,人们从说苏禄话到说地道的山东话,历史就辗转来到清朝雍正年间。古苏禄国的使臣应守墓人的请求,向雍正皇帝提出准许守墓人入大清籍,皇帝准奏,并从温哈剌和安都鲁两个名字中各选一个字,赐姓“温”和“安”。不知道雍正皇帝赐姓“安”“温”,有没有“安稳”之意,反正他们一代又一代在德州安安稳稳地生活着,与当地回、汉民族和睦相处,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古墓埋客帝,坟还是那座坟,守墓人却把这里变成了故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北营村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未曾改变的品性,博爱,厚生,宽容,温和。
  

共 33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描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通过记叙山东德州苏禄国恭定王墓的历史渊源、守陵故事及现状,展现了中外文明交流的悠久历史,歌颂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品性,以及异邦王室后裔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共生的历程,凸显了文化互鉴与人性温情的永恒价值。散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小见大,史今结合;二是叙事与抒情结合,赋予历史人物温情与生命力;三是语言质朴凝练,以平实的散文语言还原历史,避免过度雕琢。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13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07-13 15:27:46
  从一座异邦王陵切入,串联起明朝永乐盛世、郑和下西洋、中菲交往等宏大历史,融入当代北营村守陵人的生活场景,使历史与现实交织,叙事与抒情结合,赋予历史人物温情与生命力。
浩渺若尘
回复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7-13 15:30:49
  谢谢老师点评。一直很感兴趣这个段故事,原本打算写篇小说,怎奈笔力有限,还是实打实地写散文,记录和见证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07-13 15:28:13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7-13 15:31:06
  感谢社团支持。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7-13 15:29:20
  感谢浩渺若尘老师精心编按,祝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