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歌谣,姥姥们的妙音袅袅童心间(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云水】歌谣,姥姥们的妙音袅袅童心间(散文)


作者:春草葳蕤 探花,14249.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4发表时间:2025-07-14 12:23:07

什么样的歌儿最美最动听,也最难忘?我总是认为那一定要属小时候学过的的歌谣了。别看那时候,很小,不太懂事儿呢,好似记不住什么。其实,恰恰相反的,偏偏那时的记忆还真好,扎实着呢,一首首歌谣,学过了,就再也忘不了。
   是的,无论年龄怎样增长,就算是老去,什么也记不清了,记不得了,然而,那歌谣,好似扎了根一样,就在心底里,竟然,一字不差也能唱得出。
   只要那歌谣一唱出来,儿时的情景就会重现,我亲亲的姥姥也就会出现在我面前。依旧从前的打扮,穿着月白色衣服,头发梳得光溜溜的,乌黑的头发盘在脑后。说来也真是奇怪呢,姥姥一直头发都是乌黑的,直到八十几岁了,依然没有几根白发的。
   可能与姥姥的性格有关吧,姥姥喜欢唱,喜欢笑,尤其喜欢教给我歌谣。不耐其烦,一遍遍,又一遍遍,姥姥唱着歌谣,她一句,我一句,然后呢,就大笑,不停地笑。可见,童年,歌谣带给我了多少欢乐呀,而今,又带给我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呢。
   我至今记得,每到夏季里,姥姥哄着我在天井里乘着凉,边用一只大蒲扇为我扇着凉风,同时驱赶着蚊虫,边轻轻哼唱着:“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船里看姣姣,四月车水戴箬帽。五月太阳底下蚤……”
   好似每次听到“外婆真要好,买个鲤鱼烧。头勿熟,尾巴焦。刮起尾巴再烧烧,外甥吃了快点摇……”还能听到点头摇,等到了“《大学》《大学》,屁股打得烂落;《中庸》《中庸》,屁股打得血红。《大学》《大学》屁股打得烂落。”也还听得到,再往下听到姥姥甜美而柔细的嗓音在轻轻柔柔在哼唱着十稀奇什么的,只听到“一稀奇,麻吊踏老雄鸡;二稀奇,航船行咚阴沟里;三希奇……”就眼睛开始打架了,慢慢地,外婆在唱什么,就只能去瓜娃国里去寻找了。
   姥姥的姥姥是绍兴那边嫁过来的,真是没有想到,姥姥的姥姥喜欢唱,教姥姥唱她自己小时候学会的歌谣,而且,唱歌谣时,用的还是家乡话,那样的声音很动听,轻轻柔柔,软语呢哝,真是燕语莺声一样呢。
   姥姥从小也就学会了很多歌谣,因此姥姥也很喜欢唱她姥姥教给她的歌谣,声音也是柔柔的,再加进去自己的乡音于其间,更加升华了似的,不仅动听,而且,格外的亲切,自然。最是可贵之处,姥姥还不忘往下传承,不仅在我母亲小时候不耐其烦逐句教唱,我母亲的哥哥弟弟们,也就是我的舅舅们,而且我和哥哥很小的时候,姥姥就交给我们几个唱她姥姥教的歌谣,更不耐其烦发扬光大到了极致。
   令我想不到的是,我的几个姥姥也都会唱,三姥姥四姥姥一直到我九姥姥姑姥姥还有几个姨姥姥也都会。不用说了,几个姥姥年轻就经常凑在一起,说话聊天,没少互相切磋唱歌谣的技艺呢。
   她们也都教给她们的儿孙们,我姥姥是其中最认真的一个,我学得会还罢了,若是学不会,或是学腻了,懒怠不好好学,姥姥就会拿出家法来,也就是用戒尺打手掌心,那是姥爷给立下的规矩。无论哪个孩子,也无论叫什么,学习呀还是弹琴歌曲武功甚至就算是去农田里种地,不虚心或是厌学,那就拿出家法来,绝不姑息。
   我还算是没怎么挨家法的,几个表弟表妹和我的姐妹就没少受惩罚。我伸出小手来,姥姥闭上眼睛,举得高高的戒尺,总是轻轻落下来,之后,还捧着我的小手儿问我:“疼不疼啊?还淘气不?”那是我唯一的一次。因为偷偷和我凤姨一起去火车站,我想问问我回家的火车票需要多少钱,好回来积攒,不够的部分再和姥姥要点,我想家了,要坐上火车,回家。结果,还没有到火车站呢,半路上,就被舅舅追了回来。
   学习歌谣舞蹈弹琴我都没挨过家法,但是,要说淘气,还是有的,必定胆子也小,也闯不了什么祸的。但是,这次去火车站,算是闯下大祸,挨了姥姥一顿数落,险些就挨一顿好打。
   没办法,只好收起回家的念头,好好跟着姥姥学歌谣,同周围的小伙伴们玩游戏,一起玩耍。其实,我很喜欢歌谣,觉得很动听,而且,学会了歌谣姥姥就会讲故事给我听,什么孙悟空唐僧猪八戒什么的,再就是那些神话,讲起来,姥姥就会滔滔不绝,好似现场发挥一样,越讲越来劲儿,好听得不得了呢。什么瑶池仙子,西天王母,后裔,嫦娥好多神话里的人物与神话故事,都讲过的。
   姥姥一遍遍讲着什么武松张飞关公孙悟空唐僧师徒,再有林黛玉贾宝玉诸葛亮吕布貂蝉西施王昭君蔡文姬等等,好多好多有关他们的故事,自然是《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也有《聊斋》里的狐狸精妖精有善良的也有丑恶的,姥姥都会给我讲着听听。当然,要学会歌谣才给我讲故事的,因此,我学习歌谣的兴趣还是比较高涨的,三姥姥喜欢教她的外甥孙儿们唱那首:“小老鼠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吱吱吱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
   感觉很有意思,这小老鼠真是太馋嘴了,竟然,去偷油吃,还下不来,胆子这么小,又很调皮。三姥姥一句一句教着我和她的外甥晓西唱着,还说要听话,不要上高处去玩耍,小心摔着,或是下不来就成了偷油吃的小老鼠了呢,丢人不?
   那么四姥姥呢,她的外甥还很小,路还走不稳呢,四姥姥就天天抱着或是车子推着,有时候也下来走走。四姥姥欢喜地轻轻哼唱着“斗斗虫,斗斗虫,虫会飞。斗斗鸡,鸡会啼,都到高山吃百米,斗到田里吃污泥……”
   每次听到四姥姥唱起这歌谣时,我也不知为什么,就会想我很小的时候,我姥姥教我玩的游戏,姥姥握着我的两只菡萏瓣儿似的胖嘟嘟的小手的食指,让两只小食指轻轻触碰在一起,然后,一边就唱着:“斗、斗、斗、斗、飞——”,再一边立即让手指随着“斗”音节做着打开手臂的动作,就是随着“飞”好似张开翅膀,在飞翔一样,逗得我咧开小嘴直笑,有时候,仰着小脸儿,竟然笑上大半天。
   那时,姥姥总是边做着针线活儿边叫我唱歌谣的,姥姥喜欢给我亲手做衣服穿,还有帽子鞋子,几乎从上到下一身的衣服鞋帽都是姥姥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姥姥说买的衣服做工粗糙,布料也不讲究,棉布的最多,总是感觉老棉布越洗越软越亲近皮肤。小孩儿穿着吸汗透气,舒坦着呢,又没有毛病。
   尤其是,我们老家那边还有一些讲究呢,也就是姥姥那得给外甥做虎头鞋子和虎头帽子穿戴的。我姥姥本身针线就好,村子里的姥姥们谁也比不上姥姥的针线的,即会裁剪又会缝制,还会刺绣,我的鞋子帽子衣服上都有姥姥刺绣的花卉的,什么虎头,吉祥的鸟儿,活泼的小动物,还有牡丹芍药各种美丽的花儿。我喜欢姥姥做的虎头帽子,戴在头上,摇一摇头,虎虎生威的样子,好可爱的。再就是虎头鞋子,穿在脚上,学着戏曲里的人物,走几步,一副雄赳赳的气势,就走了出来。
   我一直上小学了,才离开姥姥,离开老家。因此,一般的歌谣我都会的。还记得三姥姥叫我们唱那首《打荞麦》:“一箩麦,二箩麦,三箩开始打荞麦,噼噼啪,噼噼啪,认真打来认真拍……”
   唱这首歌谣,也很有意思的,因为要做出来一些动作的,好似在做游戏一样,很是欢快。一般是两个小孩儿面对面坐着,唱第一句时,就开始做动作了,其中的一个小孩用双手去捋另一个同伴并拢的手背,很友好地从那小孩子的胸前往自己胸前捋;唱第二句时,就与对方,换过来,与此,这样一边唱一边做着动作,活泼又有趣儿呢。
   姥姥说这是一首外地的童谣,因为那边的“箩”与“捋”谐音,因此,唱起来不仅好听还很是押韵呢。再加上一些优美的动作,不呆板,活泼自然,不仅好玩,又锻炼了小孩子的身体,好着呢。
   我姨姥姥和九姥姥从小就在山东当地长大的,因此,她们更喜欢教孩子们当地的歌谣,比如那首很好听有好学的《摸小小虫》:这汪青,这汪红,这汪搬梯子——这汪摸小小虫。姨姥姥边唱着边握住怀里的外甥儿的小手臂,不断地挠挠手儿、小胳膊,最后呢,乘其不备,突然触摸一下腋窝,也就是咯吱一下小孩子,小孩子嘛,因为触痒,而经受不住,于是,大笑起来。
   至今,我依然记得小时候学得歌谣,记得姥姥们的声音。亲切,又好听。虽然,姥姥们没有美妙的歌喉,但是,却在我心底里俨然成了最优美的乐音,那是再动听不过的,那样的妙音袅袅与童心间,温暖,又美好。
   每每想起,仿佛间,又一次,走回了姥姥的村庄,姥姥们的歌谣再次响起,此起彼伏,那美妙的声音,令我再次感受到了童年时光的美好与难忘,深陷其间,再也不愿走出来……
  

共 32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围绕童年歌谣,抒发对姥姥及那段温暖时光的深切怀念。儿时与姥姥学歌谣的场景历历在目,那些歌谣承载着无忧无虑的欢乐,成为记忆中珍贵的宝藏。即便岁月流转,姥姥的歌谣依旧在心底回响,带来无尽的慰藉。姥姥的慈爱与耐心,在教歌谣的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份亲情让作者感恩至今。同时,歌谣作为家族文化的传承,凝聚着长辈们的智慧与情感,让作者对家族记忆和文化传统充满珍视,字里行间满是对往昔的眷恋与对亲情的感恩。文章语言质朴自然,如话家常,将童年与姥姥相处的点滴娓娓道来,充满生活气息。细节描写生动,如姥姥的打扮、唱歌谣时的神态动作,姥姥的形象跃然纸上。多处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增强节奏感与感染力。以歌谣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主题突出,在回忆中尽显亲情的醇厚与文化的魅力。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淡淡的云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4 12:48:46
  文章以歌谣为线索,串联起作者与姥姥及其他长辈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展现了歌谣作为文化载体在家族中的传承意义,以及它对作者童年乃至一生的重要影响。温暖动人,画面生动的佳作,再次品读学习。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4 12:51:09
  姥姥是文章中的核心人物,她不仅喜欢唱、喜欢笑,还耐心地教作者歌谣和故事,甚至在作者淘气时用家法(戒尺)教育,但总是轻轻落下并关心地问:“疼不疼啊?还淘气不?”展现了姥姥既严厉又慈爱的形象。歌谣的多样性与文化内涵‌。文章中提到了多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谣,如“正月灯,二月鹞……”“小老鼠灯台,偷吃油下不来……”等,这些歌谣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淡淡的云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