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柳岸】废墟之上的觉醒(诗歌)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柳岸】废墟之上的觉醒(诗歌)


作者:刘文龙 举人,5632.9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发表时间:2025-07-15 06:33:49
摘要:英烈在天之灵如果见证祖国今天的强盛和伟大,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宛平城永定河卢沟桥,贴着流水飞翔的鸟
   在历史之鞭下沉思
   总有一份疼痛在翻涌
   时光开卷处,倒下去的身躯折叠成夕烟
   火种在时光波纹里颤栗
   石狮上的血迹,城墙上的弹痕仍历历在目
   80多年前,最饥寒交迫的一群人
   爬雪山过草地,冲破层层封锁来到抗日最前沿
   他们用最无畏的身体冲进绞肉机
   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在最广袤的废墟上有人人以死明志的悲壮
   中央军西北军八路军新四军
   就连没有枪高的娃娃兵
   都踏上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征途
   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
   当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天地都要下场雨
   来祭奠这死地求生的绝决
   骤雨不终日,硝烟这朵浪花
   将洗出多少英雄的风采
   我们在时光长河里致敬先烈
   而中华民族历史册页上铮铮铁骨的脆响
   是多么的撕心裂肺
   英烈倒下去,后继者迎上来
   共赴国难户户白绫,是先辈用一滴滴热血
   在东方废墟上,撑起了这破碎的山河
  
   当将星于天穹亮成一座座丰碑
   尘烟深处,露出了你欣慰的笑容
   风调雨顺,在人间的三餐中化为醇香
   一枚枚勋章,便成了薪火相传
   88年前的炮火悬停在时间长河里
   突然有雷电收纳风雨
   霜雪连天,多少撕杀声在耳畔回响
   历史蹒跚而行,在人间见证战车陷于泥泞血水里的奋勇
   废墟之上,血肉之躯已经站起来
   起来!起来!迎着炮火!
   只为打破枷锁揉碎黑暗
  
   开始时,声音多么脆弱,带着奋争的喘息声
   最后竟成长为最强音,直至怒吼
   当黄河咆哮起来
   中华大地的每一粒米每一滴水
   都有了渴饮豺狼血的呐喊
   雷鸣就此将弯曲的脊梁挺直了
   然后,天地间一直不屈的火苗
   燃成巨火
   将黑暗彻底烧成了灰烬
  
   黑暗年代的至暗时刻,火种来源于镰刀
   当危机四伏的红船泊于水中
   以宣言济世的良方便有了解药
   火种若隐若现,艰难地蔓延
   或匍匐在地或腾空而起,最终抵达黎明
   旗帜展开,太阳被火洗过一遍就升起来了
   山河大地在夜里翻个身就醒来了
   中国梦沾着火药味冲出了牢笼
   此刻,这个黎明命运多舛而且伤痕累累
   但她很有活力
   从废墟上高举五星红旗,就奏响了晨曲
   当伟人的声音响彻天宇
   就为我们校准了自力更生的航向
   从废墟上抽出的每一段叙事
   都是饱经风霜的苦难
   铭记历史,读炮火连天读惊雷震荡
   多少屈辱化为动力
   当一穷二白成为基石
   春天是最好的镜头
   那阙蝶恋花浣溪沙水调歌头
   在东方是最美的风景
   守住了人间烟火里的满院芬芳
  
   当银河号被迫在公海里漂泊三十多天
   当大使馆被炸,军机被撞,南海风云变幻
   纪念碑上的名字再次握紧了拳头
   屈辱再一次戳痛了英雄的心口
   国殇不能忘,先辈的血不能白流
   自此,多少人失眠,多少人忍辱负重
   从歼_20划破长空的那一声音爆
   福建舰电磁弹射器的轰鸣
   从汉阳造到争气机
   到055万吨大驱相控阵雷达覆盖饱受蹂躏的海岸线
   再到东风快递的使命必达
   中华民族再一次在复兴之路上
   写下了史诗般的篇章
  

共 13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首诗以深沉的历史意识与炽烈的民族情感,构建了一曲从苦难到觉醒、从抗争到复兴的史诗。诗歌开篇以宛平城、永定河、卢沟桥等具象地标切入,用“贴着流水飞翔的鸟在历史之鞭下沉思”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与历史痛感交织,让“石狮上的血迹”“城墙上的弹痕”成为触手可及的记忆载体。对80多年前抗战场景的回溯,没有停留于宏观叙事,而是聚焦具体的人和事:饥寒交迫的革命者“爬雪山过草地”的坚毅,中央军、西北军、八路军等合力抗敌的壮阔“没有枪高的娃娃兵”挺身而出的悲壮,尤其“最后一碗米做军粮”的民谣式细节,以最朴素的语言撞开了民族共赴国难的情感闸门,让“死地求生的决绝”有了可感的温度。在时空的穿梭中,诗歌巧妙勾连起过去与现在。从“将星亮成丰碑”的缅怀,到“歼-20划破长空”“福建舰电磁弹射器轰鸣”的现实,既让“薪火相传”有了具象落点,也让“国殇不能忘”的呐喊有了时代回应。“银河号漂泊”“大使馆被炸”等屈辱事件的嵌入,更让历史的痛感延续为当下奋进的动力,使“觉醒”不仅是对过去的回望,更是对现实的观照。整首诗既是对先烈的致敬,也是对民族精神的礼赞,在 “铭记苦难”与“走向复兴 的辩证中,完成了一次对“觉醒”的深刻诠释——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当下与未来的精神坐标。【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7-15 06:34:28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7-15 06:35:03
  欢迎赐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精彩!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7-15 06:36:38
  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忘历史、砥砺前行的爱国主义精神主题,值得大力弘扬,推荐阅读!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4 楼        文友:老百        2025-07-15 08:28:11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