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柳岸】丑女李翠莲(小说)
一
南李村的快嘴婶儿,只要村里有芝麻点儿的事儿,都会第一时间知道。今儿她又得到了新消息,于是按耐不住,扭动着小脚,来到马玉珍家传达新闻:“你听说了没?咱村的李廷松,就要与北李村的“六仙女儿”订婚了。”
“是嘛,挺松可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咋会要她呢?”玉珍见快嘴婶儿到来,就立马沏上茶。
“可不是嘛!而且不是一般的丑。我见过她几回。”玉珍一边倒茶道。
快嘴婶儿,接过茶喝了一口。又道:“还不就是因为他家成分不好,要不然,绝对不会要北李村的‘六仙女’呀!”
玉珍收拾好碗筷,只能陪快嘴婶儿聊一会儿:“不管怎么说,就是人丑了点,反正又不是缺胳膊少腿儿,其它都一样。”
快嘴婶儿又道:“但愿生得娃,别随她就好。”快嘴婶儿,坐了一会儿感觉没啥好说的,和玉珍聊天没啥兴趣,于是扭动着小脚,于是就到其他地方传达新闻去了。
(话说)这“六仙女”家有姐妹七个,没有兄弟。不知村里的哪位“能人”给她们家暗地里起了绰号。称她父亲是玉皇大帝,称她母亲黄母娘娘。翠莲母亲长的到还可以,父亲实在是奇丑无比。眉毛八字型,眼睛也是八字型,再加塌鼻梁,那嘴特别大。家中这姐妹七个,外貌虽然不漂亮,但还能凑合着看得过去,而最突出就是老六翠莲,丑得的确可以,被人戏称为“六仙女”。翠莲很幽默风趣,还喜欢来几句样板戏。从她嘴里唱出的戏曲,风味的确有点独特。不过翠莲人挺好。
当初正是动荡年代,李廷松家是地主成分,漂亮女孩怎么会嫁给一个地主成分的后代呢!成分不好,小伙子就是长的再帅,再有能耐。媒婆也不会光顾,把漂亮女孩子介绍给他。
快嘴婶儿得到的消息,是准确的。不久,就听说翠莲了订婚。不知村里哪位缺德鬼,又编出了顺口溜。“太阳出来红彤彤,南李村有个李廷松,天下的美女你不要,偏娶北李的美人精”
(正是)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不曾听说要有彩礼,订婚一年半载,就去公社办事处登记。选个黄道吉日,把新娘接回来,办几桌酒席,热闹一番,就算完事儿了。最多也就是给新娘做件新衣服,新被褥说不准都是借来的,暂时摆着好看,过了喜事就再送回去,新人依然是盖旧被子,因为那个年代经济条件差,买啥都还得要票。
翠莲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结了婚。那时乡村还没有电。新婚之夜,破桌子上放着一盏煤油灯,那微弱的光线,点燃了这对新人的希望和未来。
二
李廷松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他是老大,翠莲娶进门那就是长嫂。这么一大家人,在一起过日子,在60年代的当初,真的很不容易。
结婚第二天,翠莲早早的起了床做好早餐,婆婆就板着脸喊:“翠莲吃完早餐赶紧下地干活去,磨蹭啥呢,别人早都下地了。”
“知道了妈,我这就走”胡乱喝了一碗玉米粥,拿起农具就下地。弟弟妹妹都小还小,翠莲这长嫂,娶家门进,那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进门就必须帮衬公婆养活弟弟妹妹们。
李廷松虽然长的一表人才,为了这个家,他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媳妇虽然丑,但人品感觉不错,慢慢的那张脸,看习惯了也就不感觉丑了。
第二年,翠莲怀孕了,怀孕期间,不曾耽误家里做任何活儿。那时口粮非常紧,假如见饭不够。她总是没吃饱就先放碗。让给弟弟妹妹们吃饱。过节难得吃顿饺子,她吃的最少,要留给弟弟妹妹们吃。
“你又没吃饱吧?”廷松见妻子,又是第一个放碗,心疼的问道。
翠莲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微笑道:“瞧我都把肚子吃的这么大了,咋能吃不饱呢!”
翠莲虽然人丑,嫁过来一年多,不再有人说起她长的丑。只有佩服翠莲的为人。生产队里干活,哪些活脏,哪些活累,她都不怕。从不计较别人干得少,她干的多。
一年以后,翠莲生下个大胖子小子,长的和父亲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喜坏了公婆,乐坏了丈夫。
翠莲在哪里,哪里就有笑声,在生产队里干活,妇女们都愿意和她在一起,虽然长相不好,她喜欢唱样板戏,而且不怕别笑话她,休息时间就喜欢来一曲。感觉能博得大家欢笑,她也开心。
刚嫁过来时,婆婆给她来过下马威,翠莲对她依然不计前嫌,关心无微不至,慢慢的使婆婆内疚惭愧。
婚后三年,不曾添置一件新衣服,没买过一双新鞋。婆婆瞅着翠莲那补满布丁的衣服说:“翠莲今年队里分红,你必须得为自己扯几尺布做件新衣服。”
“老二该成家了,他必须穿的整洁一点,要不姑娘会看不上他的。”翠莲笑着回答。
翠莲成了南李村出了名的好媳妇。老人们都称赞道:“村东有位好嫂嫂,村东村西一起好。”快嘴婶儿如今传播的,都是翠莲如何孝敬公婆,如何长嫂帮衬公婆省吃俭用,为小叔子创造好的条件,成家立业的事儿。
在一家人齐心协力下,盖上新房,小叔子结婚成了家,小姑子也都前后出嫁。那个年代女孩儿出嫁能有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还有一张八仙桌就很不错了。两个小姑子出嫁时,都有这些,在当时已经很风光了。那可都是翠莲夫妇,和一家人省吃俭用省下来的。
所以,两个小姑子,对大嫂就像姐姐一样亲。
小叔子成家后,不久就分了家,论说乡村老人分了家,一般都是跟着小儿子过。可二老看准翠莲人好,硬要跟着老大儿子过。
三
时光飞速,光阴荏苒,转眼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全国大江南北,开始了包产到户。翠莲的儿子已经读高中学,而且是班级里的优等生。
原本李廷松就是能干的人,只是成分不好,不能放开手脚。借着改革开放春风。他开始搞起大棚种植蔬菜。村民见他家赚钱不少,于是都跟着李廷松干。有他负责帮村民推销蔬菜。
推销蔬菜期间,一个包工头认识了廷松,见他为人诚实守信,于是留他在工地负责。一边忙工地,一边帮村民推销蔬菜。廷松成了南里村的大忙人,也是大能人。
廷松忙不过来,就有翠莲出面推销蔬菜,翠莲夫妇成了南里村的致富能手。
正当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之时,婆婆突然中风。翠莲不得不把手头的活放弃,一心一意的伺候照顾婆婆。
翠莲不能出去帮忙,丈夫李廷松更加忙碌。那天,他回家看望母亲,因为忙,吃过午饭必须赶回工地,临别时,满眼都愧疚说:“我在外面顾不上家,咱娘咱爹,就拜托辛苦你了,人老了饮食起居,都得我们晚辈多操心。”
“你就安心在外做事,二老有我照顾,你就放一万个心,安心在外工作,在工地注意安全。”翠莲永远都是阳光乐观向上。
其实她一个人在家并不轻松,医生曾经交代过,要定时给婆婆按摩。还要做饭洗衣,自己大棚里还有蔬菜,还有种植的一亩多庄稼,那是一家人的口粮地。再苦再累,无怨无悔。
这天,翠莲正在为婆婆按摩,村东头的张嫂过来串门儿。
翠莲见张嫂来家里:“张嫂您请坐,我给婆婆按摩好了就沏茶”
“不用!刚吃完饭不渴,今儿没事儿出来转转,顺便到你家来坐坐,婆婆病情好多了吧?”
“好多了,医生嘱咐必须坚持每天按摩,要不然,肌肉萎缩就麻烦了。”翠莲一边按摩着说。
婆婆口吃不清,忍不住说:“不是翠莲说不准,我就没了,真是太难为她了。”
张嫂插话道:“那老二夫妇俩也应该过来伺候几天啊!”
翠莲接过话题儿:“他们都忙挣钱顾不上,有我就行了,再说了我伺候习惯了,他们摸也不上手儿。”
帮婆婆按摩完,给张嫂沏了杯茶说:“我们都会老,孝敬老人不能牵扯兄弟姐妹,自己进自己孝心,您说对吧,张嫂!”
张嫂听翠莲这么一说,无法再开口,坐了一会无趣的走了。
这张嫂是个多事的人,见翠莲婆婆病了,听说老二夫妇都没来看过,对翠莲抱不平。于是想来听听翠莲的想法。谁成想翠莲整个一菩萨心肠,没有半点怨恨和抱怨。心想他李廷松真是命好,虽然长相丑,让他娶到了难得的好媳妇。
两个小姑子过意不去,几次说要接老娘过去住,于是征求老娘意见:“我哪也不去,你们过意不去,就帮大嫂地里多干些活。”
婆婆在翠莲精心照顾下,慢慢能生活自理。公婆一直跟着翠莲过,婆婆活到86岁,公公活到87岁。送走了老人。翠莲已满脸沧桑,头发花白。
儿子考取了人民大学,毕业后,在某地区当了国家干部。廷松搞基建,种植蔬菜大棚。帮助村里办起蔬菜推销合作社。在城里买了房子,翠莲人的确长的丑,可她的善良,乐观向上的性格,给她带来了好运。成了南里村最令人羡慕的一家。
202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