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东篱】一条看似无用的回廊(散文)
一
教学楼之间的回廊,一直以为是学校里的“无用之地”。
两栋教学楼中间为什么留了个回廊呢?一到下雪天,回廊处的地面飘进一些雪花,一层一层积下来,慢慢结成了冰,老师们从办公室去教学楼需要经过回廊,一不小心,就有摔倒的危险,走在上面不得不谨小慎微,大家心中颇有微词,哪里还有好感。老教师了解情况,一边说着小心,慢点走,一边说念叨——原先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后来因为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也增加了,一栋教学楼容纳不下,于是又做了一栋。这廊是一条纽带,系住了两个积木玩具。
两栋教学楼从外观上看几乎一模一样,还是觉得这回廊显得有点多余,就是在设计师的眼里,它只是连接两处房子的通道,简单且易操作,没花什么心思设计。也是,它的作用就如同人体内的血管,只管输送,不问其他。
它的样子,就更无甚可观了。依靠着两面墙壁,焊接了一块厚厚的、生硬的钢板,钢板表面则刷了一层油漆,颜色和教学楼外墙一样,褐红色。顶上也是一层钢板,两侧是半人高的矮墙。晴天只能遮遮太阳,雨天挡挡小雨,挡不住风雪,抵不住严寒。我每日经过那里,总见那地上散落着几片枯叶,偶尔还有几个纸团,回廊后面就是两个大垃圾桶,想是学生倾倒垃圾时不小心遗漏,看见了,顺手拾起来,也就完了,从不会想这里会发生什么故事。
然而回廊一到孩子们手里,便显出别样的生机来,就像给他们一张白纸,总能带给你惊喜。
二
“叮铃铃”,下课的铃声准时响起,讲台上的老师还意犹未尽,准备再往后面说些什么,只是在看到孩子看向窗外的眼神终于还是丢下了手中的粉笔,拿起了课本:“同学们,下课。”“老师,您辛苦了!”下课的铃声在孩子们听来才是最动听的音乐,这也是我当老师这些年几乎不拖堂的原因。前脚刚踏出教室,后面便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廊活过起来了。
学生三三两两窜出来,像是约好了似的,大家都往回廊那里聚集,越聚越多。女孩子们倚着矮墙有一句没一句地谈天说地,忽然爆出一阵清脆的笑声;低年级的小朋友们蹲在地上,从兜里掏出来一个纸团,拿着彩色画笔不知道在上面画着什么,旁边围着一群小伙伴,那专注的小模样像是在研究一门新技术;有几个调皮的男生掏出玻璃球,在上面弹来弹去,不时听到一声声碰撞的脆响。这样动人的画面,在教室里可看不见,回廊让孩子们的天性尽情发挥。他们是把这里当作了豪华的娱乐场了,或许在他们毕业以后的多年,还能回忆起这条长廊,收藏了多少美好的课间。
最妙的是雨天。那日,看见一个男生,背着书包,小小的个子,大概是二年级的学生,站在廊檐下面,雨水顺着瓦檐滴落,在回廊前挂起一道水帘,胖乎乎的一双小手就那样伸出去接雨珠,我想提醒他不要把衣服弄湿了,却在看到他陶醉的那一幕终于还是忍住了。我像个突然闯入的外来者,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和谐,静静地站在后面欣赏。不久之后,在学校的绘画比赛颁奖活动上,我又看见了他,我猜那日他画的是一幅春雨图。在我的眼中,回廊不是风景,在这个孩子的眼中,那是一幅画。不应该是天赋使然,而是是否用心。想到这,我心中一下子就惊惶了。
孩子们是最爱热闹的。“下雨喽,下雨喽!”喊声引起了值班老师的注意,胆子大的故意往水洼里一跳,溅得旁人一身水花,引来一阵笑骂。我看到值班老师的眉头都皱起来了,只是他看到我站在那里不去制止孩子,神情有些迷茫,这眉头就皱得更狠了,这皱眉只怕用力扒都扒不开,还好不是女娃娃,不然真是一下子苍老了十岁,老师大步流星跑过去,便要驱散他们:“都回教室去!”学生们一哄而散,只是他不知道,他刚转身,孩子们又悄悄聚拢。这幅画的背景是回廊,回廊在我的眼里没有特别之处,而在孩子们的世界,那是少年童话的发生地。
我其实也很矛盾,心里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还是觉得不去制止是对的,孩子们总得有个透气的地方,何况已经下课了。后来,值班老师会不近不远、不时看看这边的热闹,也不再制止孩子们了。
因为,我们发现不止艺术,学校教育更需要留白。回廊之于学校,恰如逗号之于文章——看似停顿,实则让文气更畅;恰如留白之于国画——看似空白,才最有意境。
设计校园时,也许我们只算计着教室、操场、办公室各要多少面积,却忘了孩子们还需要些“无用”的空间。正是这无意留下的空白,成了他们安放天真的所在。
三
后来发生了一次事情,更觉得这回廊的价值不可估量,甚至从心里感谢它的存在是一种必要。
新学期,孩子们都开开心心地走进学校,一年级的娃可以由家长送进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新的环境,孩子需要一个适应,没有特殊情况,其他年级学生的家长是不可以进校园的。有个四年级的男孩怎么也不愿意自己进学校,拉着他妈妈的手就是不松开。只好打电话叫班级老师来,老师跟他一顿好说,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试图带他进去,没想到也是徒劳。家长苦着一张脸,实在没法子了,家长一起进去吧。没想到,开了这样的一个头之后,接下来好几天,都得家长陪着进来,不但如此,送来之后只要他妈妈走了,他就不愿意待在教室,跑到我办公室,怎么也不出去。这可怎么办呢?
我悄悄观察了那个孩子几天,他叫小松,我希望他能够让自己放松一点,从名字说起。相比同龄孩子,他显得瘦小单薄,坐在我办公室的椅子上,低着头,就像个脱离了群体的小鸡宝宝,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一点笑容。大课间的时候,其他的孩子都在外面活动,我走到了回廊那里,他也跟着我。这几天待在我那里,知道他喜欢在纸上画奥特曼,我看着外面的回廊,忽然就有了主意:“小松,去我办公室拿一盒彩色粉笔。”他每天来我办公室的时候,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放学的时候,我也要求他跟我说再见。可是再深入地交流,就没办法了。这些年也遇到过一些孩子的问题,老师解决不了的找到我基本上都能解决,这回真是让人头痛。我去教室上课,他就待在我教室外面等我,虽然我跟他说话不怎么搭理我,但是几天的相处,他对我也没有了最初的陌生。只是没想到,他竟然真的按照我说的拿来了一盒粉笔,我的心情比手中的彩色粉笔还美丽。
我拿出一只粉笔在回廊的地板上随意地画着,然后又假装很随意地叫他跟我一起画,眼神可没有看向他。过了一会,我回过头,瞟了一眼,哇,一只肥肥的霸王龙躺在地上,小松蹲在地上画得那么认真,我的眼里热热的。“画得可真像啊!”“这个尾巴要是可以画得翘一点就更威武了。”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围着几个学生,我的心里一紧,准备起身做些什么,没想到小松拿起来一只蓝色粉笔,把霸王龙的尾巴画得又高又翘。
过了一段时间,小松也终于能正常上课了,我站在回廊这边,看着小松和同伴一起跳绳、玩弹珠,他看着我笑,相信他一定能感受我的心情。就是到现在,他脸上的笑容一直在我的脑海放映。回廊它点化了我的工作方法,帮助我们都找到了自信,找回了自己。我的心里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看似无用的回廊是学校教育留白艺术最好的见证。
这条回廊,启蒙了小松的心智。多少年之后,他长大成人,一定会想到回廊里的那条龙。或许,这是他成长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