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青棒棒(散文)
一
去年此时,在崮山前村民的小菜园边啃了邻居的一个青棒棒,结果掰掉了下齿正中的一颗牙。邻居抱歉地连说“罪过”,一个劲地说青棒棒太老了。我告诉她,掉一颗牙和啃青棒棒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颗牙一直摇摇欲坠,凑巧掉了。
有时候判断因果关系,很勉强。一旦拉上逻辑联系,我们常常是从对方身上找问题。啃青棒棒的习惯可能有60几年了,年年把青棒棒视为美食,农村叫“啃青”,不是“啃老”。交待一下,青棒棒就是青玉米,我老家人喊“青棒棒”,直到出现“棒棒糖”,我都以为是模仿青棒棒这个词来的名字。也不同于四川人的特色菜“棒棒青”,那是香辣麻炮制出来的口味。
我是不肯归咎于青棒棒的,即使有关,也是青棒棒碰掉了我的一颗牙,并非有意为之的。
曾经是不舍得“啃青”的,玉米未成熟,只在灌浆期,就掰下,那是祸害庄稼。口粮不足,啃青不能当饭吃,为乡邻极为讨厌。但我喜欢那一口,世上的清香味,只有青棒棒可酿出。茶叶的清香味都是一种模仿,例如豆香、栗香等说法。
母亲是最惯着孩子的,但她的眼睛写满了应该和不应该。曾经玉米是主粮,只有生产队大田里种植,农家小菜园那点地,不舍得破费给玉米位置。我老家在村北山根住,山坡就是玉米地,且是第七生产队的,属于七队的“飞地”,没有人看管,曾经冒出个想法,馋了随手掰一个……这话和母亲一说,她的眼睛瞪得很大,没有说什么。我懂得母亲眼睛的意义——怎么可以做伤风败俗的事!是啊,屋后方便,德行不允。父母从未“近水楼台先得月”,好像父母是七队雇佣来给他们看地的。成年之后,我非常感谢父母给我的这份修养,“掰”,相当于“偷”,就是学着孔乙己辩解“窃”和“偷”的差别,都是说不清的事,而且要受到道德的考验。在农村,也不用这个“偷”字,一般说成“手脚不干净”,或者说成“手贱”。母亲也是有文化的人,尽管她没有读书,她常说一句属于她的成语——穷不手贱,富要心慈。虽说不上古人的“穷则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这类文绉绉的话,但母亲的话更好懂,应该怎样,不应该如何,泾渭分明。
母亲在孩子心中就是一本厚厚的书,尽管不能出口成章,但不可玷污她。母亲的这些话,影响了我的教育教书。我曾经冒失地批评一个学生说他“家教不好”,他跟我反目。我知道,这样的定性,捎带了他的父母。于是改口说,“给父母丢脸”。他默认了这个结论。
二
小时候,母亲就利用房前屋后的插针之地,挖个窝,撂几粒玉米种。种下的时候就说,省得眼馋讨厌。她把“讨厌”两个字说得真好听,巴不得我要从玉米种子上掰下青棒棒,猴急得很。
篱笆边点种玉米,长起来就是青篱笆,房角空地,点种玉米,柴火棍圈起,防止鸡啄,绿色长成,如小树撒荫。房后沟边,种植一溜儿,就像给茅屋镶上了一道绿边,推窗一看,都觉得降温了。每年也吃上七八十个青棒棒,这是这个季节最向往的事。这是农家孩子最上口的美食,有时候不吃饭,只啃青,三五个就饱腹。省了主粮,也省了锅灶火,(煮饭时在锅底添水加青棒棒,烧开)还有煮青棒棒的青香水可喝,那时,母亲就懂得青棒棒的绒煮水可治病,她说不上治什么病,只要是山中田野的庄稼和草根,她觉得都是好东西。青棒棒绒,现在叫“玉米须”,多少专家都看好,据说消肿利尿。化学分析可知,其中含有多糖、黄体酮类化合物……母亲说不出这些科学名词,但她回归自然,得益自然的想法,却是很先进。母亲把她的爱注入到普通的食物,食物就充满了别样的味道,味蕾上就形成了独特的记忆基因。那时,每到盛夏,除了摘野果,再就是“啃青”,母亲去世得早,如果活到现在,听说还有“啃老”这个词,一定发笑,会说“啃老妈的什么,就剩一把老骨头了”,我的父母是农人,我没有啃老的资格,但如果听到母亲这样说,那会多么开心。幽默的语言,也是在幸福的内涵里。
我的母亲心中藏着对孩子的爱,在她身上,我曾经过度地吮吸。曾经一直以为母亲就是长出的青绿玉米,没想到,母亲就是一棵生病的树,在我没有预料的情况下,落叶了,枯枝了,最终连几个青棒棒也种不了了。经常出现幻觉,能在屋后的玉米地里听到母亲吆喝我“啃青”的美声,愿此声一直响彻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什么东西都好吃,薅下玉米须,插进鼻孔,做两撇胡子,很滑稽。青棒棒的清香也渗透在玉米须里,禁不住就摘下生吃了。现在的孩子看了,一定会惊讶,那也是天然美食,我听说有饭馆就做了这道菜,叫“吃胡须”,不少食客因为新奇而品尝。我常常想,为何曾经的日子那么困窘,人们活得并不累,尽管食物一般,但从不感慨“食无鱼,食无肉”,我只能从中华民族的个性上去想,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并非无奈,有时就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思想武器。孔子曾提倡“安贫乐道”,我并不认为是身处贫困而无奈选择,这是一种精神,强调的是并不因为贫而放弃道德,明知生活很苦,还依然热爱生活。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耕而得食,吃得心安理得,一旦非分,心中就打了一个道德的错结。
七队北山层层梯田长着诱人的青棒棒。有时候我就把草帘铺在玉米行间,躺下乘凉,闻悉那种青棒棒的味道。从不随手掰一个,我总觉得母亲的眼睛盯着我。我老家的农人说,什么地方都赶不上青棒棒地凉快。我信这话,才有了钻进地里乘凉。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地瓜地,没有青绿色遮阴,比不上玉米地。长大以后才懂得这个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能就是来自这样的比较吧,满足,并非是一种止步,而是在拥有中看到圆满,在平淡中体味丰盈,守住内心的安宁与尊严。心满足,行知止,也是一种生活智慧。我想,农人的幸福也是比较之后,才感受到的,并非是要什么优渥的条件。农村人有句话叫“穷乐”,我想,就是孔子观点的精辟概括。即使是穷日子,也不能愁眉苦脸地过。我们的国人,在最困难时期,也没有刻意地等别人或国际救助,这是怎样的自豪和骨气!
三
已经远离了田野田园,但我还是喜欢在买菜一条街上走一走,看看当下采摘的农品。那天,一位老汉,守在一列堆成小城墙的青棒棒面前,古铜色的脸,闪着热情的光。青棒棒被他码得整整齐齐,我说老汉曾经当过兵,他笑着说我极有眼力。绿色的棒棒袄衣,就像绿军装,这是他指挥的千军万马,他在等待顾客的检阅。我说,这些绿装显得很年轻,只是青棒棒褐色的须,有点老了。他说自己就是一个老兵,也随时听从召唤。他喊出了退伍老兵的灵魂口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老汉经营着5亩地,今年换地(不重茬)种了2亩青棒棒,大约7000株,每株结两个青棒棒,最少也在12000个。不过,购种花钱不少,啃青的棒棒和做饲料的棒棒不一样,种子也贵。他卖一元钱一个,捡剩下的就5角钱一个,这一项就收入万元左右。加上他在部队受过伤,每年国家还给6000多块钱的带病退伍军人补助,日子过得很满足。
春天忙两天,盛夏卖一月,这是他的农事经。他说,搞大社的时候,卖青棒棒是违法的,赶上好时代,地里还套种了豆角,也有不少收入。他是专供城里人啃棒棒啃豆角的人,这几年就做这个生意。他唠叨说,只要不懒,总能找到生活的方向。
我买下十个吧。他不满意。我张开口,指着掉落的那颗牙,作为理由。他说他的青棒棒很嫩,掉三颗牙也能吃。是啊,在战场上(他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掉几颗牙,流几滴血,都是小事。他说话很硬气,冲着我来,我却喜欢。
真的,遇到正能量的人,总是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力量。他还是很为我考虑,建议我没有事开车去他家,去吃“烧青”(火烧青棒棒),他要为我剥粒,他自制了脱粒的小工具,不用啃,来上一盅小酒。我告诉他,1975年我也报名参军,只是因为独子而未入伍,不然有可能是战友,一起去钻老山前线的猫耳洞……
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诗句“梅子青时雨”,大哥是跟我约一场“棒棒青时酒”。青棒棒让我有着诗意和醉意,生活里很多会让我们感动的点,善于捕捉,就会成为妆点生活的材料。一草一木,一稼一禾,都装着故事,都可以是寄情之物。
谈起火烧青棒棒,好像一股烤香味跟着袭来。小时候,也有过“烧青”,是母亲嫌我不爱吃饭,说烧糊了青棒棒,很开胃。不知这个说法是否符合医学,但母亲总能找到理由。或许,卖青棒棒的大哥也持这个观点。按照现代医学观点,吃烧糊的食物,并不能治疗胃病,或许,那时人们不舍得把烧糊的食物扔掉,于是有了这个牵强的理由。
四
田园,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给我们很多的乐趣,田园的日子,重点并不在吃上。我经常去乡下的崮山前,认识几个朋友,八旬的建泽,退休的新华,还有干小工厂的连襟,听说我爱吃青棒棒,他们每年都要种一片,每到掰青棒棒的时日,他们就时常来电话问何时到村。拎一个篓子,钻进地里,一阵咔嚓咔嚓,篓子就满了。田园劳作,一直是我感觉最享受的事,特意地远离城市的喧嚣,有点儿假,也说不出口,人家感觉说话人是头脑发烧了,我还是喜欢那种短暂劳作的情调。阳光斑驳,投影身上;熏风一抹,好像只为我吹;泥土气息,弥漫全身。我说自己仿佛是一个小偷。新华大哥说,棒棒少了就知道我来“偷”。“偷”字说得如此轻巧,好像马上变成了一个褒义词。
也好,我去“偷”青,但愿岁月的神偷不要偷走我的这份田园邻里情。
“依依亲陇亩,寂寂无邻里”。(储光羲《田家即事·依依亲陇亩》)我觉得他的这两句诗写出了我掰青棒棒的情调。向田掰青,依依情浓;邻里无隙,寂寂清心。不必耕,不必劳,但得美食,感谢这些好邻居,让我始终没有觉得田园远离我。
在我的意识里,一个人一辈子还有青棒棒吃,就是永远在田园,比得上任何美食。掰青棒棒的时节有朋友来,我就固执地安排他“啃青”,我愿马上驱车去崮山前的菜园掰下一后备箱,新华哥那次说我应该把车开到地头。
站在七月的日子里
我也是一棵青玉米
愿八月的季节姗姗来迟
不希望成熟的字眼落在
一颗颗青棒棒上
我也远离了衰老
棒棒的袄儿(玉米皮)
永远是一个温暖的怀
哄着那些词——青涩、青绿、青翠
也青睐着我
给我着上返老还童的青色
我特别喜欢农家屋檐下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玉米棒子,那是金灿灿的笑;进农家乐也喜欢看挂在门边的装饰品——玉米穗,我总把它当作青棒棒,忍不住凑上前闻闻清香……
大庄一家农家乐老板懂得我的心思说,下次来,他去村中的冷库取货,给我准备青棒棒。啃青不必住在七月里。
2025年7月2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