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青春永不过时(散文)
转眼,人到中年,皱纹悄然爬上额头,这岁月的刀除了刻下深痕的同时,似乎也磨灭了我们的心性。好多同龄人总在不自觉地感叹:“老了,土都埋半截了,再也没了青春的斗志了。唉!”结尾那“唉”字拖出长长的尾音,像是无休无止的感叹号。
办公室的他,自称中年大叔,外加“油腻”二字。看他的长相,确实如此。鬓发虽然称不上漫天白雪,但斑斑点点已确认无疑;手臂上的青筋由于肌肤的空瘪下去,更加凸起;时不时戴上一幅老花眼镜,把书拿得远一点,才能看清楚蝌蚪般的小字;常穿深色衣服,每次路遇年轻人,总喊他一句“叔叔好”,听了之后,他只能哑然一笑。
俗话说:“对于老师而言,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这不,暑期里,学校派他外出培训。他一听,心中的火熊熊燃烧,拒绝的理由一串接一串,且合理万分:天气太热,家中太忙。最重要的一条——年龄都这么大了,还外出培训。学校那么多年轻老师,学习能力强,正是需要培训,为什么不派出去?他不理解,愁眉苦脸,眼神凌厉如刀,锋利无比,直戳教研主任的心窝;质问的语气,足以让办公室的空气凝固,谁让教研主任把他名字写上培训名单!教研主任解释半天,口干舌燥,似乎还是如过期的灭火器,灭不了他心中的怒火。
除了他,还有她。她年近半百,可能保养得好,皮肤尚是白皙粉嫩,短发没有掩盖住耳朵,更掩盖不住她美丽的气息。不过,她家里确实忙,孩子已经工作,孙辈已经出生,她光荣升格为奶奶级别。有了这个称号,她自然像陀螺,既要教书育人,又要照顾家庭,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学生不听话,不爱学习,事事都要处理;孙子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玩,再这样下去,我都要累虚脱了。”
每学期初,学校总会下发几本书籍,要求全体教师学习,做好笔记,如海绵吸水般遨游书海,提升知识水平,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与课堂改革。这些书皆来自教育前沿,是全国各地的名师所著,书香扑鼻,印刷精良,轻轻翻动,“哗哗”声仿佛知识的溪流在低语。她接到书,眼皮不眨,眼珠不动,手法熟练,立马塞到座位底下的筐中,准备着等学期结束,直接卖了废纸。以前,她屡次这么干,一袋废纸中间几本崭新书籍如拔地而起的泰山一般,让人不注意都难。封面上的塑料薄膜还没撕开,整个就沦为废纸,这天大的浪费似乎成了巨大的讽刺。放在秤上称一称,换来十几元钱,她一脸哂笑,听着微信里收款的“叮咚”声:“还行,至少能买几个包子,吃个早餐。足矣!足矣!”话语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至于笔记,她有的是办法。学期即将结束,学校教研处发出“交笔记”的通知,她立马找到学校内的年轻老师,借来笔记。坐在办公桌前,歪斜着身子,戴着老花镜,挂在鼻梁上,时不时往上提提,右手提笔,“沙沙沙”地写着,速度之快,堪称“百米竞赛运动员”。一边抄写,她一边丢三落四,年轻人的三四张纸,在她那儿变成三四页纸,整整少了一半;笔记行距疏阔,以一敌二;书写潦草,堪称“龙飞凤舞”……
其实,身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别说中年人,许多年轻人,不过而立,正是当打之年,他们已经沦陷为“躺平族”,不好学,每天刷手机,无脑短剧一集又一集,抖音里的低级娱乐笑哈哈,朋友圈里的浏览像“皇帝观奏折”……他们的想法一目了然:“老了,青春已经如风飘过,学习就算了,反正已经学不进。”
可真是如此吗?绝无可能,这句话的背后不应该是句号,而是一个问号,大而惊人。西汉文学家刘向写下《师旷论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说得很有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孙权劝学》选入我们的语文教材。孙权初劝学时,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拒绝,可孙权力劝,要求吕蒙“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并以自己为比,“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此,吕蒙乃始就学,及至鲁肃过寻阳时,感叹吕蒙已不是吴下阿蒙,吕蒙也留下“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对答。短短的四个字“乃始就学”高度概括,但背后包含的辛苦不言自知。暑日热不可当,太阳曝晒,吕蒙操练完士兵后,回到住所,刚坐下,就顺手捧起身旁的竹简,腰板挺得笔直,汗水来不及擦拭,蚊蝇“嗡嗡嗡”扰人,厚重的竹简压着酸痛的手臂……尽管如此,吕蒙依然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最终学有所成,在袭取荆州的战役中,先以“诈病”之计麻痹关羽,使其放松警惕、抽调守备兵力,随后策划“白衣渡江”成功奇袭,夺取荆州南郡等地,为后来陆逊的“夷陵之战”埋下伏笔。
其实,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姜太公70岁,还是默默无闻,直至遇见周文王,才辅佐文、武王灭掉商朝,成就千古伟业;黄忠直至64岁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取得赫赫战功;吴承恩50岁开始创作《西游记》,80岁完成这部巨著,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幼时老家门前,一棵板栗树,已经枯萎几年,树皮脱落,树干中空,树枝瘦削,树叶全无。父亲看着,摇头叹息,拿起板斧准备一砍了之,劈了烧柴,被母亲喊他的其他事耽搁,谁知春风吹绿大地,这棵板栗树竟然萌生绿意,细叶从瘦枝内钻出,装点美好的人间。我瞪大好奇的眼睛问父亲,这树多少年了?父亲摇头说也不知道,只知道小时候就有这棵树,是他那时唯一的水果,陪伴了他饥寒的岁月,所以才不忍心砍。
《楚辞•大招》注明——青春,汉语词语,释义: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青年时期,年纪轻;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时光的列车轰轰向前,永不回头,但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天,难道不是美好时光,无需我们珍惜吗?毋庸置疑,过去不可回,未来不可追。无论黄发垂髫,或是风华正茂,身处的每一天都是我们最珍贵的年华,既如此,那更当好好珍惜,不负时光,对得起余生的每个日子!
请记住,青春永不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