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惩罚(随笔)

精品 【东篱】惩罚(随笔)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807.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2发表时间:2025-07-29 06:34:18
摘要:惩罚,很容易引起事端,尤其是在教育上,一旦惩罚,可能就要遇到故事,甚至是事故。现代教育学提倡鼓励,几乎取消了惩罚,我觉得就像教育少了一条腿,走得摇摇晃晃的。有必要正确认识惩罚的意义。


   如果我们破坏了大自然,大自然就要找机会惩罚我们,我们懂得了这个逻辑关系,于是,我们强化了环保观念。我们要应对这样的惩罚,不能有半点委屈。哲学家黑格尔那时就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开始了。不惩罚,我们可能就真的会不知应该怎样对待自然了。
   自然对人惩罚,人深刻认识到,我们对自然的每一次所谓的胜利,却是自然给我们的一次报复。如果不是如此,人类还是不能理性。在人和自然漫长的相处过程里,如果自然不以惩罚性的方式警示我们,我们可能还是会毫无节制地索取,甚至是随心所欲地破坏。
   惩罚,是一种法则,是必要的。已不只是属于强势对弱者一方的行为,是维护关系的办法。
   如果这个词放在教师身上,可能我们感觉这个教师的无能,教师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惩罚往往会让教师沾满污点,但教育学说,惩罚是教师的教育手段之一,是教师的权利。多年的教师生涯,让我觉得,惩罚还是不够准确,应该是“惩戒”,如果离开了“戒”的目的,“惩”就有点暴力了。有人说,一惩而知某事不可为。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条逻辑常常不好用,一而再再而三的很多。
   我至今还记得我老家邻居六母惩戒小儿子王生的故事,他捧着一碗地瓜粥过门槛磕倒了,碗碎粥泼。六母生气,就让他端着空碗过一百次门槛。意思是让他长记性,珍惜粮食。这是我认为六母做得最出格的事,但她的“惩戒”可能对儿子的人生是有用的。贫穷的世界里,惩罚成为一种温暖。王生曾经说起这段,刻苦铭心,说再加上一百次,他都要走,他想好好端着自己的饭碗。
   从地里赶走一只鸟,鸟还会来;惩戒人一次,人应该长记性。
   “惩戒,在教育上,是管理者最大的义务,而不是恶习。”这是梁启超的话,我觉得,有了这个话,我们似乎敢于拿起教鞭,但教鞭落下时,不在于力度,而在于温度。因为义务从来不是暴力,而是责任。
   学生的错误,就不能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式来解决。我的老师说,学生的错误都是幼稚的。这种论断,就决定了教师惩戒是理性的,不能进行幼稚的惩罚,否则,实施惩罚的人就更幼稚了。
  
   二
   我从小就接受过老师的惩罚,这种惩罚,因为我是孩子,还无法领会并达到“戒”,只能通过惩罚,限制我的错误行为的再次发生。
   事情发生在盛夏,还没有放暑假,炎热就怂恿了我去亲水。我不习惯伏在泥课桌上午睡,班上的老大抛来一个纸球,且哼了一声,这是行动暗号。纸条写了“洗澡”两个字,我缓缓地移动脑袋,观察周围班干部是否注意,便做出捂着肚子的样子,溜出教室。
   南河有个深湾,是本村扬水站位置,湾畔有老柳,蝉鸣如嘶,耐不住跳入,可意外发生了,我沉水不出,老大一看,一个猛子把我给提上来,放在地堰上,俯身下垂,倒出肚子里的水,终于缓过气来。
   这个事,马上就被老师得知。当然少不了一番批评教育。经过调查,得知我是“惯犯”,便确定了一个惩罚办法。每天在教室门口,写一万字,不准离开值日班干部的视线。
   我从此就淹没在“字海”里,一直两年。午休变成了“午写”,同时也养成了诚实的品质,老师大致一看,也不数具体字数。看似惩罚,却给了我逍遥。一个阶段,我放学回家,都在老师的监视中,我家老屋在教室之下百米远,视线清晰,我不敢妄为,规矩得就像一头羊,蹦蹦跳跳地回家。
   我所以接受“午写”的惩罚,是觉得比午休好。至于违反纪律的危害性,并未认识到。
   事实上,我需要这种钝刀割肉式的惩罚,我属于自制力差的孩子,要把我拉回正轨,需要一种耐力。我估计,常规的教育手段对我起不了多少作用,讲纪律,说危害,谈生命高于一切,这些道理对孩子的约束意义,不大。我觉得,那时我没有受皮肉之苦,没受到体罚真的不可思议。我的老师,眼睛很大,而且眼睛常常布着红丝,我怕他瞪眼,甚至出手。可他是我遇到的最温和让我也很害怕的老师。
   有时想,如果不是这样的惩罚,我可能难以对某事有专注的态度。就像我在江山文学写作五年,成了“天天写”,这是一种拉力赛,我都惊叹自己的这个耐力。
   我经历的这件事,对我38年的教学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利用惩罚的尺度,也尽量控制,考虑惩戒的作用。一个教师的教育方式,并不都受教育学的影响,更多的是受到个人感受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这样就好理解“孟母三迁”了,她觉得惩罚已经无法改变孟子,只能选择改变环境。我常常想,她为什么不选择“惩罚”的手段,看来,强制并非是一个没有缺陷的方式。
   转移注意力,可能比惩罚更有效。我的老师,孟子的母亲,都选择了缓和疗法。视为“惩罚”,也是被人易于接受的惩罚,效果一点也不差。
  
   三
   学生上课,同桌打闹的,开小差的,伏在桌子上困觉的,很多这样的现象,我喜欢动用惩戒的办法。不过,我考虑学生的自尊心,走到身边,告诉他可以自罚站立五分钟。久而久之,我一旦示意,学生条件反射一样,自觉罚站五分钟。对于那些上课打瞌睡睡觉的学生很管用,不至于打断教学进程。我反对把学生轰出教室外罚站的做法,很多学生认为,教室的那道墙,就是自尊心的分界线,不知为何形成这样的认知,或许,就像今天的什么什么群,一旦踢出去,就是加剧了矛盾,群体意识,是在群的人的底线。这些,教育学上并未讲述,但一个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做到惩罚不过格,不越界,尺度合适。就像举起教鞭,是为了吓唬学生,在于惊人的一举,而非要产生落下的重力。鲁迅在他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里写过一个叫“寿镜吾”的先生,“手中拿着戒尺但从未使用过”,举起戒尺,就是象征性的惩罚,这位私塾先生的教育学真的是已经炉火纯青了。看来,棍棒之下出孝子,戒尺之下出人才,也是有着局限的。
   也会遇到反驳者。曾遇见一个课堂睡觉的,并不服气,也不想自罚一站。我说一个教室五六十学生,就你睡觉。学生说,那些都是强打精神……其实,当教师的,总是难以从自身找问题,细想,他的说法也有道理。教师常常拿众口难调来开脱。现代教育学将“反思”能力列入教师素质之一,反思,反省,是人的最高智慧。曾子就说过“吾日三省乎吾身”的话,可惜我学教育学时,没有被列入教育原则之列,多是搬来前苏联教育家的东西。惩戒,并非很有效的手段。课上得幽默有趣,生动活泼,才是王道。反思,是否可看作是教师的自我惩罚呢?思想的转变,是自我惩罚的结果。
   我的老校长曾在教师会上说,老师也应该先惩罚自己。想想教师总是站在优势地位,有多少想到自己的错的。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上课时出现“是不是”的话太多,成为口头禅,学生背后称“是不是老师”,有学生就数了一堂课达136次。这位教师意识到了,就开始惩罚自己,将“是不是”列入“禁言”。从此,课堂语言也干净利落了些。没有强行的外力干预的惩罚,也是痛苦的。痛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把手术刀,对准自己的时候,就是改变的开始。
   事实上,教师是最不容易惩罚自己的人,地学生而言,教师的强势身份摆在那,向自己开刀,谈何容易!或许,惩罚是痛苦的,但没有自我惩罚的痛苦,就不会有“痛并快乐”着的双重深刻体验。
   有学生说,没有手表,怎知罚站是5分钟。我说你自控,多个少个一分钟也没有事,但站立可以打跑瞌睡虫。我觉得,惩罚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否则,“罚”字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所以,有人认为,鼓励的力量大于惩戒,不是没道理,但抛弃惩戒,久之,可能学生就出现难以认错自明,爱,永远是教育的力量,但爱和惩戒并不对立。
   惩罚不是目的,是为了补救。我的一个同事说,惩罚,不是拿起板子打屁股,只让学生感到痛,没有多大意义。拿一根针扎下去,学生感觉疼,还要觉得有益于身体。这根针可以是针灸之针,也可以是注射器。可以愈疾,扎一针才有意义。这真的是教育智慧。如果用棍子把学生的屁股打得皮开肉绽;用针头一味地扎,扎得身体千疮百孔。就不是有意义的惩罚了,是毁灭。
  
   四
   检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时候就是觉得在学生身上出气就可以了,其实,也犯了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毛病。这是冷静者在事后的反思所得,对教育同样适用。
   每个学年结束的暑假前,老师都要布置暑假作业,这些作业,很难说对提高科目成绩有多大的作用,但几乎是教师的习惯。
   开学第一项任务就是检查暑假作业完成情况,但几乎90%左右的学生都没有完成,甚至有的一字未写,如果采取惩罚措施,责令学生补上,也无可厚非,但照抄糊弄是必然的,几乎没有意义。罚站,语言刺激,大发雷霆,都不是很好的惩罚方式,况且,法不责众,不能挨个打板子。学生抓住一个教育管理断裂期,一般升级时要重新分班,面对新老师,他们认为一般不会追究。
   怎样惩戒呢?我和同事想了一个办法。没完成作业的,写一份“理由书”。可以写应该完成而不完成的理由,也可以写不应该完成的理由。题目是开放性的,逼着学生去认识,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自我认知的提高和整理,比简单地惩罚更有意义了。高中语文课,有重要的写作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也有学生列举了一堆不该写作业的理由,但最终的结论还是要惩罚自己的懒惰、侥幸和懈怠。
   赴宴去晚了的,有“自罚三杯”的说法。我觉得,惩罚不一定都是非常严肃的状态,惩罚的目的,并非要创造一种严肃悲切的氛围。我还是喜欢在这种凝固的气氛里,多一点轻松,惩罚是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奖赏,而不是为了打碎一切。喝酒是“自罚”也是“自赏”,起码可以马上醉一场。
   我还是觉得,惩罚自己效果可能更好。我遇到一个班长,几个同学在课外活动时把花坛的花草破坏了,他在场,觉得自己有责任,便在周休结束返校时,带了小树苗重新栽植到花坛。
   问他为何惩罚自己?他说,我是惩罚我的同学。同学会看见花草在流泪。
   花草会流泪,流泪也是对人的一种惩罚。“感时花溅泪”,人也惊惶不安,“心罚”的份量重于体罚。
  
   2025年7月2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9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教育的随笔,但我不得不去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又是什么?诸如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育的本质或许是引导,是启迪,是心灵的滋养。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塑造,思想的升华。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只为追寻那份最纯粹的光明。作者从我们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找机会惩罚我们,引出我们懂得了这种逻辑关系,于是,我们强化保护环境。以此类推,引出教育惩罚。教师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惩罚往往会让教师沾满污点。事实证明,只有无能的教师才会把惩罚实施于教。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心灵培养的摇篮,那怎能以惩罚来认识教育。有一个词叫“戒骄戒躁”,其中的“戒”才是核心,所以,另一个词“以此为戒”就具有其现实意义。具体的可以认为是“惩”的结果。就像作者所说:多年的教师生涯,让我觉得,惩罚还是不够准确,应该是“惩戒”,如果离开了“戒”的目的,“惩”就有点暴力了。文中有一十分有趣又意义深远的实例,那就是自己的“午休”变成“午写”。尽管当时自己并没有悟到“戒”的内涵,但自己还是乐于“午写”。我们是否可以理解当时老师的惩罚方式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呢?惩戒,并非很有效的手段。课上得幽默有趣,生动活泼,才是王道。反思,是否可看作是教师的自我惩罚呢?思想的转变,是自我惩罚的结果。这就是教育的真谛:教育者教于心,这才是王道。教育学生,首先得“自省”,外修于形而内修于心。心之所向,一往无前。文中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交错,论证详实,逻辑严密,分析事实,厘清道理。是一篇关于教育的大文章,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金刚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29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7-29 06:34:58
  教育是什么?我想教育就是教育人向善,发现美、创造美。但应当怎样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与“感时花溅泪”吧。教师是教育的主角,事实教育就得遵循“自省”。如一个老师一节课说136次是不是,这就是教育的败笔,但这位老师加强自身修养,改掉陋习,依然成为学生爱戴之人。例举是平常事,做法属于“内修于心”,值得我们教育者及其广大家长们学习深思。感谢赐稿东篱,期待您更多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29 10:55:36
  惩罚,可能是教育的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可能从事教育的人,都会讳莫如深。但又是文明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弄不好就出事。所以,我就思考了这个问题,随笔应该是谈谈的方式,免不了想到我受到的那些惩罚。惩罚,永远都不是目的,是对人事的一个态度选择。每个人都必须要对待惩罚的良好态度,尤其是教师,如果始终觉得自己是优势一方,会忘记自省甚至惩罚一下自己的行为,可能不会让学生喜欢。这个话题,应该时常在心,尤其是掌握惩罚的度,不然教育就面临着很多问题。谢谢金刚狼老师的精彩编辑,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7-29 12:05:39
  教育,现在已经卷过头了,尤其是五项管理的出台,教育的卷可以说是无法无天了。作业不敢布置,学生上课小动作不断,不敢管。但学生学习不好,家长又怨老师。老师现在身份还比不了一名保姆。仅仅因为手机,老师和家长就有淘不完的气。我想,如果聪明的家长能读到您的这篇文章,那一定是他们的幸福。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29 12:10:23
  的确,入老师所言,教育,包括很多行业,也都在“卷”,而且,要求鼓励性药无限地多,使教育变形了。适度的教育惩罚,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我们的人性总是有弱点,这些弱点必须达到改正,并强化一种精神,才可克服弱点。这是我的观点。掌握好惩罚的“度”,惩罚的手段就有效。再谢金刚狼老师的留墨,愿这样探讨,找到教育的一些规律。远握,问候夏祺!
3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7-29 12:27:02
  我是十分认可适度的教育惩戒的,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孔子称之为教育家,也有着一定的惩戒。作业不做,课文不背,就得有相应的惩戒。我自己,如果在受教育时没有得到惩戒,知识改变命运就不会落在我身上。记得十分清楚,我在一所初中当校长时,为了让一名学生得到相应的惩戒,我带着免去校长的心和家长闹了一架。最终家长灰溜溜的走了。学生是好的,只是他们生不逢时,遇到了不懂教育的家长,教育也就乱象了。但愿这样的教育能够觉醒。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29 12:41:41
  是啊,我们的教育经历,让我们有了如此深刻的思考。读书苦,这是一个千古定论,书山无路勤为径,就是说明了这份苦,但我们现在强调快乐教育,可能是过头了。金刚狼老师对学生的惩戒,是为了学生,但家长几乎没有认可的,这就是教育的迷茫。师道尊严,这一条,遭到批判有些年了,尊严就是必须动用惩戒的手段,而我们一听到惩戒,就好像体罚,教师都要觉得惶恐。随着教育秩序的转变,我想回回到正常的。谢谢金刚狼老师和我交流。谨祝快乐!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7-29 14:09:50
  怀才老师结合自身读书时偷溜下河洗澡遭练字惩罚的经历,又引经据典,再联系当初教学中关于“惩罚”学生的做法,得出结论,所谓的“惩罚”得起到教育效果,得让学生心服口服。师者也应反省自己的教育策略,自我惩罚。非常有意义的教育随笔,笔法洗练,语言精粹,令人信服,值得每个施教者和学生借鉴。因飞机误点,在禄口候机厅拜读留言。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29 14:25:30
  那次事件,我一辈子不能忘记,我懂得是自己的错,老师的那次惩罚,成就了我的成熟思想。教育惩罚,历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动不动就挨闷棍子的,我敢说,每个教师都用过惩罚的手段,但心中都是有着惊惶的,生怕出现什么乱子,造成什么危险,学生会不会承受,这些担心,造成了教育的困境。应该有一门惩罚学,让老师学习。妄想的想法。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留墨,知道老师在旅途中,还不忘东篱的事情,很感动。愿一路顺风,收获大大的。远握。
5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7-29 14:24:08
  老师课堂上对学生的惩罚,是一种冬天盖棉被的温暖,老师的理性和关爱包含在里面,不是“以牙还牙”的犀利。喜欢六母的处理方式,罚过一百次门槛;午写的记忆,在老师的笔下如此地动人有趣,老师写字好,也应该有“午写”的功劳吧。
……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29 14:30:12
  谢谢紫苏读我小文,见到你的精彩留墨,那种亲切感又回来了。老师说得对,适度的惩罚是一种关爱方式,如果一味地表扬,连搔痒也不是了。惩罚错误在于戒错。六母也有点过分,但她放弃了棍棒,我赞成。午写那段经历,的确给我很大的转变,最重要的那种耐力,让我受益。今天看了紫苏老师的文章,还是那么美,深情,思域广阔,文学性极强。非常喜欢!远握,问候紫苏老师夏祺,谨祝在东篱创作获得更多的快乐!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7-29 14:43:57
  因为学生拿生命开玩笑,于是,老师将午休,改为午写,这样的惩戒,是有智慧的。文章给人启迪,学习了,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29 14:54:50
  小学生不懂得生命是何,把洗澡当成了自由。面对诱惑和怂恿,没有了主见,很容易走进危险。那次惩罚,如今看,真的是一次特别的鉴赏,所以怀念。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留墨,天热,地里的活很多,悠着点。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7-29 15:39:46
  怀才老师写文章,真是挥洒自如,思绪悠扬,这是多年的积淀,令人敬佩。不知老师是否学过心理学,或者无师自通,对人性拿捏地很准确。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29 15:49:09
  寻梅老师过奖了。谢谢老师的精彩留墨鼓励。读师范的时候,略知教育学心理学,不过,书本上的东西,都只能是个引线,我总喜欢联系我经历的那些去思考,穿透教育心理学,我天赋不够,所以,写的也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摸索。看到了老师的投稿,正在编辑,很精彩,远握,问候夏祺,谨祝老师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7-29 17:19:44
  老师的每一段经历都会留下一篇佳作,教鞭之下出良材。现在的老师不敢言,甚至当孙子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將来也会得到社会的惩罚。祝福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29 17:31:47
  可能是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都忌讳惩罚吧,我总觉得,教育孩子,惩罚是一种手段,适度使用,对孩子有好处。写这篇文章时,突然想到为什么在师范不开一门“惩罚学”,好好研究这个问题。谢谢森林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