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曾经】都昌南山(散文)

精品 【柳岸·曾经】都昌南山(散文) ——一塔千灯照古今


作者:黄纪元 童生,63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1发表时间:2025-08-29 12:12:24
摘要:以南山为镜,映照三代人的生命历程与文化传承。通过两次登山——少年赶考与婚后携女重游,将个人成长与地域文脉相融合。山中塔光、泉语、碑魂,皆成传承的载体,诠释了“山不言而人相传”的深刻主题:最深沉的乡愁,是对精神原乡的守望与延续。

南山是县城游玩避暑的好去处。站在阳台,远远就能望见一座宝塔耸立在山峰之上,气势十分雄伟。自从搬到这新家,每晚我都会默默注视着南山的那个方向。视野里的灵运塔在灯光映照下,散发着五彩斑斓的光芒,我总忍不住发出感叹:这夜景真是好看极了!没来县城安家之前,我曾在梦中多次登临南山。冥冥之中,仿佛有一段不解之缘。那山坐落于鄱阳湖之畔,苏子瞻诗云“灯火楼台一万家”,想来指的就是这里了。
   那年高考前夕,父亲带我们登山的那一天,正值盛夏,夕阳如火,烧透了半边天。虽然屋外十分闷热,但拗不过小弟软磨硬泡。我也正想出去散散心,毕竟在县二中读书的三年里,去南山的次数屈指可数,记忆也已非常模糊。印象最深的一次,还是五岁那年父母抱着我去南山逛鬼屋。那成了我心里永久难忘的印记。尽管鬼屋早已随着时光消失不见,但它带给心灵的冲击却让我一生铭记。
   登山前夜,我竟辗转难眠,脑海中如电影片段般,零星地交织成一幅幅画面,那大概就是南山如今的模样。墙上石英钟的滴答声,竟与心跳同频,一声一声催着天亮,我内心渴望黎明早点到来。第二天傍晚,我们一行四人果然出发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坝横陈,左右两湖波光粼粼,真如金龙卧波。南山对面的东湖游乐园人声喧闹,湖心小亭悄然独立。老人说那是为东坡的碧桃而建,我却不以为意。那时年纪尚轻,我不解风情,只当是又一个游玩景点罢了。也许在特殊的日子里,情侣们坐一条船,在东湖里泛舟,累了登上这个小亭,看似浪漫,甚至还和小弟现场互相打趣:那上面不应该有桃花吗?不然又有什么值得体验的价值。
   十几分钟后,我们一大家子有说有笑地走到了南山脚下。广场虽然不大,但石像守门,拱形门横梁上“南山”二字笔力遒劲,像披上了一层面纱。夜色渐浓,广场上市民翩翩起舞,乐声飞扬,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甚至视野里有一群老人拿着扇子坐在一起在石象下谈天说地。小弟看到周围热闹的场面非常兴奋,硬拽着我的衣角,要到四周逛逛,开心地一双眼珠子转个不停。
   父亲在前方引路,我们穿过红色拱门,沿石阶向上。穿过一片竹丛,继续往上攀登。不远处,路旁的博物馆静立其间,里面陈列着一些旧物,那些破旧的陶罐、铜镜、瓷瓶等默默显露出家乡的文化底蕴。一出博物馆,不远处就是一个圆形池子。我和小弟忍不住向那跑过去,风中夹杂着池中薄荷的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后来得知,原来这就是溢香池。听父亲说这池子大有来历,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禁有些惊讶地望着他。
   不知不觉,我们沿着石阶继续往前,走到前方的野老泉边。母亲讲起汉武帝寻访白发老翁的典故。起初我和小弟争执嬉闹,谁也不服谁。母亲摇着头微微一笑,继续说:“那老人不肯出山,只留下清泉一泓。”突然,小弟生气的转过头正好看到石壁上“野老泉”三个字,非要拉着我们合影。快门按下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千年光阴也不过一瞬。东坡先生也曾在此题字,墨迹早已湮漶,泉名却流传至今,不负盛名。
   沿着石阶往上攀登,穿过陡峭的石壁,经过碑亭就是南山寺。这是一座唐代古刹,据说黄庭坚曾为之作记。没来之前,听说寺周松竹环抱,果然冬暖夏凉。母亲娓娓道来,我却想着明天的高考,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最后,走到爱乡亭,看碑文才知道是台湾同胞所建,站在其中,忽然生出一缕乡愁。突然,小弟手指山下大声喊道:“大哥快看!”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山下万家灯火渐次亮起,果真如东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这又何止万家灯火?
   一路欢声笑语,尽管仍然有些意犹未尽,我们最终没有登上山顶。父亲说该回去了,明天我还要考试,得留足体力。下山我们走了另一条路,途经江万里纪念碑,碑文虽已漫灭,却仿佛仍有英气透出,恍如把我带回到了那个年代。夜色中,我频频回首,那碑如人在风中挥手,庄重得像在送我奔赴战场,带着一家人的期望,为高中三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下山路上,父亲的话让我陷入沉思。高考是人生转折点,就像登山,不同的人会在合适的位置停留,但是高考肯定不是终点。回望来时路,万家灯火如星海荡漾,我忽然懂得:未来工作不一定要多么显赫,能够在家乡安稳的生活,节日里一家人结伴登山,不失为一种幸福。这份感悟,如同山风沁入心脾,让我在焦灼的高考前夜首次获得片刻安宁,一颗红心两种打算。
   高考之后,我依然选择去九江上大学。也许是因为成绩不如意,更多的却是一种乡愁,甚至害怕看见父母脸上的皱纹。毕业后,我反而没有回家乡发展,在瑞昌码头镇漂泊三年。记得,每次下夜班,只要天气晴朗,我必然会一个人去江边漫步,看着对面武穴市的万家灯火,那种孤独感就会涌上心头,回家的冲动就愈加强烈。最终,还是听从父母的话,回来考上了家里的事业编制。一年后结婚,前后历时七年,如今有了一对好儿女,家庭事业双双安稳。
   去年,我们夫妻俩把女儿馨馨接到县城上幼儿园,开始了三口之家的日常。国庆长假,我一次临时起意,带着妻女重游南山。尽管馨馨还不满六岁,我和妻子最终还是决定带她去南山烈士陵园献花,瞻仰烈士纪念碑,给她讲刘肩三等革命烈士的故事。一到南山脚下,刚停稳车,馨馨就说肚子不舒服,起初还耍赖要人背,最后经过妻子的耐心劝导,她慢慢走下了车。当我们来到陵园献花时,妻子轻声讲述着英雄的故事,她似懂非懂地听着,眼神却渐渐专注起来。献完花后,她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一不留神就走出老远,有时跑得比我还快。嬉闹之中,小丫头眼神倔强,虽不懂什么是家国大义,却仿佛在血脉中埋下了某颗种子。休息时,尤其是她后来独自坐在那里一脸庄重的样子,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冲击。虽然我不知道女儿那瞬间在思考什么,但是我清楚她的改变。回来时,她从未抱怨过累。
   今晚,医院后山不时会传来虫子的鸣叫,那声音让人不禁联想。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码字,脑海中不时自问:南山不过是县城里一座不高的山丘,却因文人墨客的题咏、历史人物的足迹、代代相传的故事,而显得格外厚重。从在县城上高中到成家立业,我先后两次在特殊时期登山,虽然中间相隔十几年,但是心境却已然不同。高中求学为前途命运忐忑,结婚生娃如今领着馨馨来登山,把那些故事再度讲述,这薪火相传如同一场接力赛。
   千百年来,东风吹老了碧桃花,鄱阳湖依旧浩渺,南山上的建筑几经变迁。但是南山始终默默伫立,看尽人间变迁。山上的灵运塔、烈士纪念碑、江万里纪念堂等建筑巍然矗立,在那诉说着南山的过往与底蕴。有时,我在想也许未来有一天,馨馨也会带着她的孩子来到这里,指着那些建筑,讲述今天听过的故事。这里,山虽不言,人间情谊自会代代相传。这是一份对故土的深情,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共 26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都昌南山”为精神锚点,将个人成长轨迹、家族温情与故土的历史文化肌理编织在一起,字里行间满是真挚的烟火气与厚重的人文感,堪称一篇“以山为镜,照见人生”的佳作。文章的动人之处,在于“不刻意抒情,却处处是情”。无论是高考前“石英钟滴答与心跳同频”的焦灼,小弟“拽着衣角咯咯笑”的鲜活;还是多年后馨馨“献花后突然懂事”的蜕变,父亲“高考不是终点”的叮嘱,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细节,让“亲情”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具象的动作、对话与场景。尤其“两代人登山”的对照——昔年是“为前途忐忑”,如今是“带孩子传故事”,既写出个人成长的落差与圆满,更暗合“亲情传承”的深意,让“南山” 成为家族情感的“见证者”。作者没有将南山局限于“县城避暑地”的浅层定位,而是巧妙融入其历史文化底色:苏轼“灯火楼台一万家”的诗、黄庭坚作记的南山寺、江万里纪念碑、刘肩三烈士的故事……这些元素并非生硬堆砌,而是借“父亲讲溢香池来历”“母亲说野老泉典故”“给孩子讲烈士故事”等场景,自然嵌入叙事。于是“南山”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山丘——它是文人墨客的题咏之地,是忠臣烈士的精神载体,更是普通人“乡愁与安稳”的寄托。个人的“小回忆”由此与故土的“大历史”相连,让文章的立意从“个人怀旧”升华为 “对故土文化传承的思考”。总而言之,这篇散文以“南山”为圆心,画出了个人成长、亲情、乡愁与文化的同心圆。它让我们看见:一座山的意义,从不在其高度,而在它承载的岁月故事,以及代代人对故土的深情羁绊。推荐共赏!【编辑:纪昀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907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8-29 12:13:03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8-29 12:13:21
  欢迎赐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精彩!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8-29 12:15:08
  这篇散文以“都昌南山”为精神锚点,将个人成长轨迹、家族温情与故土的历史文化肌理编织在一起,字里行间满是真挚的烟火气与厚重的人文感,堪称一篇“以山为镜,照见人生”的佳作。它以“南山”为圆心,画出了个人成长、亲情、乡愁与文化的同心圆。它让我们看见:一座山的意义,从不在其高度,而在它承载的岁月故事,以及代代人对故土的深情羁绊。推荐共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黄纪元        2025-08-31 21:39:41
  老师有心了,编按写的真好,学习了。
4 楼        文友:老百        2025-08-29 13:05:55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4 楼        文友:黄纪元        2025-08-31 21:39:10
  感谢老师推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