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曾经】令我感动的小视频 (随笔)
大清早翻看好友王文芳发来的微信,心里感到非常温暖。外面下着大雨无法外出活动,于是便随手翻阅了保存已久她发送给我的好多小视频和信息。她的视频里有白发父母相濡以沫、相互关照的生活点滴;也有兄妹菽水承欢、彩衣娱亲孝敬老人的片段;亦有自己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的快乐场景,同时配有简单的文字,记录着画面中家人相互关爱的情景和自己每时每刻的感动,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亲人之间的温情。看着屏幕上那些琐碎的日常生活片段,我的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隔屏相望,我都能感受到好友的快乐和感恩之情。所谓“和睦家庭幸福多”,在这家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令我心生羡慕与敬佩。
一
在父母生活点点滴滴短视频里,其中有三段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段视频是老父母在砌自家院子里的花墙。93岁的老父亲弯着腰,一手拿着瓦刀,一手在接母亲一块一块替过去的砖块。95岁的老母亲虽然华发如雪、腰背微驼,但依然眼神清亮、动作利落,每一块砖都递得沉稳准确。两个人的配合是那样的默契,仿佛跨越了七十余载岁月的手足相亲,早已将协作刻进本能——父亲瓦刀起落间的停顿,恰是母亲递砖的时机;母亲转身取料的间隙,正是父亲抹灰的片刻。斜阳将银发染成金晖,砖石垒起的不只是一道花墙,更是用时光浇筑的温柔诗篇。
女儿一边在赞扬父亲的手艺,一边在提醒父母干活要慢点,趁着劲儿,千万不要伤了身子。母亲笑呵呵地回应道:“干了一辈子了,你爸闲不住,找点事儿做比闲坐着好。老了也要活动活动筋骨。”
第二段视频是96岁的母亲在给父亲做手擀面。嫂子有事外出,打电话请好友回家关照一下父母。好友提着东西走进厨房时,看到母亲正在大案板前聚精会神非常用力地揉面团。好友急忙放下手中的袋子,想要上前帮忙,母亲扭头嘿嘿笑了笑,一边劝她歇歇,一边温和地说道:“你大热天又跑回来了!等一下,饭马上就好了。”
女儿嗔怨道:“你知道天气很热,下点挂面吃简单。怎么又是和面,又是擀面,把自己累的够呛!”
“你知道你爸一辈子爱吃我擀的面,他一天不吃面就难受。他从来不吃挂面的。”母亲扭头又笑了笑,将揉好的面团用双手使劲地压扁。
母亲开始擀面时,好友便拍摄了整个过程。母亲拿起一根长长而光滑的擀面杖,开始擀面。她的手臂虽然不如年轻人那样有力,每一次推动都需要调动全身的力量,身体微微前后晃动,但她技术极佳,面饼在她手下均匀地向外扩展,逐渐变成一张薄厚均匀、圆润完美的大面饼。紧接着,她将面皮层层叠起,操起厚重的切面刀。手起刀落间,一排排粗细均匀、纤细修长的面条便完美地呈现出来。
“爸爸,你看我妈擀的面怎样?薄厚宽窄都有样。你好有福气,吃我妈做的面条格外可口,你一辈子都吃不够,是不是?”女儿打趣道。
“是的。就是吃不够!我一辈子都不在外面吃,因为吃不惯外面的饭。”94岁的爸爸坐在灶台边,给灶膛里加了一把细柴,火光映红了老父亲苍老消瘦的脸。布满皱纹的脸上,一双笑眯眯的眼睛几乎眯成直线,里面隐藏着无尽的喜悦和满足感。
第三段短视频是好友父亲给母亲梳头发的片段。2024年春节过后,母亲手臂疼,抬不起来,96岁的老父亲便帮老伴梳头发。视频中,身着大红唐装的老父亲站在老母亲坐着的扶手椅子后。他左手轻轻地护着老伴的头,微微颤抖着的右手抓握着梳子,慢慢地小心翼翼地一梳子一梳子地从头顶将梳子滑下,唯恐梳齿划伤了老伴的头皮。遇到发丝打结处,他便用手指轻轻地将老伴的银发一丝一丝地划开,专注的神情犹如修复古画的匠人对待千年绢帛;同样身着大红唐装的98岁的老母亲非常享受,她双手紧握椅子上的扶手,微微侧头,眯缝着眼睛,将重量倚在老伴颤抖的臂弯里。阳光洒在院子里,将她的银发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细密的皱纹在光影中仿佛流淌着七十多年的光阴,她沉浸在幸福之中,嘴角露出难以让人觉察的微笑。
看着好友发送给我如此感人的视频,怎能不使人感慨万千?人生不易,有多少人能像好友的父母那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多少人能做到在日复一日的琐碎消磨里,始终把对方放在心里,年老行动不便时依然把对方的手握成最初的温度?这对老人70多年漫长岁月里的相濡以沫和相互关爱让我真正明白:爱情最壮丽的诗篇,从来不在童话里,而在人间烟火处,在一日三餐里,在柴米油盐中。“你为我梳头,我为你擀面”便是人间至暖。
二
“父母之所以健康长寿,开心快乐地生活,与子女的孝顺是分不开的。在我家,我哥哥嫂子的孝顺在韩城薛峰川几十里是出了名的。我哥哥的孝心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在反反复复的言语和行动中践行。哥嫂对我父母的好我无以言表,终生难忘。”好友文芳在微信中这样告诉我。
2024年4月6日,她的父亲仙逝,享年96岁。父亲离世后,她70多岁的老哥哥对母亲的照顾更加细致入微,疼爱有加!好友及家人用视频记录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景。其中的几段视频,画面及母子对话我早已熟记于心,但我还是喜欢回看,每次看后都会心潮起伏,感动万分。
小视频之一:儿子体切入微。
“妈,天热啦,我将你移到咱后院,后院凉快。妈,娃给你用热水洗洗脸,洗洗脚,舒服不舒服?”儿子一边给母亲洗脚,一边仰起头问。
“舒服!”老母亲满足地回答道。
“妈,你看,娃给咱后院堆放了多少柴。你和我爸一辈子都教育娃:有柴烧就能做熟饭,勤快就能过好日子。你看,咱现在吃的饭,过的日子,好不好?”
“好!”
“日子好了,你就要好好活,你想吃什么就让你(儿)媳妇给你做。”
“我儿媳妇好!”98岁的母亲依然思路清晰,忘不了夸赞儿媳。
小视频之二:深夜歌声
母亲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儿子起身走到床边,轻问:“妈,你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不是,就是睡不着。”
“睡不着,那你娃就给你唱首歌,好不好?”
“好。”
于是,儿子便走到电子琴前坐了下来,先看了曲谱,然后边弹边唱起了《妈妈真伟大》。
“娃唱的不好,你爱听不爱听?”
“你唱的歌,好听,妈爱听。”
“妈,你爱听!那我以后就天天唱给你听,就像你小时候哄娃睡觉给娃唱歌一样。妈,我知道你也会唱歌,那你也给我唱一首,你还记得《东方红》的歌词吗?”
“记得。”
“那你唱给娃听,娃也爱听妈唱歌。”
98岁的老母亲便低声唱了起来。于是,70岁头发已经灰白的儿子便走到母亲床边坐了下来,然后将头紧靠着母亲的头,一只手轻轻地握起母亲的手,另一只手一起一落,轻拍着母亲的手背在打节拍。母亲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还吐词清晰,儿子便和声唱了起来。
歌声轻柔地在房间里流淌,那些熟悉的旋律仿佛带着他们穿越过几十年的时光,让他们回到从前,感受到那份从未随岁月褪色的爱和感动!
小视频之三:欢乐“三八妇女节”
今年“三八妇女节”那天,好友文芳和姐姐一起回娘家陪妈妈度过。她们精心地给母亲化妆打扮,身着大红唐装的母亲坐在轮椅上格外精神格外开心。同样身着大红衣服的姐妹俩将各自长长的红围巾系在母亲轮椅的前后,哥哥用手机在播放《抬花轿》的歌曲,姐妹俩踩着舞步,拉着轮椅转圆圈,欢声笑语在农家小院萦绕盘旋。兴之所至,嫂子拿出铝锅和小擀面杖敲了起来,母亲高兴的像小孩子似的合不拢嘴。随后,他们兄妹又陪母亲一起唱母亲熟悉的红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今年甘肃安万秦腔剧团在西安唱红的秦腔《兴汉图》及、《三滴血》戏剧中的《祖居陕西韩城县》那一段。他们个个唱的那样尽兴,笑得那样开心。那台轮椅——她们为母亲精心打造的“花轿”,成为“彩衣娱亲”的道具,载着血脉相连的爱与孝心,在流淌的歌声与欢笑中,将温暖与敬意一路传承,令人无限感佩!
感谢好友文芳发给我的视频。她以特有的方式记录了家庭生活中其乐融融的场景,让我快乐着她的快乐,幸福着她的幸福。
台湾著名作家曾仕强说过:“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父子之间感情深厚,夫妻之间相互体谅,一家人齐心协力,家庭自会兴旺发达。”
好友王文芳家就是这样,父母恩爱,父慈子孝,每个人对家都充满眷恋和温情,是一个无比温馨幸福的大家庭。
透过视频,我深深地体会到:家庭的幸福不在于金玉满堂,不在于广厦万间,不在于位高权重,不在于名利双收,而在于相处和睦,在于相濡以沫,在于心平气和,在于心安知足。一家人在一起,只要心中有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扶持,即使最平凡的日子也会变得无比温馨和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点不假。愿每个家庭都能同心协力,不抱怨父母,不责怪伴侣,不苛责子女,共同经营好家庭;愿每个家庭都能被爱与温暖包围,愿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持和依靠。在充满爱的家庭中,生活得更加滋养更加顺心如意!
2025年9月12日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