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姚西莲海,一瓣清荷可洗心(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姚西莲海,一瓣清荷可洗心(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248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发表时间:2025-09-14 11:35:0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观荷何处去,江西广昌姚西村!
   这像是一段广告语,却是我到过姚西村后的感受。
   姚西村在广昌县驿前镇,我曾经与它擦肩而过。
   几年前,我从北到南游览抚州的古村、古镇和名山,专程到了驿前古镇。可惜,那时是十月份,姚西村的莲池已经开始枯黄,故而近在咫尺却没到此一游。
   这次暑期,我从江西南昌出发,前往福建三明,途经广昌县,特意绕道驿前镇,终于真正走进姚西。
   心系姚西村已久,初见更觉不凡。它的地理位置相当特殊,它是江西第二大河——抚河源头的第一村。抚河的上游叫盱江,而盱江的发源地——血木岭,就在姚西村域内。
   但姚西更著名的,是“中国莲花第一村”的美誉。这里有近千年栽种白莲的传统,拥有全国种植面积最大、观赏性最强的莲池。2023年,姚西莲池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大的莲池”。我正是冲着这片“世界之最”来的。
   那天,我入住在驿前镇街,晚上下了一场雨。第二天清晨,几分钟的车程后,我便早早到了姚西村。
   天空还灰蒙蒙的,村子东边的景区入口就有人在值守。这里被划定为景区,这个时节进入,是需要购买门票的。值班的人看我年纪不小,一个白发老头,这么早就扛着相机来到,便挥手让我免费进入。
   走进村子,穿过路旁的村舍和那株葱郁的古樟,眼前豁然开朗,前面就是一直延伸到西边山脚下的莲池,一望无际,蔚为壮观。姚西莲池内的荷花正盛放,它们彼此竞秀,争奇斗艳。
   此时,远处的东山顶露出了淡淡的朝霞,近处的西山岭却仍然是厚云压顶。山风吹拂,山谷间白云飘飘,时而成团,时而如丝,仿若一位闲情逸致的画师正以天地为卷,描绘一幅水墨画。
   在游览的过程中,时不时会撒落一阵雨,有时噼里啪啦,有时也细雨绵绵。雨中漫步在这山脚下的万亩莲池中,荷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在这美丽的山乡,空气是清新纯净的,环境是超然脱俗的,人在其中,似乎游弋在一片宁静淡雅世界里,轻松、惬意、舒畅,甚至觉得自己也是莲池的一分子。
   碧绿的莲叶,如翩翩少女的裙摆,在风中轻轻摇曳;它们连绵成片,又如涌动的绿波,此起彼伏。一朵朵粉色的荷花,宛若一位位亭亭玉立的花仙子;而一朵朵白色的芙蕖,则是圣洁天使的化身。
   莲池中的小路,有的较宽还铺了石板,但更多的只是田埂。走在莲池的田埂上,不禁想起儿时背着书包走过稻田去上学的情景,想起儿时提着竹篮子去田地里打猪草的情景。过去那些平凡甚至艰辛的往事,不管是有趣的,还是无趣的,现在想来,都变成了温暖的记忆。
   思绪飘远,又被眼前的景致拉了回来。你看,雨后的荷叶中央积了水,像晶莹剔透的水晶。我轻抚一片荷叶,不小心摇落了这块水晶,它碎在田埂上,我心中瞬时泛起一丝遗憾。
   在姚西村村委会南、北,各有一片林子,北侧的叫同心林,南侧的是一片竹林,村人美其名为“竹林听风”。大清早,竹林的路旁就有老年村民在那儿,问道:“要不要买莲蓬?”
   不错,买个莲蓬,漫步在莲池中时,面对莲池中的一个个莲蓬,不至于无从解馋。
   荷花凋谢后留下嫩黄的莲蓬,有的还垂着黄褐色的须蕊。而那些鼓鼓囊囊的莲蓬,微微点头,仿佛在说:“我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了。”说实在的,欣赏着荷花的美艳,确实饱了眼福,但是看着这些成熟了的莲蓬,还真有些嘴馋。所以,买个莲蓬随身带着,确实明智。
   采摘莲蓬,是这个时候莲农们最重要的农活。每天清晨,莲池里便可见采莲人的身影。但是,如果你不注意,可能看不到他们,因为荷叶往往高过人。可看见荷叶异常晃动,或者田埂上摆放有刚采的莲蓬,便知道荷叶丛中掩藏了劳动者的身影。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有人背着袋子来采,也有的开着三轮车来装载。一位大姐忽然背了一篓新采的莲蓬从荷叶丛中钻出来,吓了我一跳。一对老年夫妻,在自家莲田里采莲蓬,男人负责将盛满莲蓬的编织袋扛到路旁的三轮车上,女人则专心负责采莲。
   莲蓬采回家,趁它们新鲜,就开始剥莲子。只见各家各户,人们围坐一圈,他们先掰开莲蓬,再用小刀划开莲子的外皮,剥出莲子仁,然后用小铁钉顶去莲芯,然后才得到一颗洁白饱满的莲子。剥好的莲子,还要晒干,才能上市,走进千家万户。
   俗话说,莲子好吃,皮难剥。一颗小小的莲子,就需要莲农如此繁琐的劳动,那一袋袋、一包包的莲子,凝聚了多少莲农的辛勤汗水?
   广昌是莲乡。这个时节来到广昌,各村随处可见剥莲的场景。那些剥去莲子的莲蓬,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甚至莲子皮都是一堆一堆的。其实,这样剥去莲子的莲蓬,莲农们通常将它们晒干,当柴烧。据说,荷叶晒干还可以卖给茶厂,生产荷叶茶。
   沉浸于莲乡人的劳作氛围,我可仍没忘记游览莲池的另一件乐事——拍荷。
   在莲花第一村,自然要拍摄荷花的。荷花满池开放,自然是美丽的盛况。但其实,拍摄荷花我只需要一朵两朵花姿娇好的就可以了,是否有一大片花海并不重要,有几朵能拍出韵味的就足矣,余下的,就是好好在莲池里浪漫心情。这就像做人做事,是事事求多,还是专一求精?我往往选择后者。
   拍摄荷花,也要拍荷叶——荷叶上细细密密晶莹的水珠,以及荷叶背面的经脉。也要拍荷蓬,尤其是那些已经枯黄呈褐色的残蓬,也别有一番意境。由于姚西莲池中水很浅,所以无法拍摄花瓣漂在水中的小景。我用相机的多重曝光功能,拍摄荷花与荷叶、荷花与村舍的重影,倒也别具韵味。在姚西村的莲池中有一排樟树,取荷花、树木、村庄为景,正是姚西美丽乡村的写照。
   最后,我逛到了盱江边,打算沿着江岸返回。
   通常雨后的江河由于注入了泥水,往往显得浑浊。但昨晚的那场雨,似乎并没有影响盱江的水质,它还是那样清澈碧绿。盱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之好,可见一斑。
   其实,我一直对盱江源头的山岭叫“血木岭”,心存芥蒂。无论是字面,还是读音,似乎都带着几分沉重,让人感觉不适?
   站在姚西村的盱江畔,可见两岸遍布莲池,尤其多是白莲。我突然想:难道姚西这个“莲花第一村”,是来为盱江、为抚河洗礼的?这一大片洁白荷花,就是为了对冲血木岭的刚硬,而赋予抚河玉洁冰清之质?
   “存在即合理”,或许这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自然安排。正如姚西村村口牌坊上所题的“秀挹盱江”——盱江水自山间流下来,立即从世界最大的莲池穿过,浸润了莲的清香,滋养了莲的纯洁。为什么抚河的水那么清澈?正是因为有了出污泥而不染的荷为它洗礼。也许,姚西村遍植莲荷,就是对一条大河的责任与担当。
   曾闻一种说法: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率领抗元义军转战至此,战斗中许多将士在此地英勇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山岭,以至于有的树木的树干和纹理逐渐变成了暗红色,故而此山得名血木岭。经过查证,这种说法没有直接的史料记载或公认的传说证据,应该是后人出于美好愿望而编撰的。于我而言,倒挺喜欢这个传说,让文天祥的民族气节与血木岭联系起来,使血木岭这个名字有可歌可泣的释义,看似是挺完美的事情。
   后来我知道,血木岭之名主要源于当地盛产鸡血藤,其茎干切割后渗出红色汁液似鸡血。知道了血木岭的名字只是源于这样的草木,我的心顿时轻松了许多。
   我沿着盱江岸畔往回走的时候,其实时间还早。站在村口回望,山乡姚西似乎还在睡眼惺忪中,只轻轻伸了个懒腰。西边山脚下的一户人家升起了炊烟,白鹭却已勤快地开始在莲田间觅食。尽管有大清早就在采莲的村民,但这空旷的山谷中,仍然极为静谧,好像即使再来一些游人,也打破不了这里的宁静。这里似乎是一座天然的噪音吸收器,一切外来的喧嚣与尘噪,都会被它轻轻吸纳,然后消散于无形。
   姚西村“莲花美、田园美、生态美”,果然不负我这么大清早就来拜访。我带走了满身的荷香,带走了几张艳荷的美照,带走了舒心与惬意,整个人都变得轻快与洒脱。而姚西村却依然如故——一个人的到来,丝毫激不起它的涟漪。

共 31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姚西村,江西广昌驿前镇的一个自然村,因坐拥吉尼斯认证“世界最大莲池”而名动四方。作者两过其门,终在盛夏得见:雨洗后的万亩荷叶翻卷如浪,红白荷花错落其间,清香随风入怀;田埂蜿蜒,采莲人隐现,剥莲声此起彼伏。文章以“看荷—拍荷—品莲—溯江”四段式递进,既写花容,也写农事;既写镜头里的光影,也写莲农掌心的厚茧。由景及人,由人及史,作者把“接天莲叶”的宏观壮阔落到“一颗莲子”的微观辛劳,更以血木岭传说与盱江清流相照应,赋予莲池“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意象。通篇语言清丽,细节丰沛,情景交融,让读者随文字沐荷香、听莲语,在喧嚣之外得一方清凉,亦重新审视大地之美与农人之功。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9-14 11:35:56
  移步换景,荷香扑面;宏观莲海与微观莲农并置,景味美与劳动美共生,情理俱胜。深度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5-09-14 16:29:39
  谢谢芹芹森老师的辛勤编辑,你的编者按让小文增色良多!江西广昌是全国著名的莲乡,而姚西村最大的莲池出名,且是盱江源头第一村,确实很独特。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9-14 11:36:25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创作丰收!
回复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5-09-14 16:30:46
  衷心感谢芹芹森老师的编辑,更感谢你的鼓励与关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